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告訴老師們教學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傳授給班上的所有學生,你還在苦惱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最新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盪滌人的靈魂。管桂梅名師工作室四月份推薦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一本好書。身為一名國小教師的我,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教育難題。有些時候自己絞盡腦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由於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沒有形成較好的解決對策。《給教師的建議》書中很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啟發,而且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給迷茫中的我指引方向。如何高效地轉化後進生,如何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成果,如何讓自己的這份事業有所發展等,從中我受益良多,今後努力的方向也更加清晰。

做讀書人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閱讀對我們教師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許多條件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一種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當要不斷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要博覽群書,要能在書的面前靜下心來,要善於對書本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方能在教學中游刃有餘。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座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面對今年暑期即將迎來的部編版國小語文教科書,從現在起我要做一個持之以恆的讀書人,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涵養變得越來越廣闊,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因材施教

書中提到了一個值得我深入思考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學生呢?”當我讀到這裡時想到的首先是從學生身上找原因,或許是存在智力缺陷等。而書中的蘇霍姆林斯基曾則提到,對於這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拿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讓他光聽別人的學生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讀到這我羞愧了,也陷入了更深入的思考,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群體時能公平對待。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撒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的無可救藥的後進生。

點燃興趣

在從教的6年裡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讓學生都喜歡自己所教的這門學科?沒想到書中竟給我了答案,首先我要充分的備課,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制度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過精心備課,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妙語連珠,才會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同時還要注意精心地設計課堂語言,如果你的語言素養很好,那麼你的課堂可能會非常的輕鬆,學生聽得也會非常的明白,從而達成教學目標,提高課堂的效率。最後還要把學生當成朋友,要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要真正的關愛學生,真誠平等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從而自然而然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尤其對那些成績落後的差生,一定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只有這樣,那些所謂的差生才會與你更加親近,才會慢慢的愛上學習。相信我們的付出總會有回報,撒下的甘霖總會澆灌出燦爛的花朵。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這些建議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話題,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更能深刻地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也將會把自己得到了教育理念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得以有效的提升,從而影響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第17條,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必須教會學生:要思考,不要死記!我們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明確說過:學而不思則罔。的確,要思考,不要死記!多年的教學使我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平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疑惑的問題。

作為教師就應該適時地引導學生如何面對問題,如何思考,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培養學生思考能力,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從而達到發展思維學會思考的目的。

托爾斯泰曾說:“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是的,只有當學生經過自己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措施,他才會面對問題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見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參與課堂,才是真正的學習。

在教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孩子們要記住學過的教材這麼困難呢?在不斷的觀察與思考中,我發現,學生對於沒有充分思考過的知識進行死記,只能獲得表面的知識,而表面的知識是很難在記憶中保持的。不懂的東西像雪球一樣,一節課接著一節課,越滾越大。是啊!如果我們沒有讓學生自主的探索,真正的理解知識,學生就會很快的把我們教過的知識“還給我們”。 因此,讓學生經歷思考,教會學生一些思考的方法,能促使學生會學、會思、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有人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以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我也會重視把思考方法滲透在自己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會思考,逐漸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教學離不開評價,沒有評價的教學是盲目的教學。

學生的學業評價歷來是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之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綱要》高屋建瓴,指出了學業評價的目的。當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怎樣進行學業評價的問題,還是值得我們不斷探索的。

蘇霍姆林斯基有言:“只有當教師和兒童之間的關係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懷有好意的基礎之上時,評分才能成為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的刺激物。”大師的這句話出自《給教師的建議》,其中的“評分”,應該是學業評價的一種形式。探究大師的本意,應該可以這樣理解:學業評價的基礎在信任。

有人曾作過實驗。主試者是無線電電視訪問記者,講的是對待未成年人(學生)犯罪的態度必須溫和。訪問記者,對第一組被試來講,以處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官的身份出現;對第二組人來講,以街道上過路人的身份出現;對第三組人來講,以主體身份(即過去自己也曾是罪犯)出現。被試者應回答有關理解和不理解演說的問題。結果73%的人認為法官的講話完全可以理解,63%的人認為過路人講的話可以理解,而只要29%的人認為過去曾是罪犯的人的講話可以理解。

同樣的訪談,結果差異很大,這在心理學上叫做“信任效應”。就教學而言,信任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教師對學生的信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能力,開發學生潛能,促進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繼而讓學生學會學習。

在實際的學業評價中,怎樣才能做到信任學生呢?

一是動作緩一些。一直以來,眾多教育工作者抱著“及時評價”的法寶,認為學業評價要“趁熱打鐵”。當然,及時有效地評價對孩子知識的鞏固、習慣的矯正不無裨益,但實際操作中,最易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之窘境。“窺一斑可知全豹”不無道理,但教育教學工作的特殊性,使我們絕不能僅僅“窺一斑”,更不得通過“一斑”去武斷地推知“全豹”。在學業評價中,要充分信任學生,動作緩一些,去觀察、去思考、去聯想、去探求,全面、客觀認識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評價更科學,更利於孩子發展。

二是下手輕一點。在學業評價中,經常遇到“矯正”的問題,是“矯枉必須過正”、“響鼓還要重錘敲”,還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事實上,上述兩種不同的方法,均應該建立在對學生信任的基礎上。脫離了“信任”這個基礎,任何方法的實施,其成效都是表面的,都是暫時的。“只有那種明朗的、樂觀的心情才是滋養著思想的大河的生機勃勃的溪流。”要想滋養思想、喚醒靈魂,必須在評價時下手輕一些。

三是觀察細一點。“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教育就是天下最大的事,必須注重細節。在學業評價時,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擁有良好的心態、寬廣的胸懷、敏銳的目光,善於觀察學生,才能使評價更科學。而敏銳的目光應該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良好的心態、寬廣的胸懷則需要來自對孩子的充分信任。

四是記憶好一點。對學生進行學業評價,不是孤立的。既要聯絡以往的表現,又要注重未來的發展;既要注重舊知的考察,又要關注新知的掌握。學業評價不同於學生的品行評價。在對孩子進行品行評價時,我們倡導教師學會“遺忘”,不要總戴著“有色眼鏡”;而在學業評價中,我們就需要有良好的記憶力,讓評價連貫起來,把一次次評價之點,連綴成線,看清發展趨勢,適時鼓勵或者鞭策。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人的熱情,對人的信任,形象點兒說,是愛撫、溫存的翅膀賴以飛翔的空氣”。讓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學業評價時,給每個孩子以信任,給他們“賴以飛翔的空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