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後感6篇

要知道寫讀後感能夠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大家要知道寫讀後感的篇幅長篇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是表達我們的感情,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後感6篇,感謝您的參閱。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後感6篇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後感篇1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他幾十年如一日紮根基礎教育教學工作,在理論與實踐上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筆寶貴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用心去繼承。《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築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鑑。我選了其中一段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

蘇霍坶林斯基認為:

第一,一個好教師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我一直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也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要用愛去感化學生;用愛去啟迪學生。然而愛學生,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蘇霍坶林斯基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第二,一個好教師應精通他所教的科目建立的那門科學,熱愛這門科學,並瞭解它的發展情況——最新的發現,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

一個好教師應精通他所教的科目,具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同時教師應有淵博的知識,由於知識淵博,教師才可以在課堂上將注意的中心放在學生上,如果教師只侷限於教科書,而不開啟學生的科學視野,就會讓他們失去任何求知慾。這樣會扼殺學生的智力素質和才能。淵博的知識從何而來?“閱讀,閱讀,再閱讀”。

第三,一個好教師要精通心理學和教育學,懂得而且能體會到缺乏教育科學知識就無法做好孩子們的工作。

教師和其他行業的從業者相比,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教師除了具有專業的知識以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教育工作首先是與人打交道,所謂“育人先育心”。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人並善於運用的教師,工作起來就像《莊子—養生主》中的那個十九年才換一把刀廚子一樣遊刃有餘;而不懂得或不善於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人則像一個月就更換一把刀的普通廚師一樣吃力不討好,因為它只是用力做事,而不是用心做事。

第四,一個好教師要精通某項勞動技能,並且是這項工作的能手

過去有一句流行語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這就話永遠也不會過時。勞動是一種智慧和汗水的付出,但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勞動能給人精神創造的幸福,勞動的快樂也就在於此。

做最好的教師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最初願望,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終極目標。作為教師的我要以藍天般廣闊的胸懷去容忍孩子的錯誤,要把師愛平等的、毫無保留的給予我們的學生,把教育建立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從而獲得學生的尊重與擁護。以愛作為教育的鑰匙,讓愛融於課堂,讓課堂變成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才藝展示的平臺。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這本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願“做一個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後感篇2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讀他的著作對我啟發很大。

一、蘇霍姆林斯基給老師們的第一個建議是:“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讀了這個建議,我受到的最大啟發就是:每個孩子的心理和智力是有差別的,不能對他們作出同樣的要求,這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大師的建議中的體現。

我們上課時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和方式,激發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是最重要的。教師的課堂匯入方式得當,會傳遞給學生一種積極的反應,反之學生會很消極的面對這節課。如果教師善於把學生引進一種力所能及的、向他們預示著並且使他們得到成功的腦力勞動中去,就連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也能多麼勤奮地、專心致志地學習啊!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於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麼,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穫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所以我們在匯入環節給學生設定目標時一定要把問題具體化、簡單化,讓孩子明白這節課他們要學習什麼、掌握什麼、理解什麼,甚至要把怎樣達到這些要求的具體過程和方式方法告知學生,讓他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和較為輕鬆的狀態下達到要求。

三、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儘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並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願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穫。

讀了這本書後,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後感篇3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p公民教育p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p情感教育p語言教育p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p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可以說,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p家庭p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讚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巴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給女兒的信》、《學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兒的一封信》、《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專著都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裡。

蘇霍姆林斯基在該選集中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而培養這種人需要實現全面發展的教育任務,即應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滲透和相互交織在一起,使這幾個方面的教育呈現現個統一的完整的過程”。關於德育,他明確指出,“和諧全面發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認為“精神空虛是人的最可怕的災難”。要求教師和家長尊重兒童的人格,全面關心兒童。他說:“如果有人問我,生活中什麼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說‘愛孩子’。”他提出了“要讓每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的主張,並努力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學校的牆壁也說話”。他同時指出愛不等於無原則的溺愛,應該用嚴格的紀律和道德規範去要求兒童,並注重通過集體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是啊,我們的學生是一本豐富的書,是一個多彩的世界,是一具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作為教師必須愛他的學生,相信他的學生,尊重他的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這樣才能發揮學生巨大的學習潛能,培養他們無限的創新能力。

讀了這部專著,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衝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覆錘鍊,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他對學生充滿了無限的愛,而他的這愛,來自於他的人格的魅力;來自於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毅的奮鬥精神;來自於虛懷若谷,刻苦學習,頑強拼搏,不斷求實、不斷創新的精神;來自於勇攀科學高峰,不滿足於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在教學中實踐活動中不斷充實、完善和發展自我的頑強毅力。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為一名教師所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教育之路漫漫而修遠,讓我們懷揣一顆對教育、對學生真摯的心,在實踐中慢慢解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相信經過我們不懈地努力,教育的明天更美好!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後感篇4

在《蘇霍姆林斯選集第一卷》裡有三本書的內容:《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集體的方法》,而在讀第一本的時候,我們是需要辨證去吸收的,因為蘇霍姆林斯基生活的年代跟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不同,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勞動教育,他說“實現自由勞動,形成人必須勞動的堅定信念,培養勞動的習慣,鄙視懶惰和玩忽職守——這些是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基本的、起決定作用的條件。”

可是,即使是在城鄉結合部的學校,我們也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勞動中去體驗,去進行德育教育。所以,如何在新時代吸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能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啟發和幫助,這是我讀書的指導思想。

啟示一

在第一卷的94頁,有一段話給我標上重點符號: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教師要善於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都要向他開啟他的精神發展的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裡達到頂點,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的存在,從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並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

這個領域就是道德發展。在這裡,通往頂點的道路對任何人都沒有封鎖,這裡有真正的和毫無限制的平等,這裡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偉大的、獨一無二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還舉了一個例子:

“我們學校的畢業生中有幾個女孩子,曾經在掌握知識方面感到極其困難。從少年早期,我們就讓這幾個四、五年級的女生當學前兒童、一年級學生的教養員。她們從這項充滿著高度道德意義的高尚活動中得到了體驗自己的人的尊嚴感的幸福。否則,早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她們就會感到自己是個不幸的人。後來,這項勞動成了她們寄託生活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的事業。”

這段話和這個案例告訴了我們就是要充分相信每個孩子,特別是那些智力發展上最困難的學生,都相信他們有勝任的事情,都給他們機會去展示自己的能力,這是他們獲得尊嚴的關鍵,相信自己是個有用的人的關鍵,而這一點,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班那個智力發展最困難的孩子。這兩天開始了複習吟誦的活動,每個孩子都有一張表格,到老師這裡背誦後老師就蓋上印章,孩子們非常踴躍,下課時間也尋找我的蹤影來背詩給我聽,而在這長長的隊伍中,就有這個智力發展最困難的孩子,讓我很驚喜。

上學期她背過的古詩,她還記得,她加入這個隊伍,她也需要肯定,讓我慚愧的是,當時由於時間太匆忙,她一時沒有流利背誦出來,我就把表格還給她,沒有耐心等待,真的很後悔,如果當時我能不趕著去課室上課,能多呆一分鐘等待她背完,或許在她心中的那份自豪感和自信會更足,可是,我缺少這顆細膩的感受的心,這是我需要修煉的地方。

同時,我也更加相信:對那些基礎差的孩子一定要“逼”,不能隨他們算了吧,當他們不懂得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嚴抓,讓他們把基礎一點點補回來,因為只有這樣,等他們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們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就加強,當他們能學會的時候,他們的信心就會回來,他們的學習也會從被動轉為主動,因為他們嚐到了學習成果的甜頭。

教育,真的是一門細緻的學問,是一門修煉的學問。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後感篇5

世界上的書籍千千萬萬,但是隻有一種讓人當七年級見鍾情,之後則要常常拿起——哪怕撫摩一下也好,這種書往往蘸著生命的汁液用心寫就。《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無疑屬於這樣的精品。

我把這本書當成是我一生的財富,那是因為:這是一本讀來親切的書讀目下的多數教育書籍,包括媒體上的某些論文,簡直是比自己寫文章還要累,幾近“眼睛的牢獄”與“心靈的折磨”。

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不!蘇霍姆林斯基沒有、大概也不想以教育家的身份,用校長的口吻(儘管他就是校長)對教師進行空洞的說教和長篇大論的理論闡釋!儘管選集中的每一本都一本書都厚重如磚,但蘇霍姆林斯基提煉出教師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棘手難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每一條建議都結合生動的教育實踐來說,因此他就好像坐在你的身邊,微笑著,與你娓娓而談,真可謂是“坐而論困,起而新教”。

奧蘇霍姆林斯卡婭教授在致教育科學出版社的信中這樣評價他的父親: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因此,這不是方法、技術之作,而是實踐大作、心血鑄就

因此,我常常是把《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當成睡前難得的思想與精神的享受來對待的。

“思想應該像高大的橡樹一樣堅強,像出弦的箭一樣有力,像烈火一樣鮮明。真理的堅定性,真相的鮮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動搖性,是從同一個名叫困難的源泉中湧出的泉水。”

“親愛的朋友,請記住,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因為在要摘掉這朵花時,不可抖掉那閃耀著小太陽的透明露珠。”

“正因為有一條鮮明的物件、畫畫、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兒童的心田,所以兒童的記憶才那麼敏銳和牢固。”

……讀著這樣的書,我不免會忘記自己是在讀書,彷彿倘佯在情感的無邊礦野,飛翔在思想的萬里晴空,品味著一首首燦爛的教育詩篇,觀賞著一片片絢麗的人文風景……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後感篇6

蘇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傳奇英雄。懷著敬畏,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其中“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我認為教師一定要有思考力。教師備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目標知識(學科),有關學生的知識,學科教育知識。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進行的。而學生學習則是從個人經驗、前備知識、知識表達方式解答三方面由下而上進行的。教師以一定的方式表達目標知識,並通過教學活動促成學生形成的期望的理解。這就引起師生對接矛盾。因為學生是經由自主建構興盛“學生理解的知識”,主要通過課堂提問,課堂練習,回家作業,測驗考試等形式在一定情境下表達“學生理解的知識”。教師與目標知識對照發現差異,修正教學材料或過程。教師用重複練習,提供變式,澄清概念,關聯強化等形式提供反饋及採取措施,修正偏差。所以教師要思考,要從學生經驗出發設計課堂。課堂教學應以教學目標為本,不管教學理念如何轉變,教學方式如何變革,但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一定要服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這一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緊緊環繞教學目標展開。

有一點應該銘記:教師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質,加強各方面的學習才能防患於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會讀書,有思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