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2023《我與地壇》讀書心得範文2篇 深度閱讀《我與地壇》:心跡和心路。

《我與地壇》是一本描寫儒家文化的經典書籍,它不僅提供了一種道德修養的方式,更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獨特的價值觀。本文將為大家分享一篇2023《我與地壇》讀書心得範文,希望能夠引發對傳統文化的思考與研究。

2023《我與地壇》讀書心得範文2篇 深度閱讀《我與地壇》:心跡和心路。

第1篇

最近,我看了史鐵生的著作——《我與地壇》,深受感觸。

史鐵生在二十一歲時因腿疾住進了北京醫院,從此就再也沒有站起來了。他在青春最狂妄的時候殘廢了雙腿,還惹上了各種疾病。他絕望了,一天到晚都在思考“死”這個話題,僅有地壇這個荒蕪的小公園才能讓他擁有暫時的安寧。最終,他看透人生,拒絕死亡。

應對困難、苦難與挫折,一些人親手扼殺了自我的生命:法國作家莫泊桑用裁紙刀割開了自我的喉嚨;中國當代詩人海子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後,臥軌自殺。這令人觸目驚心的事件歸根到底,就是對生命的不負責,不重視,留給後人的,只是無限的惋惜。

生命僅有一次,難免有一些坎坷、挫折,但這豈能成為逃避生活的理由呢?人的一生總不能是一帆風順的,與其受不了生活的摧殘,草率地結束自我的生命,不如把它當成是一次磨鍊的機會;與其悲傷痛苦,不如笑看人生。人應當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這是一個生命最起碼的職責,也是一個人對他母親的敬重。

作者在書中有一句話:“兒子的一切苦難,在母親那裡都是加倍的。”這不禁讓我想到朱自清《背影》中父親買橘子的場景,也讓我想到外婆的背影。那是凌晨,大家都還在熟睡,僅有外婆悄悄地起了床,輕輕開啟一盞昏暗的燈。她一邊向水槽里加水,一邊抱起我的髒衣服,放進冰冷刺骨的水裡,一遍又一遍地搓洗著,直到水漸漸發黑。燈光下,外婆影子被拉得很長,很長……我們應當要懂得親情,史鐵生在第一篇文章被髮表時,多麼想與母親分享歡樂!但母親已離去,只能永遠在天堂守護著他,史鐵生只能在記憶裡尋找母親毫不張揚的愛。

除了親人之愛,史鐵生還寫了老夫妻的恩愛,兄長對弱智妹妹的關愛,對女工程師的敬愛。筆墨間無處不體現對生命意義的思索,對生命目標的探尋。

無論是親人之愛,還是其他的愛,這都是鑄就了一個堅強的、勇敢的與死神做鬥爭的史鐵生。

2023《我與地壇》讀書心得範文2篇 深度閱讀《我與地壇》:心跡和心路。 第2張

第2篇

拜讀《我與地壇》,起初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因為兒子說需要我寫讀後感。可是,讀著讀著,不知不覺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有幾處讓我不禁為之動容。這些年,整天不知所忙地忙碌著,雖然不能說是愛學習之士,但是經常讓自己找到讀書的狀態。可是,《我與地壇》帶給我的震撼已經很久沒有過了。 作者的執著與堅強感動著我。雖然失去雙腿的他曾經在年少時有過失落與暴躁,但是他日日躲進地壇,去深思,去觀察,去體味人生,從不間斷,這是多麼執著的一種精神,也就是這種精神成就了他。面對殘肢,面對挫折,風華正茂的他從彷徨走向沉著,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用艱辛的勞動成就了自身的價值,給世人留下了無數的啟迪。做為身體健康的我們,過著衣食無憂的日子,卻經常會因為一些瑣事,甚至為了官位而自尋煩惱,相比之下顯得如此渺小。

母愛的偉大無私震撼著我。作者的雙腿癱瘓給了他痛苦的青春,這注定了他母親痛苦而短暫的一生。當他年少無知,自暴自棄時,他母親所承受的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她用自己的不動聲色,去放縱他、去呵護他,因為他母親知道未來的路需要他自己去闖。也許作者現在的成就能告慰母親的在天之靈,可是她短暫一生承受的痛苦在天堂能釋懷嗎?作為已為人母的我,經常認為自己是一個很稱職的母親,為了孩子的生活學習操勞著,甚至為了兒子可放棄官位與金錢,以為這樣自己就很偉大了。但是和作者的母親相比,我付出的又算得了什麼呢?!在我心底,孩子的平安健康快樂地成長是最重要的,可是有時對孩子的缺點不能耐心地引導,對孩子的一些習性不能平和地接受,甚至有時因為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會暴跳如雷。雖然我的出發點是好的,願意孩子多學知識,為將來的就業生存打好基礎,可是由於方法不對,往往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影響母子的感情。不得不承認,作為母親的我,胸懷還不夠寬大,對孩子的付出,沒能做到任勞任怨。隨著歲月流逝,孩子的長大,我會加強與孩子的平等交流,在平和心態下享受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樂趣。

作者的博愛感染了我。雖然作者自身殘疾,可是對生活的熱愛流露於筆尖。如果沒有愛,他不會發現地壇的內在;如果沒有博愛,他就無法觀察數年來地壇的變遷,以及每一位進出地壇人的特點,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情感昇華到博愛的人,才能那麼細緻地觀察一切,精心地記載一切,用美麗的文字描述一切;只有心底有愛的人,他才能感悟出人生的意義,從痛苦境地爬過,走向光明;只有心底有愛的人,他才會如此懂得感恩,知道懺悔,才能勇敢面對自己年輕時犯下的錯,才能把一切寫出來,讓世人得到教育與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