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熱門《給教師的建議》優秀讀後感範文三篇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講解了很多關於教育的相關知識,有助於老師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的才能,你還在惆悵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給教師的建議》優秀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熱門《給教師的建議》優秀讀後感範文三篇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為了幫助教師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美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布格爾斯基在《對教師的建議》一文中,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59條建議。在認真地閱讀了文字以後,我認為這些建議的現實意義就在於能引發教師對日常教學現象的反思,有益於改善教學行為。

本文在第1條建議中指出,必須寫出各門課程要達到的目的和標準,而且要發給每一個學生。然而,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根本不領著學生學習、研究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甚至有的教師連自己也不學習和研究,致使學生既不理解本學科的性質,又不知道本學科的學習要求,也就難以形成正確的學習理念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此,要提高學生學習的起點和積極性,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和學生一起成為“研究者”,也就是認真地學習和研究課程標準和課程目標。

本文在第5條建議中指出,每一個學生和教師都值得尊重,要促使每個人發展自己的長處。可是,拷問現實的教學實踐,很多教師不尊重學生的聲音就會在耳畔迴響:“你就自以為是吧,早晚你要大虧!”“作業又沒完成吧?你怎麼這麼懶呀!”“這個題我已經講過多遍,你為什麼還不會?”……誠然,當教師確實辛苦,有的學生著實氣人,偶爾批評一下學生也算是“恨鐵不成鋼”了;然而,習慣性地發牢騷、訓學生,那就是不尊重學生,那就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也就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想搞好教學工作,我們做教師的就必須用人本的理念和尊重的目光對待學生,就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無微不至地尊重學生。

本文在第6條建議中指出,“最佳的刺激作用”就是要求對不同的物件作不同的學習安排。其實,在教學現實中,不少教師總是有意無意把自己的教學建立在對學生等量齊觀的基礎上,總習慣於一成不變地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教案來實施教學,致使教學目標沒有層次,教學方法過於單調,教學效率持續偏低。所以,要想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智力的獨特性和學情的差異性,堅持“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本文在第11條建議中指出,力求不要教得抽象。但是,審視現實的課堂教學,許多教師卻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情感體驗,不能使用生動的教學方法,不能營造精彩的教學過程,不能引領學生在體驗中引發感悟,在探究中解決問題,致使課堂生態惡化,教學效率低下。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堅持“因學而教”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努力打通學生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關注學生的生命價值,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學習的時空;關注學生的心理需要,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意義的問題與情境;關注學生獨有的文化,增強師生之間以及生生之間的多維有效的互動;幫助學生建構以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為基本特徵的學習方式,努力實現“內容知識”向“方法知識”的轉移和“科學知識”向“生活知識”的拓展,使課堂成為一個鮮活的、流動的、充滿人情的生成過程。

本文在第19條建議中指出,電視不過是小螢幕上的電影,在有用的場合用它們就是了。可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過於依賴多媒體教學,總是力求通過變換華麗絢爛的幻燈片和生動活潑的動畫來吸引學生、傳授知識、提高效率,甚至徹底放棄了教師的啟發誘導和學生的獨立思考,致使課堂教學成了為多媒體而多媒體的影片展示課,使學生失去了開發思維的時空和機會。所以,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依照教學目標靈活安排好課堂教學的流程和步驟,確保學生有閱讀的時間、觀察的時間、思考的時間、解決問題的時間和想象的空間、體驗的空間、互動的空間、表現的空間,真正使教學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本文在第34條建議中指出,當學生專心看和聽時,學習就發生了。可是,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受限於教學理念的滯後和功利思想的膨脹,往往用遍了剛性的威逼與強制,竭盡了枯燥的說教和佈道,致使課堂教學成了一潭波瀾不興的死水,成了一團心煩意懶的亂麻,難以引發學生的感觸和靈動。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引起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動力既非遠大的理想,也非美好的未來,而是知識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好奇心。因此,要促成學生學習的發生,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深刻領會“沒有注意就沒有學習”的道理,精心挖掘學習材料和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用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語言努力營造課堂教學的情趣和魅力,積極搭建引發學生注意和好奇的平臺,使課堂充滿動人之情和引人之趣,真正實現生機盎然、情趣無窮的教學境界。

本文在第51條建議中指出,特別要訓練學生識別“同一問題”的不同形式。可是,在現實的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往往是照本宣科、不求變通,過於崇尚“標準答案”,不能關注學生的多元反應,很少鼓勵學生的獨特見解,使課堂教學成了展示教師和書本權威的舞臺,致使學生對教師和書本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嚴重,導致學生的問題意識、批判意識日趨淡漠,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逐漸萎縮。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我們做教師的就應該深刻領會“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個道理,精心設計能夠引發學生探究興趣和認知衝突的富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運用多種學習方式進行探究,並採用聚合式問答、變通式問答、拓展式問答和辯證式回答等形式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和批判性,使課堂教學真正富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這段時間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發現這真是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其中的內容對我們一線教師很有借鑑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對於我們教育一線的教師來說非常容易借鑑和操作。下面就裡面的16—17章節結合自己的學科特點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體會:

在16章中,提到了積極活動的重要性,任何課堂的組成需要有積極的活動,吸引學生的活動,學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了活動中,才能有所得。蘇霍姆林斯基說“積極活動好比是一座把語言和思維連線起來的橋樑”,是的,在我的科學課堂上尤其是,學生只有投入到了科學活動中,觀察、思考、討論、發現,才能發展他們的科學素養,發展他們的智力,我們的教育才能取得成效。那麼怎樣的活動才是積極的呢?我認為,首先要是有趣的,這樣學生才能被吸引,才能投入;其次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有難度才能吸引人,不然再有趣的簡單活動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吸引力也不大,而且有難度才能引發思考,進而引發討論,有了思維的碰撞,我們的學生才能有發展;再者,我們的活動應該是適合學生髮展的,能被學生研究出一定成果的,只有讓學生嚐到了勝利果實的甜美才能引發他們進入更深層次的研究和探討。這就對我們老師如何設計課堂活動提出了要求,我們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活動。

在17章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給學生觀察,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觀察,或者說他們不知道應該怎麼觀察,而觀察對於我們科學課堂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首先要讓學生養成記錄的習慣,現在我們學生都在用科學記錄本,這很好,這種記錄手段有助於幫助學生養成科學觀察的習慣。觀察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的,也應該多帶孩子走出課堂,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記錄,我相信這樣培養出來的觀察習慣將有助於學生的一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推薦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拜讀的教育名著。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等。

書中共有100條,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蘇霍姆林斯基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出發,針對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議向我們娓娓道來。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書籍,對我們工作在教育崗位第一線的老師來說,受益匪淺。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與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教育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師而言,絲毫不顯過時。看過之後,帶給我的是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為我指點迷津。我從中吸取了很多經驗,也將許多方法和經驗用來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條建議,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條的感受。

書中第22條講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能力、志向才能自願地建立起來。作為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只有這樣,學生才有興趣學,才可能學好!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教師都在儘量喚起學生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興趣,使他們入迷地酷愛這門學科”。但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本科呢?這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學生,用積極的智慧去啟發學生,而且還要有高超的教育藝術吸引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人不可能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在這裡,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我希望你去爭取自己學生的思想和心靈”。我們常常希望學生有高昂的學習熱情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常常把課堂效果不好的原因歸結到學生身上。讀了這本書後,我真正意識到,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應在教師自身,蘇霍姆林斯基就說:“如果學校裡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學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

在教學實踐中,總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下課後,學生快樂的圍繞著老師身邊,和老師交談著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討論著有關課堂上的問題。這些學生都是對這門學科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會把這門學科當成自己將來從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學生可能對什麼都不感興趣。那麼,如何才能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充分備課。

充分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是我們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我們要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認真領悟新課改的精神,廣泛查閱各種資料,精心備好每一堂課。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經驗的教師都在努力做到這樣一點:在他的學生熱愛的那門學科方面,教師制度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過充分、精心的備課,才能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妙語連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備課不僅是備教材,更重要的是備學生,要考慮的學生的實際情況,讓課堂上每一個學生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這樣的課堂是令人嚮往的,師生互動的,氣氛熱烈的,和諧積極的課堂,這樣的課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一種愉悅的心情。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樂園,從而調動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

第二:精心設計課堂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指出了教師的語言素養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他說:“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語言能力差,不僅會影響課堂效率,而且也會讓學生不喜歡這個老師和這門學科。所以,我們要精心設計課堂語言,爭取用準確、輕鬆、易懂、風趣的語言吸引學生。

第三:把學生當成朋友。

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學科?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愛學生,用真誠平等的態度,贏得所有學生的愛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世界。愛學生,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走進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蘇霍姆林斯基說:“您若變成小孩子,便有驚人的奇蹟出現:師生立刻成為朋友,學校立刻成為樂園;您立刻覺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兒大,一塊兒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我們應該經常在課後和學生一起相互交流,和學生交朋友,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和學生一起打籃球,踢毽子、玩耍等,慢慢拉近了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我們的真誠,讓學生喜歡我們,進而喜歡我們的課。

第四: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

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不用功、成績比較落後的差生,如何對付這些學生?往往是很多老師頭疼的難題。我們應該嘗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所謂的“差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我們應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努力去發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點,我們都應去讚揚、鼓勵他,試著讓他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結果會收到很好的成效。我們要記住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我們的話:“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我不能一一列舉,這些建議都是我們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建議的背後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建議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去實踐和思考的。通過閱讀這本書,我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通過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學得以有效地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本《給教師的建議》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彷彿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又像慈祥師長,不斷地給我們以指引。站得越高,才能看得更遠。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學習這100條建議,用它來指導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