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 "精彩亮點盡攬,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解析!"

本篇文章將為您介紹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其中包含四年級各個知識點的詳細教學計劃和課時安排,方便老師們更好地備課授課。同時,還有相應的教學課件、練習題和評估參考等輔助材料,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

第1篇

⒈ 使學生掌握分段整理資料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能對統計結果作簡單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

1、學樣為了迎接六一節,學校鼓號隊準備了精彩的表演,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學校決定為鼓號隊隊員購買統一的服裝,分為大中小號。

說明:身高為120~129的適合穿小號,130~139的適合穿中號,140~149的適合穿大號。

提:這裡是隊員們的身高記錄單,要知道定購每種服裝的人數各是多少,接下來應如何做?

4、提:我們剛才用的是什麼方法來分類整理資料的,還可以用什麼方法?

根據剛才的統計情況,請同學們將資料填入第69頁的統計表中。

小結: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根據每種服裝的大小為類別,先將隊員的身高進行分類,這樣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種服裝的人數了。

(2)小組合作:分類、整理資料,方法自定,並完成統計表。

使學生知道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比較形象具體,便於分析研究問題,學會整理出資料製成的統計圖。

介紹:世界五大城市申辦2010年世博會,最終我國上海獲得了勝出。這是大家歡慶的場面。

2010年世界博覽會申辦城市第一輪得票情況統計表

提問:有哪五個城市參加申辦投票?哪個國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提問:從這張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是如何知道中國上海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說明:整理出的資料除了可以製成統計表之外,還可以製成統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比較形象具體,還有利於分析和研究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條形統計圖。

引導學生從上向下有序地觀察:包括圖名、日期、單位、豎軸、橫軸。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即橫軸與縱軸。

(2)在橫軸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3)在縱軸上,根據資料的大小,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數量。

3、提:縱軸上1格長度表示?哪個國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國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通過這次活動體驗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初步瞭解遊戲規則的公平,體現每做一次遊戲,參加遊戲各方贏的機會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贏的可能性要相等。

(2)明確活動要求:口袋裡有4個紅球和2個黃球,每次任意摸到一個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紅球的次數多,算小明贏,如果摸到的黃球次數多,就算小玲贏。

提:按這樣的遊戲規則,你認為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提:與剛才的猜想的情況一樣嗎?通過遊戲,你認為這樣的遊戲規則公平嗎?為什麼?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

第2篇

2、藉助觀察、比較、概括等方法,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根據圖中帶給我們的資訊,可解決那些問題?

(3)、引導觀察,比較兩種解決的結果,這兩個算式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線?(4x25=25x4)

(4)、這個等式說明了什麼?(把4和25兩個因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說一說a、b可以是那些數?(a、b可以是任何兩個不同的數)

(8)、找一找,主題圖中哪個問題可以用乘法交換律來解決。

師:加法中有結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會有結合律呢?乘法的結合律會是什麼樣的?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個小組,每組要種5棵樹,每棵樹要澆2桶水。一共要澆多少桶水?

三個數相乘,先乘兩個數,或者先乘後兩個數,積不變,叫乘法結合律。

比較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你發現了什麼?

交換律是兩數相加(乘)的規律,既交換兩個加(因)數的位置,和(積)不變;結合律是三數相加(乘)的規律,既可以從左往右計算,也可以先把後兩個數先相加(乘),和(積)不變。

(2)、學校教學樓共有4層,每層有5間教室,每個教室安6盞燈。一共需要多少盞燈?

第3篇

教師:同學們,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好玩的玩具?(每隻手拿出一個溜溜球)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用溜溜球來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

[點評:玩具“溜溜球”與線段、直線和射線都有相通之處,體現了生活中的數學;用“溜溜球”引入新課,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在玩中學”和“在學中玩”的思想,還能讓學生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師:溜溜球真頑皮,一跳就跳到了我們的紙上,(課件顯示兩個點)變成了兩個點。你們能用一條直直的線把這兩個點連在一起嗎?

教師:但請注意,開動腦筋,儘量想出和別人不同的連法。請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組裡一邊討論,一邊連。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操作後交到講臺上。估計學生操作的結果大概有四種情況:圖4 3

[點評:這個教學片斷體現了數學內容的抽象過程,體現了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的緊密聯絡,這樣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

教師:同學們連線的結果大概分為三類。我們先研究第1類。(拿出一張學生連成的線段放在視訊展示合上)像這樣連的同學請舉手。

教師:我們把它畫到黑板上。(教師在黑板上畫線段)你是怎樣畫出來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是從1個點出發畫一條直直的線到第2個點。

教師:(課件根據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教師:對,在兩個點之間可以畫很多線。但只有我們畫出來的這條線最短。在數學上,這條線叫“線段”。

教師:通過量,我們知道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我們接著看第2類。

(拿出學生畫出的直線放在視訊展示臺上)像這樣畫的舉手.

教師:對,還能延長。(課件再無限延長兩端)這樣無限延長後,就成了一條“直線”。

教師:教師剛才我們量出了線段的長。你能量出直線的長嗎?

教師:同學們開動腦筋一畫,就畫出了線段和直線。我們接著看第3類。看還畫出了什麼?

(拿出學生畫出的兩條不同方向的射線)像這樣畫的舉手。

教師:(課件根據學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這樣嗎?

教師:認識了線段、直線和射線,你知道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點評:從學生探究出的表象出發分類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從一般到特殊,結構明顯、層次清晰,學生容易理解。學生成為參與研究的主體,更能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學習數學的快樂。]

第4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22頁例2,課堂活動的第2題及練習三的第4、5題。

1.讓學生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方法的過程,會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

2.讓學生明確學習和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重要性,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師:這學期,我們班轉來了幾位新同學,為了增進大家的瞭解,誰願意用資料向他們介紹一下自己或者我們學校的情況?

學生2:我的體重在36千克左右,我家有3個人,爸爸媽媽每月的收入大約1萬元。

教師:在剛才介紹的這些資料中,哪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學生:10、 3、2125是準確數,大約140、36千克左右、大約1萬是近似數。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不需要也不可能得到準確數,這時就要用到近似數,比如:20xx年重慶市總人口約3100萬,中國大陸總人口約13億等都是近似數。那麼,怎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呢?

[點評:體現數學的現實性。利用學生身邊現有的、熟悉的學習材料引入教學,讓學生在相互介紹的過程中,感受到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存在和廣泛應用,突出其學習價值。]

教師:這是一個準確數,如果改成一個近似數,大約等於多少?

學生3:還可以約等於五十三萬、五十萬。教師:了不起,還寫成了用“萬”作單位的數,你們認為“五十三萬”和“五十萬”誰比較合適?

學生1:我認為五十萬比較合適,因為這樣的近似數比較簡單。

學生2:我不同意,我認為五十三萬比較合適,因為五十萬與準確數相比,比準確數少了三萬多,相差太多,而五十三萬與準確數很接近,只相差四千多。

學生2:我發現,只要千位上的數沒有達到五千,就可以直接去掉萬位後面的數,約等於五十三萬。

學生3:對,當千位上的數達到或者超過五千,就可以在萬位上增加1,再把萬位後面的尾數捨去,約等於五十四萬。

教師:按照大家剛才討論出的辦法,38290約等於多少萬?

學生:千位上是8,滿了5,所以,萬位上增加1,約等於4萬。

教師:同學們表現很出色,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討論,整理出“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

學生: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先看千位上的數,千位上的數小於5,就把萬位後面的尾數直接捨去,千位上的數是5或者大於5,就向萬位上進1,再把後面的尾數捨去。

[點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圍繞“怎樣用近似數表示”這一問題展開了大膽的、富有個性的討論,自主探索出了“四捨五入”法,知識的建構水到渠成。而教師的點撥——“誰比較合適”對學生的進一步探索起了重要的作用。]

(出示:省略153904270億位後面的尾數,它的近似數是多少?)

教師:先回憶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想一想,這個問題怎樣解答?

學生1: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看千位上的數“四捨五入”;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就該看千萬位上的數“四捨五入”,約等於2億。

學生2:也就是省略哪一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就看那一位後面一個數位上的數“四捨五入”。

[點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經驗驗,遷移類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通過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很容易得出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方法,即“看後面一位四捨五入”。]

第5篇

教學重點:體會某些資料改寫單位的必要性,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

1.教學時師可以出示一組改寫的例項,讓學生比較、討論同樣的資料為什麼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讓學生體驗到資料改寫的必要性,體會資料單位的改寫是為了資料記錄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國地圖,並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國土的面積,讓學生讀一讀。

(3)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

(4)將一些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資料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這些資料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

3.對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在改寫中逐步發現改寫的方法。

第10頁“練一練”中第1題,資料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例項,而不要將資料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

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後出示具體的各地區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資訊,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

第2題,在練習“海洋資源”時,先讓學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識,特別是我國海洋的區域等。接著出示有關的資料,讓學生讀一讀。然後討論這些資料如何進行改寫?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體會到這些資料改寫成以“億”作單位比較方便。

第6篇

1、讓學生在解決生活問題中理解連減的簡便計算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師:現在正是踏青的好季節,李叔叔打算外出旅遊。在出發前,他要查閱資料。請同學們看,你從圖上能瞭解到哪些資訊?

第一種解法:23434(從總頁數中減去昨天看的,再減去今天看的。)

第二種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頁,再從總頁數中減掉。)

第三種解法:23466(先從總頁數中減去今天看的,再減去昨天看的。)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下面就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任選一個計算一下吧。

通過解決問題可以看出,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也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裡去掉;還可以先減去後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資料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演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板書課題:簡便運算)

5、現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認為怎樣計算簡便?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蘋果,已賣了476千克,壞了24千克,還剩多少千克好蘋果沒賣?

同學們在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瞭解了連減計算的不同方法,並且都能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巧妙的運用到生活中。希望你們平時多留心、多觀察,發現和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