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班音樂教案6篇 "烘托幼兒音樂天賦,打造中班魔幻音樂課堂"

本篇文章介紹的是一份中班音樂教案,旨在幫助幼兒園中班孩子們更好地發掘自己音樂方面的天賦,提高音樂素養。教案內容涵蓋了各種音樂活動、遊戲和創作等,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適合教師們在教學中參考借鑑。

中班音樂教案6篇

第1篇

1、學習辨別音樂的強弱、高低,並能用不同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感受。

2、學唱歌曲,感受歡快的音樂形象,會模仿青蛙跳,捉蟲的動作。

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呀?哦,原來是一片大大地、綠綠的荷葉呀,我們讓它靜靜的躺在水面上吧!(師生手持荷葉站在原地不動)

師:風兒吹來,荷葉會怎樣呢?聽,風吹來了,是什麼樣的風?(播放輕柔的音樂)請你們猜一猜,輕輕的風吹來,荷葉會怎麼動?(輕輕的)荷葉是輕輕的柔柔的抖動(再次彈奏輕柔的音樂,師生共同輕輕抖動荷葉)我們轉起來,輕輕地抖起來,踮起腳尖(師生小碎步轉、抖動2遍)

師:聽,又來了一陣風,是什麼風?(播放狂風音樂,幼兒聽)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覺?我們邊聽邊抖動荷葉(再次播放狂風的音樂,師生抖動荷葉)

師:噓!風停了(師生站在原地)我們都知道風是會變的,讓我們來跟著風聲的變化來抖動荷葉(播放兩種不同的風的音樂,師生共同變化抖動荷葉)

1、初步熟悉歌詞教師彈奏音樂,帶領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做小青蛙跳躍的動作。在遊戲的同時,教師有節奏的清唱歌曲《小青蛙》的歌詞:小青蛙呀小青蛙,在池塘裡玩耍,東邊跳跳,西邊跳跳,多麼快樂逍遙。咕呱呱呱,咕呱呱呱,咕呱、咕呱、咕呱教師清唱歌曲兩遍。然後引導幼兒回到座位:小青蛙跳累了,和媽媽休息休息

師:小青蛙們剛才到池塘裡遊玩感覺怎麼樣?"(開心)

教師讓幼兒再次熟悉歌詞:剛才青蛙媽媽在遊戲的時候還用上了一個表示開心的詞語,是。。。。。。?(快樂逍遙)若幼兒回答不出,教師迴應:是不是快樂逍遙?幼兒反應:若是,教師迴應――很棒,我們再來一起聽聽這個好聽的詞語;若不是,教師迴應――到底是不是呢?我們聽青蛙媽媽再說一遍。教師邊拍手邊唱:小青蛙呀小青蛙......

師:真的是快樂逍遙!你們也跟著青蛙媽媽來拍拍小手試一試!你們拍的真棒!(媽媽還能唱小青蛙的歌呢,這首歌的名字叫《小青蛙》)

師:除了到池塘裡玩耍,小青蛙有什麼本領?教師引導幼兒到田裡捉害蟲。

師:小青蛙們先想一想,捉害蟲的時候,為什麼動作要輕,不能發出聲音?

師:小青蛙做給媽媽看一看,你是怎樣捉害蟲的?(讓幼兒用形體表現)

青蛙跳:兩腳分開,兩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張開,輕輕跳。

捉蟲動作:蹲下來,兩臂在體前伸直,手觸地,腿分開,眼睛盯住蟲子,輕輕跳過去捉害蟲。

四、聽音樂做遊戲音樂開始,幼兒唱歌小青蛙捉害蟲,唱完後,做模仿動作青蛙跳,來到農田,蹲下來,做捉蟲準備。當教師說輕輕跳過去捉害蟲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蟲的姿態,靠近害蟲跳躍,捉住害蟲,假裝吞食。

教師小結,做律動小青蛙離開教室。小青蛙們捉害蟲的本領真大。跟媽媽一起去地裡捉害蟲吧!

活動過程對幼兒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發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兒為主體。幼兒通過美麗的荷葉展開想象,聯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種叫聲並向同伴表現。

幼兒在師幼、同伴之間的的互動中感受音樂的樂趣,從而對音樂感興趣、能充分體驗、展開豐富想象和極力表現。感受平時也應該用合適的聲音表現歌曲,不能喊唱、亂唱。

中班音樂教案6篇

第2篇

1、認識歌曲的間奏,學習用領唱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初步萌發與同伴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情感,以及合作進行歌表演的能力。

3、學習創編新的歌詞,並在歌曲間奏處合拍地做動作。

1、日常生活中,幼兒有經常互相幫助做好事的經驗,並會用語言表達事情的經過。

師:“小朋友,上次我們學了一首‘朋友越多越快樂’的歌,知道了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你覺得好朋友之間要怎樣互相幫助呢?”

師:“小朋友說得真好。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就是“好朋友”我們來聽聽歌曲中的兩位好朋友他們是怎麼互相幫助的?”老師清唱一遍後問:

(1)誰來說說看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麼互相幫助的?

(2)歌裡還唱到什麼?(哦,好,我們一起來說一說“你幫我來梳梳頭小朋友說的真好,你們能不能把這首歌的歌詞從頭到尾完整說一遍呢?好,我們一起來……)

師:下面請小朋友聽我把這首歌再唱一遍,你們聽聽看,這一次你們聽到的和剛才聽到的有什麼地方不一樣?(老師清唱,另一位老師彈間奏)

問:1、你聽到和剛才有什麼不一樣?彈琴時有沒有唱,為什麼彈琴的地方我不用唱?(引導幼兒說出間奏)

2、這首歌裡有幾個間奏?(老師邊出間奏譜邊唱)我們再來聽一遍。

師:哦,這首歌裡有兩個間奏,你們能不能看著這個間奏的譜把它打出來呢?(引導幼兒說到拍手,)除了拍手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我們在間奏的時候不用唱但可以用很多動作把它表示出來)

師:下面,我來唱歌詞,到了間奏的時候,你們就來跟著音樂用動作做出來,好嗎?

師:小朋友真棒,如果你們能把這首個跟著琴聲輕輕地唱出來,並且能在間奏的時候做動作,那就更好了,你們能嗎?好,我們來試試。(老師和幼兒一起唱1~2遍)

師:上次我們學過了領唱和齊唱,誰記得領唱是怎麼唱?齊唱是怎麼唱的?今天我們就來用領唱和齊唱的方法來唱這首歌,你覺得這首歌什麼地方應該領唱?什麼地方應該齊唱?(現在我就請一位小朋友來領唱,唱前面兩句,後面兩句就由其他的小朋友來齊唱。)

師:小朋友真聰明,唱得真好,好朋友之間可以可以互相梳頭、扣鈕釦,好朋友之間還可以做什麼呢?(我們把也把它唱到歌曲裡去吧)

小朋友真能幹,不但學會了唱歌還學會了編歌詞,小朋友今天回去可以把你編的歌詞放到歌曲裡唱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好嗎?

第3篇

平時,我們經常開展猜謎活動,幼兒對猜謎遊戲很感興趣。如何巧妙地將猜謎和歌曲融為一體,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在思考中,我很自然地想到動物猜謎的音樂活動,於是我就選擇並設計了本活動——動物猜謎歌。它既能豐富幼兒說唱、問答歌曲的知識,又能從中體驗到語言藝術的精妙。

1、感受說唱歌曲的新穎有趣,學習有節奏地念象聲詞。

2、嘗試用|××|×××|的節奏仿編謎語,體驗自由創編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合作能力,發揮創造性。

2、動物的圖片若干、節奏譜、磁帶、錄音機、電子琴

教師與幼兒伴隨音樂走進“森林”邊猜動物謎語,並找出謎底(小動物娃娃)從而體驗到猜謎遊戲的樂趣。

2、教師啟發幼兒聽音樂節奏自己練習已學節奏謎語。

1、教師引導幼兒按節奏,編出謎詞。要求編出動物特徵,不能編動物名稱。

2、將幼兒仿編的謎詞配上音樂練習,邊拍節奏邊唱謎語。

2、小組對唱:一組幼兒唱出自編的謎語,其他組幼兒唱出謎底

(五)活動延伸:設定一個區域,讓幼兒將自編的謎語用圖或符號畫出來。

活動題材新穎,節奏感強,將謎語和歌曲巧妙地融合。你問我答的遊戲形式,幼兒十分感興趣,積極地參與活動。活動中幼兒自編謎語,有效地發揮了幼兒的創造性。若將民間遊戲納入活動(如:以猜拳的遊戲形式邊問邊答),更能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持續參加活動的熱情。

活動選自福建省新編教材,此活動將民間遊戲——猜謎和音樂說唱形式融為一體,既傳承了舊的活動形式,又保持了趣味性,有效地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教師與幼兒共同創設“森林動物王國”的活動環境,當幼兒隨著美妙的音樂融入其中時,激發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在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以說、唱、問、答的方式與教師、小夥伴一同遊戲,依據已掌握的節奏,模仿或自由地表演小動物。這對教師也提出了要求,本活動是第二課時,如果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即興創編謎語進行擴充套件,也可將主題擴充套件至其他類別,如:人物、植物、水果等,對拓寬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會更理想。

第4篇

1.學習用連貫、舒緩和斷頓、跳躍的歌聲表達歌曲中“害怕”和“勇敢”的情緒。

2、樹葉為什麼會落下來呢?(觀察樹葉枯萎變成什麼顏色)離開了誰?

小結:秋天的樹葉慢慢變黃了枯萎了,就離開了大樹媽媽。

師: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歌跟小樹葉有關的歌,餘老師已經把這首歌畫了出來,請你看一看,在這兩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小結:在這上面的每一張圖片就代表一句歌詞,今天啊我們就是用看“圖譜”的方式進行學唱歌。小朋友們剛剛說的都很棒,那請你們豎起耳朵聽一聽,餘老師看圖譜唸的歌詞,跟你們說的一不一樣。

2.教師有完整、有節奏地念歌詞一遍。(把附點念出來)

3.提問:這首歌的題目叫什麼?歌詞共有幾段?第一段(在上面黃色的),第二段(在下面綠色的)

4.分段解讀:第一段秋風起來了,小樹葉怎麼了?飄向哪裡了?心情怎樣?第二段小樹葉沒有害怕,它怎麼說的?最後能回到媽媽身邊嗎?(初步感受兩段歌詞的不同情緒)

師:餘老師還把它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想不想聽?(注意唱出附點音符)

2.引導幼兒觀察圖譜上的附點音符,解釋附點音符的意思。

3.教師帶領幼兒根據圖譜學唱歌曲,重點提示幼兒唱準附點音符。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要學習小樹葉勇敢的精神,雖然離開了媽媽,但是它的心永遠都跟媽媽在一起,相親相愛永不分離。

第5篇

1、熟悉音樂旋律,有節奏地表現騎馬、勒馬、揚鞭等的動作。

2、感知蒙古族音樂的風格和情緒,體驗騎馬的樂趣。

1、(觀看ppt)在青青草原上除了我們羊族人外還住著這樣一些人。他們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2、他們是蒙古族人,能歌善舞,最喜歡騎馬比賽。利用多媒體創設“大草原”的情景引出蒙古人以及他們的喜好——騎馬。運用觀察和對比的方法,引導幼兒觀看ppt,讓幼兒發現蒙古族人的生活環境、服裝打扮的特點。

1、瞧,蒙古人又開始騎馬比賽了。他們是怎麼騎的?

2、討論騎馬的動作。蒙古族人生活的大草原與我們遙遠,通過觀看“騎馬視訊”的方式較好地讓幼兒直觀地感受。

4、小馬跑的很慢,怎麼樣才能讓它跑的更快,怎麼樣讓它停下來。

5、小馬在馬棚裡,我們輕輕的把他牽出來。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感受節奏的變化和特點。再通知模仿小馬在草原上奔跑的各種姿態,初步有節奏地表現。在教師情景性語言的引導下,自然地習得勒馬、揚鞭等動作,豐富了舞蹈的表現內容。

2、幼兒拿著小馬鞭,在教師的完整的舞蹈動作帶領下,嘗試完整地隨音樂進行表演。完整地表現中鼓勵幼兒表現出小馬的品質,激發幼兒進一步喜歡馬的情感同時對舞蹈也有了一個完整性。

舞蹈活動中,融會了多個情景性的動作,從中讓孩子感受到馬的豪情自信、樂觀向上的個性。由此延伸到蒙古族人民的精神氣質,充分展示出蒙古族人民強烈的時代意識,通過熱情激昂、豪放開闊的“騎馬”舞蹈動態凸現人物背後的民族文化。我正是利用ppt以及視訊的現代的資訊科技,讓幼兒通過了解和表現蒙古人民的生活點滴,讓孩子聯想和感受到在漫漫草原上蒙古人那種策馬揚鞭、激情奔放的性格之美。

第6篇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提高其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激發對音樂的熱愛,培養對音樂的感知,所以設計了這樣一節音樂活動。

1、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觀望的動作。

2、誇張的表現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3、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重點:能根據樂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觀望的動作。

難點:誇張的表現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老鼠頭飾、音樂磁帶、老鼠圖片一個、圖譜、幼兒已有玩橡皮泥的經驗。

師:“今天我們班還來了一位調皮可愛的小客人,你們猜他是誰?他在做什麼?”教師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後提問:“小客人是誰?他在做什麼?”然後教師講述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然後分段欣賞,嘗試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觀望的動作,誇張的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師“這首好聽的樂曲就表現了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間有趣的故事,你知道樂曲什麼地方表現了小老鼠東跑跑西看看,什麼地方表現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嗎?我們先來聽樂曲的第一段聽聽想想小老鼠在幹什麼?”

2、欣賞a段樂曲,啟發幼兒想象小老鼠在幹什麼並學一學。

教師利用圖普及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樂曲的節奏,讓幼兒能合拍的模仿小老鼠走及左右觀望的動作。

等幼兒掌握後,教師帶領幼兒跟音樂練習動作兩遍。“呀,小老鼠踩到泡泡糖了,快聽一聽第二段樂曲小老鼠在做什麼?

3、欣賞b段樂曲,啟發幼兒想象小老鼠在幹什麼?並學一學。引導幼兒用誇張的表情動作來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動作,發展幼兒音樂表現力。”教師帶領幼兒跟樂曲完整表演。

4、自由想象,發散思維:“泡泡糖除了粘在腳上,還能黏在哪裡?”並讓幼兒用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學一學小老鼠怎樣拽泡泡糖。

三、“小老鼠問什麼會踩到泡泡糖呢?”引導幼兒發現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1、教學內容接近生活實際,幼兒也對此很感興趣,利用圖普及兒歌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樂曲的節奏,讓幼兒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幹什麼,並學一學,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到一定的知識技能,

2、教學過程中,啟發幼兒用誇張的手法表現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動作,發展音樂表現力。

3、發散幼兒思維,拓展了教學內容。知道泡泡糖會給別人和環境帶來不方便,要愛護我們的環境。

4、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在於沒能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這樣課堂內容不夠繪聲繪色,感染力不足,今後在這方便還得加強研究,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