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角色遊戲教案模板5篇 打造精品教學,分享角色遊戲教案模板!

本文提供一套角色遊戲教案模板,可供教師們在課堂上靈活運用,讓學生們在玩遊戲的同時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以及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於角色遊戲教案模板5篇 打造精品教學,分享角色遊戲教案模板!

第1篇

通過教學活動,幼兒已經對超市有所瞭解,而遊戲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繼續在實踐中學習,在遊戲中模擬社會性行為。

1、輸理對超市的認識,引導幼兒創造性地表現對超市的認識。

輸理對超市的認識,引導幼兒創造性地表現對超市的認識。

超市裡有哪些工作人員?他們主要是負責什麼?他們是怎麼工作的?人們又是怎樣在超市購物的?

2、激發幼兒對扮演角色的興趣,討論需要遵守的遊戲規則

超市購物已成為當今城市生活中人們必不可少的活動。同時也是幼兒熟悉並且感興趣的事。遊戲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活動,它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本次活動,我們開展了“超市”的角色遊戲,通過觀察,我發現幼兒玩的興致不高,究其原因是遊戲內容貧乏,幼兒的遊戲規則與現實的超市購物有很大的差別。在活動中,我們及時地去發現去挖掘去利用,有目的地選擇幼兒感興趣的題材,適時地將幼兒從“課堂中”帶到“社會情景中”來,並把孩子的零星經驗通過參觀、遊戲、談話、繪畫、實踐等多種途徑的活動形式統一整和起來,使孩子瞭解超市的結構,體驗購物的快樂,感受超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增強社會交往的能力。

關於角色遊戲教案模板5篇 打造精品教學,分享角色遊戲教案模板! 第2張

第2篇

寒假過後,依然保持幾個已有的主題:娃娃家、菜場、公園、汽車。但是,出現了一些新的情節:一菜場營業員提出買一送一“買一個雞蛋,送-只螃蟹;一幼兒拿著方形積木,擺在眼前,到處“咔嚓、咔嚓”拍照;更有一些幼兒在地上豎塊積木,又急忙捂耳走開(放鞭飽)等等。當教師問起這是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孩子的回答多是:“我看到的,我玩過的……”。可見,假期中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給幼兒的認知結構帶來了發展,於是在遊戲中,不知不覺體現出這些親身經歷和所見所聞。但是由於年齡所限,他們大都停留在動作的模仿,並無明確的目的和角色意識,而且,這些情節通常隨該幼兒角色的變換而消失。

遊戲是兒童與環境互動作用的形式。兒童通常將一些剛剛經歷過、看到過的新鮮事物反映在遊戲中;兒童也常常把一些已經熟悉的各種事物綜合起來,按自己的意願進行改造,創造性地反映到遊戲中。因此,教師應深入觀察和了解幼兒遊戲現狀,預測幼兒的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創設適宜的環境,適時適當的進行指導。教師應從幼兒的需要、興趣、能力所及出發,把握遊戲中的閃光點,增強角色意識,既使幼兒自主遊戲,又使其獲得各方面的提高。

穩定原有主題,推動各主題情節發展,鼓勵幼兒玩出新的、喜歡的情節。

增加材料的投放:提供紙棍、小塑料袋、小相機;結構材料由花片、膠粒擴充進更多的品種。

遊戲材料的增加,為新遊戲提供了物質準備,為遊戲情節的豐富提供了可能,同時創設了用材料進行替代的物質環境。

圍繞“快樂的寒假”組織多種形式的談話活動:幼兒暢言“去過那裡”、“看到什麼有趣的東西”、玩過什麼開心的事”。

針對談話中不夠明確的、遊戲中有爭議的問題,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觀察周圍的生活,激發幼兒自主討論。如:“買-送一”是什麼意思?怎麼送法?划算不划算?好在哪裡?

心理環境的創設可以說是幼兒遊戲發展的源泉。兒童遊戲是兒童在自己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技能基礎上的自我表現,生活經驗越豐富,知識技能越充分,兒童遊戲的主題、情節、技巧和內容也就越豐富,其遊戲選擇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在遊戲之外教師應注意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這對遊戲具有重要影響。

a、遊戲情節是否發展?討論談話活動對幼兒有否幫助?通過對個別幼兒的鼓勵是否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b、新投放的材料是否被使用?如果用了,那麼是如何使用的?如沒有,原因是什麼?不感興趣還是不會使用?

c、在遊戲中,小班幼兒的語言能力如何?合作交往的水平怎樣?

因為遊戲是基於兒童的內部需要而產生的自發活動,所以上述觀察內容都是圍繞當前遊戲程序提出的,目的在於深入瞭解幼兒,以便在尊重幼兒意願的基礎上,及時調整並制定下一步措施。

a、以遊戲夥伴的身份直接指導。如發現菜場情節單調、討論過的內容沒有出現,這時可扮顧客買菜“可不可以便宜一些?”、“萊多拿不下,怎麼辦?”

如果幼兒在啟發下解決了問題,可以在自發交流時引導其介紹;如果沒能解決,則可在自發交流時引發幼兒討論。教師在直接指導時,切忌急於求成,要讓幼兒做遊戲的主人,教師只需一步步旁敲側擊,自會水到渠成。

b.通過自發交流間接指導。可以採用如下策略:情景表演“划船”(紙棍為槳);小菜場做廣告“買一送一”;邀請小攝影師為大家拍集體照等等。

以上方式屬再現式,它能給幼兒以直觀具體的印象,對小班幼兒尤為適合,且深受該年齡幼兒喜愛,建議多采用該方式。此外,通過鼓勵個別幼兒遊戲的閃光點,力求以點帶面激發幼兒的遊戲熱情,推動和豐富情節的發展。

第3篇

2.樂意與同伴有禮貌地交往,體驗交往與分享“慶‘六一’”遊戲的快樂。

1.師:前幾天天我們一起過了一個什麼節日?是怎樣過的?我們快樂街上也要為寶寶和小朋友們過“六一”節。

1.師:娃娃家怎麼為寶寶過“六一”節呢?客人可以買什麼禮物送給寶寶?送的時候對寶寶說些什麼話?超市、幼兒園等部門又可以怎樣來為小朋友過節日?誰來介紹一下。

2.師:過“六一”節大家都會很開心,除了說祝福的話和送禮物,還要有禮貌,等遊戲結束後,大家一起來說說你們的開心事,好嗎?

教師巡迴指導幫助,並以顧客的身份去買禮物送禮、坐客等,幫助幼兒發展遊戲情節。

1.師:大家玩的開心嗎?請你把開心事講給大家聽一聽!(請個別幼兒交流、教師幫助幼兒總結開心的原因)。

2.師:有沒有遇到困難呢?是怎樣解決的?(幼兒交流,視情況加以討論)

2.教師小結:今天我也很開心,我們快樂街上的小市民都很有禮貌,還為寶寶和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過了“六一”節,現在老師也祝福大家:節日快樂,天天開心。

第4篇

1、引導幼兒扮演熟悉的角色,體驗生活,知道角色名稱,模仿最基本的動作和進行簡單的角色對話。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遊戲中能創造性使用遊戲材料的行為。

師:理髮店的老闆要做什麼事?理髮師呢?收銀員、洗髮師又要做些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話?請幼兒回憶、回答。教師提示幼兒理髮店一般有什麼工作,讓幼兒模仿各個角色的基本動作,什麼角色該負責什麼工作,來了客人應該如何招待。

教師請個別幼兒分別老闆、理髮師、洗髮師等工作,進行表演。表演結束後請觀眾幼兒講評這一組小朋友表演的好不好,並說明哪裡好,哪裡需要改進。

老師可融入角色,扮演顧客和幼兒一起進行遊戲。指導語:“哎呀,這裡新開了個理髮店呀,正好我要洗個頭,順便剪個新發型!”

教師播放拍攝的錄影,引導幼兒觀察哪個角色表演的好,為什麼?表揚創造性地玩遊戲的幼兒。也可以說說哪個角色需要改進,練習說其中的對話,模仿工作人員的動作。

第5篇

經過第一階段,一人一娃娃兩人一娃娃學做爸爸媽媽後,幼兒的角色意識有了初步萌芽。他們開始沉浸到遊戲中,有的像模像樣地用奶瓶給娃娃喝牛奶,有的抱著娃娃開始“竄門”,還有的會對著娃娃小聲嘀咕“寶寶乖”。同時,大部分幼兒已經知道假的勺子不能真的放進嘴裡,並常會用“這是假的呀”說明自己的遊戲行為與現實的區別。

十月以來,按平均4至5人計算,開設了7個娃娃家。但是,常常可以看到:有的娃娃家擠著7、8個人,有的則只有2、3個人;有的娃娃家出現好幾個爸爸媽媽;大部分娃娃家餐具物品亂擺亂放、散落滿地;結束時,忙亂一片不會整理。

這個時期,幼兒的角色意識從無到萌芽,並逐漸鮮明起來,開始能夠處理真假關係,既按角色規定動作去行動,又能按事物與人物的現實特點去處理事物,但角色認知發展較慢。大多數幼兒尚不理解角色之間的關係,這與他們的認知發展和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因此,教師需在此薄弱環節上採取相應措施。

1.愉快遊戲,大膽表達“我的家……”“我真高興……”。

1.材料提供:7個娃娃家餐具廚具,每套放在一個小籃子中。

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歸類能力、整理能力都較差,因此為便於幼兒掌握物品擺放整理的常規,提供的材料應是幼兒易於取放,易於整理的。

(2)講講做做:“我的家”,初步理解現實邏輯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如:一個家中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外婆是媽媽的媽媽;奶奶是爸爸的媽媽等等。

當孩子還沒有清晰的角色意識時,角色認知水平低下,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活動幫助幼兒理解家庭人員的關係。

(3)觀察:家中物品擺放,教室物品擺放的情況,使幼兒初步知道東西要擺放整齊。

(4)啟發幼兒學會一些物品整理擺放的方法:“怎樣放才穩?怎樣放更乾淨?如:碗和碗疊起來,碟和碟疊起來;大的東西先放,小的東西后放等等。

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家長在生活上包辦較多,幼兒動手能力較差,教師除了在材料提供上力求簡便之外,更要進行一些具體的指導,豐富幼兒的經驗,並放手讓幼兒嘗試實踐。

a.凡對2一4人的娃娃家,引導幼兒儘快投入遊戲:你們準備怎麼玩?

b.對4個以上、2個以下的娃娃家,討論“人太多/太少怎麼辦?”。鼓勵幼兒按商量的結果和自己的意原作出選擇,如:人多可去人少些的娃娃家;人少可再請些朋友來。

指導:用遊戲的口吻引導幼兒,“搬新家了,家裡的東西先要怎麼樣?(擺擺好)”。

現階段遊戲中,遊戲材料逐漸增多,遊戲開始有了主題,有別於第一階段的完全獨自遊戲。因此啟動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既要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激發幼兒遊戲的慾望以促使幼兒儘快投入遊戲,又要啟發幼兒學會一些解決矛盾的方法。

(1)觀察:娃娃家人員情況及幼兒的角色分配情況。

a.當娃娃家又出現重疊人員時,教師可以啟發:你是哪個娃娃家的?在這個娃娃家裡你是誰?你們家還有誰?到底誰是這一家的爸爸?

b.當孩子們發現兩個“爸爸”後,有時其中的一位會忙改稱“哥哥”等角色,則遊戲繼續進行;如兩個“爸爸”相持不下,則抓鬮、猜拳或交流時討論。

(2)觀察:幼兒遊戲情況。角色行為如何?角色意識如何?有無情節展開?

a.扮客人:你是誰?你在做什麼?還想做什麼?還可以怎麼做?點撥幼兒將重複的某一裝扮動作發展成角色行為。同時激發幼兒產生新的角色行為。如:教師扮客人離開娃娃家時,幼兒說“再見”。教師繼續引導“我有急事,你知道車站在那裡嗎?”幼兒:“在那裡。”師:“我不認識,你送送我吧?。幼兒“好”。送出門後,因未開設汽車主題,幼兒四處環顧了以後說:“我幫你叫輛計程車吧”。就這樣角色行為一點點豐富起來。

b.對於某些遊戲水平較低的幼兒,教師可參於遊戲直接指導,從扮主要角色媽媽到扮次要角色阿姨等,讓幼兒從有具體參照到獨立遊戲步步遞進。

因為角色遊戲是幼兒的自主遊戲,所以隨機性特別強。因此教師應注重觀察,以便準確把握幼兒的遊戲水平,遊戲意向,以捕捉指導發展遊戲的契機。

(1)你是哪個娃娃家的?你是誰?你的家還有誰?娃娃家成員上前亮相,並一一自我介紹,“我是……”

(2)你有什麼高興的事?營造溫馨的氛圍,集體分享遊戲的喜悅。如有娃娃家講到過生日,可以請小壽星上場,同唱“hppy birth-day”,使每個孩子如臨其境,置身歡樂之中,還可以討論“除了唱生日歌,還可以怎樣祝賀生日?”。(送花、送禮物、吃蛋糕等等一連竄情節接踵而至。)

又如,出現打電話情節可以讓介紹的孩子與聽講的孩子進行對話,“喂,你們好…”“你好…”,遊戲的樂趣再次激起孩子游戲的熱情。

(3)參觀娃娃家,“誰的家最乾淨”,鼓勵擺放物品、整理物品又快又好的娃娃家。

遊戲也是幼兒創造性自我實現的快樂活動,所以教師應以共享為宗旨,注重幼兒的各種情緒體驗。小班初期以愉快體驗為主,教師要設法營造“你快樂,我快樂,在家都快樂”的氛圍,激發幼兒再遊戲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