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力的教案6篇

一份成功的教案應該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通過編寫教案,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和任務,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力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力的教案6篇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力的教案篇1

一、設計意圖:

一天,許真小朋友帶了一隻玩具機器貓來幼兒園,小朋友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哇,是機器貓啊,它的大口袋裡有好多寶貝呢!”“如果是真的機器貓就好了,我讓它幫我變一個奧特曼。”“我想讓它幫我變好多冰淇淋。”孩子們興致勃勃的議論著,看到他們交流得這麼開心、熱烈,我想:何不順應孩子的興趣,創設一個真實和豐富的語言應用情境,既能滿足滿足他們的表達需要,又能促進其語言和思維的發展。於是,我設計了語言活動――《神奇的泡泡》。

二、設計理念:

1、活動內容的選擇――依據幼兒的興趣愛好

“所有的智力活動都依賴於興趣”依據幼兒的興趣點選擇活動內容,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幼兒都特別喜歡看科幻動畫片《機器貓》,喜歡機器貓――小叮噹這個角色,嚮往機器貓有著能實現願望的神奇萬能的寶貝。整個活動以機器貓的“神奇的泡泡”貫穿,幼兒的思維始終被其牽引,注意力得到長久的維持。

2.活動環節的設計――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

中班的幼兒具體形象思維仍然占主導地位。教師藉助鮮活、形象的教具,為幼兒創設了“想說”的環境。可愛的機器貓大布偶對幼兒很有吸引力,連平時不太喜歡和同伴交談的幼兒都喜歡對機器貓說說自己的想法。形象逼真,色彩鮮豔的實物貼絨圖片,從良好的視覺效果上激發了幼兒的表達慾望。活動環節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入手,逐層拓展,“看看、說說――猜猜、說說――想想、說說――畫畫、說說”使幼兒的思維從具體形象上升到抽象理性,教學過程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3.整合多種活動形式――滿足幼兒表達慾望

在語言活動中,綜合的教育手段能更好的實現教育目標。“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相互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綱要》)因而要求“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拓展幼兒的經驗,提供語言發展的條件”。本活動實現了語言和藝術領域的整合。繪畫是一種形象語言,它既表徵圖象又表徵語義,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幼兒自由想象後,教師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想象的內容,使幼兒的思維空間更加開闊。最後集體創編歌表演,既讓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發揮,又讓幼兒的自我表現慾望得到進一步滿足。活潑動感的音樂把幼兒的情緒再次推向高潮,活動在高潮中自然結束。

4.提供寬鬆自由的語言環境――注重師幼互動

?綱要》要求: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寬鬆自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流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他人交談,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安全,愉快,寬鬆的語言環境是建構積極有效互動的基本前提。在幼兒看看,猜猜,想想,畫畫,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時,教師支援,鼓勵,吸引幼兒大膽,自由的和同伴,和老師,和“機器貓”進行交流,為幼兒提供了較多的表達和交流的機會。活動中,教師帶著“機器貓”走近幼兒身邊,傾聽他們的談話,蹲下來和他們交談,讓幼兒感動親切,平等,信賴,同時,教師還注意積極地評價幼兒的語言,保護好幼兒語言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活動目的:

1.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想象,樂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2.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想象的事物,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活動準備:

“機器貓”大布偶一隻;《機器貓》音樂磁帶一盤“機器貓吹泡泡”背景圖兩幅;貼絨教具兩套;每組一張大圖畫紙(紙上畫有五光十色的泡泡若干);每組水彩筆、蠟筆若干。

五、內容與指導:

一“機器貓”布偶引入,激發興趣

我們的好朋友“機器貓”來了,它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神奇的寶貝,它能變成我們想要的許多東西。

(評析:可愛的機器貓大布偶一下子吸引了幼兒的視線,加上教師神祕的口吻,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註定性和積極性。)

二看看,說說

1.出示貼絨教具一(立體實物圖片):機器貓吹出的第一串泡泡變出了什麼?(皮球、小熊貓、鞋子、鮮花、芭比娃娃、鬧鐘、搖搖車、漢堡包)

2.這些東西有什麼用呢?(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回答)

(評析:色彩繽紛的機器貓吹泡泡背景和形象直觀的貼絨圖片,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視覺感觀,使幼兒產生了表達的需求,急於表達,樂於交流。)

三.猜猜,說說

1.出示貼絨教具二(正面為各種顏色的“泡泡”,反面為立體實物圖片):機器貓吹出了第二串泡泡大家來猜猜,這些泡泡會變出什麼?(幼兒自由猜測,師鼓勵幼兒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請個別幼兒表述自己的想法,師揭示圖片驗證幼兒的猜測。(或者由幼兒自己揭示圖片進行驗證)

3.師生共同小結:泡泡可真神奇,能變出吃的,玩的,用的,生活中有的和生活中沒有的各種東西。

(評析:幼兒很喜歡“猜一猜”的遊戲形式,在一次次的揭示圖片驗證自己的想法時,當驗證結果和自己的猜測相符時,幼兒顯得得意而滿足,當驗證結果出乎意料時,幼兒也感受到另一份驚喜。此時,幼兒的參與表達的慾望更加強烈,每個幼兒都躍躍欲試,活動氣氛十分熱烈。同時,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整理散亂的經驗,澄清內在關係,使之上升到較為抽象的理性認識高度,為下一個環節的想象和表達拓寬了思維,使接下來的想象有了方向又有廣闊的空間。)

四.想想,說說

1.機器貓吹出的第三串泡泡能變出小朋友喜歡的東西,你希望它給你帶來什麼?你想用它來做什麼?(幼兒分組交流,師帶著“機器貓”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同伴和老師,或者機器貓。)

2.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願望(師鼓勵幼兒說出與眾不同的想法)

(評析:教師為幼兒創設了開放的思維空間,孩子們不僅能依據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進行表述,而且大膽展開想象,他們的想法天馬行空,無奇不有。教師對他們的想法給予充分的肯定,對於表達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則不予過分的強調,關鍵在於重視孩子參與的過程。)

五.畫畫,說說

1.幼兒自由想象,分組作畫(同組幼兒在“神奇的泡泡”的背景圖上共同作畫,師引導幼兒大膽想象,積極參與,富有個性地作畫)

2.幼兒自由參觀,相互交流畫面內容(師和“機器貓”一起,和幼兒共同參觀,交流)

(評析:嘗試用繪畫的形式具體表現想象的內容,重在讓幼兒進行創造想象,發展想象力。孩子們有的畫動物,有的畫卡通人物,有的畫生活用品,有的畫交通工具,可見孩子們的想象力十分豐富。分組作畫後的自由參觀、交流,不僅給幼兒提供了展示作品的機會,由創造了表現語言才能的機會。)

六.集體創編歌曲《機器貓》,歌表演結束活動

1.大家都很喜歡《機器貓》的歌,我們把想要實現的願望編進歌詞,和機器貓一起表演吧。

(選用《機器貓》的音樂旋律,引導幼兒把自己的願望編進歌詞)

我有一個好朋友,

它呀就是小叮噹

它能讓我實現所有所有的願望

我要一個大蛋糕(一隻小花貓)

它就帶來大蛋糕(小花貓)

有了這個朋友多呀多麼地快樂

2.師生一起隨音樂邊唱邊表演,愉快結束活動。

中,師生共同表演,有助於調節活動氣氛,動靜交替。不僅使活動更加完整連貫,而且滿足了幼兒愛表現的願望。活動雖然結束,但幼兒的身心仍然沉浸在自由和快樂中。)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力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科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2、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知道澱粉遇碘會變藍。

3、幼兒能獨自完成操作實驗,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實驗後的結果。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知道澱粉遇碘會變藍。

活動難點:幼兒能獨自完成操作實驗,並用完整的語言講述實驗後的結果。

活動準備

碘酒、麵粉、馬鈴薯、黃瓜、胡蘿蔔、西紅柿、藕、水、熊博士頭飾、黑貓警長背景圖、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播放《黑貓警長》的音樂,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我們剛聽了一首歌曲叫什麼名字?這個動畫片裡誰最厲

害?它是幹什麼的?

2、出示黑貓警長的頭飾,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小朋友,你們好,我是黑貓警長,壞老鼠一隻耳帶領一群壞蛋,

森林裡搞破壞,壞老鼠一隻耳偷了小猴子家裡的東西,我們一起幫助小猴子抓住這個壞蛋,你們願意嗎?

二、進行部分:

1、教師接聽黑貓警長打來的電話,剛才黑貓警長給我打了個電話,

它派它的手下警員給我送來了一瓶神奇的魔水,用這個魔水來破案。我們一起看看是什麼吧!

2、教師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看看會發生什麼變化?

提問:

①老師用這個魔水找到了壞老鼠一隻耳,你們發現了什麼?有什麼變化?

②引導幼兒觀察魔水的顏色,魔水是黃顏色的,為什麼又變成了藍色呢?

2、教師出示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觀察。

出示兩張白紙,幼兒做實驗,將魔水滴到白紙上,觀察會有什麼變化?為什麼一張紙滴上魔水還是黃色的,為什麼另外一張紙滴上魔水會變成藍色呢?

3、做一做:自己做澱粉。

請幼兒將盤子裡的麵粉放在清水中,一直等盆中澱粉水沉澱一會後,看到清水變成白色,還有白色的東西沉在盆的底部。

4、試一試:碘酒滴入澱粉水中會變顏色嗎?

教師:(出示碘酒)這裡有一瓶消毒用的藥水叫碘酒,我們打針時用它來消毒,現在把碘酒滴人揉過麵粉的水中,看看有什麼變化。

幼兒:碘酒滴人澱粉水中,澱粉水變成藍色了。

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哪裡有澱粉?

5、試一試:幼兒將碘酒滴在各種蔬菜(黃瓜、胡蘿蔔、馬鈴薯、西紅柿、藕片)上,觀察顏色的變化。

6、說一說:我的發現。引導幼兒將自己做實驗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1)馬鈴薯片、藕片、麵粉水遇到碘酒,變成藍色。

(2)黃瓜、西紅柿、胡蘿蔔滴上碘酒後沒有變色。

三、結束部分:

1、熊博士來我們做客了,它知道黑貓警長是怎麼抓住壞老鼠一隻耳的,你們想知道嗎?

教師介紹實驗原理:碘酒遇到澱粉會變成藍色,一隻耳偷走了小猴子家裡的麵粉,一隻耳的腳上有面粉,麵粉裡有澱粉,黑貓警長的魔術就是碘酒,點就遇到澱粉會變色,它就是根據這個原理抓住壞老鼠一隻耳的。

2、我們剛才做了小實驗,誰來告訴老師哪些操作材料裡有澱粉。

四、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回到家嘗試用米湯或麵湯做一幅畫,用碘酒塗色看看會發生什麼?

活動總結

通過"觀察--探究原因--猜想--驗證--新的發現--記錄--分享與表達",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們的主動性,讓他們充分討論與實踐並在探究中獲得快樂與成長。通過這一活動,體驗大膽猜想和認真驗證的科學探究過程,而且能夠想出各種辦法記錄下實驗結果,基本完成了預定的目標。

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注意貫徹"做中學"的思想,引導孩子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並且互相交流,取得的效果還不錯。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對活動也十分感興趣,教師在活動中給了孩子充分的探索機會,但孩子們在操作中,對實驗結果的記錄不是很詳細,觀察到的現象沒有及時的記錄到記錄紙上。

不過,活動也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有待於在以後的活動中注意改進:沒有及時為孩子們創設交流討論的條件。"做中學"科學活動強調科學教育和語言教育的關係,要求兒童在科學活動中用盡可能多的詞語、儘可能準確的語句來表達真實的探究過程。雖然活動持續進行的時間比較長,但交流與討論活動本應該重視起來並滲透到每一個環節中,因為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孩子們之間的交流有利於互相學習、共同提高但又不可能集中到一個環節完成。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力的教案篇3

關鍵經驗:

幼兒進入大班,運動能力不斷增強,動作更趨靈活,但對身體關節的作用及保護方法瞭解很少,容易造成運動中關節拉傷、摔傷和碰傷。由此,通過有趣的關節遊戲、關節表演等內容,使幼兒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的作用,學會在運動中保護關節的方法。

活動目標:

1、知道關節能使身體彎曲,對人體活動有重要作用。

2、學會簡單保護關節的方法。

3、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4、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活動材料與相關環境創設:

紙夾板、紙夾長臂、線繩、水彩筆若干、大型積木一套。

圖書區投放與人體關節骨骼有關的書。《幼兒用書》中畫有人體關節圖人手一張。

教師錄製幼兒生活和遊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象。

活動準備:

對人體骨骼有初步的瞭解與認知。

引導幼兒觀察討論:有關人體各部位能彎曲變化的問題。

教師錄製幼兒生活和遊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象。

活動過程:

1、教師帶幼兒在戶外練習跳繩、玩“高矮人”遊戲後回班討論:繩子是怎樣搖起來的?人為什麼能變高變矮?(搖繩時靠臂的什麼部位,下蹲或站起時靠腿的什麼部位)引發幼兒認識人體的關節。

2、引導幼兒尋找身體上的關節,如:腕關節、肘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再次討論:有了這些關節人體才能怎樣?沒有這些關節人體又會怎樣?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體驗關節的重要作用。

3、遊戲“會表演的`關節”。幼兒找一個裸露在外的關節。大膽地在關節部位上用水彩筆畫一樣東西。如:小昆蟲、小人臉等。然後動一動這些關節,發現關節上圖形會一彎一伸的動起來。(加深幼兒對關節彎曲作用的認識)。

4、遊戲“機器人與小精靈”。幼兒分成兩隊,一隊扮機器人將紙夾板用線繩綁住膝關節,雙臂套紙夾長臂。,一隊扮小精靈,教師扮“工程師”發出口令。兩隊分別取放積木蓋建房子,比賽看哪隊先將房子蓋好,兩隊互換角色重複遊戲。。引發討論:為什麼小精靈隊蓋的快,機器人隊蓋的慢?教師與幼兒共同總結;人體如果沒有關節行動起來很困難,有了關節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

5、教師請幼兒觀看他們的生活遊戲錄影,畫面出現推、拉、拽的現象。與幼兒討論:這些現象會使小朋友怎樣?容易發生什麼問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關節,避免傷害?幫助幼兒提升保護關節的經驗:活動時注意不硬拉、拽同伴的胳膊,不推撞同伴;體育活動中注意互相躲閃避免摔傷;跳躍或提拿重物時注意保護好自己的關節,不使關節拉傷或扭傷。再次觀看正確的遊戲活動和自我保護的方法錄影。

相關經驗:

繪畫:各種昆蟲的繪畫方法。

衛生常識:人體骨骼關節的保健常識。

活動評價:

在幼兒活動或運動中能否注意不推拉碰撞同伴,有無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行為。

活動延伸與擴充套件:

1、創設“我喜歡的運動”牆飾,將製成的活動“小人”由幼兒意願擺放成自己喜歡的運動狀態,並相應寫上自己表述的自我保護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

2、與家長溝通和宣傳,注意在家庭活動中保護幼兒的關節。提醒幼兒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反思: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們要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會動的關節關節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幫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勇敢的龍虎娃》這一主題中,幼兒對自己身體的運動充滿了探究的興趣,我們順應孩子的興趣,開展了《會動的關節》這一活動,通過自主探索、記錄、分享,以及圖片、視訊的幫助,讓幼兒發現了身體上更多能動的地方,瞭解了關節與運動的關係,同時又對自己身體內部的運動有了一些初步的認知。整個活動實施後,既有精彩之處,也有有待調整之處,接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所思所想。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力的教案篇4

設計意圖:

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已經認識了"+"、"—"和"="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認識">"和""和"

活動內容:

?神奇的兩條"於"》

活動目標:

1、認識">"、"

2、根據">"、"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

理解">"、"

活動難點:

大於號、小於號的實際應用。

活動準備:

課件ppt、兒歌、1—10的數字頭飾

活動過程:

一、匯入課題:認識">"、"

1、帶小朋友們去看海,出示ppt課件問:你們看到大海里有什麼?(海豚、海龜),海龜、海豚各有幾隻幼兒說出數量。

教師出示ppt,5 3,海龜和海豚比,誰多?誰少?那麼5和3相比,那個數字大?那個數字小?教師問:我們可以在5和3之間放一個符號,讓別人一看就知道哪邊的數字大,哪邊的數字小。我們以前學過"="放到這可以嗎?啟發幼兒,引出">",讓幼兒觀察大於號的嘴巴向著前面,對著大數笑,大於號前邊的數比後邊的數大,讀5大於3。

2、大海里除了有海龜和海豚,我們一起看看還有什麼,出示ppt,問:大鯊魚和小海馬在生活在這裡,找一找,大鯊魚有幾條?小海馬有幾隻?,說出各自的數量2 6,引出"

3、教師:大於號和小於號都有一個大嘴巴,長得也差不多,我們怎樣記住它們呢?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引出兒歌《大於號,小於號》。大小兩條於,名字各不一,嘴巴向>,它叫大於號。嘴巴向

二、遊戲表演:學做">"、"

玩法:請兩名幼兒做數字寶寶,戴上數字頭飾,一名幼兒站著或者坐著在兩個數字中間,用身體姿勢表演">"、"

延伸活動

小朋友看了海也累了,就到海邊休息一下,玩玩"送符號寶寶回家"遊戲,教師出題,進一步複習鞏固大於號和小於號,感知數學給生活帶來的樂趣。

活動後心得:

通過創設一起去看海,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把幼兒帶入海洋世界,看到海里的動物一下就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調動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由"我要學"變為"我要學"。

在活動中我用兒歌去引導幼兒用身體去感知大於號和小於號比較形象的特點,通過表演遊戲這一環節,幼兒在感受的過程中記住大於號和小於號的開口方向,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教學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後,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並運用於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力的教案篇5

活動背景

“神奇的小火車”是大班主題活動“你變我變大家變”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主要講述乘坐小火車的乘客下車後發生的神奇的變化,非常切合大班幼兒好奇好想象的特點。在執教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深深被變化所吸引,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在接受到送教下鄉的任務後,我決定將這個孩子們喜歡的故事帶給農村的孩子一同分享。於是我走訪了另5個平行班級執教過這個內容的老師,向她們瞭解執教過程中的經驗和想法,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具的製作、拓展部分的設計等)。經與她們商討,融合自己的反思,形成了這個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並願意通過圖畫、遊戲等形式表達。

活動準備

1.背景圖片――藍色小火車(根據上課幼兒人數決定車廂的節數)。

2.圖片:小桃核兒、桃子、雞蛋、小雞、一群排隊的小青蟲、小蝴蝶、小男孩、大鬍子叔叔。

3.大小畫紙、水彩筆、藍色圍裙、火車煙囪、輪子。

活動過程

1.觀察神奇的小火車,激發幼兒興趣。

觀察背景圖片“小火車”,引導幼兒:“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你們猜猜看,這列火車有什麼神奇的本領?”(會開,會把我們帶到如城去;會裝人。)

“到底有什麼本領呢?”老師演示“小桃核兒”插入火車,變出一隻桃子。(孩子們非常好奇地盯著。)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來乘坐火車。它們上車前和下車後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聽故事,瞭解小火車的神奇本領。

(1)老師講故事,從“神奇的小火車”至“毛茸茸、溼漉漉的小雞”,邊講邊在火車上演示故事內容――小桃核兒變成桃子,雞蛋變小雞。在講到“猜猜看,下車的雞蛋會是什麼(小雞)呢?”時老師稍加停頓,讓幼兒有回答的時間,又不影響故事的連續性。

(2)老師同時出示小青蟲和小男孩。問“還有(停頓)……要上車。猜猜看,他們下車時會變成什麼呢?”(大青蟲、蝴蝶,大人、爸爸――大多數孩子已經掌握了變化規律,能輕鬆地回答了。)

老師接著講故事至“我還沒當夠呢”。

“小男孩不願意做大鬍子叔叔,你有什麼辦法來幫助小男孩呢?”(“倒著開唄!”孩子們回答得很輕鬆,也很一致。我本以為這個地方孩子們會想不到呢。有一個小男孩輕聲嘀咕“我願意做”。我靈機一動,追問了一個預設外的問題。)

假如你是小男孩,你會哭嗎?(會、不會。)為什麼?(做大人可以開車,可以花錢,可以管人:做孩子可以玩。吃好吃的東西等。)

講故事至結束。

(3)“這真是一列神奇的火車,你想不想坐坐?如果你上去會變成什麼呢?”(小女孩大多數說會變成阿姨、媽媽,小男孩大多數說會變成叔叔、爸爸、爺爺。小朋友在回答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年齡小的變大了,那我已經是成人了,又會變成什麼呢?我想考考孩子們對時間的概念,於是追問:“姚老師上車後會變成誰?”小朋友都回答:奶奶.我又問:“如果我上車後倒著開會變成什麼呢?”幼兒回答:小姑娘。到此可以看出孩子們對火車的神奇變化完全瞭解了。)

3.通過想象拓展故事內容,用繪畫和遊戲的形式表達事物的變化。

(1)這兒還有許多車廂都空著呢,想想還有誰會坐上小火車?小火車又會把他變成什麼呢?(請2―5個小朋友回答,給孩子,(一些啟發。)

幼兒將想像的東西畫下來,插到火車上。(我注意觀察孩子的作品,並同時與她們簡單交流,以便在下一環節有針對性地講述。)

請幼兒講述畫的內容。(木頭變房子、種子變花、布變衣服等。)

(2)遊戲:開火車。

老師在圍裙上貼上煙囪和輪子,做火車頭,邀請幼兒做乘客。要求幼兒想好自己扮演的角色。老師問:“你是誰?”幼兒回答後乘車遊戲,下車時表演出變化後的角色。(當我在圍裙上變出火車頭時,孩子們很驚奇,遊戲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表演的內容大多與畫的差不多。這樣的情形可以理解,因為前面孩子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想像,這個環節旨在讓她們在快樂的遊戲中鞏固而已。)

老師帶著幼兒開火車到室外自然結束。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過去一個月後,因為她們幼兒園要參加省優質園驗收,我受教育局委託再次來到幼兒園給她們出謀劃策。站在走廊上觀摩孩子們早操。結束時孩子們從身邊走過。“姚老師”,突然有孩子輕輕叫我,繼而一群孩子跟著叫起來。我問其中一個孩子怎麼認識我的,他說“你給我們上神奇小火車”的。我非常感動和自豪,我的活動在孩子們心裡烙下印記,它是有效的。反思設計到執教的過程,有以下幾點感觸:

1.做有心人。在平常教學時,將孩子們喜歡的內容記錄下來做成自己的“成功案例庫”,在公開教學中展示,可以免去公開教學時挖空心思尋找內容而孩子們又未必喜歡之苦;又可以為以後的教學計劃提供參考,完善計劃和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2.借他人力。我們平常總是好高騖遠地希望去外地學習,向大城市的同行學習,而忽略向身邊人學習。事實上紮根於日常教學的原生態課堂教學研究、同事間隨時隨地地交流及自我反思,都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我們的實際教學能力。這個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我第一次執教時故事講完直接進入遊戲,沒有“畫變化”這個環節。後來與同事交流後覺得這個環節可以讓孩子們有一個充分思考的時間,畫好的東西貼到火車上孩子們更有成功感,同時又能完成一幅完整的掛圖,豐富孩子們的講述內容,真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3.教學相長。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誰把小孩看得小,他比小孩還要小。”在這個活動中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們帶給我的意外、驚喜和啟發。比如說,原先我只想到所有變出的東西都是長大了的,但孩子們卻跳出去想到了木頭變房子,種子變花,布變衣服……想像的內容更廣泛,變化也更跳躍了。

4.隨機應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反應隨時調整計劃。當有幼兒回答“想做叔叔”時我敏銳察覺,立即追問:“你想不想做大鬍子叔叔?為什麼?”滿足了不同想法孩子的表達願望。教具的設計也是,用來裝小圖片的圍裙顏色跟小火車一樣是藍色,巧妙而簡易地貼上輪子和煙囪就成了神奇的小火車頭,既能做到一物多用又能給孩子帶來意外驚喜。

神奇的小火車開過來了!

“嗚――”藍色的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

小桃核兒蹦蹦跳跳地上了火車,成為神奇小火車上的第一位乘客。

小火車帶著小桃核兒,繞著草地開了一圈,然後慢慢地停了下來。

奇怪!從車上下來的,不是一個小光核兒,而是一個粉紅色的水靈靈的大桃子。

骨碌碌,不知從哪兒滾過來一隻圓頭圓腦的雞蛋,它成為神奇小火車上的第二位乘客。

猜猜看,這隻雞蛋下車時,會是什麼呢?哇!下車的“雞蛋”變成了一隻毛茸茸、溼漉漉的小雞!

接著來的是一群小青蟲。它們排著隊,一扭一扭地上了車。

當神奇的小火車第三次停下來的時候,從車窗裡飛出了許多漂亮的小蝴蝶!

多麼有趣的小火車!正在草地上玩兒皮球的男孩洋洋也開心地爬了上去。

“嗚――嗚!”藍色的神奇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

神奇的小火車停下來了。一個大鬍子叔叔從車上走下來,坐在草地上,傷心地哇哇大哭:“我不要當叔叔!我要當小朋友!我還沒當夠呢!”

好心的神奇小火車帶著大鬍子叔叔倒著開了一圈。瞧,大鬍子又變成了胖乎乎的小洋洋!

洋洋抱起他的紅皮球,連蹦帶跳地跑了。“當個小男孩真開心!”

幼兒園大班神奇的力的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對中草藥產生興趣。

2、認識幾種常見的中草藥,知道它們可以治病。

3、知道中草藥最早是人發現並使用的,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些常見的中草藥實物,並知道其名稱與作用。

2、課件(1):中草藥的由來與採製。課件(2):可以用作中草藥的各種動植物及礦物質等。課件(3):李時珍及《本草綱目》。

3、準備一些常見的中草藥

活動流程:

一、匯入部分

師:前幾天,老師讓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些中草藥,這幾天小朋友帶來了這麼多的中草藥,你在哪兒找到這些中草藥的呢?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中草藥?引導幼兒聯絡已有的生活經驗想一想,說一說,從而激發幼兒探究中草藥的願望。

二、展開部分

1、引導幼兒認識一些常見的中草藥名稱及作用

師:老師把大家收集到的中草藥佈置成了一個小小的藥店。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來仔細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這些藥材,看看你認識多少種呢?它們叫什麼名字?都有什麼作用?是植物類的還是動物類的呢?一會兒老師請你來介紹一下。(幼兒自由觀看)

(1)提問個別幼兒,介紹自己認識的藥材的名稱及其功效。

(2)教師介紹名貴藥材——靈芝

師:老師也認識一種藥材,它是生長在山林中的一種植物,是一種非常名貴的藥材,你們知道是什麼嗎?它叫靈芝,可以治很多病,還可以增強抵抗力,延長壽命呢。據說千年靈芝還可以讓快要死去的人活過來呢,神奇吧!

:原來,植物做成的藥材是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的,有些還可以治病呢!

2、瞭解中藥的由來與採製

師:小小的植物也能治病,是哪個國家的人這麼聰明發現的呢?我們一下面的課件你就會找到答案的。播放課件(1)。

師:現在大家知道了嗎?對!就是我們的祖先發現的,是我們人最早發現植物可以治病的,所以我們稱這些藥物為中藥。你覺得我們祖先聰明嗎?他們的確非常聰明,不僅發現了有些植物可以治病,而且還發現了許多動物和礦物質也可以做成藥材用來治病呢!那麼,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這些做成藥材的動植物和礦物質呢?

播放課件(2)

師:原來,大自然中到處都可以找到用來製成中藥的動植物和礦物質呢,又方便又便宜,而且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還有很大的幫助,所以,我們離不開大自然,我們要保護好大自然。

3、介紹中藥名醫李時珍及其著作《本草綱目》播放課件(3)

師:在明朝,有個非常有名的大夫,叫李時珍,為了給老百姓尋找治病的藥材,不怕苦,不怕累,帶著徒弟走遍了千山萬水,親自嚐盡各種奇花異草,最後終於編寫了著名的醫藥用書《本草綱目》,這本書裡面記載了一萬多種中草藥的作用,是我國醫藥寶庫中的珍貴產物。因為中藥的副作用特別小,所以很多外國人十分佩服我們的中醫藥,也來學習我們用中藥來給病人治病。李時珍爺爺真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呀!

三、結束部分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很多關於中草藥的知識,誰能告訴大家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關於中草藥的知識?個別幼兒發言,教師(如:靈芝是名貴藥材,中草藥是人發現的,李時珍是一位名醫等等)。

四、拓展延伸:

組織幼兒參觀附近的中藥店,增加對中草藥的親身體驗。沒有條件參觀中藥店的幼兒園,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區域,請幼兒進行中藥店的遊戲。

及反思:

科學研究應從幼兒身邊事物開始,引導他們關注周圍生活和常見事物,發現其中的趣味和奧妙,這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幾種常見中草藥入手,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並通過參觀實物、觀看課件等多種形式,層層遞進,讓幼兒瞭解中草藥的有關知識,從而達到活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