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神奇的語言8篇 神奇教案:幼兒園大班的語言啟蒙

幼兒園大班教案神奇的語言8篇 神奇教案:幼兒園大班的語言啟蒙

第1篇

師:(出示課件鉛筆盒)小朋友你們能說說鉛筆盒有什麼用嗎?到國小時要放哪些文具呢?鉛筆盒能放這麼多文具,真好,可是有一天,鉛筆盒卻變成了醫院,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聽聽故事《鉛筆盒變醫院》,答案就會揭曉了。

(2)鉛筆為什麼哭?你能用故事裡的語言把鉛筆與小刀的對話說出來嘛?

(3)小刀為什麼把卷筆刀拉出來?結果怎樣?(學說對話)(4)橡皮和尺子為什麼哭?是小刀的錯嗎?從哪些話中知道的?(學說對話)

(1)現在你知道文具盒為什麼變醫院了嗎?文具做了什麼決定?

小男孩不愛惜文具,文具也生氣了,男孩上學會發生什麼事呢?

(2)師總結故事內容。提問:如果你是這個文具盒的'主人,你會怎麼做?

教師小結:希望不愛惜文具小朋友們從今往後愛護好文具,自覺愛惜文具的小朋友學習!表揚愛惜文具的小朋友!

幼兒園大班教案神奇的語言8篇 神奇教案:幼兒園大班的語言啟蒙 第2張

第2篇

2.使幼兒懂得:光有幫助人的好心不行,還要有幫助人的本領。

(2)要想幫助別人,怎樣才能幫得上?附作品神奇的顏料新年到了,新年老人送給安德列一盤顏料,說:“用這盒顏料畫出來的東西,都能變成真的。”安德列給奶奶畫了一塊花頭巾。奶奶戴上,啊呀,又小又難看。安德列給媽媽畫了一條裙子。哎呀,媽媽穿不上。安德列畫了把椅子,爸爸剛坐上,就摔倒了。安德列畫了只小貓咪,鄰家的小妹妹說:“這不是我家的.。”

安德列走進公園,看到一個盲孩子,正摸著走路。安德列畫了一雙眼睛送給盲孩子。

盲孩子說:“謝謝您,就是眼睛有大有小難看極了。”安德列給城市畫了一座樓房,只聽“嘩啦”一聲,樓房倒塌了。

安德列多麼想為大家做好事,但都沒做成,他很苦惱。

又一個新年到了,安德列把神奇的顏料還給新老人,訴說了自己的苦惱。新年老人說:“要記住,光有幫助人的好心不好,還要學會幫助人的本領。”

第3篇

“神奇的小火車”是大班主題活動“你變我變大家變”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主要講述乘坐小火車的乘客下車後發生的神奇的變化,非常切合大班幼兒好奇好想象的特點。在執教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深深被變化所吸引,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在接受到送教下鄉的任務後,我決定將這個孩子們喜歡的故事帶給農村的孩子一同分享。於是我走訪了另5個平行班級執教過這個內容的老師,向她們瞭解執教過程中的經驗和想法,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具的製作、拓展部分的設計等)。經與她們商討,融合自己的反思,形成了這個活動方案。

1.初步瞭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並願意通過圖畫、遊戲等形式表達。

1.背景圖片――藍色小火車(根據上課幼兒人數決定車廂的節數)。

2.圖片:小桃核兒、桃子、雞蛋、小雞、一群排隊的小青蟲、小蝴蝶、小男孩、大鬍子叔叔。

3.大小畫紙、水彩筆、藍色圍裙、火車煙囪、輪子。

觀察背景圖片“小火車”,引導幼兒:“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你們猜猜看,這列火車有什麼神奇的本領?”(會開,會把我們帶到如城去;會裝人。)

“到底有什麼本領呢?”老師演示“小桃核兒”插入火車,變出一隻桃子。(孩子們非常好奇地盯著。)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來乘坐火車。它們上車前和下車後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1)老師講故事,從“神奇的小火車”至“毛茸茸、溼漉漉的小雞”,邊講邊在火車上演示故事內容――小桃核兒變成桃子,雞蛋變小雞。在講到“猜猜看,下車的雞蛋會是什麼(小雞)呢?”時老師稍加停頓,讓幼兒有回答的時間,又不影響故事的連續性。

(2)老師同時出示小青蟲和小男孩。問“還有(停頓)……要上車。猜猜看,他們下車時會變成什麼呢?”(大青蟲、蝴蝶,大人、爸爸――大多數孩子已經掌握了變化規律,能輕鬆地回答了。)

“小男孩不願意做大鬍子叔叔,你有什麼辦法來幫助小男孩呢?”(“倒著開唄!”孩子們回答得很輕鬆,也很一致。我本以為這個地方孩子們會想不到呢。有一個小男孩輕聲嘀咕“我願意做”。我靈機一動,追問了一個預設外的問題。)

假如你是小男孩,你會哭嗎?(會、不會。)為什麼?(做大人可以開車,可以花錢,可以管人:做孩子可以玩。吃好吃的東西等。)

(3)“這真是一列神奇的火車,你想不想坐坐?如果你上去會變成什麼呢?”(小女孩大多數說會變成阿姨、媽媽,小男孩大多數說會變成叔叔、爸爸、爺爺。小朋友在回答的時候,我突然想到,年齡小的變大了,那我已經是成人了,又會變成什麼呢?我想考考孩子們對時間的概念,於是追問:“姚老師上車後會變成誰?”小朋友都回答:奶奶.我又問:“如果我上車後倒著開會變成什麼呢?”幼兒回答:小姑娘。到此可以看出孩子們對火車的神奇變化完全瞭解了。)

3.通過想象拓展故事內容,用繪畫和遊戲的形式表達事物的變化。

(1)這兒還有許多車廂都空著呢,想想還有誰會坐上小火車?小火車又會把他變成什麼呢?(請2―5個小朋友回答,給孩子,(一些啟發。)

幼兒將想像的東西畫下來,插到火車上。(我注意觀察孩子的'作品,並同時與她們簡單交流,以便在下一環節有針對性地講述。)

請幼兒講述畫的內容。(木頭變房子、種子變花、布變衣服等。)

老師在圍裙上貼上煙囪和輪子,做火車頭,邀請幼兒做乘客。要求幼兒想好自己扮演的角色。老師問:“你是誰?”幼兒回答後乘車遊戲,下車時表演出變化後的角色。(當我在圍裙上變出火車頭時,孩子們很驚奇,遊戲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表演的內容大多與畫的差不多。這樣的情形可以理解,因為前面孩子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想像,這個環節旨在讓她們在快樂的遊戲中鞏固而已。)

這個活動過去一個月後,因為她們幼兒園要參加省優質園驗收,我受教育局委託再次來到幼兒園給她們出謀劃策。站在走廊上觀摩孩子們早操。結束時孩子們從身邊走過。“姚老師”,突然有孩子輕輕叫我,繼而一群孩子跟著叫起來。我問其中一個孩子怎麼認識我的,他說“你給我們上神奇小火車”的。我非常感動和自豪,我的活動在孩子們心裡烙下印記,它是有效的。反思設計到執教的過程,有以下幾點感觸:

1.做有心人。在平常教學時,將孩子們喜歡的內容記錄下來做成自己的“成功案例庫”,在公開教學中展示,可以免去公開教學時挖空心思尋找內容而孩子們又未必喜歡之苦;又可以為以後的教學計劃提供參考,完善計劃和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2.借他人力。我們平常總是好高騖遠地希望去外地學習,向大城市的同行學習,而忽略向身邊人學習。事實上紮根於日常教學的原生態課堂教學研究、同事間隨時隨地地交流及自我反思,都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我們的實際教學能力。這個活動的第三個環節,我第一次執教時故事講完直接進入遊戲,沒有“畫變化”這個環節。後來與同事交流後覺得這個環節可以讓孩子們有一個充分思考的時間,畫好的東西貼到火車上孩子們更有成功感,同時又能完成一幅完整的掛圖,豐富孩子們的講述內容,真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3.教學相長。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誰把小孩看得小,他比小孩還要小。”在這個活動中我深深感受到孩子們帶給我的意外、驚喜和啟發。比如說,原先我只想到所有變出的東西都是長大了的,但孩子們卻跳出去想到了木頭變房子,種子變花,布變衣服……想像的內容更廣泛,變化也更跳躍了。

4.隨機應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反應隨時調整計劃。當有幼兒回答“想做叔叔”時我敏銳察覺,立即追問:“你想不想做大鬍子叔叔?為什麼?”滿足了不同想法孩子的表達願望。教具的設計也是,用來裝小圖片的圍裙顏色跟小火車一樣是藍色,巧妙而簡易地貼上輪子和煙囪就成了神奇的小火車頭,既能做到一物多用又能給孩子帶來意外驚喜。

“嗚――”藍色的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

小桃核兒蹦蹦跳跳地上了火車,成為神奇小火車上的第一位乘客。

小火車帶著小桃核兒,繞著草地開了一圈,然後慢慢地停了下來。

奇怪!從車上下來的,不是一個小光核兒,而是一個粉紅色的水靈靈的大桃子。

骨碌碌,不知從哪兒滾過來一隻圓頭圓腦的雞蛋,它成為神奇小火車上的第二位乘客。

猜猜看,這隻雞蛋下車時,會是什麼呢?哇!下車的“雞蛋”變成了一隻毛茸茸、溼漉漉的小雞!

接著來的是一群小青蟲。它們排著隊,一扭一扭地上了車。

當神奇的小火車第三次停下來的時候,從車窗裡飛出了許多漂亮的小蝴蝶!

多麼有趣的小火車!正在草地上玩兒皮球的男孩洋洋也開心地爬了上去。

“嗚――嗚!”藍色的神奇小火車一邊開心地唱歌,一邊噴著彩色的煙霧。

神奇的小火車停下來了。一個大鬍子叔叔從車上走下來,坐在草地上,傷心地哇哇大哭:“我不要當叔叔!我要當小朋友!我還沒當夠呢!”

好心的神奇小火車帶著大鬍子叔叔倒著開了一圈。瞧,大鬍子又變成了胖乎乎的小洋洋!

洋洋抱起他的紅皮球,連蹦帶跳地跑了。“當個小男孩真開心!”

第4篇

人類自從誕生以來,在長期的勞動中,形成了語言。有了語言人們才能自由的交流,才有了文化的流傳。讓幼兒知道並瞭解世界上的語言的有關知識是十分有益的。

本次活動著重於“語言”,讓幼兒瞭解世界上幾種主要的語言,進而瞭解漢語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從而激發幼兒愛祖國、愛中華民族的情感。並初步接觸一些國外的英文歌,加深幼兒的理解。

1、引導幼兒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談論自己懂得的、聽過的語言,瞭解語言的`種類。

2、幫助幼兒學會專注地傾聽同伴的談話,迅速的掌握別人談話的內容,能在別人談話後給予補充。

讓幼兒說說這首歌是用哪國的語言演唱的?你還懂得其他國家的語言嗎?

1、幼兒自由結伴,說說自己知道的語言使用的國家。

2、教師小結幼兒的談話:世界上有幾千種語言,有漢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義大利語等等,有的國家使用一種語言,比如:日本。有的國家使用幾種語言,比如:瑞士。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上英語。

1、世界上有許多種語言,中國也有很多的語言,叫做“方言”比如:廣東話、上海話、北京話等等。你會說哪的方言?

第5篇

2.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能和老師一起完成思維導圖。

重點:幼兒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能和老師一起完成思維導圖。

難點:幼兒願意根據書中線索進行合理的猜測和想象。

?神奇種子店》圖書幼兒人手一冊、小夾子、ppt、思維導圖、操作卡片。

1.遊戲匯入。教師:“來和我好朋友小豬一起玩表情變變變的遊戲吧?”教師與幼兒一起玩表情變變變的遊戲,引導幼兒發現小豬的幾種表情特徵。疑問、開心、嚇壞、害怕

2.引入主題。教師:“今天發生了神奇的事情,讓小豬的表情變來變去,我們一起來看看”引入主題。

教師:“小豬在原野上發現了一家神奇的種子店(ppt),狗獾叔叔拿出了三種種子(ppt)。誰來說說這三種種子的樣子”引導幼兒發現這三種種子的特徵:白白的、圓圓的、五顏六色的。

2.自主閱讀,發現小豬表情變化:開心—驚嚇—害怕。

(1)教師:“白白的、圓圓的、五顏六色的,這三種神奇的種子分別會種出什麼來呢?請你到書裡仔細找找,”引導幼兒通過安靜有序的閱讀,在書裡尋找關鍵資訊,不要開啟夾子夾住的頁面。教師將幼兒閱讀後的發現展示在思維導圖的空白處。幼兒回答時,引導幼兒:“xx的種子種出了xx”“為什麼白白的種子會種出雪人?”小結:“原來種子是什麼樣,種出來的東西就是什麼樣,他們有共同的特徵。”

(2)教師:“哇好神奇哦,小豬剛開始覺得很開心,可是狗獾叔叔又給了他一個洞洞種子,會種出什麼來呢?把小豬都給嚇住了”(ppt)引導幼兒發現小豬表情從開心到驚嚇的變化,並與書裡種子種出蜜蜂的情節聯絡起來。(觀看ppt,集體閱讀,閱讀送種子部分)“小豬會買種出蜜蜂的種子嗎?小豬買走了雪人、氣球種子,狗獾叔叔還送了它一個奇怪的種子”(ppt)

(3)教師:“小豬為什麼會這麼害怕?發生了什麼事情?”幼兒再次閱讀,取掉夾子往後翻頁,發現小豬遇到了大灰狼後用種子種出雪人、氣球和恐龍幫助自己逃脫的過程。“小豬碰到了誰?它用種子種出什麼來幫助自己逃跑呢?”(ppt)

3.教師通過之前幼兒的回答將圖片貼在相應的空白處,並小結:“哇,我們一起完成了一副思維導圖,通過看這幅圖,現在你知道小豬身上發生的故事了嗎?這個故事還是一本好看的圖書呢”教師與幼兒一起梳理思維導圖,通過以小豬表情變化為線索,再次回顧書中故事情節的`發展,理解故事內容。

1.回顧關鍵資訊。教師:“書裡有哪些神奇的種子,種出了什麼?”(ppt)引導幼兒根據書中資訊,完成氣泡式思維導圖,教師進行補充。引導幼兒用:“xx的種子種出了xx”來回答。(ppt)

2.大膽想象。教師:“你還想種出什麼神奇的東西來幫助小豬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填補思維導圖的空白氣泡處。

四、活動延伸。教師:“請你回家和爸媽一起記錄下更多的想法”發放給幼兒操作卡請幼兒回家和父母一起完成,將活動延伸到課堂外。

作為一次思維導圖在語言活動中的嘗試,活動後我的反思與總結,緊緊圍繞著:思維導圖在活動中的運用是否有效?進行展開。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視覺化的工具,把我們大腦中的想法直觀的呈現出來。它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將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字,以及右腦的影象、想象、顏色、空間、整體思維等各種因素全部調動起來,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開啟大腦的無限潛能。一直以來,思維導圖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的運用都非常的廣泛。

特別是對於中國小的學生來說,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他們梳理知識點,記錄和總結所學內容。

而幼兒園的孩子們,他們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他們喜歡用塗鴉、繪畫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思維導圖則是能夠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將抽象複雜的思維過程變成可看得見的顏色、線條、形狀等等具體的再現畫面,讓孩子們學會分析、整理、總結。可是在語言活動中該如何使用思維導圖呢?我在設計本活動的時候一直考慮著兩個問題:

思維導圖常用於做計劃、展示,但是語言活動的領域特點要求目標的側重點要放在聽說讀等方面,特別是閱讀活動,在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因此,巧妙的運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在理解繪本內容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首先就想到了,在閱讀繪本的環節運用思維導圖,發揮思維導圖的記錄功能。可是該繪本自身的內容較多,狗獾叔叔有5種種子,每種種子特徵不同,種出的果實也各有特色,後續對小豬的影響也各不相同,如果單純以時間線索進行梳理做成思維導圖,就會顯得十分繁瑣。因此,我想到了以小豬的表情變化為線索,來發現相應的故事情節,師幼一起完成思維導圖。

在活動中可以看到,用小豬的表情引入讓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充分調動了幼兒閱讀繪本去發現相應情節的積極性,幼兒閱讀後,教師及時將幼兒發現的重點畫面貼在相應的空白處,並將幼兒不易理解的畫面,在集體閱讀後也加入到思維導圖中。就這樣幼兒閱讀後,思維導圖也完成了,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是幼兒發現—梳理—回顧—內化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幼兒對繪本進行一次深度的理解,並能夠大膽的表達出來,完成了本節課的活動重點。

為了避免孩子花費過多的時間去自己畫思維導圖,既有難度又偏離語言活動的目標,我在活動中設計思維導圖的時候,首先就排除了用孩子們自己畫圖的方式製作思維導圖,而是採用了在閱讀的環節,用箭頭建構框架、繪本中的原本圖片填入空白的方式製作成流程式的思維導圖,幫助幼兒理解畫面。並在幼兒已經瞭解了繪本內容之後,運用了氣泡型的思維導圖,讓幼兒即可回顧之前學習的內容,瞭解它們一一對應的關係,又可在空白處大膽想象,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這兩種型別的思維導圖的運用相得益彰,起到了幫助幼兒理解繪本內容,對學習內容進行復習鞏固的“高效工具”的作用。

總的來說,在語言活動中加入思維導圖的初步嘗試還是有所成效,孩子們的表現也給了我更多的啟發與思考,並將其運用到下一次的實踐中。

第6篇

1、初步瞭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並願意通過圖畫、遊戲等形式表達。

2、圖片:小桃核兒、桃子、雞蛋、小雞、一群排隊的小青蟲、小蝴蝶、小男孩、大鬍子叔叔。

觀察背景圖片"小火車",引導幼兒:"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你們猜猜看,這列火車有什麼神奇的本領?"(會開、會帶我們帶城裡去、可以裝人。)"到底有什麼本領呢?"老師演示課件"小桃核兒"插入火車,變出一隻桃子。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來乘坐火車。它們上車前和下車後有哪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1)老師講故事,從"神奇的小火車"至"毛茸茸、溼漉漉的小雞",邊講邊在火車邊上演示故事內容--小桃核兒變成桃子,雞蛋變小雞。在講到"猜猜看,下車的雞蛋會是什麼(小雞)呢?"時,老師稍加停頓,讓幼兒有回答的時間,又不影響故事的連續性。

(2)老師同時出示小青蟲和小男孩。問"還有······要上車。猜猜看,他們下車時會變成什麼呢?"(大青蟲、蝴蝶、大人、爸爸--大多孩子已經掌握變化規律,能輕鬆地回答了。)老師接著講故事至"我還沒當夠呢"。

"小男孩不願意做大鬍子叔叔,你有什麼辦法來幫助小男孩呢?"(倒著開!)假如你是小男孩,你會哭嗎?為什麼?

(3)"這是一列神奇的火車,你想不想坐坐?如果你上去會變成什麼呢?"

3、通過想象拓展故事內容,用遊戲的形式表達事物的變化。

(1)這兒還有許多車廂都空著呢,想想還有誰會坐上小火車?小火車優惠把他變成什麼呢?(請1-2個小朋友回答,給孩子們一切啟發。)

老師在圍裙上貼上煙囪和輪子,做火車頭,邀請幼兒做乘客。要求幼兒想好自己扮演的角色。老師問:"你是誰?"幼兒回答後乘車遊戲,下車時表演出變化後的角色。(當我在圍裙上變出火車頭的時候,孩子們很驚奇,遊戲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是表演的內容大多與剛才的差不多,這樣的情形可以理解,因為前面孩子們已經進行了充分的想象,這個環節旨在讓他們在快樂的遊戲中鞏固而已。)老師帶著幼兒開火車到室外自然結束。

⒈在活動中,幼兒能夠被故事有趣的情節吸引,積極思考、想象、猜測故事的`情節,通過故事,激發了幼兒關注周圍事物變化的興趣。並且,在前期擁有的經驗基礎上,幼兒能較容易的理解故事內容。

⒉故事中事物的變化對於大班幼兒來說,相對淺顯了一些,當講述了第一位乘客桃核的經歷後,幼兒就領悟到其中的奧妙,能猜想到隨後幾位乘客的變化,還沒有提問“它們下車時會發生什麼變化”,幼兒就直接說出了該事物的變化,猜到了故事的情節。而在活動中,每次新事物出現,總是提問幼兒會變成什麼,顯的有些重複、單調,問題都停留在同一層面,不能讓幼兒的能力得到提升,後面部分,應出示圖片,讓幼兒自主觀察,自由說說。

⒊故事中出現的幾個變化的事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是不同種類中典型的幾樣,在幼兒創編故事時,也要引導幼兒說說不同種類的事物的變化,不是停留在動物的生長變化過程上。可出示和幼兒回答不同種類的物品圖片,引導幼兒思維的方向。而作為語言活動,幼兒說的還不夠多,要引導幼兒願意說、大膽說,並且,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第7篇

幼兒在日常交流中,語言表達能力差距較大,有的幼兒語言豐富,表達準確,而有的幼兒不擅長表達,為了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的詞彙更加豐富,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1、感受句子的長短,能仿照例句將句子變長或變短(重點)。

2、講述時能夠使用常見的形容詞,語言生動(難點)。

1、經驗準備: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幼兒學習、理解各種詞彙,鼓勵幼兒大膽使用各種詞彙。

2、物質準備:各種圖片(課件)、圖片魔方、圖片若干

如:星星——亮晶晶的`星星、閃閃發光的星星、明亮的星星;太陽——火紅的太陽、溫暖的太陽等。

①花園裡開滿了鮮花;②花園裡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

提問:這兩句話的意思一樣嗎?你更喜歡哪句話?為什麼?

小結:你們看看,上面的句子短就是短句,下面的句子長就是長句。、說一說:神奇的句子越來越長。

小結:這個句子真神奇,變得越來越長了,這都是你們的本領,老師還帶來了幾幅圖,咱們再來變一變好不好啊?

比句子:教師出示圖片,幼兒兩人一組,每組抽取一張圖片,互相說句子,比一比誰說的句子長;

讓句子變長:出示圖片,魚缸裡有魚、爸爸看書、我去遊樂園等;

讓句子變短:出示圖片(穿著漂亮衣服的小杰一蹦一跳的來到美麗的幼兒園),將原來的句子變短。

討論:變短後的句子有問題嗎?應該怎樣不改變意思而縮短成一句最短的話?

如:穿著漂亮衣服來到幼兒園(沒有主人公);小杰一蹦一跳(沒有幹什麼);小杰幼兒園(小杰和幼兒園怎麼了)。

教師出示骰子,請一位小朋友擲魔方,哪個面朝上就看哪個面上的圖片,並說出一個短句“誰幹什麼”;請另一位小朋友把它變為長句;其餘小朋友共同向魔方驗證:“魔方魔方對不對?”如果正確神奇魔方就會給小朋友一個驚喜。

備註:我們設計了6個面的魔方,每個面有一幅圖,圖上是孩子們玩玩戶外玩具的照片。可以多準備幾個魔方分組遊戲,孩子們看到自己的照片,既親切又增加了遊戲的趣味性。

第8篇

1、認識象形字日、月、山、水、木、果、竹、田、月,瞭解象形字的特點;

———————“小朋友們,看看我們的大螢幕上是什麼?”

孩子們,告訴我,我們的漢字是從來的呢?(象形字)

小結: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先為了記錄事物而根據事物的外形特徵創造了“象形字”。

今天老師就要和小朋友們一起來學習瞭解我們中國古老的“象形字”

p1:看,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幅很有意思的圖,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你看到了什麼?

(附:日、太陽是圓圓的球體,在中間的點表示他會發出光和熱;

木、一根直線是樹幹,下面的'線條是樹根、上面的是樹枝。)

小結:在這幅有趣的圖畫裡有日、有山、有水、有木這麼多的象形字;

我們知道了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但對比圖畫他的象徵性更強。

那我現在要給小朋友們一個小人物,請你們一小組為單位,共同探討合作完成我們的作業單《象形字找朋友》,一會我們來分享好嗎?

2、鼓勵幼兒物件形字感興趣,嘗試大膽的分析象形字特點

謝謝我們的小朋友們幫我完成了不同的作業單,讓我們學習認識了更多的象形字,那我這裡剛收到了幾封神祕的來信,你們能幫我看看他告訴我了什麼,好嗎?

小結:哎呀,象形字太有意思了,它包含了這麼多的內容,孩子們,不管是象形字還是漢字,他們都是用來記錄事物和幫助人與人相互交流的一種方式。

我的朋友送給了我這麼有意思的信,那你們想不想給你們的好朋友也用象形字寫一封這樣的信呢?

好了,孩子們現在就讓我們回到教室把你的象形字信件裝到信封裡送給我們的好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