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初入職場

職場成長中最大的錯誤

人生成敗,很大程度上靠運氣,自己真正能掌握的部分不多。可往往就在我們能掌握的這一部分,也有很多人做不好,看上去很努力,但仍然沒成功,最後只好全怪在運氣頭上。

我不否認越努力越幸運,但決定是否幸運、是否成敗,其中很關鍵的一點是“時間線”的長度,這決定了最後的局面。

01 別人並不比你笨,他們只是跟你沒有相同的“時間線

講一個最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我有寫書評的習慣,所以也經常有編輯找我約稿,至於寫不寫則是看我的時間和興趣。一般的操作流程是,編輯提供書,我收到後四周內寫一篇千字左右的書評,不保證說好話,但是會比較客觀。相當於出版社用一本書換一個千字書評,不必再支付其他費用。

有個出版社編輯加我微信約書評,因為對書還算感興趣,所以初步約定了寫稿。之後的聊天中,這個編輯又直接提出讓我免費幫他們講書。一個初次網聊的網友,直接要求我講本他們公司出版的書,這不是唐突,是腦子糊塗了。我直接拒絕了。

對於這位編輯來說,書只是他手裡的商品,市場上的白菜怎麼賣,他的書就怎麼賣,只要能提高銷售業績的方式,他都會去爭取。只是, 我不這麼看。

再說,他根本不知道講一本書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而且他還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決定的權力明顯不在他手中,從書的音訊版權獲取再到一系列後續動作根本不是營銷編輯能拍板的事情。這編輯位做事完全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忽略了別人的感受,當然只能得到我的拒絕。

這位編輯的做法其實也反映了很多現代人存在的問題,時間線太短,只注重眼前的機會和利益,甚至就連多等一秒都忍不了,總是要求馬上兌付、馬上有效果。

這種狀態反映在工作和生活中,就是“太急”或者“差口氣”,根本辦不成事。

畢竟,誰都不傻。

02學會分析時間線內的AB視角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應該”好好學習,走入社會之後被告知“應該”努力工作,生活中“應該”幫助別人……而至於為什麼“應該”,很多人都沒有深入思考過這個問題。

在我看來這個點倒是很有必要花些時間想想。畢竟,圈子不大、時間不多,所以在工作生活中,選擇合作伙伴、選擇要做的事情時需要慎之又慎。

遇事時如果難以做出決定,可以試試下面我分享的這個工具。

合作雙方分別擁有A和B兩個視角

職場成長中最大的錯誤

情況一:一次合作一次結算,兩不相欠的形式。比如那位找我寫書評的編輯,就是他供書我寫稿,這沒有什麼不好,商業世界裡很多合作都是如此。

情況二、情況三:雙方有一方要眼前利益、當下見效,另一方覺得不合適,那就合作不成。這次跟這位編輯的交流就屬於此類情況,我要講書只能因為書很好,我沒有義務幫你完成KPI。

情況四:雙方在長期合作中建立了必要的信任,把短期與長期需求相結合形成了真正的合作關係。

可能會有朋友覺得這些沒什麼用,我的建議是,可以先去理解這個工具,從而更好的讓我們明白為什麼有些事兒之前沒辦成,如果能用好這個工具,便可以幫你辦成更多的事。

04 找到和自己時間線相同的人,做事更容易成功

之前認識一位創業公司的老闆,幾次約我去公司講課,而且一再宣告“有費用,不會少了你的”。我一直沒有答應他,拒絕的原因不是錢少,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之間有完全不同的時間線。

老闆的時間線是:給點兒錢,快把我現在的問題解決、人才要快快招進來、制度要建立完善。你說要多少吧,錢到位問題就解決了吧!

而我的時間線是:管理是個綜合問題,解決也是個系統工程,凡速成者必速朽。半天的課程就能直接當場解決問題,那這位老師多半是騙子。我不是騙子,所以這活兒不接!

本文提到的來約稿的編輯和這位老闆是一類人,做事都是一個套路,他們只會從自己角度出發,沒有發現雙方的時間線不同,這樣缺乏合作基礎是不可能有什麼合作的。

那麼,應該怎麼做才更容易成事呢?

第一,擁有時間線視角。無論做什麼,開始前先考慮下雙方是否擁有一樣長的時間線。一錘子買賣可以做,前提是對方也中意這種合作。

第二,看對人、做對事。如今網路發達,一個人的聲譽有積累效果,合作之前有必要上網先看一下。事情再對,人不靠譜也沒有用。

第三,從過往的失敗中磨鍊自己。有智慧的人會從別人的失敗中學習,聰明人會從自己的失敗中學習,而蠢人從來不會得到任何教訓。所以,遇到挫折,要多思考。

年輕時我也做過很多急功近利的事,時間線也非常短,從而一些本應成為一生朋友的人卻不再聯絡。但還好,有些朋友始終能包容我的失誤,始終期待著我的成長,反思和進步多半都是從錯誤中來。

所以,我始終牢記不做“蠢人”,建議你也如此。

標籤:職場 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