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關國小數學教案集合4篇 國小數學教案彙編:全面提升學習效果

本文收集了多份國小數學教案,包括數的認知、四則運算、幾何、資料分析等多方面內容,適合國小數學教師參考使用。

有關國小數學教案集合4篇 國小數學教案彙編:全面提升學習效果

第1篇

學會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少多少)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老師邊演示邊說明:老師的手裡分別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師哪隻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請你想一個辦法?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1)同學做抓花片遊戲,排一排比一比哪種花片抓得多?多多個?

2)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還有別的方法嗎?你是怎樣想的?

3)引導學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從13個裡面去掉8個,剩下的就是紅花片比藍花片多的。用減法算。138=5.所以紅花多,多5個。

4)再抓幾次比比看,誰抓得多,多多少個?(每次都要說出怎樣計算花片比另一種花片多多少個)

(已知合唱隊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像這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題目物品們可以用減法計算,從較大數中去掉同樣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麼,為什麼這樣算?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麼,為什麼這樣算?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麼,為什麼這樣算?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什麼這樣算?求美術組比航模組多多少人還可以怎麼說?

今天我們學習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少多少?)的實際問題,想想像這類的問題該用什麼方法解答?

五.教學後記:通過圖文結合,能讓學生更直觀,學得輕鬆.

有關國小數學教案集合4篇 國小數學教案彙編:全面提升學習效果 第2張

第2篇

1.進一步鞏固2,3,5的乘法口訣,提高計算速度和正確率。

2.運用2,3,5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和能力。

可愛的小青蛙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內容(第18頁至第19頁)。它是學習了2,3,5的乘法口訣之後安排的一節綜合練習課。教材設計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練習,讓學生饒有趣味地熟練應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並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本班學生經過一年的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他們能從教師出示的圖畫中發現數學問題並有條理地用語言表達出來,也具有一定的互評意識。全班學生學習數學普遍感覺輕鬆、愉快,上課思維活躍,勇於回答問題。在一年的小組、同桌討論學習中,大多數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都有所提高。

師:老師知道你們都很愛媽媽。有一群小蝌蚪(出示許多帶有算式的小蝌蚪圖片)也很愛它們的媽媽,但是媽媽去捉害蟲了,它們找不著,怎麼辦?(出示貼有6,18,12的青蛙圖片的小黑板)

師將算式卡片發給學生,大家按座位的順序將寫有算式的小蝌蚪送到媽媽身邊。(這時錄音機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音樂)貼完卡片,學生爭著發表意見。

在39這張卡片處,學生互相對視,流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都說找不對,卻不知怎麼辦,這時老師從課桌裡抽出一張寫有數字27的青蛙圖片,學生高興地說:就是它,就是它。

師:(指著算式請全體學生把三九二十七的口訣說出來)媽媽找到了,你們知道在找的過程中,我們用了什麼方法來幫助這些小蝌蚪嗎?(生爭先恐後發表意見。)

(二)接力賽(教材第19頁練一練第1題)

師:下面我們用乘法口訣來進行接力賽。(出示三塊小黑板,上面各有幾道用白紙蓋著的算式。同時宣佈比賽規則。)全班分成三組,用紅、黃、藍三色粉筆作為各組的接力棒。各組的第一位同學撕下算式上的白紙並寫出得數後,將接力棒傳給第二位同學,依次順延直至所有

比賽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師生共同檢查每組所寫的算式,同時說出口訣。老師給優勝組同學每人獎勵一顆小星星貼在頭上。

師:你們會用口訣做算式。看著這幅圖,(課件出示教材第19頁練一練第2題的教學樓)你想知道什麼?

師:大家提的問題可真不少,誰能用口訣幫助同學們解決這些問題?

生1:我看到圖上畫了五層樓房,每層有8扇窗戶,五八四十,就知道有40扇窗戶。

生1:(大聲說)三十九扇窗戶。(老師對他翹起大拇指,獎勵他一顆大星星,全班同學一起誇他。)

生2:我覺得有多少同學這個問題好像不能用口訣來解決。

師:現在我們不知道每班的人數(指著黑板旁的問題庫),怎麼辦?

生3:你如果告訴我每層樓有幾米,我可以用乘法口訣計算出樓房的高度。

師點選課件,出示每層樓房高約3米。生齊呼:三五十五,樓房高15米。師指著約,學生們又說樓高約15米。

師:你能把這道題的計算過程寫在課堂練習本上嗎?(學生們拿出本子來做,教師巡視並個別指導。)

師:(出示課件,教材第19頁第3題)請仔細觀察這幅圖,誰在幹什麼?

(課件顯示小熊和小象的對話。小熊:3張5元,1張10元。小象:正好。)

師:你們仔細觀察圖以後,同桌分別扮演小象、小熊進行對話。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在這次購物活動中,我們又一次用到了乘法口訣。現在快快把這個過程寫在本子上吧。

師進行個別指導,發現問題:35=15+10=25(元),隨即把它寫在黑板上。

師:這個算式有什麼問題嗎?(引導學生髮現:325。應分步列式:35=15,15+10=25。)

(這時,讓學生趴在課桌上稍作休息。老師將寫有教材第24頁練習一第1題的卡片貼在黑板上。)

師:你發現了什麼?你能從中提出哪些乘法問題?能解決嗎?先獨立思考,然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師:剛才我參與了幾個小組的討論,同學們提的問題還真不少。老師這也有幾個問題,看看和你們的問題一樣嗎?

師:把你的計算口訣告訴同桌。(同桌交流後,用課件顯示計算過程和口訣。)

師:這節課你們學的東西真多,把2,3,5的乘法口訣運用得又快又對,希望你們繼續努力,應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更多的實際問題。

本節課能夠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規律,留意身邊的事,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懂得學好數學就能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儘量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看了這幅圖,你有什麼要問,有什麼不同的問題呢?你能解決嗎?你怎樣列式?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每個人都爭著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枯燥的計算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融入到有趣的數學活動之中,使智慧的火花越燃越旺。

執教教師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備課、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重視在教學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潛能,也尊重、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創設出寬鬆、愉快、自由的學習空間,讓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合作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緊密聯絡實際生活,將數學問題還原為生活問題,使枯燥的數學變得親切、生動、有趣,也使學生成為數學活動的主人,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第3篇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乘法估算”。

師提問: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估算。誰知道什麼是估算呢?

生答: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也只要算出近似數,不需要算出準確數。這樣的計算叫估算。

學校開展為災區捐款活動,一年級捐款714元,二年級捐款987元,兩個年級捐款共約多少元?

師總結:在加法估算的時候,就是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數看作整十整百後,再進行計算。

師出示問題:三年級每班平均捐款202元,4個班大約多少元?

師:請你試著估算出他們的結果。並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生:乘法估算和加法估算一樣,把要估算的數看成整十整百的數,再計算。

你現在知道了乘法估算的方法,那就來完成下面的練習吧!

要求(1)你試著估算;(2)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生:練習估算705×4≈2800298×3≈90099×299≈3000301×11≈3000

師:誰能說一說,為什麼用相同的方法而得出不一樣的結果呢?

生:因為前三個算式都只有一個數接近整十整百,所以得數都一樣。而後兩個式子都有兩個數接近整十整百,有的同學只把其中一個數看成整十整百了,所以容易弄錯。

生2:要想把乘法估算的結果與準確結果接近,就要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而定。

生3:我們生活中如遇到要估算的情況,我們知道怎麼做了。

從現在學生們的情況來看,他們習慣於精確計算,對估算的'意識很淡薄,對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與作用,還沒有真實的體驗和感受,從而使他們在認識和行為上都“不太習慣”。具體表現在:估算方法的運用不靈活,要求估算結果卻進行精確計算等,因此如何讓學生明白估算的作用與價值,弄清精算與估算之間的區別與聯絡,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學習生活中自覺運用估算,是我們進行教學的目的。但估算意識的培養,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個長期的練習與積累的過程,需要我們教師經常的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景與機會,作為估算的起始課,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感受估算的意義與價值。

第4篇

1、使同學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幾分之一表示;能計算簡單的分母在10以內的同分母分數加法。

2、使同學能運用生活經驗和分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使同學體會分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初步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積極參與具體的數學活動,獲得與他人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經歷,發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3份是它的( )

提問: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討論:這盤桃該怎麼分?每隻小猴分得這樣的幾份?是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2、上個學期我們認識的分數都是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和以前學的有什麼不一樣呢?(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

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假如把這盤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提問:把這盤桃平均分成幾份?每隻小猴分得其中的.幾份?是這盤桃的幾分之幾?2個桃是4個桃的幾分之幾?

(上面一排題目都是平均分後每份是1個的情況,第二排都是平均分後每份是幾個的情況。)

進一步讓同學體會到:只要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把它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

把12個小方塊平均分成了幾份,塗色的有這樣的幾份,就是佔這12個小方塊的幾分之幾。

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

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也可以用幾分之一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