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集合4篇 《追求卓越,創新幼兒園教學設計》

本篇內容為幼兒園教學設計集合,涵蓋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案例,旨在幫助幼兒園教育從業者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滿足幼兒園教學需求。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集合4篇 《追求卓越,創新幼兒園教學設計》

第1篇

中班幼兒的自我意識逐步增強,常常想要按自己的意願行事,當成人的選擇與他們的選擇發生衝突時,時常會影響他們情緒。怎樣才能既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又幫助幼兒通過協商進行合理選擇呢?《去度假》讀本講述了一個小女孩準備度假行囊的故事。幼兒可以在觀察讀本、參與討論的過程中獲得如何根據需要進行合理選擇的經驗。讀本的畫面內容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並且以幼兒說話的口吻來呈現它的句型結構,很適宜中班幼兒閱讀。

1.理解並能講述圖書畫面的內容,體驗圖書中主人公的情緒變化。

2.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根據需要、通過協商進行合理的選擇,提高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材料準備:大書、大書中所出現物品的卡片、呈現物品用的卡紙、小號旅行箱、各種生活用品等。

師:這本書說的是一個小女孩去度假前收拾行囊的故事,我們來看看她為度假準備了哪些東西。

(1)閱讀封面: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封面上的小女孩及故事名稱,以及封面上旅行箱中的物品。

師:媽媽已經為妞妞準備好了東西,並將這些東西放在這個旅行箱裡,我們來看看都有什麼。(教師在卡紙上逐一出示衣服、水壺、藥品、飲料等。)

通過閱讀封面,讓幼兒瞭解媽媽整理好的旅行箱裡都有哪些物品,為後面幼兒觀察、理解“妞妞拿出媽媽的物品,放進自己的物品”做了鋪墊。

中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細節的能力,能很快地捕捉到畫面中一些細微部分,並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作出分析和判斷,初步發現“拿出”與“放進”之間的聯絡。

(2)第二頁至第五頁:重點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每一頁旅行箱中的物品與地面上的物品之間的關係。(妞妞先後拿出媽媽準備的衣服、飲料、藥品等,放進自己的故事書、游泳圈、花皮球等物品。)

幼兒能較敏銳地感受畫面所傳遞的資訊,也能理解拿出的物品和放進的物品兩者的聯絡。這使他們很願意猜想下一頁妞妞想帶走的物品,想象自己要去度假需要帶的物品,為之後展開討論打下了基礎。

(3)第六頁:引導幼兒講述妞妞和媽媽的表情以及她們可能說的話。

幼1:媽媽很生氣,會說“你為什麼要把東西都拿出來”。

幼2:媽媽會很驚訝,會說“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啊”。

幼3:妞妞會說“這是我的箱子,要放我想要帶的東西”。

師:說的`好像都挺有道理,可到底誰的東西該帶走呢?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並說出妞妞一定要帶上那些物品的理由。

師:妞妞為什麼一定要帶上那些物品(毛毛熊、故事書、牙刷、皮球……)?

幼2:媽媽要給妞妞講故事,我晚上睡覺也要聽故事。”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和討論拿出來的物品和放進去的物品的實用性和方便性,從中幫助幼兒瞭解物品“要帶”和“不要帶”的理由,培養了幼兒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4)第七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人物的表情,體驗整理好行李可以出發去度假的快樂心情。

師:妞妞一家開心嗎?最後妞妞同意帶什麼東西去度假?

幼2:他們一人一個箱子,剛剛好。妞妞同意帶媽媽要她帶的那些東西了,因為那些東西需要帶。

通過討論,幼兒都能理解媽媽為什麼生氣,也同意妞妞帶的那些東西不太方便,不適合去度假,可以看出他們和妞妞一起“整理”完後的心情是非常輕鬆愉悅的。這個經驗能夠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去參考成人的意見和理解有時他們提出的要求為什麼沒有得到成人應允。

教師出示預先準備好的旅行箱,內裝有:布娃娃、長柄傘、照相機、書、衣服、鬧鐘、水壺、床單、洗髮水、沐浴露等物品,請幼兒幫忙看看哪些是必須要帶的,哪些是可以不帶的,並說出理由。

有些物品是幼兒很容易達成一致意見的,有的則引起了一些小爭議。

師:這個問題的確很難辦哦,說的都挺有道理的。有什麼方法是可以不用帶這把長柄傘又可以解決太陽很大和下雨的問題呢?

當幼兒為了“長柄傘”而發生爭議時,教師適時地將問題拋給幼兒,引導幼兒討論,而達成了帶摺疊傘或者帽子比較合適的決定,進一步提升了原有經驗。在這種自由討論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表達機會,以致他們能夠更加大膽、主動、自由地表達,同時增強了他們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更好地做出合理選擇,進行自我管理的能力。

師:小朋友們真有本領,幫助老師整理好了旅行箱,我們可以出發啦!

1.開展親子活動:春遊。通過發放、填寫《春遊要準備什麼?》調查表,引導家長與孩子共同商量去春遊需要帶的物品,進一步提高幼兒根據需要進行選擇的能力。

2.區域活動:提供各種物品的圖片,請幼兒想一想“去野餐”(或者“去游泳”等)時什麼要帶,什麼不要帶。

我們從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存在問題出發,充分挖掘和利用《去度假》這本圖書的教育價值,較成功地開展了這個社會性活動。在之後的延伸活動中,幼兒能夠清楚地通過《春遊要準備什麼?》調查表,記錄自己認為需要帶的物品。春遊前,我們觀察幼兒的書包發現食品和物品的種類、數量都比較合理,家長們也反映事先幼兒能和大人商量購買所需物品,再獨立準備。可以看出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在合理選擇、相互協商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了明顯提高。同時幼兒對圖書的閱讀興趣也十分濃厚,從圖書中延伸出的親子互動也為家長和孩子增添了許多交流和溝通的機會。

幼兒園的教學設計集合4篇 《追求卓越,創新幼兒園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1.幼兒活動材料《數學》第二頁,提供幼兒添畫1和2的東西。

(1)我每天帶著1和2的東西上幼兒園,這些東西有的想給大家講個故事,有的能看見你們的笑臉,有的能聽見你們的聲音,還有的能緊緊擁抱你們。這些東西就在我身上,你們知道是什麼嗎?(一張嘴巴、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兩隻手。教師邊說邊指向自己的這些身體部位,然後把它們畫在黑板上)

(2)小朋友也帶著1的東西來上幼兒園,請你們找一找自己臉上、身上是1的東西。(幼兒說出一種,教師請大家立即在自己身上找到相應的部位)

(3)小朋友帶著2的東西來上幼兒園,請你找一找自己臉上、身上是2的東西(幼兒說出一種,教師請大家立即在自己身上找到相應的部位)

(4)仔細找找還有什麼東西是1和2個的。(如一根小辮子、一頂帽子、一副眼鏡、一朵胸花、兩個髮夾、兩隻口袋、兩隻袖子、兩根辮子,如果幼兒發現不了自己身上的1和2,可以引導幼兒兩兩結對,互相尋找)

(1)翻到幼兒材料《數學》第二頁,告訴幼兒:兩個小朋友中一個是自己一個是自己的朋友。請幼兒在身體輪廓圖上畫出自己和朋友身上的1 和2。

(2)鼓勵幼兒在輪廓圖上添畫其他是1和2的東西。如果看到幼兒畫了超過數量2的東西,不要生硬加以否定。

(3)和幼兒一起數身體器官,告訴幼兒:人的鼻子和嘴巴只有一個,眼睛、耳朵、手和腳都是兩個。

第3篇

?火車舞》是一種簡單易跳的舞蹈,主要考驗幼兒間相互的協作配合能力。幼兒們能在舞蹈中學會分工合作,同時,培養幼兒活潑愛動的習慣,有樂觀開朗的性格。

(一)學跳《火車舞》,能較合拍地隨樂做小跑步和找“車廂”等動作。

(二)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規定時間內做“邀請”和“感謝”的動作。

(三)體驗“火車頭”和“車廂”協調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來越多的快樂。

教師帶著全體幼兒在樂曲伴奏下,小跑步進教室。進教室後合著音樂,一拍一下地拍手。

師:小朋友們知道小火車是怎樣開的嗎?討論怎樣表示火車行進;你知道小火車有什麼特點呢?(長)那麼怎麼樣可以讓我們的小火車變長呢?

下面老師來當小火車的火車頭,我要邀請小朋友當我的車廂。

全體幼兒坐成一圓圈,1---8小節教師做火車頭,用小跑步去找“車廂”。9----10小節火車頭對找到的“車廂”做兩次邀請動作。11----12小節被邀請的“車廂”向火車頭行禮表示感謝。

音樂重新開始,被請的“車廂”掛在火車頭後面繼續去找新的“車廂”。

請2—3名幼兒做火車頭,去找“車廂”,火車越來越長,直至圈上的人都被請完。

“火車站到了,大家快樂地唱起了歌。”齊唱一遍。邊唱邊離開教室。

寶寶們今天的表現都很棒,相信寶寶們都學會了有趣的火車舞。

第4篇

課件國內幼兒園的室內環境相對比較單調,上大部分幼兒園都用牆體彩繪的方式作為標識,都期望色彩這種最直接也是幼兒園最容易感受到的元素,也能夠作為最吸引幼兒的裝飾。國外在色彩上偏向於使用鮮明的色彩來為這個建築點綴和增添少許的亮點,或者使用純木、植物等自然的東西來裝扮幼兒園。

一個幼兒園最大的特徵仍屬於建築所創造的形態和空間。而國內的幼兒園則較多的使用色彩作為建築主要特徵,彩色建築也一舉成為幼兒園建築的名片可另一方面,大部分建築除了色彩鮮明之外沒有什麼特徵而言,千篇一律,彷彿色彩只是這個幼兒園的一件外衣,同時更像一則廣告。具體到建築空間的設計,差異很多。

首先,國外在室內環境的設計上要豐富於國內,多變的內容也為幼兒的生活增多了選擇性。

第二,空間的界限設計也不同,國外幼兒園室內的空間多開敞,靈活,強調多種可能,而國內則多封閉,且為單元式,強調安全和管理的便利。

第三,國外幼兒園室內環境設計的重點一般是公共的互動空間,在引導幼兒之間的交流和共享上構思很多,而國內側重於幼兒的活動室和臥室的舒適度。

第四,國內幼兒園內的自主性不足,不同於國外那種互動式的教育理念,缺乏與他人的合作和接觸,以及家長的參與。

最後,從整體的空間設計上講,國內的室內環境設計空間區分明確,多不同功能的房間組成,而國外則多由室內外環境相互滲透,室內環境設計整體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