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教學設計8篇 從遊戲中學習:幼兒園教學設計創意分享

幼兒園教學設計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合理的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全面發展。針對幼兒的認知特點和特殊需求,科學制定教學方案,是幼兒園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和實踐的方向。

幼兒園教學設計8篇 從遊戲中學習:幼兒園教學設計創意分享

第1篇

中班幼兒的自我意識逐步增強,常常想要按自己的意願行事,當成人的選擇與他們的選擇發生衝突時,時常會影響他們情緒。怎樣才能既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又幫助幼兒通過協商進行合理選擇呢?《去度假》讀本講述了一個小女孩準備度假行囊的故事。幼兒可以在觀察讀本、參與討論的過程中獲得如何根據需要進行合理選擇的經驗。讀本的畫面內容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並且以幼兒說話的口吻來呈現它的句型結構,很適宜中班幼兒閱讀。

1.理解並能講述圖書畫面的內容,體驗圖書中主人公的情緒變化。

2.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根據需要、通過協商進行合理的選擇,提高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材料準備:大書、大書中所出現物品的卡片、呈現物品用的卡紙、小號旅行箱、各種生活用品等。

師:這本書說的是一個小女孩去度假前收拾行囊的故事,我們來看看她為度假準備了哪些東西。

(1)閱讀封面:教師引導幼兒認識封面上的小女孩及故事名稱,以及封面上旅行箱中的物品。

師:媽媽已經為妞妞準備好了東西,並將這些東西放在這個旅行箱裡,我們來看看都有什麼。(教師在卡紙上逐一出示衣服、水壺、藥品、飲料等。)

通過閱讀封面,讓幼兒瞭解媽媽整理好的旅行箱裡都有哪些物品,為後面幼兒觀察、理解“妞妞拿出媽媽的物品,放進自己的物品”做了鋪墊。

中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細節的能力,能很快地捕捉到畫面中一些細微部分,並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作出分析和判斷,初步發現“拿出”與“放進”之間的聯絡。

(2)第二頁至第五頁:重點引導幼兒觀察、發現每一頁旅行箱中的物品與地面上的物品之間的關係。(妞妞先後拿出媽媽準備的衣服、飲料、藥品等,放進自己的故事書、游泳圈、花皮球等物品。)

幼兒能較敏銳地感受畫面所傳遞的資訊,也能理解拿出的物品和放進的物品兩者的聯絡。這使他們很願意猜想下一頁妞妞想帶走的物品,想象自己要去度假需要帶的物品,為之後展開討論打下了基礎。

(3)第六頁:引導幼兒講述妞妞和媽媽的表情以及她們可能說的話。

幼1:媽媽很生氣,會說“你為什麼要把東西都拿出來”。

幼2:媽媽會很驚訝,會說“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啊”。

幼3:妞妞會說“這是我的箱子,要放我想要帶的東西”。

師:說的好像都挺有道理,可到底誰的東西該帶走呢?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並說出妞妞一定要帶上那些物品的理由。

師:妞妞為什麼一定要帶上那些物品(毛毛熊、故事書、牙刷、皮球……)?

幼2:媽媽要給妞妞講故事,我晚上睡覺也要聽故事。”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和討論拿出來的物品和放進去的物品的實用性和方便性,從中幫助幼兒瞭解物品“要帶”和“不要帶”的理由,培養了幼兒的自我管理的能力。

(4)第七頁: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人物的表情,體驗整理好行李可以出發去度假的快樂心情。

師:妞妞一家開心嗎?最後妞妞同意帶什麼東西去度假?

幼2:他們一人一個箱子,剛剛好。妞妞同意帶媽媽要她帶的那些東西了,因為那些東西需要帶。

通過討論,幼兒都能理解媽媽為什麼生氣,也同意妞妞帶的那些東西不太方便,不適合去度假,可以看出他們和妞妞一起“整理”完後的心情是非常輕鬆愉悅的。這個經驗能夠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去參考成人的意見和理解有時他們提出的要求為什麼沒有得到成人應允。

教師出示預先準備好的旅行箱,內裝有:布娃娃、長柄傘、照相機、書、衣服、鬧鐘、水壺、床單、洗髮水、沐浴露等物品,請幼兒幫忙看看哪些是必須要帶的,哪些是可以不帶的,並說出理由。

有些物品是幼兒很容易達成一致意見的,有的則引起了一些小爭議。

師:這個問題的確很難辦哦,說的都挺有道理的。有什麼方法是可以不用帶這把長柄傘又可以解決太陽很大和下雨的問題呢?

當幼兒為了“長柄傘”而發生爭議時,教師適時地將問題拋給幼兒,引導幼兒討論,而達成了帶摺疊傘或者帽子比較合適的決定,進一步提升了原有經驗。在這種自由討論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表達機會,以致他們能夠更加大膽、主動、自由地表達,同時增強了他們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更好地做出合理選擇,進行自我管理的能力。

師:小朋友們真有本領,幫助老師整理好了旅行箱,我們可以出發啦!

1.開展親子活動:春遊。通過發放、填寫《春遊要準備什麼?》調查表,引導家長與孩子共同商量去春遊需要帶的物品,進一步提高幼兒根據需要進行選擇的能力。

2.區域活動:提供各種物品的圖片,請幼兒想一想“去野餐”(或者“去游泳”等)時什麼要帶,什麼不要帶。

我們從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存在問題出發,充分挖掘和利用《去度假》這本圖書的教育價值,較成功地開展了這個社會性活動。在之後的延伸活動中,幼兒能夠清楚地通過《春遊要準備什麼?》調查表,記錄自己認為需要帶的物品。春遊前,我們觀察幼兒的書包發現食品和物品的種類、數量都比較合理,家長們也反映事先幼兒能和大人商量購買所需物品,再獨立準備。可以看出通過這次活動,幼兒在合理選擇、相互協商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有了明顯提高。同時幼兒對圖書的閱讀興趣也十分濃厚,從圖書中延伸出的親子互動也為家長和孩子增添了許多交流和溝通的機會。

幼兒園教學設計8篇 從遊戲中學習:幼兒園教學設計創意分享 第2張

第2篇

課件準備:《小烏龜上幼兒園》故事圖片4張、分段故事音訊、故事視訊。

一、閱讀故事圖片《小烏龜上幼兒園》,引導幼兒感受小烏龜上幼兒園的情緒轉變。

二、再一次閱讀故事圖片,引導幼兒通過小烏龜的表情變化,理解小烏龜在幼兒園找到朋友前後的心情變化。

1.觀察小烏龜的表情,理解小烏龜剛上幼兒園的心情。

——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是什麼心情呢?他開心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2.順序閱讀故事最後一幅畫,討論小烏龜心情的變化。

——小青蛙、小鴨子、小雞和小烏龜成了好朋友後,他們都在幹什麼?

——這時小烏龜還害怕嗎了?還是高興了?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小烏龜的頭伸得長長的、它的嘴巴笑了、它的手腳也跳舞。

三、請幼兒欣賞完整故事視訊,體會在幼兒交朋友的快樂心情。

——你們也上幼兒園了,你們在幼兒園有好朋友嗎?你像哪個小動物呢?

——如果班上有小朋友像小烏龜一樣害怕,我們可以怎麼幫助他呢?

(如:主動和他一起玩、和他分享玩具、和他一起唱歌,鼓勵他像小烏龜一樣勇敢地交朋友)。

最後一個環節涉及到交朋友的方法,對幼兒來說可能有些難,教師可以多進行引導或者放到日常活動時間開展。

小烏龜第一天上幼兒園。幼兒園裡的小朋友它都不認識,它害怕地把頭、四肢和尾巴通通縮排烏龜殼裡。

小青蛙、小鴨子、小雞走過來,都不知道這個趴在地上的東西是什麼,就在上面跳來跳去,當鼓敲呀,還在上面畫畫呢!

小烏龜忍不住大哭大叫起來。大家嚇了一跳,原來是隻小烏龜呀!小青蛙、小鴨子和小雞高興地邀請小烏龜和它們一起玩,大家又唱又跳,好快樂哦!

第3篇

3.瞭解幾種線在生活中的應用, 激發對線的探究興趣。

1.毛線、紅線繩、鋁線、橡皮筋線、毛根、麻繩、ppt。

掌握幾種線的特性並能夠按照特性對常見線進行分類。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小鹿和它的夥伴們一起去幫各自的媽媽買線了,他們把買好的線裝在同一個袋子裡,可是,回來的路上裝線的袋子爛了,丟了好多線。小鹿現在想讓我們一起跟著他沿途去幫媽媽把線找回來,讓我們一起去吧! 二、基本部分

以ppt動畫的形式引出各種線(毛線、毛根、紅線繩、橡皮筋、鋁線、麻繩)

(二)初步感知以上幾種線的特徵(幼兒用手摸一摸,說說各自的感覺)

1.找出會變長的線:請把各種線按順序排列整齊,從中找出會變長的線。

2.找出會測量的線:請幼兒利用各種線測量出畫紙上兩條線的長度,從中找出能最準確測量長度的線。

1.橡皮筋拉起來會變長,鬆手會變短,是因為它是用橡膠做的,說明它有很好的彈性。

2.毛線和紅線繩可以準備的測量,是因為它們很細很柔軟,可以完全按照紙上的曲線的彎曲度擺放,將它拉直之後就是曲線的長度了。

3.鋁線和毛根既能彎曲又能定型,是因為它的柔韌性很好。

(五)幼兒利用以上幾種線進行手工操作遊戲,體驗線的有趣性,進一步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

(六)出示這些線在生活中的`應用,體驗它們與我們生活的聯絡。

本次活動我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發展特點,藉助生活中常見幾種線以及幼兒的生活經驗展開活動。活動過程中以開放性的提問引導幼兒積極思維,自主操作與探索。幼兒在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中,提升了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活動以卡通動物“小鹿”貫穿全程,滿足了幼兒的探索興趣,整個過程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只是作為支持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充分體現了《綱要》中對幼兒科學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活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結束部分,孩子的生活遷移應該更加豐富一些,幼兒活動前的相關的知識經驗還不夠豐富,應該加強引導。在幼兒操作的時候,可以分組進行,這樣可以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另外,本節微課視訊的製作上還應該更加童趣性一點,這樣能夠更好的體現微課的教育價值。

第4篇

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劉謙的魔術表演,引起轟動,魔術成了大家經常議論的話題。孩子們也把劉謙視為自己的偶像,整天議論他是多麼的神奇。由此,使我受到啟發,我從孩子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設計了本次活動內容,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在輕鬆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即在玩中學,學中玩,真正體現《綱要》倡導的精神。

1、學會用有的……有的……還有的……說一句完整的話。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大膽想象表現的慾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現力和觀察力。

3、為幼兒提供故事傳說的主題人物及主要情節,初步調動個人經驗即興創編故事傳說。

師:我來當魔術師,你們當我變出來的東西,我的魔術棒一指,你們就變,想變成什麼就變成什麼。

幼兒在魔棒指揮下做動作變出各種造型,並用一句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師:魔術師的本領可大了,他什麼都能變出來,我們再來看看魔術師還能變出什麼?(播放課件)

師:原來,他還能變出我們想不到的東西呢!我們再來合作一次,看看這次你們能不能變的和剛才不一樣。

幼兒再次在魔棒指揮下做動作變出各種造型,並用一句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

3、通過做看說,請幼兒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說一句完整的話。

4、看了魔術師精彩的表演,請小朋友用語言動作表現觀眾的反應,再次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表述。

1、教師講故事傳說,引導幼兒發現故事傳說主題表述主要情節線索,並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進行講述。

2、請個別幼兒創編故事傳說,教師隨機指導,學習分享。

第5篇

1、引導幼兒理解作品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學習作品中的象聲詞、對話以及“小熊還在睡覺”和“小熊睡得很香”兩句話。

1.分別出示熊寶寶和動物圖片,老師富有、地朗誦,始終講到“地都震驚了,小熊還在睡覺”。

師:小熊在幹什麼呀?有哪些動物在叫?是怎麼叫的?關心幼兒學習有關象聲詞,指導幼兒邊學習邊表演該動作的動作。

師:小熊有沒有被吵醒?誰會吵醒小熊呢?引導幼兒通過想象,說出熟識的動物及發出的聲音,如小鴨呷呷,大狗汪汪等。

師:小熊醒了嗎?誰叫醒了它?媽媽是怎麼說的?帶幼兒一起學說媽媽說的話,體驗媽媽說話時的親切、溫順的語氣。

師:為什麼那麼多的聲音沒有吵醒小熊,媽媽只說一句就叫醒了小熊?(那是媽媽的聲音,每個孩子都對自己的媽媽的聲音最熟識)

5、讓幼兒完整的觀賞一遍故事,請小伴侶一起學說象聲詞、對話以及“小熊還在睡覺”和“小熊睡的很香”

師:小熊愛媽媽嗎?媽媽愛不愛小熊?小伴侶愛不愛自己的媽媽?怎樣愛自己的媽媽呢?

今日我們小伴侶都不錯,我們小伴侶應當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6篇

3—4歲的孩子喜愛圖畫書,愛想象,他們的想象是一個美好而又不可及的地方,那裡充滿了新奇與幻想,有時也有擔心與恐懼——害怕一個人在家裡,不敢獨自入睡。在他們的童年生活中想象佔有很大的空間。《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了有效地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同時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的心理,我選擇了此次教學活動小班繪本閱讀《啊嗚》。

2.想象生活中圓圓的、白白的、紅紅的物品,並大膽講述。

製作了精美的課件,結合恰當的聲音效果,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了故事的內容,充分感受到小動物的心理變化。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啊嗚”。“啊嗚”會是什麼呢?聽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在森林裡生活著四個好朋友,他們是誰?(小兔、小猴、小貓和小熊)

1.講述故事開始:播放“啊嗚”,這是什麼聲音?屋子裡會有什麼呢?

小兔跑去看了看,害怕地逃回來說:“啊嗚是圓圓的”,圓圓的會是什麼東西呢?

小猴跑去看了看,害怕地逃回來說:“啊嗚是白白的”,白白的會是什麼呢?

小貓跑去看了看,害怕地逃回來說:“啊嗚上面還有紅色一點一點的”,紅紅的又會是什麼呢?

勇敢的小熊決定到屋子裡去看看。圓圓的、白白的、紅紅的,原來是一隻蛋糕呀!

1.播放“啊嗚”聲,聽聽、數數吃了幾口蛋糕,播放課件驗證。

2.幼兒人手1份“蛋糕”,根據聲音提示,“吃”相應次數蛋糕。

鼓勵幼兒將聽到的聲音次數,用自己的小手在蛋糕上用力戳出洞洞來。

小結:聽到幾次聲音,就“吃”幾口,要不多也不少哦!

在活動過程中,能夠尊重幼兒的活動興趣,巧妙地運用繪本故事讓幼兒在積極互動的活動氛圍中進行活動,並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繪本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人物心理配合相應的音效,根據繪本的主題構建帶有情節色彩的閱讀空間,從視覺和聽覺上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和挖掘孩子的豐富想象。以故事情節為活動情節,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情景中,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幼兒有了情感的體驗,聯想也就豐富了。

第7篇

動。組織孩子聽《小手拍拍》的音樂,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1、觀察講述,認識小手。孩子們,剛才我們是用什麼做動作進來的?(小手)你們可真聰明,我們是用小手做的動作,現在都舉起你們的小手來給老師看一下,你的小手真乾淨,你的小手真白、真漂亮,和老師來拍拍手吧!(逐一和幼兒擊掌)咱們來看看我們的手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可以和你身邊的小夥伴比一比,我們的手大小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兩隻手還有很多一樣的地方,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教師小結:咱們的手有很多一樣的地方,我們都有兩隻手,一隻左手一隻右手,左手有五個手指頭,右手有五個手指頭。手指上有手指甲,還有手心和手背。

2、表演動作,瞭解小手。小手有這麼多一樣的地方,我把它編成了兒歌,你們想聽嗎?孩子們趕快坐好,聽我說兒歌吧!示範:我有一雙小小手,一隻左來一隻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孩子們,咱們一起來表演,好嗎?孩子們表演得真好,想一想你的小手還會做什麼?(讓幼兒自由表現)我們的小手可真能幹,能做這麼多事情,小手還有一個特殊的本領,看看這是什麼?出示手影。我們的小手還能做手影遊戲,咱們一起來試試吧!

3、分組操作,展小手。孩子們,今天我還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材料,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的小手最靈巧。出示操作材料,向幼兒介紹操作方法(手形印畫、手形添畫、印畫小手),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活動。分組講評幼兒活動情況。

4、拓展經驗,保護小手。孩子們,你們的小手可真靈巧,可以做這麼多事情。我們的小手這麼重要,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小手呢?啟發幼兒說出保護小手的方法。

第8篇

2.在遊戲中明白物體丟擲的距離和槓桿支點遠近有關。

動物園的河馬肚子餓了,我們一起去餵它好嗎?可是大河馬在水裡,離我們那麼遠,我們要怎樣才能把果子送過去呢?

師:我們要先學會投果子的本領。現在每個小朋友拿一個勺子,練習把果子投過去。(幼兒嘗試)你們把果子投出去了嗎?

師:動物園裡有規定,小勺子只能放在投食物的臺子上。我們再來試試小勺子放在投食臺上怎麼把果子投出去。(幼兒自由探索)

師:看這兒還有積木,積木和勺子能不能幫我們把果子投出去呢?大家一起來試一試。

師:積木和勺子一起組合能把小果子投出去嗎?你是怎麼做到的?原來勺子在積木的支撐下,把勺子柄壓下來就能把果子投出去。

師:我發現剛才果子在積木和勺子的幫助下投出去了,可是勺子也飛出去了,怎麼辦呢?咱們用皮筋把勺子固定在積木上做成一個投食器,每人拿一個投食器把果子投出去。

三、幼兒遊戲操作,發現果子投出的遠近和積木固定的位置有關。

師:我們來比比看誰能把果子遠投到小河裡可以得到一個徽章,投到河馬的位置就可以得到兩個徽章。

2.幼兒觀察比賽結果,對比發現投得遠的原因。師:你把果子投到什麼位置了,為什麼呢?

(1)請兩位幼兒示範,幼兒觀察結果並討論。師:為什麼有的小朋友投得近,有的投得遠呢?

(2)對比投食器發現,並引導幼兒觀察皮筋固定的位置不一樣。

師:看,投食器上有兩個顏色的點,兩個投食器一個皮筋是固定在紅點的位置,一個固定在黃點的位置。剛在固定在紅點投食器拋得遠,固定在黃點的拋得近,是不是皮筋固定的位置影響了果子投的遠近呢,一會你們自己去試一試。

(3)幼兒調整投食器皮筋位置,驗證果子丟擲的遠近與皮筋與果子間的距離有關。

師:現在我們分別把皮筋調整到黃點和紅點的位置,看一看哪個顏色的點能幫助

你把果子投得更遠。皮筋固定在哪一個顏色的點把果子投的遠?

教師出示記錄圖示並小結:皮筋放在紅點,與果子間隔的距離短,就投得近,皮筋放在黃點,與果子間隔距離長,就能把果子投得更遠。

師:現在河馬離我們這麼遠,我們應該把皮筋和果子間的距離間隔長一些,比一比誰喂到河馬嘴裡的果子最多。

師:今天我們用勺子和積木做了一個投食器,給河馬餵食。同時知道了想要把果子投得遠,果子和積木之間的距離就要隔得遠。看,河馬吃飽了,對我們說謝謝。

幼兒回家探索試試還有什麼物品可以組成投食器可以把投出去。

本次活動以給小河馬喂果子為主線,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索,在探索中明白簡單的槓桿原理。活動中孩子們興趣濃厚,先思考如何投果子、怎樣投得遠。教師以徽章、比賽等形式激勵幼兒,活動中鼓勵他們不斷嘗試,調整支點位置,表現出了堅持不懈的科學探索精神,同時也真正實現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