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7篇 實踐鍛鍊,提高競爭力: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該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實際社會,並提供必要的實踐體驗,從而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出更好的準備。本方案將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專案,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能力,培養個人創新精神。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7篇 實踐鍛鍊,提高競爭力: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第1篇

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中,綜合實踐活動是高中新課程的八大學習領域之一。被認為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突破,它是新設定的、必修的獨立的課程領域。由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與社群服務三方面內容構成,並同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體育與健康等領域一起構成新課程的八大領域。它的價值在於:通過課程的研修,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與人文素養、環境意識以及終生學習的能力和願望。

綜合實踐活動在普通高中課程學分結構表中共佔23個必修學分,其中研究性學習15個學分,社會實踐6個學分,社群服務2個學分,它在學分結構表中所佔的學分比率是最高的,佔最低必修學分(116學分)的20%,佔最低畢業學分(144個學分)的16%。可見,課程地位非常重要。

綜合實踐活動是我國規定課名、課時和一般要求,地方統一協調和指導,由學校自由開發的課程領域。為更好地開發、建設這一新型課程,保證這一課程的實驗工作在我校有效地開展,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

(3)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5)學會合作與分享、學會尊重與欣賞、學會人際溝通;

(7)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

綜合實踐課程出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和社群服務三個科目組成

1、研究性學習活動:必修學分15分。分三年學習,其中高一5學分,高二10學分,高三10學分。

2、社會實踐:必修學分6分。分兩年學習,其中高一4學分(其中軍訓2學分),高二2學分。

3、社群服務:必修學分2分。分兩年學習,其中高二1學分(5個工作日),高三1學分(5個工作日)。

綜合實踐活動由下列部門和機構進行管理:教務處、教研室、政教處、教研組、年級級、班主任、科任教師,由以上相關人員或代表組成臨時的課程學習指導中心,對學生進行指導。各部門必須相互協調、相互配合,使課程實施規範化、科學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課程順利進行。

2、成立學校綜合實踐課程學習指導中心,負責學生課程學習指導。

3、負責制定教學計劃,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場所,組織教學過程。

4、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管理,與相關部門協作,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袋》。

5、與教研室合作,對教學工作進行評價,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定和最終認定。

6、學校教學資源的組織管理,學生學分的登入。教研室:

1、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的主要承擔者,負責課程的策劃與管理。

2、與教務處合作,制定課程實施方案和實施細則,為教務處制訂教學計劃提供參孝。指導學生和教師選課、制定課題。

3、研究課程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向教務處提供修正建議。

4、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改進意見,對教學過程進督導。

6、與教務處合作,對教學工作進行評價,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評定和最終認定。

7、與教務處合作,建立綜合實踐課程資源庫,使課程可持續發展。政教處:

1、負責為綜合實踐課程實施提供安全教育與安全保障。

2、與教務處合作,管理學生的學習過程,確保每位學生參與課程的學習。

4、對校外的實踐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與管理。總務處:

負責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提供後勤保險。團委學生會:負責組織一些校內外大型活動。學科教研組:

2、與其實部門、機構一起共同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定。

4、配合教研室,研究教學過程,建立課程資源庫,使課程可持續發展。

1、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日常管理,配合教學部門、政教處做好協調教學的工作。

2、協助教務處建立《學生個人成長記錄袋》並對此進行管理。

各部門要把履行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職責納入自己的學期工作計劃,學校將職責履行情況作為評選先進科室的重要條件之一。

1、科學和富有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2、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日常管理,確保每位學生參與課程。

4、完成教學案例,提交給教研室,作為教學成果評定的重要參與。

5、認真開展教育教學研究,積極地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和總結。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一般分為以下五個步驟:確定課題——制定計劃——蒐集資料——總結整理——交流評價。

在研究過程中,這些階段不是截然分開的,是相互交叉和互動推進的,實施過程中由導師視學生情況給予具體方法指導。

(1)培訓教育。對高一學生,由於很多都是第一次進行研究性學習,學校通過講座、課堂教學、黑板報等多種形式,就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進行培訓。

(2)選擇課題。由學生的自身的興趣,在教師(各年級組成立選題指導委員會)指導下從自然、社會與學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選擇的確定研究專題。

(3)制定計劃。課題小組確定研究課題後,填寫課題實施方案表格,內容包括課題名稱、課題背景、課題的意義與價值,小組成員及分工、指導教師、研究目的與計劃、活動步驟、活動場地與器材、報告預期成果等。

(4)搜尋資料。根據計劃,各成員承擔自己的職責,通過圖書館查詢、網路查詢、參觀採訪、問卷調查實驗記錄等多種途徑和渠道廣泛蒐集資料,並認真做好記錄。

(5)整理總結。對蒐集到的資料,研究小組一定要進行討論分析,各成員都要表達自己的問題的認識與理解,然後對資料作出處理,課題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報告、小論文、專案設計、實驗報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評價。交流是觀念、智慧的分享。學生可以通過研究論文、文學作品、主題演講、小品表演、辯論等多種方式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各種富有時代感的主題(環境教育、國防教育等)都可以不斷滲透於研究性學習活動之中。

1、自然科學類:研究人與自然關係。如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學在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領域方面的應用。

2、人文科學類:學習人類相關的人文科學與人類發展進步的關係。包括法律、規章制度、政治制度的研究、宗教事務、人類文明等。

3、跨領域綜合類:從綜合角度研究科學發展與人類進步的關係。從正反兩個角度研究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後對人類發展的影響。

4、經濟生活合類:從科學與人文的角度研究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貿易與市場、產品的認證,商品安全、智慧財產權等。

5、個人成長類:研究未成年人的成長規律、探險研究科學進步、社會變化對未成年人成長的影響。如社會文化、社會制度、流行音樂、消費方式等。

可小組合作研究(4——10人);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班級集體討論相結合:其中小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班主任要關注小組成員的個性、特點、能力及男女比例等,需要調整,與學生協商適當調整。學生可在本班組建小組,暫時不提倡跨年組、跨學校、跨地區組建小組。關於小組內分工。一是課題小分工,二是角色分工。既各展所長,以密切配合,以支援小組內活動的順利開展。

研究性學習三年共計15學分,基於高中生學習興趣特點,學校課程管理等因素考慮,一般要求七年級年級組一個課題,二、三年級一個課題,第一課題5學分,第二個課題10學分。時間安排: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高一年級組一個課題。(5學分)時間不少於90課時;高二、三年級一個課題(10學分),時間不少於180課時。

由年級長初步認定,綜合課程學分認定小組確定。具備下列條件可得到學分:

⑤達到規定的課時。對確認結果有異議的,由校課程指導中心複議。

社會實踐實施的基本過程如下:分析學校與社群資源及需求——擬定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計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培訓——實施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反思——評價學生的活動表現,給予學分。

2、社會實踐的內容指廣義的社會實踐,包括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其內容包括:

(1)校內自我服務性勞動。如日常勞動衛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競賽等,

(2)軍訓。如進行軍事知識教育、軍事技能訓練和紀律的養成教育。

(3)參觀和郊遊。配合學校的主題月活動,組織專題的參觀考察活動。

(4)德育基地活動。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資源,建設法制教育基地、歷史文化基地、科技教育基地、現代工業教育基地,定期組織實踐活動。

(5)社會調查。抓住焦點、熱點問題,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環保、國情、民情等的調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

(6)社團活動。如升旗儀式、主題班會、節日紀念活動等。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7篇 實踐鍛鍊,提高競爭力: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第2張

第2篇

二、指導思想:“小課題研究”是由學生來完成的有關社會和生活中問題的研究,可以解決“書本知識”的侷限性,可以彌補“班級授課制”的整齊劃一。能為學生練就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這雙眼睛不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數學相關的問題,還擅長髮現研究中的問題,它使隨時質疑、不斷思考成為學生小課題研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這樣的研究可成就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

1.收看天氣預報,記錄明天一些城市的氣溫,然後進行分析研究。

2.在廣場上插幾根不同的竹竿,在同一時間裡測量竹竿的長和相應的影長。記錄後研究。

3.用幾張邊長12釐米的正方形,分別剪成一個半徑12釐米的四分之一圓、一個直徑12釐米的圓、四個直徑6釐米的圓、九個直徑4釐米的圓……,然後比較每次剪下的`面積,你能發現什麼?寫出你的發現和感受。

4.從下列題材中任意選擇一兩項內容進行調查研究,完成研究報告。

①瞭解附近幾個家庭最近一次水費、電費、電話費、燃氣費的繳納情況,也可把最近幾個月的費用繳納情況蒐集一下,把調查的資料列表整理,製成統計圖,然後從節約資源的角度說說自己的體會。

②我們在數學課中學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總結出一些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到生活中找尋一些事例,通過運用一些規律、策略來解決,然後把自己經歷的過程進行總結,並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走進市場或商場,調查一兩種商品的成本、售價、盈利等情況。瞭解商家對這種商品的促銷手段。通過自己的調查分析,完成研究報告。

④閱讀一些數學知識、數學故事……結合自己的數學學習,寫一些體會。

⑤自己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有什麼疑問、發現、頓悟,是怎樣解決的,有什麼收穫。把你的經歷整理一下,形成研究報告。

1.外出調查必須得到家長同意,確保安全,最好有家長陪同或同學間結伴而行。

2.與人交流做到文明、大方、禮貌,切實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3.調查之前要寫好調查提綱,設計好調查問題,準備好記錄工具。

第3篇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家鄉傑出人物、旅遊勝地、神奇故事、家鄉特產、民間工藝、方言集錦等相關資訊,由此瞭解家鄉常州的風土人情、發展現狀,尋找家鄉的可愛之處,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

2.引導學生通過參與活動,體驗生活,為學校開發校本課程“漫溯眉縣積累素材,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既當活動實施者,也當活動開發者。

3.通過考察活動的方案設計過程,培養學生的活動策劃能力、活動統籌能力。

4.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小組合作能力,與人交往能力,是非判斷能力等。

5.通過在活動中扮演考察者、小導遊、小記者、顧客等不同角色,讓學生體驗社會成員不同的.分工與社會職責。

6.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學會寫基本的調查報告、考察報告、導遊詞等。

7.通過製作手抄報活動,讓更多的人分享活動成果,激發大家共同關注常州,熱愛家鄉。

1.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活動的設計與準備。(總體的)

2.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活動的設計與準備。(具體的)

傑出人物:共和國上將---李達·英雄模範(現代)陳秀貞·文化人物(現代)王集榮·文化人物(清代)李柏·文化人物(宋代)張載·科技人物(清代)梅遇·科技人物(唐代)王燾·科技人物(先秦)李冰·軍事人物(戰國)白起·政漢人物(清代)王步灜·政漢人物(明代)王聚奎·政治人物(明代)王巹·政漢人物(北宋)張戩·政治人物(唐代)王珪·政治人物(三國)法正·政治人物(東漢)法雄

旅遊勝地: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紅河谷森林公園張載祠扶眉戰役烈士陵園

神奇故事:眉縣馬家鎮楊家村出土了27件西周國寶重器,被譽為中國21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家鄉特產:蘋果、獼猴桃、蜜桃、油桃、草莓、板栗、核桃

方言集錦:(收集有特色的常州方言)(引導學生自編方言小品或相聲)

資訊查詢(網路、報紙)、實地考察、調查採訪、親身體驗、觀察等。

(一)可愛的家鄉——眉縣活動內容設計;(詳見活動內容三)

1.在各班進行活動動員,讓學生了解活動意義,明確活動定位,參與活動設計。

2.在小組設計基礎上提煉班級共同感興趣的活動內容。

3.在班級設計基礎上完善年級活動內容,並確定活動內容與活動方式。

1.請學生根據相關活動內容課前查詢所涉及的資訊。

1.活動前作好相關準備工作,包括活動方案的設計、活動器具的準備、安全教育等。

3.活動時間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為基礎,結合藝體活動。

4.活動後及時做好活動總結,指導學生完成活動報告。

2.活動感受交流:“我為你自豪——眉縣”演講比賽。

第4篇

?獻給母親的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綜合活動實踐課。結合本單元的五篇課文,在學習名人關於母愛文章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母愛的認識和理解。由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培養學生健康美好的倫理親情,引導他們感受愛、理解愛、奉獻愛。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和傳統文化教育,通過活動感觸親情,進而寫出優秀作品。

駱駝坳中學是一所農村國中,學生家長經常勞作在田間地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是寄宿生,每週回家一兩次,很少有機會與父母傾心交流,難免產生隔膜,本次綜合性學習是消除兩代人之間的隔膜、增進感情的契機。

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領會課文中關於母愛情感的文章,加上他們十幾年的生活經驗,只要他們能按要求去認真蒐集相關資料,並加以體會,在指導、感悟、交流中體會母愛及其內涵。

1、第一大組的學生每人尋找一首詩以表現母愛為主題的詩詞或歌曲,並用毛筆寫在八開的紙上。歌曲可以現場演唱。

2、第二大組的學生蒐集整理新聞媒體報道的或自己聽說到的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蹟。

3、第三大組尋找描寫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有關介紹或圖片。

4、第四大組蒐集與母親有關的成語、格言、俗語、諺語等。

1、恰當佈置教室,把有關的表現母愛題材的圖片,學生寫的詩歌挑好的作品張貼在牆上,製造氛圍。

2、準備膠水,把第一組學生抄寫的典型的詩貼在前面的黑板上一兩首。

4、第三大組關於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資料比較難找,教師要準備幾則資料來補充。

1、多側面認識母親,培養孝敬母親的情感;進行母愛情感薰陶與愛心培育。

2、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向母親表達情感;學會理性地思考母愛及其內涵。

3、培養用多種表達方式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實踐能力。

1、課前利用近一週的時間,觀察並記錄母親為你所做的一切,在日常生活小事中,逐步走進母親的生活,認識母親平凡背後的偉大。

2、通過調查走訪、查閱資料等途徑,更深入地瞭解人類世界乃至動物世界中偉大母親的壯舉,逐步理解母親,激發對母親由衷的敬愛之情。

3、通過課堂展示進行成果交流,充分表達對母親的理解感激之情,並在後續活動中以實際行動回報母親。能寫出成功的有關母愛的作品。

4、本課時以全體師生為主要人物(演員),以歌頌母親為線索,通過多樣的形式將課堂構建成一個展示母親平凡、偉大形象的舞臺。

3、學會用恰當的方式向母親表達情感;學會理性地思考母愛及其內涵。

2、成果積累與展示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組成員共同參與,營造良好、熱烈的學習氛圍。

3、各組對介紹的內容要精挑細選,避免重複累述,每組展示時間控制在5-8分鐘,整個活動控制在45分鐘以內。

4、通過歌曲、散文詩歌朗誦、成語、格言、俗語、諺語、圖片等形式表達對母親的讚美之情。

1、調查採訪的內容具體、生動、感人,能真實地反映母親的生活與內心世界。2、語言的表述流暢,口齒清晰,聲音巨集亮,語調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3、選取的展示成果力求與本次活動歌頌母親的主題完全吻合。

4、小組成員參與意識強,合作融洽,能及時補充,發揮群體作用。

(首先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碟匯入。然後大螢幕出示學習目標。師生展示相關資料。由《燭光裡的媽媽》引入下一個環節,佈置下節課的作文,在歌曲《母親》中結束本課。)

(一)活動匯入:主持人(課代表)在《世上只有媽媽好》背景音樂中講故事——《生命的跪拜》:

屠戶從集市上買來了一頭牛,這頭牛體格健壯,肚大腰圓。屠戶滿心歡喜地把牛牽回家,提刀近前準備宰殺,這時,牛的眼睛裡已是滿含淚水,屠戶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經預感到自己的命運了。但屠戶還是舉起了刀子。突然,牛的前兩條腿“撲通”跪下了。屠戶從事屠宰業已十多年了,倒在他手下的牛不計其數,牛在臨死前掉眼淚他見得的多了,但牛下跪還是頭一次見到。屠戶來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然後,對牛進行剝皮開膛。當開啟牛的腹腔時,屠戶一下子驚呆了,手中的刀子咣噹落地——在牛的肚子裡,靜靜地躺著一頭已經成形的牛犢。

屠戶這才知道,牛為什麼雙腿下跪,它是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

動物尚且如此疼愛孩子,我們的母親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自己敬愛的母親,感受母愛的平凡而偉大。

1、第一大組的學生把準備的詩詞貼在黑板上面,播放背景音樂《燭光裡的媽媽》。學生依次朗讀自己抄寫的詩詞。背誦貼在黑板上的詩詞,(背得多的學生將發獎。)

2、第二大組的學生上臺介紹與母親有關的感人事蹟。

學生說完後,教師補充以下兩則故事:一天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特泥石流吞沒了小山村。次日,當救援人員循著哭聲刨開泥土,掀開層頂,發現一個光著身子蜷縮在屋樑下的兩三歲小女孩子竟然活著,救援人員趕緊將小女孩抱出來,可她死活不肯離開,邊用小手指著邊哭喊起來:“媽——媽——!”救援人員沿著隱約露出的一雙泥手小心翼翼地往下刨,眼前現出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一個半身赤裸的女人呈站立姿勢,雙臂高高舉過頭頂,彷彿一尊舉重運動員的雕塑……女人竟是一個盲人,身體早己僵硬。

一位中年媽媽往家走,離自家還有幾十米,這時發現自己小孩子從六樓的陽臺上墜下,她奮力跑過去,竟然用幾秒鐘時間跑了幾十米,把孩子接住。後來幾個消防隊戰士做實驗,在同樣的距離起跑,從六樓墜下一物體,竟無一人能跑到樓下接住物品。這真是母愛創造的奇蹟!

3、第三大組學生介紹自己蒐集到的動物世界母子之情的資料。

教師補充“班羚飛渡”的故事,老鷹折翅訓小鷹的故事。

4、第四大組把自己蒐集到的與母親有關的成語、格言、俗語、諺語寫在黑板上。

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

(五)教師簡要作結:母親是這個世界上最平凡而有最偉大的人,母愛是人世間至尊至聖的感情。可是,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我們對母親的深厚感情,那麼就讓我們永遠傳唱獻給母親的`歌吧!

(投影)祝願天下所有的母親永遠幸福(播放歌曲《母親》)讓我們在歌曲《母親》中結束本節課。

1、本次綜合實踐活動基本完成了教學設想,實現了語文與生活的有機結合,這次活動,我感受到三點:⑴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舉辦要達到學生想講、願意講、能講的目的。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不必拘泥於課本上的材料,具體內容可以徵求學生的意見,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去做。⑵綜合實踐活動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最多在活動之前進行一些必要指導,其收集、編輯、彙報、展示等活動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組織。⑶在全程的各種活動中,教師要參與其中,把自己當成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融為一體。⑷為學生搭建了展示的平臺,讓他們有了成功的感覺。

2、通過成果展示的形式進行小組交流,既鍛鍊了交流者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訓練了收聽者的聽話能力、分析能力。活動過程中的句式仿寫練習及課後的作文訓練,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3、多種多樣的展示形式,為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大多數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得到了增強:為了在展示中獲勝,小組成員間相互幫助,團結協作,積極蒐集整理資料,提供相關資訊,從而變被動為主動,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

4、培養了學生健康的思想品質。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一些學生與家長的距離越來越遠,寧可在網路中找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來傾訴心中的煩惱、分享生活的樂趣,也不願與父母多說一句話。通過這次活動,多數學生一改有話不願和家長說,有事不願與父母談的習慣,對母親的生活狀態、精神需求有了深層次的瞭解。

在調查採訪中,近距離的與母親接觸,理解了母親的艱辛,精神上受到了“脫胎換骨式”的洗禮。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摒棄了對母親的厭惡與反感,消除了對母親的誤解與偏見,促進了與母親的交流與溝通,激發了對母親的理解與熱愛,在孩子與母親間架起了一座美麗的心靈之橋。活動完成後,學生紛紛表示今後要以實際行動來回報母親的深情。

5、整個活動明顯暴露了一些不足。由於蒐集的有關母親、母愛的材料太多,有的學生在選取材料時就顯得無所適從,只知道採用撒網的方法,大包大攬,不善於圍繞主題選材,因此學生圍繞主題選材的能力有待加強。教師在佈置任務要時多加指導,引導他們合理準確的蒐集和整理材料。小組交流的形式,使個別學生產生了依賴心理,組長在前面發言,自己竟變為旁觀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對這些學習被動的同學,教師在平時應多多關注,在心理上給予儘可能多的支援與鼓勵,讓他們也能夠積極參與,這樣才能達到活動的真正意義。

第5篇

多年來,xx國小一直高度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開展綜合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瞭解社會,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學校開發了以“知我東營愛我家鄉”為主題的學工、學農、學科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了解認識自己的家鄉,感知東營的發展,增強同學們熱愛家鄉的意識。

依託《城市信報》社,四年級家長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

四年級二班:班主任艾麗華,兩名學生家長,一名導遊

2.8:30乘車到廣饒烈士陵園,先參觀大理石浮雕、到烈士墓獻花,統一參加廣饒縣委縣政府組織的公祭活動。隨後兩個班學生單獨組織紀念活動,參觀革命烈士事蹟陳列館。

4.下午1:30乘車趕到廣饒歷史博物館和公孫祠參觀遊覽。

1.文明參觀,禁止大聲喧譁;尤其是在公祭活動現場和到烈士陵園參觀必須保持肅靜。

2.組織有序參觀,禁止用手拉拽標本展品,損壞將照價賠償;

3.注意環境衛生,禁止亂扔垃圾,垃圾必須隨手攜帶,集中存放。

4.各班要組織學生認真做好記錄,寫出觀後感,或者遊記等。

5.各班要注意時間安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參觀學習。

6.戶外活動期間,做好分組,明確責任,注意用火,禁止踩踏草坪。

1.各班出發前必須對學生進行安全警示教育,堅決杜絕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

2.每個班配備1-2名教師,2-3名家長和1名導遊管理員,分工負責,明確責任。

3.出發前,每位學生必須填寫安全預案表,明確出行路線、攜帶物品及相關要求,並經家長簽字許可。

5.四年級家長委員會負責與城市信報社簽訂出行合同。

6.所用車輛為旅遊車輛,按每個座位購有保險。《城市信報》社負責落實車輛。

7.為每位學生及家長購買一份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城市信報》社負責購買。

第6篇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由此看出這次課改提倡採用多種途徑,讓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學習英語。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是有效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途徑之一。它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延伸、補充和完善、檢驗和運用。於是,我們便大力力氣抓了英語課外實踐活動的教學。但在抓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些問題,部分老師對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教學重視不夠,只是在教學的安排上,有部分實踐活動課,缺乏努力提高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教學質量的意識;重視計劃,少實行,導致課堂效果不佳.部分教師非常重視課外實踐活動教學,但教學方法陳舊、實效性差。學生學習質量雖有了付出,但收效甚微.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我校的英語課外實踐活動能力整體水平提升緩慢,影響了我校任務型英語教學的開展質量。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提出了“中學英語課外實踐活動的探究”這個課題。努力提高老師們對英語課外實踐活動的探究這個課題的重視程度。研究出一套具有實效性和推廣價值的課外實踐活動教學方法,大面積、大幅度地提高我校英語課外實踐活動的水平。以區域性帶整體,促進我校中學英語任務型教學實驗的開展,從而使我校學生的英語素質有顯著提高。

2.探索課內外結合、學科間融合,英語與生活緊密結合、大面積、大幅度提高學生英語課外實踐能力的方式、方法。

3.探索通過評價機制促進課外實踐能力提高的方式、方法。定期開展英語學科的測評活動,及時獎勵,促進提高.

4.拓展思維,在真實語言情境中交往、實踐。培養創新精神,讓學生親身體驗語言的得體性,形成真正的語言交際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講禮貌的良好品德。

5.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瞭解國外的文化,在他們理解和恰當運用英語的能力,不斷開拓文化視野,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發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擴充套件學生知識突破,課堂教學和教材的時間、空間以及資料範圍的限制,引導學生直接潛入知識的海洋去尋求各種珍寶。使學生的智慧、個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露和體現。為此,我們學生所能接受的節奏,以促進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為本,以提高全體學生的英語素質為綱,做到all for students, for all students and for students all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

英語教育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語言知識,也要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社會習慣、歷史文化、價值觀念等。語言的本質是為了交際,學生只有具備了語言的能力,交際才能順利進行,讓學生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有益於他們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益於培養學生的世界意識、文化實踐活動就是讓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瞭解。為培養學生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打下基礎,我們採用了以下幾種活動方式:

學生們通過充分的收集整理佈置,舉辦了“英語牆報”設計,這樣使校園充滿了英語學習的氣息,也為學生展示英語和表現自我搭建了“平臺”,激活了學生們學習的潛能,提升了他們的求知慾,開發了英語學習的渠道,這樣充滿英語氛圍的教室佈置,能給學生提供學習英語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們學得輕鬆而愉快,為日後學好英語奠定了良好基礎.

2, 為培養節約意識,鍛鍊實踐能力,體驗奉獻快樂,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組織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豐富的角色體驗培養合作團隊精神,借五一活動的契機,與英語學科知識相連,形成人人學英語的良好氛圍,在活動中是學生和老師學會利用一些英語購物日常用語,增加交流機會,鍛鍊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創新能力。在假設英語街內買賣雙方儘可能用英語交流,英語老師提前做好購物常用語的使用指導,各班培訓英語翻譯者,為在英語街購物的不會說英語的顧客當中翻譯,及英語導購員促銷員,收銀員,市場管理員,活動取得了老師,家長,社會的一致好評,得到了孩子們的特別喜愛,也取得了讓我們這些設計者及組織者們都意想不到的效果。

3,以適合中學生特點的“英語諺語”為主題作窗貼,來營造走廊英語文化。

為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及空間,我們英語組全體教師,在學校教室門窗及走廊的玻璃上粘上英語窗貼,讓學生在玩時,課前及英語課中向老師詢問及學習英語並將所學到的英語諺語努力運用到口語交際及英語寫作中,而且學生班級,教師辦公室,多媒體教室中的諺語各俱特色,同樣也適應於本校的任課教師學習及應用。

中學生思維活躍,有強烈的好勝心和表現慾望,我們便利用這一特點將競爭機制引入活動,組織不同層次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讓每個學生都有表現個個聰明才智,顯露身手,檢查自己學習成果的機會,從而使學生學習樂趣橫生,變幻無窮,競爭活動系列可以以個人或班、組為單位開展,競賽內容從現有學生水平出發,可略有提高,競賽的主持,評制及整個競賽過程的組織全由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主完成,英語課成了學習樂園,沒有了以往的古板生硬死記,有了新鮮靈活的快樂場所,學生們興趣盎然,學英語蔚然成風,其主要形式有:

通過競賽,獲勝者受到了鼓舞,心中充滿了成功的喜悅,未獲勝的學生也受到了鞭策和激勵,暗下決心,要超過競爭對手,這種積極的競爭氛圍轉化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了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保持對語言學習的極大熱情,在英語競賽活動中,我們要尊重差異性、多樣性、創造性,要面向全體學習,以正面評價為主,堅信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英語的潛力,我們還要特別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可能多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充分參與、不斷進步。

英語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也是合作交往運用語言的過程,它能夠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通過互相評價、互相矯正,讓學生在活動中正確評價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學會與他人溝通,形成民主意識和團隊精神。同時,學生們在比較鑑別中培養了擇善而從的學習品質,為其學會做人、學會求和創造了條件。

、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鍛鍊。通過課題研究,教師對於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鍛鍊,師生關係更加密切、融洽。

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得到了培養和發展,通過研究,學生在語言知識、語言機能方面的掌握情況呈上升趨勢。

中學英語課外實踐活動能激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長,有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有愉悅的學習情緒,有了愉悅的學習情緒,學生的學習才會變得主動,有了新穎的學習方法,才會產生創造性的思維火花,有了優異的學習成績,才會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

實踐活動可是學生較快地培養起用英語進行思維、表達思想和交際的能力,口語是操練人在非正式場合、在無準備的情況下使用的無拘束的言語,口語的無準備性不允許言語活動者通過翻譯來表達思想理解對方的話語,久而久之,學生的這種交際能力會不斷提高。

3.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加強了,啟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開發智力,培養能力。

5.學生掌握了課外實踐活動的方式、方法、過程,樂於積極參與,敢於大膽嘗試,學會了積累,敢於並善於表現自己,使英語學習變得輕鬆、愉悅。

6.學生的作品及表演的節目通過精心的準備得到了校領導的肯定。

中學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用英語表達思想和交際的能力,加強了學生的參與和認識,啟發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能力、組織能力。

2.進行中學英語課外實踐活動是一項長期而繁雜的地工作,教師一方面須與學生家長以及教育行政部門更好地溝通,另一方面要從自身做起,循序漸進,將課外實踐活動逐步開展下去。

教師在設計各項實踐活動課時,必須充分考慮每一個活動的時間以及範圍,儘量使操作步驟直接一些,次數不宜過多,最好要與教學內容保持一致,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密切結合課堂教學。

5.課題研究中存在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如何進一步規範和完善課外實踐活動,不斷研究開發出新的評價工具和評價手段。

第7篇

大家好!我是來自綜合實踐小組的組長郭子英,今天由我代表全體組員向大家彙報我們小組本次活動方案做得好的地方和做的不好的地方。

根據組長和組員的活動方案,我整理出了較好的幾點:

1.我們小組的成員不光把陳老師上次課上講的幾點(活動目的、活動方式、活動時間)較好地完成外,還另外加寫了幾條。比如說我們小組的周舒逸同學,就添加了活動提出、活動準備、調查結果的統計與整理等多方面地介紹,較好地完成了本次的活動方案。

2.在活動分工那一欄,我們的組員大部分都完成得較細緻,都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領導才能,根據自己的意見,來分配各個組員所能勝任的任務。

3.據個人瞭解,在本組的活動方案上“活動準備”一欄是完成得很好的!大部分組員把團隊需要的準備都寫在了活動方案上,最少的也寫足了三個以上;還有些非常認真的組員,他們把活動準備分為了兩部分——物質準備和知識準備,比如像這裡寫的:

①知識準備:通過上網、閱讀事先了解中藥預防流感的`作用。

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組員的活動方案還是存在著某些缺點:

1.大部分組員的篇幅量較少。最少的只寫完了一版,但也有很認真的同學寫到了兩版至三版,比如像周舒逸、李宇捷和郭子英。李宇捷同學寫到了一版半,周舒逸同學寫到了兩版,郭子英同學寫到了三版,但可惜具有這種認真態度的同學並不多,有些組員草草了事,沒有認真編寫,在此不點名,但希望下一次可以努力一些。

2.活動過程普遍偏少。除了剛才點名的幾位組員外,其他的組員大部分是一兩句話就敷衍過去,有的組員甚至不寫,直接交來,對這種沒有責任心的組員我們組是採取直接退稿的方式,但交來得依然不多。

3.排版並沒有按要求。有些組員可能聽到我說要篇幅長,就故意空很多行出來,一兩句話就空行,這樣,即使寫到了兩版或三版,也是沒有用的。在此,也不點名批評,但希望下一次能排版工整。

這是我們組裡完成得較好的一份活動方案,還請大家多多指點,提出寶貴意見,我的彙報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