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範文6篇 小數和整數運算教學反思:教育如何深入學生內心?

本文主要反思國小數學教學中小數乘整數的教學,介紹了教法不當所產生的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旨在通過反思,提高國小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水平。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範文6篇 小數和整數運算教學反思:教育如何深入學生內心?

第1篇

本節課是小數除法的起始課,我聯絡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材的特點,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體會。

一、抓住新舊知識的連線點,為新知學習架設認知橋樑。小數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除法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新課之前,我與學生共同複習了整數除法的相關知識,為學習小數除法做好了準備。

二、選取學生熟悉的情境為素材,體現數學計算“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我創設了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他們會在情境中提出“王鵬平均每週應跑多少千米”的問題並自發地進行數學探究。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與合作。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積極的思考、認真的觀察,發現問題、找到規律,在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解決問題。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本節課依然有一些不足之處。體現在新授課之後的鞏固練習裡,有些學生雖然已經掌握了小數除法的算理及演算法,但在計算時仍然會出現一些錯誤。因此我和學生仍需繼續努力。

小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範文6篇 小數和整數運算教學反思:教育如何深入學生內心? 第2張

第2篇

這節課我以例題4作為教學重點,新課開始之前我的匯入是這樣的:“小紅和媽媽去買水果,他們買水果的數量和付出的錢數”是這樣的,相繼出示例4的表格,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提問:

從表格中你能知道哪些資訊?從而讓所有學生看懂表格,根據這些資訊,要求“每千克蘋果多少元?”這個問題,你會列式嗎?讓學生列式9.6÷3。引導學生將這個式子同整數除法進行比較,從而引出課題“小數除以整數”。在新課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算出“9.6÷ 3”的得數。

從教學過程看,所有的學生都用列豎式的方法進行計算,沒有任何一個同學想到用別的方法,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應該是學課書上的例題作為教學例題的原因,例題首先就給出一個定勢思維,讓學生的`思維打不開。

在教學商的小數點為什麼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時,我沒有讓學生進行討論,這一點是我做得相當不到位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中遇到類似的問題,要多讓學生討論交流,讓小同學之間的思維相互碰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教學中用豎式計算“12÷5”時,我重點是幫助學生掌握: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還有餘數,要在餘數後面添0後繼續除的方法;教學中用豎式計算5.7÷6時,我重點幫助學生掌握商小於1的計算方法。最後,我要求同學們根據“單價×數量=總價”驗算上面的三道題,既有利於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驗算的良好習慣,又進一步鞏固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第3篇

這節課是小數乗整數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小數乗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乗整數的計演算法則,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為了能讓學生輕鬆的掌握新知,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打下良好的基礎。本節課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新知。

複習了整數乘法的意義及整數乘法中由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為學生學習“小數乘整數”做好了鋪墊,尤其是掌握了積的變化規律,為學習小數乗整數的算理有很大的幫助。

二、注重師生間的相互交流,理解演算法。

創設了一個“購買風箏”的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數乗整數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索新知。

在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如解決實際問題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思考交流解決的方法,在師生的交流學習中,讓學生充分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計算方法,從而得到許多有創造性的解決辦法。然後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及方法。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演算法階段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教材中的解決問題改為生動有趣的買風箏情景,把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身邊的數學,讓他們樂學,主動參與。同時,注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這節課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思考交流的學習中,給不同的學生思維發展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第4篇

參加“以國小課堂教學為基礎的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成長研究”這個課題很久了,教學反思倒是寫了很多,進步也有一些。這段時間,我正在教學五年級的小數除以整數,我認為我們要交給學生的不應該是思維的結果,而是思維的方法。

因為小數除以整數時計算課,我認為計算課不是簡單地引導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和介紹,而是應該讓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也是計算教學中提倡的教學思路。所以本課我是這樣來引導學生探究小數除法的算理的:

1、情境創設:一位女士:“我買4盒牛奶。”營業員:“一共6.8元。”看了剛才的鏡頭,瞭解了哪些資訊?何老師只有2元,買一盒牛奶夠嗎?

2、估計單價:學生能很快想到用6.8除以4的方法來求單價。這時就產生了一個認知的`衝突,單價到底是多少呢?學生此時處於疑惑狀態。經過一番的思索,有的學生說了是1元多一些,引導學生用估算的方法來計算,得出蔣老師有2元是夠的。

3、引發衝突:但緊接著又出現了現實問題:2元夠了,還要找錢,要知道找多少錢,必須要算出精確的單價。現實問題於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產生了強烈的衝突,要求出6.8除以4的商已經成為了學生迫切想要做的事情。再引出下面的獨立探究活動。

4、獨立探究:將學生自己探究出來的演算法展示出來,大家評一評,哪種情況比較合適。學生把元化為了角來理解其中的算理,說明學生還停留於對具體情境下問題的解決,還沒有把數學活動真正內化為數學思維。

於是再接下去引導學生利用計數單位理解算理,有了前面的思維模型,學生就能比較容易理解其中的算理了。這堂課教學下來,我班70個孩子,大部分基本能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方法了,我堅信,在我的帶領下,我班的孩子不應該還是被動學習的機器,而是主動學習的花朵。

第5篇

小數除法,與整數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數點上了。同一個題可以有多種方法解決,22.4÷7,22.4千米,是一週跑的總路程,問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們想到了三個方法,第一個就讓我驚訝,他把22.4先乘10,除以7之後,得數再除以10,從而得到正確答案。他很好的應用了除法的計算規律,這是在四年級時學過的。第二個學生把22.4千米轉化為22400米,除以7之後得3200米,再轉化為3.2千米。這個學生利用了轉化的思想,轉化是數學中很重要的一種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個學生很乾脆:“用豎式計算就可以。”呵呵,這可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於是,她一邊說,我一邊在黑板上寫,當商了3之後,她說要先點上小數點,我問為什麼。其他學生也看著她,是一樣的問題。她說:“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顯然,這名學生是預習過的,對教材中的這句話非常熟悉。我怕有學生對“商”和“被除數”不明白,特意在這兒多問了幾句,說明哪一個是“被除數”,哪一個是“商”。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做了幾個練習,有六名學生板演,都做得不錯。

例2是一種新的情況,列出算式為5.6÷7,有好幾個學生張口就說出了答案。但列豎式的時候,遇到了問題:根據上面的例題知道,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可是商的小數點前面沒有數啊?這也難不倒孩子們,立刻就說出:“添0”。我糾正:“是商0,當整數部分不夠除的時候,商0,點小數點。”

在整數除法中,當有餘數的時候,就不再計算了;現在學了小數,就可以添0繼續算下去。例3就是這樣一種情況,算式為1.8÷12,豎式中商了0.1之後,餘數是6,教材中問:“接下來怎麼除?自己試試。”有學生是預習過的,知道可以添0後繼續計算。可也有學生有疑問:“為什麼要添0呢?”我讓孩子們討論這個問題,是啊,為什麼可以添0繼續算?也許是熟視無睹了吧,我都沒想過這個問題!討論一段時間後,幾個學生髮言,但都不合適。於是,我引導他們往數的意義上去考慮,商1的時候,是把1.8看作18個十分之一;餘數為6,添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來的)後,即為60個百分之一,這樣就可以繼續計算了。

本課新增知識點多,難度較大,特別是例3應引導學生去思考其計算依據。課堂中學生問到“為什麼以往除法有餘數時都是寫商幾餘幾,可今天卻要在小數點後面添0繼續除呢?”這反映出新知與學生原有知識產生了認知衝突,在此應幫助學生了解到知識的`學習是分階段的,逐步深入的。以往無法解決的問題在經過若干年後就可以通過新的方法、手段、途徑來解決,從而引導其構建正確的知識體系。

學生歸納綜合能力的培養在高年段顯得尤為重要。雖然教材中並沒有規範的計演算法則,但作為教師有必要讓學生經歷將計算方法歸納概括並通過語言表述出來的過程,所以引導學生小結小數除法的計演算法則,然後再由教師總結出規範簡潔的法則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

1、整數除以整數,商是小數的計算題,學生容易遺忘商的小數點。

2、商中間有零的除法掌握情況不太好,需要及時彌補。對於極個別計算確有困難的同學建議用低段帶方格的作業本打草稿,這樣便於他們檢查是否除到哪一位就將商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第6篇

小數乘整數實際應用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和以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打破了枯燥的傳統叫法,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聯絡起來,發揮了本班學生的特點,大膽嘗試新教法,鼓勵學生自學。

一:蒐集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升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前,我安排學生到各大超市做調查,收集小數,發票等,使學生學習的數學更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讓學生知道數學從生活中來。

二: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始終在生活中學數學,如:當教學0.8乘3時,我利用書中原始的教學情境提問:如果每千克西瓜8角,那麼買3千克西瓜需要多少錢?學生對於元,角,分之間的進率掌握的已經相當不錯,所以,學生易於明白,易於發現規律,掌握演算法。另外,在本部分的教學過程之中,我倡導小組學習,在學生的質疑,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蒐集問題,解決問題,真正經歷了探究的過程,真正把生活中的數學帶到了課堂中來,使數學教學活動成了教會學生學,師生合作探究,發現的過程。

三:鼓勵學生自己列豎式計算。在解決如何列豎式的問題上,我首先去了解學生列豎式的寫法,儘管學生在嘗試列豎式中出現了一些錯誤,但為學生理解豎式的寫法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素材,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後總結出了演算法。這一環節在實施的過程中,速度偏快,應該讓學生體會出錯誤原因,認識到計算時是按整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進行的,因此過程中不點小數點,算出積後再點。接下來,讓學生觀察積的末尾有零的情況,體會到應該先點小數點再化簡。最後,讓學生總結小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但他們的數學語言實在貧乏,總結不是很到位。

同時,在練習中,我發現學生會將小數乘法的對位與小數加減法的對位相混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花樣百出的現象較多,如在豎式計算過程中小數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積還得去點上小數點,兩次積相加又要去對齊小數點,積末尾的0沒有自覺化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