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1篇 科學探索~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精選!

本文介紹了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包括對應教學知識點、教學內容、課堂活動等詳細介紹。該教案符合國家課程標準,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實際動手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六年級學生的科學學科水平。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1篇 科學探索~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精選!

第1篇

本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青少年生長髮育主要特點及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的基礎上,對生命延續內容的深一步探究活動。學生通過研究自己的身體特徵與家人有哪些相似和差異,並對部分動植物進行觀察研究,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徵是可以遺傳的,認識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生命科學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目的:

2、引導學生全面細緻地觀察人體特徵,進一步提高比較分析和推理能力;

3、在觀察中培養學生認真求實,嚴謹細緻的科學態度。

瞭解什麼是人體的遺傳和變異現象,並知道遺傳和變異生物界普通存在的生命現象。

2、教師事先收集全班同學及其父母的單身照片、全家福照片。

2.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出示課題“我像誰”)

出示課件:從特徵看,有些人是直髮,有些人是捲髮;有些人是雙眼皮,有些人是單眼皮;有些人有耳垂,有些人沒有耳垂等等。

多媒體出示讓學生找到屬於自己特徵與父母的特徵。(完成表格)

教師結合學生的發現彙報,進一步提出問題:“動植物中有沒有剛才我們發現的這樣現象呢?”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諺語。

師講解:為什麼有的雙胞胎長得那麼像,有的卻並不很像?

學習:遺傳基因是指攜帶有父母親生理特徵資訊的遺傳物質,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包括性別、性格、外貌等等。

引出: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形態特徵或生理特性上的差異,叫變異。(板書:變異)

(二)指導學生認識遺傳和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

教師適時小結:遺傳和變異生命最基本的特徵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

生物的變異和遺傳對於我們有哪些影響?是有害還是有利?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11篇 科學探索~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案精選! 第2張

第2篇

1、由於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範圍擴大,發現了僅靠肉眼無法發現的自然界的許多祕密。

2、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1、總結人類在觀察工具開發及探索範圍擴大方面的成果,並用流程圖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

2、根據學習主題查閱相關資料,並進行整理歸類、交流。

1、熱愛科學技術,敬佩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過程中不斷追求和善於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沒有被發現的物質及自然界的祕密。

【教學重點】知道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學難點】收集整理資料,並進行展示交流

【教學準備】課前佈置學生進行相關專題的資料收集,安排多媒體教室讓學生進行彙報交流。運用多媒體的學生需在課前將彙報材料放到教室電腦的`桌面上,並進行試演示,以節省準備時間

這一單元,我們經歷了人類對微小世界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使用了兩種工具——放大鏡和顯微鏡。

讓我們用流程圖來表示人類在認識微小世界上的發展過程(師一邊解說,一邊板書):

在放大鏡發明前,我們用“肉眼”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那時我們所能觀察到的便是螞蟻等較小的動物。使用放大鏡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們看到更細小的東西,看到更多的細節,如印刷品及螢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顯微鏡的使用則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細胞和微生物,光學顯微鏡最大的放大倍數為1500倍左右,解析度達到0。02微米。電子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為1000000倍,分辨本領達到30埃。掃描遂道顯微鏡放大倍數為3億倍,解析度可達0。1埃。在人類的不懈努力在觀察工具越來越先進,我們在微小世界領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請各組同學為大家介紹人類在微小世界領域的成果。

(n是奈米,u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奈米)

1、課前佈置學生分醫學、農業、電子、冶金、生物學……等不同領域尋找相關資料。

2、資料內容可以是人類對微生物、細胞、晶體、電子等微小物質的最新發現、研究成果及對它們的利用。

3、將收集到的資料根據自己所學的專題進行整理歸類,然後以書面或電子作品的方式進行展現。可以是文字、圖片或圖文結合。也可以是錄音、錄相等音像內容。錄音、錄影及電子作品需當堂展示,書面作品如有時間可以展示。時間緊張的話可在教室裡張貼。

4、在展示彙報的過程中,彙報的小組可與下面的同學進行互動,可以提問或回答在座同學問題的方式進行。

1、聽了看了各組的展示內容,大家有什麼想法?(讓學生自由地發表感想,感嘆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嘆人類的不懈努力與聰明智慧)

2、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類所看到的還只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沒有被發現的物質及自然界的祕密,對此我們人類探索的腳步是不會停歇的……

電子顯微鏡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

第3篇

1 、能夠依據生活中各種現象,對能量及其形式做出合理的解釋。

3 、能夠設計出能力大小與物體運動關係的實驗方案。

4 、能夠選者自己擅長的方式(語言、文字、圖表、模型等)表書研究能量知識的過程和結果。

5 、能夠在研究過程中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

3 、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使物體做不同的工作或運動。

2 、意識到能量對於人類和自然界的活動有著重要作用。

1 、過渡:生活中存在著各種能量,它們又有什麼作用?

3 、畫卡通:能將一種能量表現出來,並能反映出作用。

5 、展評,思考:這種能量會給物體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6 、提問:如果這個世界,我們這個社會沒有能量會怎樣?舉例。

1 、過渡:出示小水車,用怎樣哪些方法可以讓它轉的更快?

4 、過渡:通過實驗我們再一次證明了能量就在我們身邊,能讓物體運動起來,那能量的大小與物體運動有什麼樣的關係呢?讓我們通過下面實驗來進行研究。

第4篇

懂得只有足夠的證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得出科學結論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

?教學重點】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實驗以及產生氣體的'判斷。

【教學難點】對於實驗的合理推想和論證。

【教學準備】小蘇打、白醋、火柴、蠟燭、玻璃片

1、材料員領取教師事先準備好量的小蘇打:觀察特點,描述,記錄特徵,判斷物品(事先不告訴是什麼物品,既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又能聯絡生活)板書:小蘇打

2、領取白醋,觀察描述,記錄特徵,判斷。板書:白醋

1、過渡提出問題:如果我們將這兩中物質混合在一起,會是怎樣的狀況呢?為什麼?說說理由。

2、學生討論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學瞭解)那就讓我們用實驗來看究竟會怎樣吧!

4、實驗交流:在實驗中,怎麼做的?有什麼現象發生?(重點引導氣泡的產生、來源和性質)

1、推測:究竟產生了什麼氣體?怎麼驗證你的設想?教師對於學生猜想和驗證方法作出評價和調整。(重點是和空氣的區別。顏色、輕重、是否含有氧氣能等)

2、引導實驗一:燃燒的細木條放杯內,看到什麼現象?說明什麼?

3、引導實驗二:將收集氣體倒在正在燃燒的蠟燭上面。看到什麼現象?說明什麼?

4、根據實驗所得資訊,再次判斷產生的氣體,並說明為什麼。

5、小結並延伸閱讀:並不是僅僅因為以上我們驗證的兩個特點就可以斷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質,但是經過科學家的大量研究證明就是二氧化碳,它還存在很多地方。閱讀33頁,思考科學家是怎樣確定氣體成分的?

今天我們做了有趣的混合實驗,通過小蘇打和白醋的混合,產生氣體二氧化碳,相對於豆子和沙子的混合來講,是一個有趣的化學變化。

第5篇

當前突出的環境問題有大氣汙染、白色汙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人類正著力於相應的環境保護行動。

加深對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責任感。

1、除了垃圾和水汙染之外,人類還面臨著其他一些環境問題。目前,我們面臨著哪些環境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

2、閱讀教科書中有關大氣汙染狀況和原因的內容,請學生談一談感想。

3、討論,哪些做法汙染大氣?人們採取了哪些措施?教師介紹一些空氣質量好的旅遊、名勝地,簡要說明那裡為什麼空氣質量好。介紹幾個著名的空氣汙染嚴重的城市,並分析其原因。

1、出示一些白色汙染嚴重地區的圖片,討論分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2、閱讀教科書中有關白色汙染的內容,談一談感想。

3、討論,我們平時的行為在加劇白色汙染嗎?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做?

4、人們想出了什麼應對措施?比較、認識可降解塑料。教師介紹可降解塑料的製造原理和使用效果。

1、欣賞教科書插圖中的珍稀動植物。你認識他們嗎?請學生介紹他熟悉的'珍稀動植物教師給予補充說明。

2、他們為什麼稀少?閱讀教科書,瞭解人類活動對這些動植物生存的影響。

3、人類現在採取了什麼措施?教師介紹我國幾個自然保護區的情況。

4、討論,人類的活動對環境起著怎樣的影響?理解人類活動對環境的正反兩方面影響。

環境問題:大氣汙染、白色汙染、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等

第6篇

1.知道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化學變化。

2.知道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3.繼續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

4.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體會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

新課匯入:展示火柴燃燒、加熱白糖、澱粉遇碘、鐵釘生鏽等化學變化。

提問:為什麼說它們都發生了化學變化呢?預設:都有新物質生成。

過渡:化學變化的'特徵是有新物質生成,很多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物質是不是發生了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一般伴隨哪些現象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化學變化伴隨哪些現象。

新知講解:知識點一:觀察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展示:硫酸銅粉末(白色或灰白色)、硫酸銅溶液(藍色)。

講述:硫酸銅粉末是白色的,但是配製成溶液後變成了藍色。

提問:白色的硫酸銅粉末配製成溶液後為什麼變成了藍色呢?講述:硫酸銅溶液為天藍色溶液,呈弱酸性,俗稱膽礬、石膽、藍礬。因為水中含有銅離子而呈現藍色。在現實生產生活中,硫酸銅常用於煉製精銅,與熟石灰混合可制農藥波爾多液。硫酸銅屬於重金屬鹽,有毒,成人致死劑量0.9g/kg。若誤食,應立即食用大量牛奶、雞蛋清等富含蛋白質食品解毒。

提問:有哪位同學能說一下硫酸銅溶液和鐵釘都有什麼特點呢?預設:硫酸銅溶液為藍色,鐵釘為銀色,且有金屬光澤。

過渡:如果我們將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會有什麼現象呢?請同學們按照下列步驟進行操作。

用鑷子夾住鐵釘,將半截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觀察它們的反應。

提示:注意手指不要沾到硫酸銅溶液,如果不小心沾到,立即用清水沖洗。

提問:現在請同學們分組說一說你們都觀察到了什麼現象?總結:反應前反應後硫酸銅藍色顏色變淺(顏色變綠)鐵釘銀色,有金屬光澤有紅色物質附著提問: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發生了的反應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預設:發生了化學變化。

講述: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發生了化學變化,因為產生了新的物質銅和硫酸亞鐵溶液。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化學變化。由此我們又一次得出了化學變化伴隨著顏色的改變。

知識點二: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過渡:在我們周圍,有很多變化都在進行著。物質的化學變化往往伴隨種種現象,請同學們仔細回憶都有哪些現象?展示:火柴燃燒、加熱白糖、白醋和小蘇打反應等。

提問:請同學們說一說這些化學變化伴隨了哪些現象?預設:火柴燃燒發光放熱、加熱白糖的過程中顏色發生改變、白醋和小蘇打反應伴隨的現象是產生氣體。

總結: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化學變化還伴隨一個現象就是有沉澱生成,這將在我們以後的學習中學到。

提示:需要同學們注意的是,有發光放熱或氣體產生的現象的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燈泡通電發光就是物理變化,而燒水過程中也會有氣體生成,但它只是水的狀態改變,並沒有新物質生成。

總結:我們通過一個視訊來了解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課堂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發生的是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常常伴隨的現象有發光放熱、顏色改變、生成氣體、生成沉澱等。

第7篇

1、能從“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等角度對身邊的自然現象提出問題;並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比較和評價;能選這合適的材料製作帶有創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經歷收集、整理、分析、利用資訊資料的過程;能用圖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的過程和結果。

2、想知道,愛提問;主動交流自己的資料和想法,體驗合作的快樂。利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設計並製作簡易小帆船;知道風和帆的關係。

3、激發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培養合作與參與的意識;利用小帆船觀察風與帆的關係,實驗探究風對帆的意義;知道生活中的風力,認識到風對人們工作及生活的影響和風的兩面性。

提出問題:他們的帆船沒有動力當遇到迎風時還能不能到達目的地?

為什麼帆船逆風、順風都可以前進?風和帆有什麼關係?

1、課件出示各種小帆船,觀察小帆船是由幾部分組成的?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前收集的文字或圖片展示彙報交流

3、總結:小帆船在不同風向中靠改變帆位置來完成前進的。

1、瞭解了這麼多的小帆船知識,你們想擁有自己的小帆船嗎?想做一個什麼樣的小帆船?請根據自己準備的材料製作一個小帆船,討論交流設計方案。

5、學生在大臉盆放小帆船,並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改進和調整。

學生彙報發現:小帆船前進方向和風向有夾角,帆在這個夾角內。

你認為影響小帆船航行方向及快慢的原因是什麼?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一下,提出你們的猜想。一切的科學發現都是由猜想開始的。

預設:影響小帆船航行方向可能與風的方向、帆的位置、帆船的材料、帆的大小有關。

同學們的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需要怎樣驗證我們的猜想?下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設計實驗方案

教師及時跟進指導:以風向影響小帆船航行方向的實驗為例, 實驗中應該注意什麼?相同的條件有哪些?不同的實驗條件是什麼?怎麼改變?需要實驗幾次更合理?

方案1:風向對小帆船的影響:選用兩個同樣的小帆船沿同一方向前進,固定帆的位置,當風向不同時船的'快慢,記錄時間。

方案2:帆的位置對小帆船航行方向及快慢的影響:選用兩個同樣的小帆船(差異越大,效果越明顯),放飛三次,記錄時間。

方案3:帆的大小小帆船的影響:選用兩個同的小帆船一個帆大一些一個小一些風向相同,放的位置相同觀察帆船的航行方向及快慢。

學生交流,教師補充,課件出示注意事項:風速要統一,要分工合作,邊實驗邊做好記錄。

提出問題:風對人類有什麼益處和危害呢?怎樣看待風呢?

預設1:學生髮現帆船前進方向和風向的夾角的角平分線恰好是帆的位置。

1。學生彙報交流:通過實驗資料得出結論:在角的平分線上時小帆船前進的最快。

2。教師總結:帆位於船首指向和風向的夾角的平分線上時效率最高。(板書:改變帆的位置)

預設2:學生髮現帆的大小不影響方向隻影響船的速度。

2。通過實驗資料得出結論:帆的大小不影響船的航行方向影響小帆船的速度。 預設3:充分利用風的好處,避免風帶來的災難。

1。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小帆船有了哪些方面的理解?學生彙報交流。

經過同學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瞭解了小帆船的帆和風向的關係,知道了風的兩面性。

(1)讓學生經歷提出“這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的過程,在設計實驗中體會合作的樂趣和作用,在自己的探究中獲取生活中的知識。

(2)在本課教學中利用了多媒體和實物實驗注重了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學生合作的鍛鍊,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把知識和故事結合使課堂更輕鬆。

2。使用說明:設計實驗時,風力的大小用小風扇固定。最好用大一些的洗衣盆。

3。需要破解的問題:小帆船的帆怎樣固定在某一方向。

第8篇

1、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兩類,它們的區別在於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2、一些物質在變化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教學重點: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過程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教學準備:每組一杯沙子、一杯黃豆、一支蠟燭、一張白紙、一個勺子、一小包白糖、一根銅絲、一根小棒、一個篩網。

上一節課我們研究了《身邊的物質》,知道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也知道“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

師出示銅絲,我不管怎麼扭、彎,這還(銅絲)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只是改變了銅絲的形狀。師出示一張紙:撕成兩半,舉半張紙問“這不是紙麼”跟原來的紙相比,只是什麼不同(大、小)

(1)觀察沙子和豆子、出示沙子和豆子。請材料員分別倒少量的沙子和豆子在白紙上,大家仔細觀察豆子和沙子,看清楚它們的特點了嗎?不要動它。

(2)我們把杯裡的沙子和豆子混合,看沙和豆會不會發生變化。你的猜測是怎樣的?實驗。

(3)進行混合、攪拌。(沙子倒在豆子的杯裡進行攪拌)師:混合後的豆子和沙子發生了什麼變化了呢?有什麼證據說明沒有發生變化?(用篩子分離沙和豆子進行觀察。)

(4)分離混合物。與原來的.沙子和豆子進行比較、對照,看有沒有發生變化?(攪拌產生的碎屑,只說明沙子和豆子形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特徵和性質沒有變,沙還是沙,豆還是豆。)

板書:沒有產生新的物質。三、觀察加熱白糖的變化。

(1)、每組一包白糖,展開放桌上觀察,將白糖的特點記錄在表格中。(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生哪些變化,填寫在記錄表中。

師演示:師先點燃蠟,問:“蠟燭的火焰分三部分,哪部分溫度最高?”在觀察白糖變化的同時還要觀察蠟燭的變化。(4)、學生進行加熱白糖的活動,並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5)、交流觀察到的現象。(白糖在加熱的過程中,首先會發生物理變化,即固體的白糖在加熱的情況下變成液體的白糖,繼續加熱,白糖的顏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漸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聞到焦味,這時發生了化學變化。

如果繼續加熱,黑色的炭還會燃燒。)狀態變化:白色————褐色—————黑色氣味變化:白糖香味—————焦味(6)白糖充分加熱後留下的黑色的東西還是原來的白糖嗎?說明了什麼?(說明白糖在加熱過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質。)

板書:產生新的物質。在白糖加熱過程中還有一種物質也在發生變化你們發現了嗎?(蠟燭)蠟燭燃燒後又有什麼變化呢?蠟燭燃燒變成了什麼?請同學們閱讀資料庫。

師講述:物質的變化一般分成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像白糖加熱、蠟燭燃燒那樣會產生新的物質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而像彎曲銅絲,撕碎紙片,混合沙,只改變物質的形狀、大小、狀態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的變化,稱為物理變化。

板書:物理變化出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讓學生閱讀:物質的變化有快有慢。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形狀、體積、狀態等,沒有產生新的不同於原來的物質,我們把這類變化稱為物理變化。

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稱為化學變化。你們說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五、課外延深:1、討論:白糖加熱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蠟燭燃燒發生化學變化中有沒有產生物理變化?

(1)、固體的白糖變成液體的糖與白糖變成黑色的炭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

(2)、把蠟燭變成蠟燭油與蠟燭油燃燒變成氣體進行比較,這兩種變化有什麼區別?2、結論: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

也可以這麼說,化學變化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物理變化,希望同學們都做個有心人隨時發現我們周圍世界物質的變化。

板書:物質發生了什麼變化沒有新物質產生————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產生————化學變化。

第9篇

錄影(交響樂合奏、自制樂器演奏)、橡皮筋、吸管、樹葉、尼龍線、金屬管、金屬片、玻璃杯、易拉罐、剪刀、膠水、細線、直尺、隊鼓、鑼、釵、三角鈴、口琴、塑料泡沫顆粒。

1、(播放視訊課件)利用多媒體再現優美的合奏場景和旋律,幫助學生感知樂器的型別及其不同的音效,激發學習興趣,揭示“大家動手做樂器”的單元教學主題。

2、羨慕這些演奏者嗎?我們也用自制的樂器來辦個音樂會,好不好?

學生說一說,教師引導學生給這些樂器分類。(絃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

教師此時向他們提供一些自制樂器的品種,供他們參考、選用,從而確定製作目標。同學們可以模仿已有的樂器,也可以自己發明一種樂器。

教師展示自制樂器的圖片。(圖片展示:吸管風琴、鐵管編鐘、土琵琶、柳笛等。)

本單元,我們將自制一種簡單的樂器,並用它來演奏一首樂曲。請大家討論,準備做哪一種樂器呢?

小組討論,將確定的樂器名稱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1、製作樂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否則,是不會成功的。想一想,我們到底需要哪些條件?寫在“科學資料本”上。

小組討論後認為,製作“可樂音樂罐”這件樂器,需要這些條件(教師幫助歸類、板書):

①樣版:別人做過這種樂器沒有?我們可以參考的品種有哪些?

②工具和材料:鋁易拉罐、吸管、直尺、小刀、剪刀、膠布

③知識: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怎樣調整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還有一個方面,也決定了製作的成功與失敗——小組怎樣合作才能成功?

想一想,製作自己的樂器,我們已經具備了哪些條件?需要解決的困難有哪些?

如果有些困難是無法解決的,那恐怕得重新確定製作目標了。預測一下,製作過程中存在著不可解決的困難嗎?

下一節課我們首先解決同學們普遍存在的知識上的'疑惑,希望大家課後也蒐集這方面的資料。

指導學生以“路線圖”的形式描述小組行動步驟,繪製樂器結構圖、確定製作工具與材料,明確組員的責任分工。教師在各組計劃的基礎上擬定班級行動步驟。

師:在動手製作之前,我們要做哪些事?請用“路線圖”的形式把小組的工作步驟畫出來。(如果同學們沒有接觸過“路線圖”,則教師要呈現下圖,供學生參考借鑑)

(為便於相互觀摩、評價,要求學生將路線圖用彩筆畫在兩開左右的大白紙上。)

師:有些步驟是共性的,如解決這幾個知識點的疑惑;有的步驟是具有個性的,各組之間不一樣,如組員的分工、準備的工具與材料等。對於共性的步驟,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全班一起來解決;個性的步驟,由各組分頭行動。(教師一邊講述,一邊板書下圖)

師:請同學們將準備製作的樂器畫出結構圖,要在圖上標明所需要工具、材料及數量。(教師在銀幕上呈現一幅樂器結構的樣版圖)

第10篇

1、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礎上,蒐集資料並進行整理分析。

2、利用自己擅長的形式解釋本組研究內容的過程和結果。

3、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讓學生共同參與探究活動。

在制定研究方案的基礎上,蒐集資料並進行整理分析。

利用自己擅長的形式解釋本組研究內容的過程和結果。

實驗記錄表、手錶、跳繩、神經系統課件、血液迴圈系統課件。

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什麼是健康,那怎樣才能做到健康生活呢?就讓我們一起《登上健康快車》。

(1)學生完成“脈搏頻率與各種運動的關係”實驗,並填寫好實驗記錄表。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制定“情緒與脈搏快慢的關係實驗設計”研究方案。

(3)學生自讀“小資料”,瞭解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功能,教師加以講解引導。

(1)學生蒐集證據,對“情緒與脈搏快慢的關係”的實驗加以研究。

(3)學生自讀“資料卡”,瞭解人體血液迴圈系統的組成及作用。

教材在此環節提供了“健康從‘心’開始研究小組”、“捍衛‘人體司令部’研究小組”、“探究‘心理奧祕’研究小組”、“‘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研究小組”四個小組的研究情況。著重提供了“健康從‘心’開始研究小組”的樣張,特別注重資料的積累。教學中,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研究內容,即使同樣在“心”小組的研究,學生研究內容也可能不盡相同,有的想研究心臟的作用,有的想研究心臟的保健,有的想研究心臟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等等。教師應鼓勵學生,既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制定研究方案,又可以在研究中分頭進行,以便蒐集證據時相互補充完善。同樣,“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的研究也會因學生興趣的不同而出現具體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案制定的不同。

教材在此環節重點介紹“青春期知識知多少”研究小組的.樣張,側重學生蒐集到的各種資料,並採用統計表、折線圖、資料圖卡等多種表達形式進行分析和表達。同時,考慮到學生在本小組內容的探究中也會發現其他小組研究的內容,因而教材也設計了小組之間相互補充資料、相互合作解疑的內容,旨在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研究方式、方法尋找證據,並及時交流方案。

事實與證據的探究階段,不拘於時間和場所的限制,教師可採取課上與課下,分散追蹤與適時集中短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提醒學生及時修改方案,注重對資料資料的分析與整理,找到相應的表達形式,以便進行全班範圍的交流與彙報。

第11篇

3、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尊重證據、樂於合作的科學研究態度。

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尊重證據、樂於合作的科學研究態度。

學生說一說自己準備製作什麼樂器,激發學生製作的慾望和興趣。

學生小組合作,根據自己的設計選擇合適的製作材料。

學生小組實驗各種不同材料發聲的大小、高低與什麼因素有關。

小組合作製作樂器。(教師強調在使用小刀、剪子時要注意安全)

教師巡迴指導,為學生提供知識和技術上的幫助。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有限,一些資料教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避免他們走太多的彎路。如:

師:如果有提前做完的,就嘗試演奏並除錯自制的樂器,使它能真正奏出一首簡單的樂曲。

如果一節課還沒有做完,下課後或放學後,接著把它完成。

下節課我們將舉辦自制樂器演奏會,請同學們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