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案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8篇 「領航未來,啟迪智慧——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教案」

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教案是幫助教師整合教材資源,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輔助工具。它結合了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助力教師精準備課,高效授課。

教案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8篇 「領航未來,啟迪智慧——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教案」

第1篇

本課是一首新體詩,抒發了追尋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

詩的一、二兩節寫對於延安精神的追尋,三、四兩節寫實現現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意義。用形象說話,用一系列事物構成鮮明的意境,是本課主要表達特點。瞭解詩中所說的具體事物的意義和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是教學重點。

選編這首詩,一是引導學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認識新體詩,接受語言美的薰陶。

1、課前學生蒐集閱讀有關延安的資料,對抗戰時期的延安有更多的瞭解。教師準備課文掛圖,或把課文掛圖,課文重點語句製成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

2、先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再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作者到延安追尋什麼?為什麼追尋?把詩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找出來,在讀中想象,體會它的意義,然後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

3、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可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首詩,邊讀邊思考:為什麼這首詩聽起來這麼悅耳,讀起來琅琅上口?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隔句押韻,並用“· ”把韻腳“ang”標出來。朗讀時,把韻腳適當加以突出。第一節:光、陽,第二節:香、場,第三節:琅、炕,第四節:響、樑,第五節:煌、翔,第六節:想、陽。還要讓學生明確到這首詩多用排比句,朗讀起來節奏感很強。朗讀時,要讀出排比句的氣勢。

可用投影片或錄影幫助學生了解“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瞭解延安精神。放映錄影或投影片時要加以簡要的解說。“延河”,清晨、傍晚,人們常在延河邊上漫步,討論革命道理;“棗園”,曾是黨中央的所在地;“南泥灣”,當年359旅曾在這裡懇荒種糧開展大生產運動;“楊家嶺”,那裡有中央禮堂和黨中央辦公樓,許多重要會議在這裡召開。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就是追尋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力求上進、永不滿足的精神,執著地追求理想併為之獻身的精神。

(2)我們永遠告別了破舊茅屋,卻忘不了延安窯洞溫熱的土坑。

“告別破舊茅屋”就是告別落後,忘不了“溫熱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黨群關係,幹群關係,軍民關係。

教案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8篇 「領航未來,啟迪智慧——六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教案」 第2張

第2篇

2、除夕過後,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麼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麼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儘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綵,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閱讀《閱讀連結》中兩段關於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麼啟發。

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第3篇

1、結合蒐集查閱的資料和對兩首詠梅詞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及思想感情,豐富語文積累。

3、從梅花的高貴品質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感染薰陶。能夠創造性地處理使用搜集的材料,並能主動地與同學進行合作學習。

梅花是我國曆代詩人所愛吟誦的物象,她具有色、香、姿、韻的外形美和內質美,一向被視為堅貞高潔和頑強不屈的象徵。特別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詩詞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發內心未申之志,喻節操之高潔,表達不與濁世同流合汙之骨氣。但古代詩人的詠梅詩,往往在傲骨厭俗中,也難免帶有孤芳自賞甚至是顧影自憐的'氣質,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畢竟不夠廣闊。毛澤東同志作為偉大領袖,他高瞻遠矚,洞察世界風雲變幻,託物言志於日理萬機之中。他也喜歡以梅喻不畏嚴寒,傲霜鬥雪的精神。全詞以昂揚飽滿的情緒,樂觀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獷的風格,描繪了“梅”獨特的性格,超凡脫俗的氣質,充分表現出樂觀主義精神和必勝信念。作品語言通俗,耐人尋味,畫面感強。

讚頌梅花的詩,學生已學過多首,而讚美梅花的詞,尚未學過。六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理解水平和文學積累,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對學生構成了一定的吸引。教學這首詞時,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詞的內容,體會作者不畏艱險、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

本文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為同題作品。毛主席在創作本詞時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兩詞在風格上對比鮮明,這為教學活動的設計提供了契機。另外《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出於以上的考慮,我認為:將兩詞對照起來,引導學生自讀研討,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第4篇

1. 文言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知道為什麼叫文言文嗎?

2. 通過對比“口頭語言:吃飯了嗎?”與“書面語言:飯否?”引發興趣

2. 提出預習中的`問題。弈秋,“秋”是人名,“弈”表示善於下棋。

2. 介紹“孟子”,解釋重點字:惟、繳、俱、弗、若、非然(搶答闖關,會的同學自主站起來回答)

3. 抓住“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領悟道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在本節課中,我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用搶答的方式解釋重點字。孩子們意興盎然,積極搶答,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記住了枯燥的文言文註釋。

第5篇

2、能瞭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後的註釋理解課文。

3、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對文言文產生興趣,並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理解文意。能根據註釋讀懂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講。

上課伊始,教師給學生呈現課前準備的古語文言警句。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學生自己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師:同學們,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師: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著警示世人的道理。

1、師範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1、學生自由反覆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後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4、“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麼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5、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絡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1、教師請學生自由朗讀,不會的地方小組合作解決。

2、之後教師通過開火車,接詞等多種形式誦讀課文。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各種錯誤給予糾正,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所學。

3、請同學到臺前來誦讀,並對錶現好的同學給予一定形式的獎勵。

3、蒐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第6篇

1.學習並積累"酷熱、鋪天蓋地、美不勝收"等詞語和生動的句子。

2.瞭解"和田的維吾爾"的特點,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維吾爾鄉村風情及他們雖苦猶樂的精神風貌。

通過獨立閱讀和交流探討,感受和田的地域風情和維吾爾人的以苦為樂的民族風情。

1.匯入:這幾天,我們都在通過課文了解中國各地的民俗世情,讓我們領略到廣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熱鬧的春節,古樸的藏戲,別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們耳目一新。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風土人情吧!

2.媒體展示關於新疆和田及維吾爾族的課件內容,看後說說維吾爾族人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剛才我們通過媒體,對維吾爾風情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下面讓我們走進課文,通過文字更多地瞭解和田的維吾爾鄉村、維吾爾人。

1.自由讀文,做到正確、流利,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3.速讀課文,分別用一個小標題概括2-3.4.5-6小節的內容。

2-3小節:熱愛土地;4小節:愛花的民族、愛美的天性;5-6小節:能歌善舞。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土、花、歌"具體介紹了新疆和田維吾爾人的哪些風俗習慣,這些習慣表現了維吾爾人的哪些特點?可以從文章的字裡行間理解、體會。(學生自讀課文,圈劃詞句,四人小組討論。)

土:表現了維吾爾人熱愛沙漠、崇拜土地、眷戀泥土、質樸的特點;

花:表現了維吾爾人愛花、愛美、有花一樣的容貌、花一樣的名字,自信的特點;

歌:表現了維吾爾人豁達、樂觀、特別愛好唱歌、跳舞的特點。

1.出示課文的結尾:"生活在豁達樂觀、載歌載舞之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2.再讀課文,請你結合課文中的具體描寫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①第1小節:當沙塵暴鋪天蓋地襲來時,一個漢子迎風引吭,熱烈激昂的歌唱,表現和田維吾爾人的豪情和樂觀。

②第2.3小節寫到了"和田維吾爾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驚歎。"烤肉、饢、"庫乃其"的烤制都離不開沙土。他們還把衣服直接攤鋪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華,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幾分韻味。

③第4小節"和田地處大漠邊緣,那惡劣的環境並沒有扼殺維吾爾人愛美的天性。他們天生愛花。花兒不僅盛開在南疆的沙土裡,還盛開在維吾爾的門框邊、房樑上、牆壁的掛毯上。"

④第5小節中"沒有歌舞,維吾爾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等等。

3.師小結: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維吾爾人,物質條件雖然很差,但是他們有豁達、樂觀、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點使他們熱愛生活,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享受美。所以無論生活有多苦,他們仍感覺是甜的。

和田古稱"于闐",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最南端,曾是古絲綢之路的重鎮。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在烏壘(今輪臺縣)設定西域都護府,和田正式納入我國版圖,其間,佛教傳入,和田成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11世紀,以鐵騎、利劍東進,將和田納入其統治之下。清初,"于闐"改名為"和闐",1959年,"和闐"又改為現名。

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輝煌,尼雅遺址、阿克斯皮力古城、買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爾古城、約特幹遺址、熱瓦克佛塔、庫克瑪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遺址及眾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畫、絲綢地毯殘片、金飾佛像、乾屍、最古老的錢幣、各種服飾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詩,令無數中外遊客歎為觀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樣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麗的冰川、幽深的巖洞、神祕的荒漠叢林、遼闊的草原、美麗的綠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著眾多的探險勇士。

和田盛產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負盛名,遊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選到稱心如意的美玉外,還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裡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異寶全都匯聚於此,頗值得一遊。

第7篇

⒈體會到由於詞人所處的時代、經歷的遭遇、當時的心境等等不同,詞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⒉感悟兩位作者在詞中所賦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瞭解詞的-要內容,並通過對比閱讀,體會毛澤東和陸游在詞中所表達的不同思想感情。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寫的一首詞:《卜算子詠梅》。(板書)

1961年12月,毛澤東在廣州-持中共中央會議。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際上的反華勢力也十分猖獗,我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卜算子”,是詞牌名;詠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詠:這裡有讚美的意思。

?揭示課題,很乾脆。解題也利落。“詠”,是古詩詞的一種題材,不都是讚美的意思。〗

(1)讀著這首詞,你有什麼感覺?你感到是振奮激動,還是哀愁無奈?從詞中你聽到是哀嘆還是笑聲?你從中看到的生機熱烈,還是衰敗冷清?(要求用這樣的句式回答:“讀著這首詞,我感覺到……我彷彿看到……我彷彿聽到……”)

問題:①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1、2兩句詞的意思。

明確:嚴寒的冬天,漫天飛雪。但是,在毛澤東的眼裡,冬天即將過去,春天快要到了。

②“已是懸崖百丈冰”,是什麼意思?“花枝俏”,是什麼意思?學生交流後,板書:“花枝俏”。“俏”,是什麼意思?梅花開得怎麼樣?請你用恰當的詞語,形容梅花的“俏麗”。

③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開放。但是等到山花爛漫的春天來了,她卻怎麼樣了?想象“山花爛漫”的情景。梅花在“叢中笑”,又是怎樣的情景?梅花笑了,為什麼?

一首好的詩詞就是一曲曼妙的音樂,值得我們細細去品評,細細去欣賞,下面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七嘴八舌評詩詞,可以從個別的字上,也可以從某個句子上,也可以從整首詞上去賞析。

1、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歌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廣闊的想象空

間,不信請看這一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讀著這句話,你腦海裡彷彿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提示:冰天雪地、懸崖峭壁、百花凋零、寒風陣陣、大雪紛飛,梅花傲霜鬥雪,綻放枝頭……

2、“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梅花在冰雪之中向人們報告著春天的資訊,

如她是怎麼向人們報告的呢?春天終於來了,這時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的畫面呢?

提示:她和百花在一起,這是自豪的笑,欣慰的笑,爽朗的笑

乾道二年,陸游因“力說張浚用兵”,受到了賣國派的打擊,被罷免了隆興通判的官職。在山陰寂寞地度過了四年,便開始了西行萬里的遠遊。作品裡那在黃昏孤獨綻放的梅花,默默地經受著風雨的打擊,正是陸游遭遇不幸後悽苦心境的寫照。既有孤芳自賞、顧影自憐的傷感,也表現了受到挫折而不屈節的品質。

3、引導比較。想一想,毛澤東在詞中所讚美的“梅花”與陸游詞中的“梅花”有什麼不一樣?

明確:在陸游的詞中,梅花在“獨自愁”“香如故”,而毛澤東詞中是“花技俏”。

4、同學們,毛澤東是在讀了陸游的詞,才寫“卜算子詠梅”這首詞的。毛澤東在自己詞的前面,有一句說明的話: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讓學生進行比較性閱讀後,再討論“反其意”的意思,符合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歸納,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

(引導學生體會陸詞很悲傷、壓抑,而毛詞卻充滿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必比較兩首詞的高下。)

毛澤東和陸游寫的詞,都是“詠梅”。但是由於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對梅花的認識也不一樣。可知,不同時代,人們賦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質,但不變的是人們梅花的喜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願梅花開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開放。讓我們在這段激昂歡快的樂曲聲中再次朗讀毛詞《卜算子·詠梅》

第8篇

2、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理解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做出的貢獻,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理解先烈的廣闊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理解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

?燈光》這篇課文給我們描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它是誰寫的呢?(王願堅)王願堅是當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當過隨軍記者,解放後創作了不少革命歷史題材小說。《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編劇就有他一個。

(二)、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錯誤,認識生字詞)

1、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是寫現在,哪些地方是寫往事的?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後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餘寫的都是往事。)

2、學生自讀往事這部分內容,說說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後同座互相說一說。再請幾個學生裝在全班說說,然後組織學生評議。

1、學生默讀這部分內容,找出描寫"燈光"的句子,用筆勾畫下來。

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巨集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他又划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和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胸牆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裡。

這位年輕的戰友不顧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

(1)、學生質疑:為什麼看到這上千萬盞燈,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萬盞燈”——這麼多得燈,大放光明,廣場周圍還有許多“巨集偉的建築”,說明祖國的建設突飛猛進,所以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

(2)、學生質疑:郝副營長:“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裡”,他在憧憬什麼呢?

(郝副營長的話道出了他的美好的心願,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他想的是祖國的下一代,希望能夠給他們創造一個優越的學習條件。郝副營長所說的"多好啊!"是指孩子們在這光亮的燈下學習、生活是多麼幸福啊!憧憬的內容可能是:等革命勝利後,勞動人民將為建設祖國、為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辛勤工作,不再為地主資本家賣命,他們的子女將有可能在舒適的環境中讀書學習,不再像父輩那樣被剝奪上學的權利------)

4、重點討論:“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讓學生聯絡課文內容,聯絡自己的思想、生活實際充分發言,通過討論,體會到這句話含義深刻,表現了革命先烈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為後代謀幸福的無私奉獻精神。體會到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正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無數先烈正是為了後代的幸福而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我們生活在這幸福之中,不能忘記犧牲自己性命的先烈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