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8篇

教案的設計要新穎、有創意,這樣才有益於學生的學習,教案中一定要有著完整的教學流程,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8篇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詞語,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文言詞語,瞭解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現象,熟讀背誦全文;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

4、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掌握課文重點字詞句的意義及用法

積累文言知識;

2、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快速記憶能力;

3、瞭解口技這種傳統技藝。

難點:瞭解課文內容,學習本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讀

讓學生說說自己所瞭解的一些民間藝術,比如變臉、剪紙,然後播放幾段口技錄音,讓學生說說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研讀課文,理解文意

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只是,抄在和黑板上,請同學們完成。

三、讓同學們找出本文特殊的時間詞語,理清課文的三個場景,交代本堂課的學習方法-朗讀法,從讀中進一步學習課文。

⑴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個場景?

第一個場景:夢中驚醒。(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後的喧鬧情景。)

第二個場景:漸入夢鄉。(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第三個場景:火起群亂。(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①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說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③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齊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說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

2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絃,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⑶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於反襯與讚美藝人技藝高超。

瞭解了課文的內容,老師泛讀,讓同學們評價。

3朗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複,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藉助於其他繁多的器物。)

4提問口技表演如此高超。全篇文章都圍繞著哪個字展開?

總結課文第一部分,介紹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臺佈置、道具、聽眾情況及演出時的氣氛。

而文章第二、三自然段,運用正面描寫同側面烘托相結合。著力描寫表演者的表演者的高超技藝,這是正描寫課文第一部分,介紹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演出時間舞臺佈置、道具、聽眾情況及演出時的氣氛。

著力描繪聽眾的神態,這是側面烘托。兩者結合著寫,是為了把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地聯絡起來,以突出表演口技之“善”。

文章至此,作者完成了口技者表演前的交代,並在高潮前作好了鋪墊與渲染,下文忽然波瀾突變則順其自然。而文中作者不斷通過正側面的襯托烘托表現了口技者的高超技術,圍繞一個善字作文章,同時也表現自己高超的描寫

佈置作業:

個性朗讀。背誦課文

總結歸納字詞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篇2

一、拉馬克的進化學說(閱讀教材p110~111)

1、主要觀點

(1)生物來源: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而來。

(2)進化歷程:由低等到高等。

(3)進化原因: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2、意義

(1)歷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進化學說。

(2)反對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奠定了科學生物進化論的基礎。

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閱讀教材p111~113)

1、主要內容

2、對自然選擇學說的評價

(1)自然選擇學說的科學性

(2)自然選擇學說的侷限性

三、達爾文以後進化理論的發展(閱讀教材p113)

1、關於遺傳和變異的研究,已經從性狀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2、關於自然選擇的作用等問題的研究,已經從以生物個體為單位,發展到以種群為基本單位。

3、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重點聚焦

1、在達爾文之前,人們是怎樣看待生物進化的?

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要點是什麼?

3、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有哪些侷限性?

[共研探究]

材料一食蟻獸是吻部尖長、嘴呈管形、舌可伸縮並富有黏液適於舔食昆蟲的一種哺乳動物。鼴鼠是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眼小且視力完全退化、營土壤-居生活的另一種哺乳動物。

材料二超級病菌是對幾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藥性的細菌的統稱。能在人身上造成膿瘡和毒皰,甚至讓人的肌肉逐漸壞死。這種病菌的可怕之處並不在於它對人的殺傷力,而是它對普通殺菌藥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對這種病菌,人們幾乎無藥可用。

1、結合材料,利用拉馬克的觀點解釋下列事實

(1)用進廢?

①食蟻獸吻部和嘴特徵的形成:食蟻獸的吻部尖長、嘴呈管形、舌可伸縮並富有黏液是其長期伸向土洞舔食螞蟻的結果。

②鼴鼠耳和眼特徵的形成:器官長期廢而不用的結果。

(2)獲得性遺傳

①超級細菌的形成:人們經常使用抗生素改變了細菌的生活環境,細菌發生定向性變異,而且逐漸積累和遺傳,從而演化為超級細菌。

②長頸鹿脖子長:草地退化後,長頸鹿只能食用高處的樹葉。由於經常使用頸部,導致頸部越用越長,並將長頸這一性狀遺傳給後代。

2、環境引起的性狀改變不一定遺傳給後代,只有環境使遺傳物質改變進而引起性狀改變時才能傳給後代。

[總結昇華]

1、拉馬克進化學說的內容

(1)用進廢退:凡是沒有達到其發展限度的每一種動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持續地使用,會逐漸增強,並且發達起來。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經常使用,則會逐漸衰弱,其功能減退,最後導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2)獲得性遺傳:在環境條件的影響下,一個動物經常使用某種器官或經常不使用某種器官的結果是發展某器官或喪失某器官,這種變異可以通過生殖遺傳給後代。

2、拉馬克進化學說的“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的觀點具有侷限性。他過於強調環境的變化直接導致物種的改變。實際上,如果環境的變化未引起遺傳物質的改變,就不會使生物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對點演練]

1、拉馬克認為生物不斷進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不定向變異和定向的自然選擇

b.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

c.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d.器官的反覆使用

解析:選c拉馬克的觀點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器官經常用就進化,不用就退化,並且把這種性狀遺傳給後代。

[共研探究]

根據圖示,結合教材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自然選擇學說的內容

(1)自然選擇的直接物件是生物的性狀(表現型)。

(2)對生物的變異起選擇作用的是個體所處的自然環境。

(3)生存鬥爭

①型別:包括生物之間的鬥爭、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鬥爭。

②意義:生存鬥爭對生物的某些個體的生存不利,但對物種的生存是有利的,並能推動生物的進化。

③原因:過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資源。

(4)自然選擇的結果: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5)圖乙表示生物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2、自然選擇學說四點內容之間的關係

(1)過度繁殖為自然選擇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加劇了生存鬥爭。

(2)生物進化是通過生存鬥爭來實現的,生存鬥爭是生物進化的動力。

(3)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鬥爭中易取得勝利而得以生存,有利變異通過遺傳得以累積和加強,產生適應環境的新型別。

(4)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3、請利用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解釋長頸鹿的形成。

提示:長頸鹿產生的後代數量超過了環境的承受能力(過度繁殖),導致現有食物不能滿足所有個體的需要(生存鬥爭),又因個體間有頸長和頸短的差異(遺傳變異),頸長的能吃到樹葉而生存下來,頸短的因吃不到樹葉而被淘汰。控制長頸的基因經過逐代積累,最終進化成長頸鹿。

4、達爾文認為生物進化的關鍵是自然選擇。

[總結昇華]

1、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理解

(1)內容: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變異和適者生存。

(2)關係圖解:

2、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與拉馬克進化學說的比較

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拉馬克的進化學說

別變異變異是不定向的,本來就有,環境和生物的意願都不能決定生物變異的方向變異是定向的,環境和動物的意願可決定變異的方向

適應

環境有利變異→適者生存

不利變異→不適者被淘汰環境和動物的意願決定的變異都適應環境

進化

方向自然選擇決定生物自身決定

聯絡承認生物非神所造,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而來,即由簡單→複雜,由低等→高等進化,且都是“漸變”的結果

?易錯易混】

(1)自然選擇和變異的方向不一定是相同的,變異為自然選擇提供材料,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2)達爾文進化論以生物個體為研究物件。

[對點演練]

2、對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正確理解是()

①環境改變使生物產生適應性的變異②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③變異是不定向的④變異是定向的⑤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遺傳積累可能產生出生物的新型別

a.②④⑤b.②③⑤

c.①②④d.①③⑤

解析:選b影響生物變異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變異是隨機的、不定向的。

1、下列敘述中哪一項不是拉馬克的觀點()

a.生物的種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

b.生物的種類從古到今是一樣的

c.環境的變化使生物出現新的性狀,並且將這些性狀傳給後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發達與否取決於用與不用

解析:選b拉馬克進化學說認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不是神創的,也不是不變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漸進化;生物的各種適應性特徵的形成都是由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所致。

2、下列有關進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a.各種生物都有強大的繁殖力

b.生存鬥爭造成多數個體死亡,少數生存

c.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變異朝著適應環境的方向進行,通過遺傳逐漸積累

解析:選d變異是不定向的。有利變異(適應環境的變異)通過自然選擇被保留下來,並可以通過遺傳逐代積累,而不利變異則被淘汰。

3、下列有關生物進化的論述,不符合達爾文學說基本觀點的是()

a.遺傳和變異是自然選擇發生作用的基??

b.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自然選擇是定向的

c.變異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積累,就可能產生出新的物種型別

d.環境改變使生物產生定向變異,以適應變化的環境

解析:選d自然選擇學說認為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因,變異是不定向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通過自然選擇,不利的變異被淘汰,有利的變異被儲存,並通過遺傳積累起來,然後產生出生物的新型別。

4、如圖表示達爾文對現代長頸鹿進化形成過程的解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長頸鹿祖先過度繁殖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長頸鹿的頸和前肢的長短各異,這表明生物變異是________。變異提供生物進化的____________。

(2)在缺乏青草的時期,有的個體能吃到高處食物而活下來,有的個體因得不到食物而死亡,這個過程叫_________,它是通過生存鬥爭實現的。生存鬥爭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適應有雙重含義:一是生物體的________與環境相適應的表現,二是指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過程。適應是____________的結果。

解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是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自然選擇總是選擇有利於生存的變異,淘汰不利於生存的變異,所以,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適應主要是指生物的性狀與環境相適應,適應是在生物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是生物改造自己形成適應環境的性狀的過程,這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答案:(1)後代數目超過環境承受的能力不定向的原材料(2)自然選擇生物與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的鬥爭(3)性狀改造自己形成適合環境的性狀自然選擇

?基礎題組】

1、按照拉馬克的觀點,現代食蟻獸舌頭細長的原因是()

a.用進廢退b.適應性變異

c.自然選擇的結果d.定向變異的結果

解析:選a拉馬克的觀點是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

2.1937年,有人把原產丹麥和德國的白三葉草移到瑞典栽培,這裡的氣候比較寒冷。最初白三葉草莖、葉的單位面積產量很低,但經過若干年後,產量顯著提高。人們對這一事實做出以下幾點解釋,其中不符合達爾文學說的是()

a.不耐寒的個體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個體得以生存並繁衍

c.白三葉草在生長過程中逐漸適應了新的環境

d.這是一個自然選擇的過程

解析:選c白三葉草本身存在抗寒個體的變異,環境(氣候比較寒冷)使抗寒個體得以生存並繁衍,從而使耐寒性狀在後代中積累和加強。不耐寒的個體在與無機環境的鬥爭中被自然環境淘汰。

3、在下列幾種簡式中,能較確切地說明達爾文進化論的是()

a.遺傳變異→生存鬥爭→適者生存

b.環境變化→定向變異→去劣留優

c.生存鬥爭→用進廢退→適者生存

d.環境變化→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適者生存

解析:選a在達爾文進化論中,強調了變異是不定向的,生存鬥爭是自然選擇的動力,適者生存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4、雄鹿往往用鹿角作為爭奪配偶的武器,所以它的鹿角發達。根據達爾文的觀點,鹿角發達的原因是()

a.鹿角不發達的個體被淘汰,鹿角發達的個體被保留

b.鹿角因經常使用而發達

c.鹿角的變異朝著有利於生存的方向發展

d.雄鹿為了繁衍後代的需要而使鹿角發達

解析:選a達爾文的觀點認為,雄鹿的鹿角存在發達和不發達的變異,雄鹿之間為爭奪配偶要進行生存鬥爭,有發達鹿角的個體能夠得到配偶,並把這種變異遺傳下去,沒有發達鹿角的個體因爭奪不到配偶,其變異就很難遺傳下去,經過一代代的進化,就形成了如今有發達鹿角的雄鹿。

5、由於蟹類的捕食,某種海洋蝸牛種群中具有較厚外殼的個體的比例逐漸增加。對這個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人工選擇b.適者生存

c.用進廢退d.定向變異

解析:選b某種海洋蝸牛種群中具有較厚外殼的個體的比例逐漸增加,說明具有較厚外殼的蝸牛能適應其生活環境。

6、人工選擇能選育出新品種,自然選擇能形成新物種,其共同的選擇基礎是()

a.生物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

b.生物普遍存在著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c.生物都在進行生存鬥爭

d.人和自然界的選擇力量

解析:選b選擇的基礎是生物之間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是由遺傳和變異產生的。

7、如圖所示,理論值與實際生存個體數差別很大,其原因可用達爾文的什麼理論解釋()

a.過度繁殖b.生存鬥爭

c.遺傳變異d.適者生存

解析:選b從座標圖中可看出,生物個體實際值小於理論值,這是因為一部分個體在生存鬥爭中被淘汰。

8、關於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和拉馬克進化學說的區別,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環境的作用可引起不定向的變異

b.拉馬克進化學說認為不定向的變異是由動物的意願決定的

c.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變異後就能適應環境

d.拉馬克進化學說認為生物通過變異適應環境

解析:選d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認為變異是自然界始終存在的,且變異是不定向的,只有有利變異才能適應環境,a、c錯誤。拉馬克進化學說認為生物可根據自己的意願產生適應環境的變異,變異是定向的,b錯誤。

?能力題組】

9、家雞起源於原雞,現在的家雞年產卵量可達260個以上,而原雞的年產卵量僅為12個。下列與此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原雞在食物充足的飼養條件下產卵量逐漸增加,並將此變異遺傳下去

b.發生了遺傳物質變化的雞蛋,孵化出了產卵量高的雞,並經人工選擇保留下來

c.人工飼養條件能夠滿足原雞多產卵的營養需求,從而使其產卵量增加

d.家雞的起源可以證明,生存環境的變化可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

解析:選b原雞在食物充足的飼養條件下產卵多,該變異是由環境條件變化引起的不可遺傳的變異;現在的家雞產卵量高,是由於原雞產生了遺傳物質變化的受精卵,孵化出產卵量高的雞,被人工選擇保留下來。

10、某海島上生活著一種昆蟲,經調查,該昆蟲翅的長度和個體數量的關係如圖所示。後來該海島上經常颳大風,若干年後再進行調查,你認為最能代表此時情況的曲線圖是()

解析:選b海島上經常颳大風,該昆蟲的長翅個體比短翅個體更容易被海風吹到海里,在這種情況下,長翅個體不適應環境,數量變少,短翅個體數量增加。

11、在蔬菜的生產中長期使用某種殺蟲劑,其結果是()

a.殺蟲劑誘發了害蟲抗藥性基因的產生,使害蟲的抗藥性增強

b.殺蟲劑對害蟲具有選擇作用,使抗藥性害蟲的數量增加

c.殺蟲劑能誘導害蟲分解藥物的基因大量表達

d.害蟲全部消失,最終導致某些害蟲的物種滅絕

解析:選b由於基因突變,害蟲群體中存在著能抵抗殺蟲劑的變異個體,當使用某種殺蟲劑後,絕大多數害蟲被殺死,少數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下來並繁殖;具有抗藥性的害蟲大量繁殖後,再用該種殺蟲劑,會有比以前更多具有抗藥性的個體生存。因此,殺蟲劑對害蟲起到定向選擇的作用。

12、下列說法符合拉馬克進化學說的是()

①食蟻獸的舌頭變得細長,是食蟻獸長期舔食螞蟻的結果②比目魚的雙眼並列於向光的一面,是長期臥伏於海底的結果③長頸鹿經常努力伸長頸和前肢去吃樹上的葉子,因此頸和前肢都變得很長④鼴鼠由於長期生活於地下,眼睛萎縮、退化⑤病菌抗藥性的不斷增強是抗生素對病菌的抗藥性變異定向選擇並逐漸積累的結果

a.①②③b.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解析:選c拉馬克關於生物進化原因的兩個觀點是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即動物的器官越用越發達,如果器官廢而不用,就會造成形態上的退化,並且拉馬克認為通過用進廢退而獲得的性狀可以遺傳給後代。①②③均為“用進”的例項,④為“廢退”的例項,⑤符合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

13、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狼的進化過程:

(1)狼群中存在不同型別的個體,如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這說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而這一特性一般是________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

(2)隨著環境的變化,食物越來越少,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有機會獲得食物,生存下去,否則就會被淘汰。這樣,食物、環境對狼的進化起了________作用,而這種作用是________的,它決定著生物進化的________。

(3)有利的變異經過________,最終形成現代狼的快速奔跑和凶殘的特徵。促進狼進化的動力是________。

解析: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是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自然選擇總是選擇有利於生存的變異,淘汰不利於生存的變異,所以,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答案:(1)變異不定向遺傳變異(2)選擇定向方向(3)逐代積累生存鬥爭

14、如圖為對一塊甲蟲成災的農田使用兩種殺蟲劑的實驗結果,試分析:

(1)曲線回升是通過____________之間的________來實現的。

(2)殺蟲劑的使用對甲蟲起了________作用,這種作用是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結果導致甲蟲的抗藥性________(填“增強”或“減弱”)。

(3)根據以上分析,使用殺蟲劑治蟲的缺點主要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針對這些缺點,你認為消滅甲蟲應採用什麼方法較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這兩種殺蟲劑在早期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甲蟲的種群密度都明顯下降,但下降到一定程度後,又會增加,說明殺蟲劑的使用沒有殺死有抗藥能力的甲蟲,而這部分有抗藥能力的甲蟲大量繁殖導致種群密度回升。

答案:(1)甲蟲與殺蟲劑生存鬥爭(2)選擇定向增強(3)①使具有抗藥性害蟲的比例上升②對環境造成汙染生物防治等

15、檢測細菌對各種抗生素的藥敏程度的實驗方法為:將含有一定濃度不同抗生素的濾紙片放置在已接種被檢菌的固體培養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圍擴散,如果抑制生長,則在濾紙片周圍出現抑菌圈(圖中裡面的圈),檢測結果如圖所示。

(1)衡量本實驗結果的指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圖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養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對該細菌進行處理,並測定細菌數量變化,如圖所示:

①向培養基中加抗生素的時刻為________點。

②細菌種群的進化是定向的,而變異是________,細菌的抗藥性產生在環境變化之______(填“前”“中”或“後”)。

③抗生素對細菌變異的作用不是“誘導”而是________。

④儘管有抗藥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療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於細菌種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衡量實驗結果的指標即對實驗結果的表述。本實驗是利用抗生素抑制細菌的生長來表述實驗結果的,即通過抑菌圈的大小來確定殺菌能力。(2)抑菌圈越大殺菌能力越強。(3)①抗生素會使細菌中不具抗性的個體大量死亡,所以b點是使用抗生素的起點。②變異是不定向的,而在自然選擇下進化是定向的,使用該抗生素後,題圖中細菌數量並未降到0,說明細菌的抗藥性在環境變化之前就已經產生了。③自然選擇是性狀的選擇者,而不是誘導者。④在細菌種群中,含有抗藥性基因的個體只佔少數。

答案:(1)抑菌圈的大小(2)b(3)①b②不定向的前③選擇④有抗藥性基因的個體佔極少數

教學過程

引 言: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請問:綠色植物製造這麼多有機物有什麼用呢?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1.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自身。2.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提問:很好。請同學們閱讀書123頁第二自然段,並分組討論:有機物是怎樣構成細胞和植物體的?

(板書)第二節 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

一、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1、從細胞水平看

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纖維素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質和脂類

細胞核的主要成分--dna

這幾種物質都是有機物。

2、從器官水平看:通過前面有關章節的學習,我們知道植物的種子中含有有機物。另外,我們吃蘿蔔吃的是“根”;吃甘蔗吃的是“莖”;吃白菜吃的是“葉”;吃蘋果吃的是“果實”。這說明:植物的根、莖、葉、果

實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機物。

講述:實際上,包括“花”在內,植物的所有器官都含有“有機物”,以上我們討論了有機物是怎樣構建植物體的。那麼,為什麼又說“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呢?

二、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教師操作示範“演示實驗”種子呼吸時放熱,四人小組認真觀察。

提問:

1、甲暖水瓶的溫度為什麼高出很多?

2、種子在萌發過程中發生了能量變化嗎?

(教師將問題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學生思考。

講述:種子萌發時,它所含有的有機物發生了分解,釋放出了能量用於種子萌發,還有一部分能量以熱能的形式散失了。

提問:請四人小組設計另外一種驗證能量變化的實驗,並做出相應的解釋。

學生舉例:點燃枝條烘烤玻片上的水,水分蒸發。說明:枝條中含有的有機物在燃燒中釋放出了能量,使水分蒸發。

教師操作示範“演示實驗”種子呼吸時釋放二氧化碳,四人小組同學認真觀察。

提問:種子萌發過程中放出的是什麼氣體?

(教師將問題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學生思考。

講述: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種子萌發時放出了二氧化碳。科學實驗證明:二氧化碳來自於種子裡的有機物。有機物分解產生了二氧化碳,還產生了水。

提問:請四人小組設計另外一種驗證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或列舉事例),並做出相應的解釋。

學生舉例:用塑料袋外套的一盆植物在暗處一段時間後,檢驗袋中的氣體。

教師操作示範“演示實驗”種子呼吸時吸收氧。四人小組認真觀察。

提問:為什麼蠟燭在甲、乙兩瓶中的燃燒情況不一樣?

(教師將問題用幻燈片展示出來。)學生思考。

講述:燃燒的蠟燭放進甲瓶裡,火焰立刻熄滅了,這是因為甲瓶裡缺少氧氣。科學實驗證明:有機物在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時,還需要氧的參與。甲瓶中的氧氣被萌發的種子吸收了。

提問:請四人小組設計另外一種驗證種子呼吸時吸收氧的實驗,並做出相應的解釋。

演示cai課件(課件中展示呼吸作用的簡單過程,以活的植物為背景,指明細胞是如何進行呼吸作用的),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講述: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出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種變化不只發生在萌發的種子當中,而且發生在所有植物細胞的內部。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

提問:你能說出呼吸作用發生在細胞的什麼結構嗎?

(回答:線粒體)

提問:你能歸納出呼吸作用的反應式嗎?

(回答:有機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板書:呼吸作用的反應式:有機物+氧--→二氧化碳十水十能量)

展示cai課件(課件中展示某食物鏈中有機物的傳遞,並由點到面展示綠色植物製造的有機物對於生物圈的重要意義),

提出觀察提綱,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徵

(回答:綠色植物製造的有機物除了為自己所用之外,還通過食物鏈,進入其他生物體內,參與構建其他生物體,併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在這些生物體內,有機物分解、提供能量的方式與綠色植物體內是一樣的,都是通過細胞的呼吸作用。也就是說,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徵。)

講述:請閱讀書126頁“技能訓練”,並回答下面問題: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什麼影響?請將推理過程有順序地寫下來,並相互交流。

(回答: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影響。一般地,環境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強。因為:

1、甜瓜的品種相同,甲乙兩地的光照條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溫度也相同,所以兩地的甜瓜通過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的量應該是基本相同的。

2、甲地的甜瓜含糖量比乙地的高,說明甲地甜瓜消耗有機物的量比乙地的少。

3、生物體內只有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由此可知,甲地的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

4、因為甲地的夜間溫度比乙地的低,說明環境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強弱有影響。一般地,環境溫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強。)

課堂小結:本節課通過學習“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瞭解了“呼吸作用的過程”及“有機物對於生物體的重要作用”。哪位同學能為大家簡單複述一下“演示實驗2”:種子呼吸時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請一位同學談談“綠色植物在製造有機物方面對於生物圈有哪些重要意義?” 對上述兩個問題,教師要適當做出相應歸納。

教學目標:

1、描述生態系統的型別及特點。

2、闡明生物圈是的生態系統。

3、確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教學過程:

匯入:

上節課我們說到了我們的生態系統是有自動調節能力的,好像我們的草地上鼠的數量多了,使到貓的數量也多,最後鼠就會減少從而維持我們的生態平衡。我們知道我們的生物圈中存在著許多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特點都是不一樣的。

介紹各大生態系統:

這節課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首先請同學們開啟書本p29,小組討論一下各種生態系統的特點。首先森林生態系統和草原生態系統的區別在於哪裡?(森林生態系統動植物數量多,分佈在較溼潤的地區,有“綠色水庫”之稱。草原生態系統分佈在乾旱地區,降雨量少,動植物種類較少)。那為什麼要稱森林是“綠色水庫”呢?我們知道水庫最多的是水,那一個森林為什麼也能稱得上水庫?(因為動植物種類多,上節課我們做過實驗《植物對空氣的溼度有影響》,所以森林能稱上“綠色水庫”)。而我們再看看一條食物鏈在草原中,因為捕食者和被捕者的關係比較單一,所以如果其中一種生物減少了也會引起這條食物鏈被破壞,但森林生態系統中動植物種類很多,一種生物減少了,還可以用其它生物代替,一條食物鏈不那麼容易因為一種生物減少了而受到破壞,所以森林生物系統更容易維持。誰來說說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的區別?淡水中的生物能否到海洋中?從而複習生物必須適應它所在的環境。典型的溼地生態系統是沼澤,掉進沼澤地越掙扎就會越陷越深,那沼澤地對我們有那麼大的傷害,我們還要保護它嗎?(還要,因為沼澤地有淨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農田生態系統和城市生態系統的的特點是?(都是人工生態系統,需要人的監控才能正常地運作)。需要人在這裡面幹嘛呢?(除草,施肥,澆水…)如果沒有人的存在,這些人工生態系統都會被破壞了,像森林和草原那些生態系統我們叫自然生態系統,如果自然生態系統有人的參與會很容易被破壞,但人工生態系統沒有人也很容易被破壞,這就是人工生態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的區別。

分析書本資料:

分析書本p30的例子,河流生態系統還與哪些生態系統有關聯呢?(淡水、海洋、森林、草原、農田、城市…)總結出任何生態系統都不是單獨存在的,都是互相關聯的,而生物圈又是這裡面的生態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分析書本p31的ddt例子,也可以看出各生態系統是互相關聯的,影響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對其他方面造成威脅。

關於保護環境的共識:

但是我們人類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人類的種。種行為使到生態系統受到破壞,例如大量放牧使得草原沙漠化,引起沙塵暴……使得人類自己和其他生物也受到傷害。還有人類大量的砍伐樹林使得大地更容易沙漠化。(大量的圖片、事例引證)。所以為了我們這顆美麗的星球,我們應該怎樣做?哪些事情我們同學們自己能夠做到的?(不汙染水源,不亂排放廢氣,不用一次性的用品,多種樹,少砍樹……)從而保護我們的美麗家園。

教學後記:

對於生態系統的介紹這節課可以略講,但關於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同學們還是很薄弱,在這方面多安排些事例,圖片,讓同學們的保護環境意識更加深刻。

教學反思:

這節課效果不錯,因為想到只單純地介紹各生態系統會比較沉悶,就把兩個相似的生態系統作比較,從它們的不同點而說明它們的特點,課本又介紹到沼澤,很多同學對沼澤對我們人類有害為什麼還要保護感到迷惑,這一生態系統的介紹我安排了同學作了一個短暫的表演,把掉進沼澤地的過程表演出來,既讓學生清楚遇到沼澤地時要如何自救,也進一步加深了關於溼地生態系的認識。最後因為這一課時內容比較簡單,也安排了一些關於我們和生態系統受到哪些傷害,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生態系統的討論,同學們反應激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篇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小說的文學常識,創作背景

2.整體把握小說情節結構,人物形象和愛國主題

教學設計

一、普法戰爭介紹和作者介紹

二、讓學生認真細緻默讀課文一遍。不受任何限制沒有壓力的自由閱讀,能產生鮮活豐富的感受

三、漫談閱讀感受。自由閱讀的基礎上自由發言結合個人的經驗閱歷闡發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四、歸納:1.就小說的閱讀方法給予一些指導,情節,人物,環境是小說的情節的三要素。2.分析小說從情節入手,於是梳理情節的三部分。3.人物分析可採用課前課後比較的方法.如小弗郎士先前由稚氣貪玩不愛學習,但最後一課使他產生深深的自責和懊悔,產生亡國的痛苦,敬愛老師,憎恨侵略者,愛國情感得以昇華.4.小說中小弗郎士和韓麥爾,他們誰是小說主人公?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餘味無窮。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掌握通過語言、服飾、表情、行動、心理描寫來表現人物事情的寫法。

2.質疑探究,品味小說重要詞句。

3.比較閱讀延伸提高。

教學設計:

一、在第一課時初讀基礎上來深入品讀,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

1.重點品讀有關韓麥爾先生的語段,為什麼今天穿上了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領結,戴著繡邊的小黑絲帽?

2.劃出關於韓麥爾先生深情的語言,悲憤的心情、神態、無畏的動作描寫的句子並細品味。

3.結合練習三,通過改變視角的方式豐富對這一人物的理解。

4.討論誰是主人公的問題,照應第一課時

二、探究品味小說語言和細節描寫

1.如何理解第四段中“又出了什麼事啦”這句話?寫出了動盪時代戰亂頻仍變故迭起,人心惶惶,預示了將要發生一件大事。

2.“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比喻什麼?有什麼深刻含義?

3.韓麥爾為什麼發給學生寫著“法蘭西”“阿爾薩斯”的新字帖?

4.作品中兩次出現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裡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鴿子咕咕叫等細節都有莊嚴的意義,要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去品析。

三、延伸與提高

1.同樣是表現愛國情感的,都德的《最後一課》與鄭振鐸的《最後一課》在內容上的表現有什麼不同?都德《最後一課》以熱愛祖國語言來表現愛國情感,鄭振鐸的《最後一課》通過隨時準備反抗敵人的侵略來表現愛國情感的。

2.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再比較發現兩文的不同點。如,人稱不同,一個從孩子視角觀察描寫;一個從大學教師的視角描寫

?最後一課》題目相同但“課”的時間長短不一,概念不同。一個是語法課、習字課、歷史課、拼讀課四節課的集合,從早晨到中午“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共半天時間。

而鄭振鐸的“課”一堂課不到,因為“看到一個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立即停課”。

四、全文並表情朗讀。

五、作業1.練習二,三2.小練筆:談談你對祖國語言的新認識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繼續注重朗讀訓練,讀準字音,讀出感情。

2、通過朗讀領會文意。聯絡時代背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瞭解呼告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

增強學生熱愛祖國家鄉,發奮圖強的美好情操,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難點:

品味作者蘊含在字裡行間的深厚情感。

教學用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引導學生翻看《中國歷史填充圖冊》,分析通遼市在一九三一年的歸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拉近與作者的距離)

師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我們通遼市歸吉林省管轄,一九三一年日本關東軍攻炸瀋陽,不到半年侵佔東北三省,我們通遼市也包括在內。當我們的先輩們背井離鄉,離開故土家園十年的時候。試想他們是懷著怎樣的家仇國恨與思念之情離開自己的故土的?又是如何強烈的渴望回到家園?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我們的先輩當時的心境,隨作家端木蕻良一起面對家園,抒發對《土地的誓言》(板書課題)

二、簡介作者,檢查預習

三、整體感知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按要求聽讀課文。(出示投影片)

[要求]:

1、感受文中作者所蘊涵的情感

2、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3、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

4、學生交流各自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懷念、讚美、憂傷、憤怒等)

5、學生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要求:流暢、準確,並儘量讀出剛才自己所體悟的情感)

四、自主研讀、合作探究

1、四人一小組,結合課文內容及所瞭解的東北資訊,交流東北印象(包括歷史與物產)

2、教師丟擲問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慾望與熱情:(出示投影片)

[問題一]: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深情的朗讀這些句子,並談談你的理解和體會。

[問題二]:作者是運用了那些手段(技巧),把自己對故土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的?請舉例說明

3.生精讀課文,進行語言品味,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師生共同解決自學疑問,明確:

[問題一]:我心裡懷著熾痛的熱愛。

我無時無刻不聽見……我無時無刻不聽見他召喚我回去。

(小組四個人討論彙報,輪流有感情的朗讀句子,類似句子用換字比較法進行賞析理解,體會詞語的表現作用)

小結討論內容:理解散文首先掌握作者融入的思想感情,更換詞語就不能準確表達情感

[問題二]:(1)運用大量富於鮮明感情色彩的詞語,直接抒發感情。

(2)運用排比、比喻修辭表達加強情感的衝擊力。(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噴湧著血液一樣”)

(3)人稱的.恰當運用。(先用第三人稱“她”而不用它隱含將土地比做母親的意思;隨著情感的越趨激盪,作者又將她改成第二人稱你直接傾訴對故土的感情顯得直接而迫切,產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

小結討論內容:理解散文還要明確作者表達感情的技巧,瞭解他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

五、反思總結

1、反思學習本課過程中自己的情感體驗。

2、總結自己寫作體會。

六、課堂小結

本課我們從欣賞景物、體會感情入手,瞭解作者通過描寫東北大地豐富的物產,美麗的景色,回憶自己在那土地上發生的美好往事,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熱愛、懷念、眷戀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在我們這片灑滿熱血的土地上,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更應該好好學習,將來建設最美好的家園。

七、佈置作業(任選一題)

1、寫一首同名詩歌——《土地的誓言》,抒發自己對土地的感情

2、寫一篇短文描繪一下你印象中的故鄉,表達你對他的情感。字數不限。(寫過的可進行修改)

板書設計:

土地的誓??

端木蕻良

回憶東北大地:

對故鄉的熱愛、

懷念、眷戀之情

豐富的物產

優美的景色

傾訴

回到母親(故鄉)的身邊,為她而戰鬥而犧牲

誓??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課我深刻的認識到:

一、語文與其他學科緊密相關

?土地的誓言》這篇課文的學習,沒有歷史、音樂、地理學科的輔助學生很難接受,單純在語文學科範圍內學特別枯燥無味。通過教師設計課前鞏固翻閱歷史知識,才能讓學生了解東北三省,頭腦中有印象及淪陷的歷史經過,課中很好的體會被淪陷人民的心情和感受;引課時讓學生接觸地理知識,瞭解我們通遼市歷史上歸吉林省管轄,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平時看到學生不願讀書、寫作業,卻有興趣唱歌、抄歌詞,故與音樂老師藉資料給學生,投其所好,課上讓其唱、讀,給其一個施展才華的空間,順理成章的引導他們去寫作,使其有內容可寫,有格式可依。音樂的旋律使學生精神愉快,不知不覺中促使他們願學、樂學、愛學、學好。

二、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是導演

教師在課前周密的設計環節固然很重要,但是實施是關鍵,它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本課教師設計的環節,都將學生自然推倒演員的位置上,教師的不適時機的引導,教師的配樂朗讀,將學生匯入遙遠的戰爭年代,讓學生進入角色;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師有引導學生入境,將課文的內容清楚的理解;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發揮創新寫作,教師時刻用生動的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盡情表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尤為重要

本篇課文結構清晰、語言生動,如按舊的教學模式教師灌輸,學生無味的聽講,這節課只能講結構層次,語言特點,學生接收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師採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整篇課文僅用二十五分鐘左右時間,這樣,留給學生更廣闊的空間進行創新寫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啟用思維,提高寫作水平。所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廣。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為指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從而讓學生整體素質得到提升。作為科任教師,更要幫助學生們瞭解學習技巧、方法,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發現班內部分學生數學基礎較差,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尤其是後進生的數學成績普遍偏差。部分學生在解題時比較粗心,不能很好的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但通過上學期的學習,不少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數學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對於所學知識能較好地應用到解題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學內容

本學期教學章節的內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

本章重點: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實際應用。

本章難點: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與應用。

本章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及實際應用。

本章難點: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

第八章: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本章主要內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及簡單應用。

本章重點: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與簡單應用。

本章難點:不等式基本性質的.理解與應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九章:多邊形。本章主要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等內容。

本章重點:三角形有關線段、角及多邊形的內角和的性質與應用。

本章難點:正確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及角平分線的性質並能作圖,三角形內角和的證明與多邊形內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軸對稱、平移與旋轉。

四、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教學,學生應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相應的數學思想,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能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形成一定的數學素養,為今後繼續學習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繼續做好培優工作,並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學風,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構建融洽的師生關係,使學生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展。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鑽研教材,精選習題,精心備課,做好教案,上好新課。

同時仔細批改作業,作好輔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作認真總結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原因。

2、充分利用先進教學媒體進行教學,設定教學情境,結合日常生活,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引導學生主動加入課堂學習和討論,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與規律的總結。

3、營造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發現的快樂。

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4、精心設計探究主題,引導學生學會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實現一題多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5、繼續堅持課改,開展分層教學,成立互助學習小組,以優帶良,以優促後。

同時狠抓中等生,輔導後進生,實現共同進步。

六、教學進度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1~3周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組?第4~7周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8~10周

期中複習檢測?第11周

第九章:多邊形?第12~14周

第十章:軸對稱平移與旋轉?第15~17周

期末複習及考試?第18~20周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篇6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學生查字典,理解“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兩個成語的含義。

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特指原來不好讀書的呂蒙。後泛指缺少學識、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相待:相看待。

二、學生自讀課文。

1.根據註釋疏通字詞,有疑難之處即提出來。

2.教師落實重要詞句。可結合教學設計(a)

三、學生齊讀課文,分析理解“外機功學”。

i.呂蒙是怎樣從”吳下阿蒙”一變而為讓人“刮目相待”的?

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就學”。

2.孫權是怎樣功學的?體會他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①‘“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允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

②“孤豈—…·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

③“卿言……大有所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四、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呂蒙與魯肅的對話,揣摩“刮目相待”的內涵。

說明:朗讀時要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的心境,讀完後教師應作點評。

思考討論:

1.魯肅為什麼對呂蒙會“刮目相待”?

因為他從與呂蒙的談話中,發現呂蒙才略大增,與先前的“吳下阿蒙”判若兩人。

2.呂蒙學有所成.課文直接表現這一點沒有7是怎樣表明的7

沒有直接表現目獲的才學大增,學有所成,而是從魯肅的佔語中側面表明的。

3.“‘卿今者才略,非夏吳下阿蒙!”表現了魯市怎樣的感情?

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象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4.“士別三日,……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現了呂蒙怎樣的心境?

“何……乎!”表示感嘆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後

感到很自豪、自得。

說明:呂蒙的“自豪、自得”緣於對學習有新的認識。從學習中獲益匪淺。

5.“刮目相待”後。魯肅有何舉動?說明了什麼?

與呂蒙結友,說明魯肅對呂蒙的賞識、認可。

五、背誦課文。

六、佈置作業。

寫一篇讀後感.談談學了本文後你的體會。

板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係;能利用點的平移規律將平面圖形進行平移;會根據圖形上點的座標的變化,來判定圖形的移動過程。

2.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數形結合的意識。

3.用座標表示平移體現了平面直角座標系在數學中的應用。

4.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歸納概括的能力,體會使複雜問題簡單化。

重點:掌握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係。

難點:利用座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係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座標表示地理位置,本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座標方法的另一個應用。

二、新

展示問題:教材第75頁圖.

(1)如圖將點a(-2,-3)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1,在圖上標出它的座標,把點a向上平移4個單位

長度呢?

(2)把點a向左或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觀察他們的變化,你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嗎?

(3)再找幾個點,對他們進行平移,觀察他們的座標是否按你發現的規律變化?

規律: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將點(x,y)向右(或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或(

,));將點(x,y)向上(或下)平移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y+b)(或(,)).

教師說明:對一個圖形進行平移,這個圖形上所有點的.座標都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反過來,從圖形上的點的坐

標的某種變化,我們也可以看出對這個圖形進行了怎樣的平移.

例如圖(1),三角形abc三個頂點座標分別是a(4,3),b(3,1),c(1,2).

(1)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橫座標後減去6,縱座標不變,分別得到點a1、b1、c1,依次連線a1、b1、c1各點

,所得三角形a1b1c1與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狀和位置上有什麼關係?

(2)將三角形abc三個頂點的縱座標都減去5,橫座標不變,分別得到點a2、b2、c2,依次連線a2、b2、c2各點

,所得三角形a2b2c2與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狀和位置上有什麼關係?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按要求畫出圖形後,解答此例題.

解:如圖(2),所得三角形a1b1c1與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狀完全相同,三角形a1b1c1可以看作將三角形abc向

左平移6個單位長度得到.類似地,三角形a2b2c2與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狀完全相同,它可以看作將三角形abc

向下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

課本p77思考題:由學生動手畫圖並解答.

歸納:

三、練習:教材第78頁練習;習題7.2中第1、2、4題.

四、作業佈置第78頁第3題.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案篇8

教學目的

1、瞭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點、難點

1、重點:解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難點:括號前面是負號時,去括號時忘記變號。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號法則是什麼?“移項”要注意什麼?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y—5=2y+1問: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含有未知數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數的次數是1,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斷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1

5x2—3x+1=0 2x+y=1—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強調去括號時把括號外的因數分別乘以括號內的每一項,若括號前面是“—”號,注意去掉括號,要改變括號內的每一項的符號。

補充:解方程3x—[3(x+1)—(1+4)]=1

說明:方程中有多重括號時,一般應按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後去大括號的方法去括號,每去一層括號合併同類項一次,以簡便運算。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9頁,練習,1、2、3。

四、小結

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號時,不要漏乘括號中的項,並且不要搞錯符號。

五、作業

1、教科書第12頁習題6。

2、第1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