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6篇

我們寫教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將自己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教案在制訂的時候,你們需要注意文字表述規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6篇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篇1

依法履行義務

教學分析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強義務意識,自覺履行自己的義務;堅持權利義務相統一,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能力目標: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係,提高辯證思維能力;正確對待公民的義務,增強履行義務的能力;提升公民素養,自覺承擔對他人、社會和國家的責任

知識目標:懂得權利與義務的關係,理解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知道違反義務應承擔的責任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權利和義務的關係。

教學難點:法定義務須履行。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思考:他們的做法對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闡述)

提示:不對。他們沒有正確認識權利和義務的關係。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相對應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二、新課講授

目標導學一:權利義務相統??

活動一:有權利也有義務

設計意圖:通過對社會生活不同領域的具體行為進行剖析,聚焦“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引導學生感知權利與義務的統一,體會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引領學生對自己所享有的權利和所承擔的義務進行思考。

1.閱讀教材“運用你的經驗”欄目。

2.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行自主思考,通過具體情境初步感知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3.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圍繞自己所享有的權利展開討論,另一組圍繞自己所承擔的義務進行探究。

4.列舉一項你所享有的權利,說說這一權利的實現需要他人付出怎樣的努力。

5.列舉一項你所承擔的義務,說說履行這一義務對自己和他人具有什麼意義。

活動二:辨析: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學生觀點的碰撞,引發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加深對權利與義務關係的理解,澄清錯誤認識,樹立權利義務相統一的觀念。

1.閱讀教材“探究與分享”欄目。

男生:權利與義務如影隨形,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女生:權利與義務是完全對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權利,就應履行多少義務。

2.請兩位同學進行現場模擬,一位同學扮演“權利”,另一位同學扮演“義務”,通過二者之間的衝突與協調,感受正確處理二者關係的重要性。

3.如何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就以上兩種觀點說明你的看法。

提示:男生的觀點是正確的。這是因為:首先,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相對應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其次,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再次,公民的某些權利同時也是義務。女生的觀點是錯誤的。這是因為: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是,我們不能把權利與義務的關係絕對化。認為權利與義務是完全對等的,會導致把履行義務作為行使權利的籌碼,割裂權利與義務的統一關係。

活動三:如何挑“擔子”

設計意圖:通過形象的漫畫呈現出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待權利與義務的兩種不同態度,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結果;將兩種情形加以對比,引發學生對於生活中如何正確對待權利與義務的思考,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二者的關係。

1.閱讀教材“探究與分享”欄目。

2.圖示表明,如果找準了自身權利與義務的平衡點,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係,就能在人生之路上大踏步前進。否則,只重視權利而輕視義務,人生之路就會磕磕絆絆。

3.結合兩幅圖片,聯絡生活實際,與同學一起交流應如何正確對待權利與義務。

提示: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承擔義務,也不應只承擔義務而不享受權利。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法定的義務。

4.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就某一方面的權利與義務展開交流,避免泛泛而談。

歸納總結:

權利義務相統??

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公民既是合法權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義務的承擔者

公民的某些權利同時也是義務

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權利而不承擔義務,也不應只承擔義務而不享受權利

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法定的義務

目標導學二:法定義務須履行

活動四:歸還拾物索要報酬該不該

設計意圖:力求設計開放的情境,圍繞“歸還拾物索要報酬該不該”的認知衝突,採用網上跟帖的形式,引發思想碰撞,培養學生辯證思維和批判思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

1.閱讀教材“探究與分享”欄目。

2.學生對三位網友的觀點進行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

3.指導學生圍繞“歸還拾物索要報酬該不該”展開課堂小辯論。

提示: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也是良好社會風氣的一個方面;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撿到失物要歸還,否則丟失東西的人該多麼著急呀!撿到失物及時歸還原主是一種法律義務,不歸還有可能構成違法犯罪。

知識連結:我國法律要求公民必須做出的行為還有:愛護公共財產;已被確診為惡性傳染病患者的,應接受隔離、及時就醫;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公民必須保守國家祕密;公民必須遵守勞動紀律;公民必須遵守社會公德……

活動五:搶劫財物做不得

1.閱讀教材“探究與分享”欄目。

2.小斌等人因觸犯刑法身陷牢獄,我們從中得到怎樣的警示?

提示: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禁止公民實施某些行為。我們要依法履行公民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會受到法律制裁。

案例分析:2017年6月2日,依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民政部《關於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的若干問題的意見》(簡稱《意見》),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作出裁決:支援申請人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的申請,撤銷湖南省道縣村民何某、李某夫婦對女兒妞妞的監護權,這也是全國首例異地撤銷監護權的案例。為何異地撤銷親生父母的監護權?原來,被發現時年僅8歲的未成年人妞妞被親生父母以每年5萬元的租金“出租”給某盜竊團伙,被犯罪嫌疑人何某帶往全國各地行竊。

思考:湖南省道縣村民何某、李某夫婦對女兒妞妞的監護權為什麼被撤銷?

提示:我們要依法履行公民義務,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實施法律所禁止的行為,會受到法律制裁。

目標導學三:違反義務須擔責

活動六:百善孝為先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關於贍養糾紛的案例,從法律上對不贍養老人的行為進行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其違法性;在價值觀上進行引領,增強學生對孝敬、贍養老人這一中華傳統美德的認同,引導學生自覺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

1.閱讀教材“閱讀感悟”欄目。

2.學生體會周女士撫養子女的艱辛,認識其兩個子女不贍養周女士的錯誤,思考自己該如何對待自己的長輩。

3.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在全班分享交流自己的感悟。

4.拓展:圍繞“孝敬、贍養老人,我該做什麼”這一話題,教師引導學生將贍養老人的義務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知識連結: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三條規定,禁止歧視、侮辱、虐待或者遺棄老年人。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活動七:違反法律要擔責

1.閱讀教材“探究與分享”欄目。

2.思考:小成的爸爸承擔的是什麼性質的法律責任?金某應依法承擔什麼性質的法律責任?

提示: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三、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為什麼要依法履行義務。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學習,權利義務相統一、法定義務須履行和違反義務須擔責。其中以權利義務相統一為重點,要真正弄明白權利和義務的關係,樹立起正確的權利觀和正確的義務觀,真正做到依法履行義務。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探討依法履行義務。大多數問題都較為抽象,不易於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係內容較多,要結合經典例子弄明白這一道理;法定義務須履行和違反義務須擔責的側重點不同,不要混淆,主要意思就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篇2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道德典範與時代發展的關係;把握思想道德建設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內容;理解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能力目標:讓學生在分析、歸納資訊的過程中,掌握處理與分析資訊、獲得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提高交往的方法與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自覺樹立“三觀”;形成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自覺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學會運用“八榮八恥”評價有關社會現象和身邊的事例。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為什麼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教學難點:怎樣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1【匯入】10.1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圖片匯入,長江大學10餘名大學生結成人梯營救落水少年,3人溺亡。通過大學生對落水兒童營救犧牲所引發的思考,從而提出問題:“為了救兩個小孩子,犧牲了三個大學生,值得嗎?!”

活動2【講授】教學過程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範

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湧現出許多道德典範。在你看來,他們有什麼共同特點?

②你還能舉出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中華傳統美德格言嗎?

①他們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時,捨己為人,公而忘私,為革命、建設和改革業做出巨大貢獻。

②“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

通過以上探究活動,我們進一步明確了:

1、作為中華文化的精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的革命鬥爭與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道德,是我們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寶貴資源。

2、道德典範具有時代性。

不同時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內涵。今天,我們把培育“四有”公民,作為發展中國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就要聯絡新時期新階段的實際,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1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2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3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4堅持中國共產黨引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旗幟

5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6堅持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

7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三、怎樣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

國家: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要充分發揮道德模範的榜樣作用

個人:

1、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2、主動感悟先進文化的薰陶

3、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4、提高眼力、拒絕汙染

5、自覺抵制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

活動3【活動】教學過程

探究活動一:比較不同時期歷史人物,從而得出道德模範人物的共同特徵,為更好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增強學生道德理念,進行傳統美德格言比賽。

探究活動二:從思想道德建設的著力點出發,引發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思考,從而讓學生得出怎樣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探究活動三:通過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瞭解,以張麗麗為榜樣。說明怎樣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探究活動四:通過對歌曲視訊《好人就在身邊》的播放,進一步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薰陶。

頭腦風暴:加強學生對教材基礎知識的鞏固

活動4【練習】教學過程

1、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a精神文明建設b思想道德建設

c科學文化建設d-政治建設

2、把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原因是()

a遵守社會公告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b思想道德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

c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是當前我國的中心工作

d依德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3、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是()

a為人民服務誠實守信

b集體主義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

c為人民服務集體主義

d愛國主義集體主義

4、建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具體求包括()

①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②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③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一致④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之所以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

①誠信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②加強誠信建設能促進市場經濟發展③市場經濟具有自發性的缺點,會導致信用缺失現象④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活動5【測試】教學過程

1、2009年的“張海超開胸驗肺”事件震驚全國。張海超的遭遇中,首先是職業病診斷、鑑定需要用人單位出具相關證明,張所在單位遲遲不給其開具證明;其次是,他向上級主管部門多次投訴後,終於取得了去做正式鑑定的機會,但鄭州職防所醫技科主任王曉光等為其做出了“肺結核”的診斷,並非眾多醫院確診的“塵肺”職業病。事後,相關單位和個人都受到了相關處罰。這個事件啟示我們()

①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②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經濟社會順利發展的必然要求

③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④不注重思想道德修養,即使掌握了豐富的知識,也可能危害社會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09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六單位宣佈:裴春亮等55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陳榮超等262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時代的前進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英雄模範的道德楷模力量來推動。這是因為()

①道德力量是國家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

②道德楷模是激勵人們前進的精神動力

③道德楷模有利於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

④以德治國比依法治國更重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008年度,江蘇首批免費開放174家博物館、公共圖書館、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說明社會公共文化服務應該()

a.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b.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

c.與各種思想道德體系相包容d.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

4、2009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六單位宣佈:裴春亮等55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陳榮超等262人榮獲“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道德模範身上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德,又閃爍著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光芒。上述材料體現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道德總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賦予新的內涵

②我們要選擇完全相同的道德典範來學習

③不同時期的道德典範總是帶著不同時代的印記

④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相承接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為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奮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全國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分別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和“全國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這有利於()

①人們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知識文化修養②人們堅定共產主義的共同理想

③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立活動④緊緊抓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江蘇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滿足城鄉居民文化需求的同時,省政府在2009年工作報告中強調指出,今年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材料中江蘇作出相關決策的意義。

活動6【作業】教學過程

總結本節課知識點,形成知識網路。加強教材基礎知識的記憶。並完成導學案中的課後習題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篇3

?課題】 第十課 我們維護正義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對正義充滿嚮往和追求,做有正義感的人。

(2)具有崇尚正直的優良品質,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

(3)積極主動追隨見義勇為、匡扶正義的時代精神。

2.能力目標

(1)具有分辨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的認知能力,自覺維護正義的實際行動能力。

(2)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式的能力。

(3)見義勇為精神的踐行能力。

3.知識目標

(1)理解正義與非正義行為的涵義,正義與社會公平的關係,正義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2)明確社會成員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式,就是維護正義。

(3)瞭解有正義感的人應該做到的具體要求。

?學情分析】

針對學生對正義沒有明確認識的實際情況。由於正義問題比較抽象,學生雖然對正義有所耳聞,但對正義、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正義制度等沒有明確的認識。

針對總分學生存在逃避規則對自己的約束的行為,不能自覺遵守社會規則的現實。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難點:

突破方法:

?教法與學法】

教法:講授法、閱讀法、設疑討論法、體驗教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

?教學準備】

教師:收集素材、事例,製作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p107-111,預做課本問題。

?課時計劃】共3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引入課題

正義女神朱斯提提亞的故事及圖片,匯入課題。

講授新課

第十課 我們維護正義

第一框 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

思考問題:毒膠囊事件。

(1)新昌生產毒膠囊企業的行為是正義的行為嗎?

(2)國家嚴厲打擊毒膠囊的行為是正義的嗎?

教師歸納:凡促進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正義的行為。凡阻礙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利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行為。

思考問題:假如沒有正義&b&b

早上買兩根地溝油油條,切個蘇丹紅鹹蛋,衝杯黃麴黴毒素奶或香精豆漿,吃幾個蒸功夫毒包子。中午瘦肉精豬肉炒農藥韭菜或毒豇豆,加碗石蠟翻新陳米飯,飯後上盤催熟芒果片+爆炸西瓜條。下班買條避孕藥魚,回到豆腐渣天價房,開瓶甲醇勾兌酒,就著炒尿素豆芽,吃個增白劑饅頭,飯後抽跟高汞煙,得病還要吃毒膠囊的藥,鑽進黑心棉被窩,醒後我們還要堅強的活下去因為墓地又漲了!

教師歸納:期盼正義、維護正義,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聲。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查處毒膠囊的背後:這一次查處毒膠囊的行動,得益於央視4月15日《每週質量報告》節目對毒膠囊的曝光。

僅憑媒體的曝光能解決毒膠囊事件嗎?

事實上,鉻超標的工業明膠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曝光,早在2004年,央視就曝光過山東濱州用廢皮革加工成食用明膠的事實。但多年來,工業明膠冒充食用明膠的現象從未杜絕,而且態勢越演越烈,已經滲透至救命用的藥用膠囊。

教師歸納:公正的對待,必須有正義的制度來保證。

真實的故事:2008年南京小夥彭宇攙扶跌倒老人反而成為被告, 不敢扶老人一時成社會之痛:2010年12月18日的《成都晚報》報道,當月17日,一位七旬老人在成都市一心橋南街路口摔倒了,十餘人圍觀,但沒人敢伸手拉大爺一把。一名小夥子遲疑了很久,終於去將大爺扶起來,邊扶邊對周圍的人說你們幾個一定要給我作證哦!

2011年月,88歲的李爹爹在離家不到100米的菜場口迎面摔倒後,圍觀者無人敢上前扶他一把。1小時後,李爹爹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正義因制度而有保證。

膠囊企業的命運:隨著媒體的曝光,一場不小的信譽危機直擊素有中國膠囊之鄉之稱的新昌縣儒嶴鎮。而受傷的,不僅有廣大消費者,也有當地很多遵紀守法的企業和員工。

思考問題:毒膠囊事件發生後該鎮的膠囊企業將會面臨怎樣的命運?

雖然膠囊產業在儒嶴鎮佔據重要地位,但是這一產業除了製造幾個富翁外,並沒有改變當地百姓命運,他們大多仍靠打工養家餬口,生活並不富裕。

儒嶴鎮總人口不足3萬,但直接和間接從事膠囊產業的人員卻有近萬人,差不多一半的家庭都有勞動力在膠囊行業工作。目前,一些企業賬戶都被凍結了,現在許多工人都在找政府要錢,要求結算工資。

思考問題:假如此時,政府對此不聞不問,那些靠工資生活的工人和他們的家庭會面臨怎樣的境遇?

中共新昌縣儒嶴鎮委員會書記盛學東表示,事情發生後,縣裡和鎮裡都十分重視,將盡快解決員工工資拖欠問題。

思考問題:政府重視解決工人工資拖欠問題,說明了什麼?

教師歸納:有了正義與正義制度:

①即使處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也得到保障;

②即使處於社會最不利地位的群體,也能得到關愛;

③保障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推動社會進步。

毒膠囊事件後續:據介紹,藥用膠囊的主要原料明膠分很多檔次,頂級的達5萬-6萬元/噸,差的只要1萬-2萬元。但製成膠囊後的出廠價差別卻沒有那麼大:以萬粒為計價單位,好的170-180元,差的120-130元。

也就是說,違規企業只要付出大企業成本的16%-40%,就可以掙到其30%-50%的銷售收入,利潤空間被數倍放大。

違規企業在競爭中佔有很大價格優勢,面對這種不公平的競爭正規膠囊企業很是受傷。

新昌縣康樂膠丸囊有限公司總經理潘金槐說: 以後銷路肯定會有影響,但起碼可以消滅那些小作坊,讓我們這些正規企業可以發展得更好。

學生討論後教師歸納:正義與公平的關係:

①正義制度給予人們公平合作的支援和保障;

②公平的獲得也需要正義的制度作為支撐;

③正義制度是真正公平的基礎。

後毒膠囊時代:毒膠囊事件終將解決,假如你在毒膠囊事件之後,準備在新昌開一家新的膠囊企業。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你將注意哪些問題呢?

教師歸納:誠信經營,遵守道德和法律,生產優質產品,提供周到的服務。

課堂小結

社會的發展需要正義,正義需要制度來加以維護,正義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更為緊密,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為和諧。和諧的社會呼喚正義。

課堂練習

單項選擇:

1.生活中正義的情感和行為隨處可見。下列行為中屬於正義行為的是( )

a.同學生活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

b.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時,將銷售者打傷

c.拾到物品,據為己有

d.同學與人鬧矛盾,為同學大打出手

2.我國對一些貧困地區給予經濟上的扶持,對收入較高的人徵收個人所得稅。國家制定這些政策是為了( )

a.減少個人收入,增加國家的財政收入

b.消除不公平現象,實現社會的絕對公平

c.避免嚴重的社會分化,構建和諧社會

d.建立起正義的制度,消除人們的收入差距

3.下列做法,體現了公平正義要求的是:

①某些廠家為了使筷子不生蟲,用工業硫磺將其燻蒸,不經消毒處理就投入市場 ②全國掃黃打非辦嚴厲打擊通過手機向消費者提供淫穢色情資訊等違法行為 ③湖北省2010年將加快城鄉保障性住房建設,解決棚戶區居民的住房問題 ④各級政府努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課後作業

1.複習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2.預習p112-115課文,預做課本問題。

?板書設計】

第一框 正義是人類良知的聲音

一、走進正義

1.正義行為和非正義行為

2.制度的正義性

二、社會發展需要正義

1.正義制度的作用

2.公平和正義的關係

?教學反思】

本課知識點理解難度較大,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相關的知識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教師一方面動員學生收集一些素材;另一方面,在教學採用大量的現實生活中的新聞素材,運用討論、舉例等方式,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在運用時政材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第2課時

引入課題

自習本框內容,完成下列任務:

1、為什麼說遵守規則和程式就是維護正義?

2、為什麼說對待非正義不應採取消極態度?

3、有正義感的人對正義行為有何舉動?對非正義行為呢?

4、正義、非正義與社會穩定有何關係?

5、為什麼說正義感是做人的優良品德?

6、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由自學匯入新課。

第二框 自覺維護正義

講授新課

一、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式

案例分析:九年級某班有一個直升本校的保送名額,按學校規定綜合考評成績在前兩名的同學有資格參加面試。經過綜合考評,排在前面兩名的小趙和小孫入圍面試。面試的當天,兩人驚奇地發現吳敏也出現在面試場上。面試的結果沒有公開。最後,吳敏獲得了這個保送名額,小孫和小趙則名落孫山,大家對此議論紛。面對這一選拔結果,小趙忍氣吞聲;小孫找到班主任,要求給個說法。

思考討論:(教師歸納)

1、保送為什麼要通過綜合考評的方式來確定人選?

公正的對待,必須有正義的制度來保證,通過綜合考評的方式,就是為了體現公平和正義。

2、吳敏得到保送名額會帶來什麼影響?

破壞了制度,影響了公平和正義。

3、小趙的態度會帶來什麼影響?

縱容非正義行為。助長非正義的擴散。最終損害的將不是一個人的利益。

4、如果小孫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他的行為還有意義嗎?

小孫即使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結果,他的行為也是在維護正義。

5、這件事對你的啟示?

我們要從小樹立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養成良好習慣,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

問題解答:

1、為什麼說遵守規則和程式就是維護正義?

正義和正義制度是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它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式,沒有人可以例外。規則和程式反對歧視,不允許特權。作為社會成員,我們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式,就是維護正義。

2、我們應該怎樣做?

從小樹立以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則為榮的意識,養成自覺遵守各項社會制度和規

則的良好習慣,以實際行動維護正義。

材料閱讀:在美國波士頓猶太人屠殺紀念館碑上,鐫刻著一位德國新教牧師留下的發人深省的短詩。他曾是納粹的受害者,也是對非正義保持沉默的受害者。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保持沉默——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這則短詩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教師歸納:對待非正義不應採取消極態度!

問題解答:

3、為什麼說對待非正義不應採取消極態度?

非正義行為的危害:損害別人的權利和機會,進而危害整個社會。

消極態度所產生的社會影響:無疑會助長非正義行為的擴散,最終損害的將不僅是某一個人的利益。

二、做有正義感的人

情景分析:在公交車上,小偷的手伸向一個乘客的錢包;一個高大的男生正在對一個瘦小的同學拳打腳踢;個別同學在考試中作弊;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被判死刑;分析上述情景中的正義和非正義行為。

如果你看到上述情形,會有什麼感想?

問題解答:4、有正義感的人對正義行為有何舉動?對非正義行為呢?

有正義感的人對正義行為:對正義行為表現出讚賞的崇敬之情;對正義充滿嚮往和追求;樂於把對正義的崇尚之情付諸行動。

有正義感的人對非正義行為:

在情緒上:產生不安、不滿、憤怒等;在行動上:主動採取行動來維護正義。

問題解答:5、正義、非正義與社會穩定有何關係?

非正義行為會破壞、甚至毀掉社會;正義行為能夠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

正義氣節欣賞: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正氣歌》

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達士如弦直,小人似鉤曲。----杜甫

頭可斷,要不可屈----張確

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

正直者不可屈曲----歐陽修

中華民族歷來具有崇尚正直的傳統。讀了上面的正義氣節你有何感受?

問題解答:6、為什麼說正義感是做人的優良品德?

有正義感、為人正直,這是做人應該具有的優良品德。我們自身做人要堂堂正正、立得正行得穩、愛憎分明、正氣凜然、正大光明、無私無畏。正直具有無以摧毀的人格魅力,具有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一個人可以沒有某種能力,但不能沒有正直的骨氣,不能沒有浩然正氣。

情景分析:戰士徐洪剛在旅途中4面對名持刀歹徒,挺身而出,英勇搏鬥,制止了歹徒推動錢財、侮辱婦女的不法行為。他在全身被扎14刀、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忍著劇痛追趕逃竄的歹徒,起到昏倒在地。

徐洪剛的英雄壯舉體現了什麼情感和精神?

問題解答:7、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1)當非正義的行為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能夠採用正當方式,奮起抗爭

(2)當看到非正義行為發生在他人身上時:能夠見義勇為,匡扶正義,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

(3)作為未成年,我們應該: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又要做到見義巧為,要儘量在不傷害自己的大前提下,維護正義。

課堂小結

人生的正直與人生的美麗是統一的,堅守自己正直的人生才能獲得美麗的人生。那麼,不妨就讓我們以自己的毅力和實際行動去承擔起一次次個人品質的測試,永遠做一個正直的人。因為正直的人越多,我們的社會就越健康。

課堂練習

略(詳見課件)

課後作業

複習本課所學知識。

?板書設計】

第二框 自學維護正義

一、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式

1.自覺遵守社會規則和程式

2.如何面對非正義的行為

二、做有正義感的人

1.社會發展需要有正義感的人

2.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教學反思】

本節課針對學生缺少自覺維護正義和公平的意識這一問題,教師採用自主學習法,逐步學習本框知識,懂得了有正義感是做人應該具有的良好品質,從而樹立自覺遵守社會制度、規則和程式的意識,培養自覺維護正義,自覺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式的習慣。

第3課時

一、知識點回顧

1.什麼是正義行為,什麼是非正義行為?(p109)

2.正義制度有什麼作用?(p109--110)

3.正義與公平的關係是怎樣的?(p111)

4.正義對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111)

5.我們應該怎樣自覺維護正義?(p112--113)

6.正義感的具體內容有哪些?(p113)

7.為什麼要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p114)

8.怎樣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p115)

二、課堂練習

(一)選擇題(略,詳見課件)

(二)非選擇題

1.材料一:張俊的爸爸是個老闆,收入很高。一天,他對張俊說:不是說多勞多得嗎?為什麼收入越多扣的稅越多?我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交給國家,憑什麼啊?

材料二:小江新買的自行車被偷了,心裡很不平衡,看到路邊有輛新自行車,於是撬鎖把車騎走,被人發現後扭送到派出所。小江想不通。

請問:他們受到的對待是正義嗎?為什麼?

2.放手,她是我妹妹!這是維吾爾族青年艾尼居買·居買爾三兄弟面對歹徒搶劫漢族女大學生時脫口而出的大喊&b&b女大學生獲救,艾尼身負重傷。艾尼三兄弟的事蹟感動了全國各族人民。

請你對艾尼三兄弟的行為進行評析。並設想如果缺少這種行為,我們的社會會怎樣?

3.2008年10月,南京市一位姓唐的女士,開著麵包車到一家超市購物,一名歹徒乘機從車外伸手將車內的包搶走,隨後飛快跑到一輛已經啟動的摩托車邊,跨上車飛奔而去。開車途經此地的陳先生當即加大油門緊追,與歹徒在公路上開展了一場追逐戰。最後摩托車因轉彎過急摔倒在地,歹徒也因此被抓獲。

(1)歹徒的行為有什麼危害?

(2)陳先生的行為說明了什麼?

(3)怎樣做才是一個具有正義感的人?

三、課後反思

通過每課的學習之後,都安排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複習和同步練習,看來,學生已經形成了學習習慣。

當前,黨中央提出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這是為了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 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引導和凝聚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上來,教育人民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為實現四化、振興中華的共同理想 團結奮鬥。

一、對國小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必要性

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的政策和措施。改革開放無疑對 我國的經濟騰飛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速度的迅猛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國門的開啟,與外 部交往的增多,不僅僅是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式傳進我國,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光怪陸離的生活方 式和腐朽陰暗的消極東西,也泥沙俱下傳入我國。一些想往資本主義紙醉金迷生活方式的人,覺得外面的世界 很精彩,有些人覺得外國的月亮似乎真的比中國的圓。穿的沾上洋氣就顯得精神,用的沾上洋 氣就受人高看一眼,吃的沾上洋氣也覺得味道美,誰能出國溜一圈也覺得很風光。公款吃喝和公款旅遊 已成了小巫,用公款出國則成了新的時尚。有些人在與外商交往中,不惜出賣人格、國格,奴顏婢膝成了新的 假洋鬼子,有些人出國定居以後,以能打敗中國人為榮,真是養虎遺患令人痛心疾首。這一切,無不對青少年 產生極壞的影響。

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偉大民族。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 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當前的歷史條件下,對人民進行廣泛 的愛國主義教育,對於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中華 民族的振興而奮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青少年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 ,思想意識形態逐漸趨於成熟時期,因此廣大青少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對他們進行廣泛的愛國主義教育 ,對造就一代新人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充分發揮思想品德課在國小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主渠

道作用

九年義務教育法的實施,使廣大適齡兒童在這一時期都在學校渡過。尤其是實行全日制教學的學校,學生 在一天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是在學校渡過的。在學校的時間裡,大部分時間是被課堂教學所佔用。這樣就 使得學校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所以要發揮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現就國小思想 品德課的課堂教學,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發揮主渠道作用略談幾點認識。

1.教育目的的一致性

從國小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目的看,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規定國小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目的是:教育學生 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初步養成關心他人、關心集體、認真負 責、誠實、勇敢、勤勞、節儉等品德和文明禮貌、遵守紀律等行為習慣;初步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為培養社 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級各類人才和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這個教學目的與愛 國主義教育的目的是相吻合的,要求是一致的。這就為發揮課堂教學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時,不 僅提供了可能,而且做出了充分的保證。

2.教育內容的全面性

從國小思想品德的教育內容和基本要求看,主要進行下述教育,這就是:熱愛祖國的教育;熱愛中國共 產黨的教育;熱愛人民的教育;熱愛集體的教育;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教育;努力學習、熱愛科學的教育; 熱愛勞動、艱苦奮鬥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以上九個方面都直接或間接 的與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相聯絡。尤其是熱愛祖國的教育具體內容是:教育學生繼承中華民族不畏強暴、敢與 列強英勇鬥爭等愛國傳統,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激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自豪感;教育學生初步知道中國人民在舊社會受剝削、受壓迫,知道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建設還有很多困難 ,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為長大建設祖國、保衛祖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做貢獻的志向;要忠於祖國。這些要求 完全符合《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規定的內容。因此,思想品德課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內容是全面性的, 思想品德課教學是能夠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的。

3.教學內容的層次性

從各年級段的教學要點和思想品德課的教材中設課的情況看,思想品德課在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方面做到了 循序漸進、層次分明、由淺入深、由近及遠。

如低年級段的教學要點是: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知道我國的國名、國歌、首都和重大節 日;認識國旗、國徽、祖國版圖;升國旗、唱國歌時要立正、行禮;知道一些愛國小英雄的故事。這些內容都 是初淺的必要的愛國主義常識性教育。因此,在低年級省編思想品德課教材設定了:《我愛祖國》、《國旗國 旗我愛你》、《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重大節日》、《愛國小英雄張六子》等課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

中年級教學要點是:知道一些愛國人物的事蹟,教育學生學習他們熱愛祖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英勇鬥爭的 精神;初步瞭解家鄉,熱愛家鄉,向為家鄉做出貢獻的先進人物學習,立志為建設家鄉做出貢獻;知道中國人 民解放軍是祖國的堅強保衛者,要熱愛解放軍,學習他們保衛祖國、英勇戰鬥的精神。這裡主要進行熱愛家鄉 的教育,從近處著眼、從熱愛身邊熟知的英雄模範人物開始,到向他們學習,立志為家鄉做貢獻,進行熱愛祖 國的教育。為此,在中年級省編思想品德課教材設定了:《抗日英雄楊靖宇》、《我的家鄉——黑龍江》、《 改變家鄉面貌的帶頭人》、《蘇寧的故事》、《馮婉貞抗英的故事》、《圓明園的浩劫》、《新舊社會兩重天 》、《邊防線上的哨兵》等課,進行熱愛祖國的教育。

高年級的教育要點是:知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社會主義好;知道社會 主義建設還有很多困難,要艱苦奮鬥;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主人翁的責任感,初步樹立長大為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做貢獻的志向;知道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在和外國人交往中要維護祖國尊嚴;懂得損 害祖國榮譽、喪失國格是可恥的;知道新中國成立後還有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的敵人,要提高警惕。高年級主要 進行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為祖國做貢獻、維護祖國尊嚴,要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自豪感和主人翁責任感的教育,教育的要求和程度既加深了,又提高了。為此,在高年級省編思想品德課教 材設定了:《偉大的成就》、《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要艱苦奮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國獻身的飛機制造家馮如》、《要有主人翁責任感》、《留學生遍及世界各地》、《我長大要造大橋》等課 進行愛國主義方面的教育。

以上例項充分說明了思想品德課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上,有層次性,使學生能受到系統的教育,既 迴圈而又不重複,還逐步加深。這也充分地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的主渠道作用。

4.教育時間的連續性

九年義務教育大綱和國小教學計劃規定了無論是五年制國小還是六年制國小,無論是哪個年級,在校期間 每週都開設一節思想品德課。這就保證了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間長達5—6年,從不間斷。課堂上講授其 它要點時,如講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教育、熱愛人民的教育、熱愛集體、熱愛科學、熱愛勞動等教育,都可以有 意無意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都可以對學生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愛國主義教育。從而保證了思想品德課在進行愛 國主義教育時,發揮主渠道的作用。

三、課內外結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加強教育效果的有效

途徑

要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內容變為學生的愛國思想、變為學生的愛國情感、變為學生的愛國行動,以至於變為 學生矢志不移終生難忘的愛國信念,單單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還要把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結合起 來,寓愛國主義教育於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形形色色的活動中,才能加深對學生的教育,才能更好地取得教育 效果。如有的老師在講熱愛家鄉一課時把同學們領到新建的工廠或各個住宅小區,領到北環路、立交橋、松花 江大橋等地,進行現場教學,通過實物充分領略家鄉的巨大變化。組織同學們到太陽島、植物園、動物園,充 分領略家鄉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增加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請蘇寧團的解放軍做報告,充分理解家鄉先進人物 的成長,為家鄉爭光等等。

課內外結合方式很多。如與班隊會結合、舉行專題講演會、故事會、營火晚會,舉辦夏令營、冬令營、拉 練、走出去、請進來等等。課內外結合能擴大學生視野,使學生有親身體驗,能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使 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生動活潑,可信度強,實踐的可能性大,因此能產生巨大的教育效果。

看了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政治教案我們維護正義的人還看了:

1.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政治教案

2.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政治第八課教案

3.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上教案設計

4.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政治第一課教案

5.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篇4

培養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知道通過尋找個人自尊自信的支點、創造個人成功的記錄等方式來確立自尊自信。知道一些體現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典型事例。

過程與方法

進一步提高認知能力,能夠初步較全面、正確地瞭解自己,確立自尊自信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保持個人較恰當的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有意識地引導自己,保持個人自尊自信的正確方向,把個人的自尊自信上升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成為一個對祖國、對人民的有用之才。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指導學生學習有關自尊自信方面知識的目的,在於引導其行動。因而本框教學內容是全課的重點。課文提出了培養自尊自信的三點途徑,前兩點是實際性的指導,第三點是方向性的指導。重點是要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與生活實際,將這些方法落實於行動。

教法建議

在懂得了“是什麼”、“為什麼”以後,重要的是“怎樣做”。也就是如何將心理品質教育最終落到實處。自尊自信的培養可以說有多種途徑,但最根本的則是如何認識自己突出的優勢和長處。因此,要引導學生廣開思路找自己的“長”。尤其是一些所謂的“差生”,教師應把重點放在他們身上,發動同學幫助其發現也許連自己也沒有認識到的優勢和長處,培養其自尊自信良好品質。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過程:

教師持一帶支架的相框進入教室,把它放在講臺桌上,老師引導說明相框能站立在桌上是因為後邊有支架。而每個人要想以自尊自信的良好形象自立於社會,也需要這樣一個“支點”,即每個人的優勢和長處。

學生活動:找優點

① 以小組為單位

② 每組指定一名同學作為找優點的物件

③ 自我找優點與小組其他成員給其找優點同時進行

④ 教師提示:“優點”不光是指學習好,體育好、唱歌好、人緣好、模仿能力強、做飯好等都是優點。

⑤ 時間五分鐘

⑥ 先由自己陳述所找優點,然後由小組其他成員陳述。

⑦ 當學生說出自己的優點後,教師示意學生掌聲鼓勵。

(目的: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增強自信心。)

問:在贏得掌聲的時候,你能說說是用哪些具體的方法找到自己優點的嗎?

生答:要和別人相比較。當然,要選擇好比較的物件,比如,踢足球的水平,我就得和同學比,不能和-比;全面挖掘自己優勢,當然,也要認識不足,才能揚長避短。

師:此外,還要逐步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抓住今天,追求明天。

學生活動:請填寫下列表格

題目

那一次,我成功了!

時間

目標

行動

結果

內心體驗

可選取漫畫、照片、證書等方式加以說明

學生歸納:在成功的行動中,體驗勝利的喜悅,自信心不斷增強。要想成功,目標就要適當,行動也要勇敢。

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話:“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說明要自信,就要獨立,不能有依賴性。

議一議:“維護國家尊嚴是大人們的事,與我們中學生無關。”這種想法對嗎?為什麼?

生答:不對。人既要有人格,又要有國格。中學生也是國家公民,有維護國家尊嚴的義務。

問:維護祖國的尊嚴我們應怎樣做?

生答:繼承民族傳統、對外交往不卑不亢、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尊重國旗、國徽、國歌……

學生課堂小結

探究活動

我的自信心在哪裡

活動(一)學生填寫調查表知道自己具有那些能力:

自我能力調查表

在符合你的題目的括號內劃"√",在不符合你的題目的括號內劃"×"。如果你還具備其他能力請填寫在第9題中

1.我對自己的理解能力充滿信心( )

2.我對自己的社交能力充滿信心( )

3.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充滿信心( )

4.我對自己的表演能力充滿信心( )

5.我對自己的體育能力充滿信心( )

6.我對自己的組織能力充滿信心( )

7.我對自己的繪畫能力充滿信心( )

8.我對自己的自我保護能力充滿信心( )

9.我還對自己的以下能力充滿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二)回顧成功經歷及內心體驗,說明我們的能力還必須得到他人的肯定,自信心才可能確立。

"我得到了別人的大拇哥"

幼年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成功事件),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拇哥,我心裡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年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成功事件),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拇哥,我心裡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寫成功事件),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拇哥,我心裡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動(三)自由演說,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經歷,分析自尊自信是如何確立的,如何能培養自尊自信,並能指導自己的行動。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篇5

貨幣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貨幣的職能;闡釋價格、商品流通、紙幣、通貨膨脹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世界現行貨幣的調查、瞭解並結合現實生活中人們對貨幣的不同看法,從貨幣的起源和本質說明應正確認識貨幣的作用,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和辨證的思維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我國紙幣的愛護及正確對待貨幣的態度。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一、關於貨幣的本質,教師可以結合對貨幣產生過程的分析來說明其本質。教師在解釋本質時應著重抓住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1、貨幣的含義。從含義中我們可以看出貨幣首先是一種商品,其次要看到貨幣還有和其他商品不同的地方是能夠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而其他商品不具有這種屬性。

2、貨幣和其他一般等價物又有著不同。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有很多商品,但這些都不能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只有當金銀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時候才產生了貨幣。

3、從貨幣的作用來看,貨幣可以和其他商品相交換,起到一般等價物的作用。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二、關於貨幣的產生教師主要講清以下幾點:

1、貨幣產生的原因: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使得交換越來越頻繁和複雜化,這就需要一個交換的中介,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貨幣逐漸產生。

2、貨幣產生的過程: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的出現、貨幣的產生。

對於這個問題教師可以以具體的事例並結合書中的圖片來進行說明。

三、書中共講到了貨幣的五種職能,其中前兩種是最基本的職能,即從貨幣產生時就具有的職能。因此,教師在講課時主要抓住前兩種職能。

1、價值尺度職能。這一職能指的是用貨幣來衡量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這一問題主要講清楚:

第一,貨幣為什麼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這是因為貨幣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也有價值。所以貨幣的這一職能實際上是用貨幣的價值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

第二,商品的價格。在這裡應該弄清楚價格是用貨幣表現的商品的價值,也就是說價格是價值的外在表現。因此,價格的變化要以價值為基礎,用一定量的貨幣單位來表現。

第三,價值尺度職能中,人們無須拿現實的貨幣來衡量商品價值的大小,只需要從觀念上進行比較即可。因此,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2、流通手段職能。

第一,這是指用貨幣作為媒介來進行買賣商品。最初的商品交換是簡單的物物交換,貨幣出現後,商品交換開始以貨幣為媒介。這時候,在商品買賣過程中,買和賣往往相分離,這就給買賣雙方造成一定的困難。貨幣在此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交換媒介的作用。由於貨幣的出現,買賣不再是直接的從商品到商品的直接交換,而是從商品到貨幣再到商品。這個交換過程叫做商品流通。

第二,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區別: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所起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強調的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的整個過程。

第三,貨幣的這種職能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人們不可能用觀念上的貨幣來購買商品。

3、貯藏手段職能。由於貨幣本身具有價值,所以可以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貯藏起來。在這裡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貯藏手段並不是指儲蓄。

4、支付手段職能。這一職能是隨著賒帳買賣的出現而產生的。教師只要講清楚這一過程中貨幣的支付和買或賣並非現場交易,而是相分離即可。

5、世界貨幣的職能。這是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興職能,它是指貨幣在世界市場上起作用。

四、關於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公式主要抓住以下幾點:

1、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公式是什麼?它和哪些因素有關係?

2、什麼是通貨膨脹?它是怎麼引起的?通貨是指流通中的貨幣,膨脹是指紙幣太多了超過了實際需要的數量。當紙幣的發行量超過實際需要的數量時,就表明用更多的紙幣代表一定量的商品價值量,也就是說單位紙幣所代表的商品價值量減小,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減少;反過來意味著商品的價格上漲即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必然影響人們的生活。

3、紙幣的發行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商品價格總額上漲,紙幣的發行量也要增加。因此,當一個國家經濟增長時,商品的價格總額在上升,紙幣的發行量也要相應增加,而一旦增加額超過了增長額就會出現通貨膨脹。

?、紙幣的發行量與貨幣流通次數成反比。如果紙幣的發行量和商品價格總額保持不變,而加快貨幣流通次數也會引起通貨膨脹。

5、如何有效控制通貨膨脹。關於這一點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討論,關鍵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考慮到我國經濟建設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應道學生根據公式來進行推論。從紙幣的發行量上看出要控制紙幣的發行,要使紙幣的發行量與經濟增長速度相適應。從商品價格總額和貨幣流通次數上引導學生明白要大力發展經濟,並且應該採取必要措施使經濟儘量作到良性發展。

在講這一部分內容時,由於比較抽象,教師可以進行例項說明,這樣讓學生更能接受。

五、關於正確對待貨幣。

當今的市場經濟時代,人們對金錢的看法可以說是千奇百怪,更加重視金錢的作用。而學生在社會的影響下對金錢也有著各種各樣的看法。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師可以預先對學生進行思想調查或者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思想教育。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可以與學生進行談心、開主題班會、帶領學生參觀革命偉人的故居等。在對待金錢的態度上關鍵要把握住兩點:

首先,應該認識到金錢的重要作用。尤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更應該充分認識到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應該看到在今天金錢也有著一定的消極作用。那種一味追求金錢,為了金錢可以出賣良心、道德、民族的、國家的利益的做法是不應該的。我們不可忽視金錢的消極作用。

在此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學會辨證地看問題。培養學生樹立起正確的金錢觀。

六、關於紙幣

首先,講清楚紙幣是在鑄幣的基礎上產生的

其次,弄明白紙幣的含義。在理解這個含義時應該清楚:

1、紙幣是一種符號,它是貨幣的符號,代表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2、紙幣本身並沒有價值,它只是代表著金屬貨幣的價值。

3、紙幣是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能發行紙幣。

第三,講明紙幣為什麼會代替鑄幣。即紙幣和鑄幣相比較有哪些優點。這讓學生看書即可。

最後,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紙幣情況以及當今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的紙幣。

七、教學重點、難點

1、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是貨幣的兩種基本職能。

書中共講到了貨幣的五種職能,其中前兩種是最基本的職能,即從貨幣產生時就具有的職能。因此,教師在講課時主要抓住前兩種職能。

(1)價值尺度職能。這一職能指的是用貨幣來衡量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這一問題主要講清楚:

第一,貨幣為什麼可以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這是因為貨幣本身也是商品,也凝結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也有價值。所以貨幣的這一職能實際上是用貨幣的價值衡量其他商品的價值。

第二,商品的價格。在這裡應該弄清楚價格是用貨幣表現的商品的價值,也就是說價格是價值的外在表現。因此,價格的變化要以價值為基礎,用一定量的貨幣單位來表現。

第三,價值尺度職能中,人們無須拿現實的貨幣來衡量商品價值的大小,只需要從觀念上進行比較即可。因此,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2)流通手段職能。

第一,這是指用貨幣作為媒介來進行買賣商品。最初的商品交換是簡單的物物交換,貨幣出現後,商品交換開始以貨幣為媒介。這時候,在商品買賣過程中,買和賣往往相分離,這就給買賣雙方造成一定的困難。貨幣在此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交換媒介的作用。由於貨幣的出現,買賣不再是直接的從商品到商品的直接交換,而是從商品到貨幣再到商品。這個交換過程叫做商品流通。

第二,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區別: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所起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強調的是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的整個過程。

第三,貨幣的這種職能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人們不可能用觀念上的貨幣來購買商品。

2、貨幣與紙幣比較表

區別

貨幣

紙幣

定義

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在商品交換中起媒介作用

職能

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只是代替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即只具有流通手段的職能。

是否有價值

貨幣是商品具有價值

紙幣只是貨幣符號,無價值。

教法建議

1、貨幣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這個問題教師主要通過分析歷史得出它們的發展階段,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視訊檔案進行說明。

2、貨幣的含義及本質: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不同階段出現的貨幣分析其缺點並弄清楚為什麼,然後將金銀的優點與之相比較,得出貨幣的概念和本質。

3、貨幣的五種職能: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調查,看一看在自己的周圍,人們平常是怎麼使用貨幣的。上課時,針對學生所蒐集上來的材料,讓學生進行分類。然後結合課本的內容進行講解。

4、紙幣的含義:這一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紙幣和金屬貨幣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5、世界上的各種紙幣:這一問題教師可以設計表格,讓學生調查當今世界市場上的主要紙幣名稱及與人民幣的兌換比例,從而加深印象。

6、流通中所需貨幣量的公式和通貨膨脹:教師可以蒐集通貨膨脹時商品的價格及國家的紙幣發行量來讓學生分析比較,從而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特別是國民政府時期的通貨膨脹更是典型事例。

7、關於正確對待貨幣的態度:教師可以通過列舉當今社會上存在的各種反面事例,讓學生進行討論或者以主題班會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正確態度。

貨幣的職能

複習提問

1. 什麼是貨幣?

2. 貨幣是一般商品的共同點和區別點是什麼?貨幣的本質是什麼?

匯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貨幣就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在明確了什麼是貨幣、貨幣的本質以後,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貨幣的職能。

講授新課

一、貨幣的職能(板書)

請同學們看課本第16頁第2自然段後回答:

1)什麼是貨幣的職能?

2)貨幣有哪些職能?其中哪個是基本職能?

同學回答:

1)“貨幣的職能就是指貨幣在人們的經濟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2)“貨幣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五種職能”。

教師:回答正確。貨幣的五種職能是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具備,其中從產生時起就具備的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下面我們來分別研究一下貨幣的五種職能。第一個基本職能是價值尺度。

1. 價值尺度(板書)

提問:一種商品價值的大小能由自身來表現嗎?在貨幣產生以前,商品價值的大小是怎樣表現的?

學生回答:一種商品,它自身是不能表現自己價值大小的,只有通過交換,由另一種商品表現出來。例如,在貨幣產生以前,2只羊換1把斧子,2只羊的價值是通過1把斧子表現的,1把斧子是2只羊的交換價值。

教師設疑:在貨幣的產生以前的物物交換階段,一種商品的交換價值是由另一種商品來表現的。那麼,貨幣產生以後,用什麼來衡量商品價值的大小呢?

學生回答:貨幣產生以後,可用貨幣作為衡量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度。

教師:同學們回答正確。貨幣產生以後,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貨幣的成為衡量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度。也就是說,貨幣具有價值尺度的功能。

(1)、定義(板書)

“貨幣 作為價值尺度,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

(2)、貨幣為什麼能充當價值尺度(板書)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貨幣之所以能夠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是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也具有價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價值作為尺度來衡量其它商品的價值。這正如尺子可以衡量物品的長短是因為尺子本身有長度一樣。

現實生活告訴我們,紙幣雖然不具有價值, 能直接作為衡量商品價值的尺度,但是通過紙幣的媒介,不同商品的價值就可以互相比較其大汴,在這裡,紙幣代替金屬貨幣起到了間接價值尺度的作用。

例如:1件衣服50元、1件毛料衣服500元,說明1件毛料衣服比1件衣服和價值大。(因現產生活中人們都用紙幣購買商品,故這裡應給以說明,但又因為還沒有講“紙幣”的知識,所以只講到此程度即可。)

(3)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

教師:大家走進商店購買商品的時候,也許對於商品的標價習以為常,。但是,如果哪一天商店裡不再標出商品的價格,而是將一疊紙幣放在旁邊,人們又會作何感想呢?這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商品的標價說明了貨幣仍然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而此時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並不要實實在在的貨幣,只要讓人們明白某一種商品值多少錢即可。

(4) 、價格(板書)

① 價格定義(板書)

教師:每當我們走進商店,都會發現每一種商品(或每一類商品)旁邊(或貼在商品上)都有一個說明商品價值大小的價目表。用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的價值就是商品的價格。換句話說:“價值是價格的貨幣表現。”

貨幣的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就是把商品的價值用貨幣來表現,如1kg豬肉值16元、1kg雞蛋值6元等。

提問:既然價格是以價值的貨幣表現,那麼,價格與價值的關係是什麼?

② 價值與價格的關係(板書)

學生回答: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值決定價格。

教師:回答正確。例如:

“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商品價格的高低,一般地說與商品身價值大小成正比。”

再如:買一件衣服需要花50元,50元是衣服的價格,它必須以衣服的價值為基礎。即:1件衣服=50元 50元是1件衣服的價格 價格要以價值為基??

提問:看書第17頁的“議一議”,從貨幣的產生過程來看,商品的價值有哪幾種表現形式?

學生回答略

教師歸納:商品的價值形式經歷了四個階段:

a、簡單的價值形式:一咱商品的價值個另地、偶然地表現在別種商品上。

b、擴大的的價值形式:一種商品的價值表現在其它一系列商品上。

c、一般價值形式:一切商品的價值共同表現在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充當一般等物的商品上,

d、貨幣價值形式(價格):貨幣成為表現其它一切商品價值的固定的一般等價物。

那麼,在這些階段都是怎樣來表現商品的價值的呢?

教師設疑:為什麼在商店裡,說明商品價值的大小隻要擺放在一個小小的價目表、寫出它的單價即可,而不用擺放在它所值的貨幣?

學生回答略

教師: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並不需要現實在貨幣,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下面看貨幣的第二個基本職能:

2、流能手段(板書)

什麼是商品流通(板書)

教師:貨幣產生以前,商品交換是直接的物物交換,它的公式是:商品──商品(w──w)。在這種物物交換中,買和賣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同時進行的,用不著什麼媒介。

提問:貨幣產生以後,一個商品生產者要想獲得另一個商品生產者和商品怎麼辦?

學生回答:貨幣產生以後,商品所有者首先把商品換成貨幣,再用貨幣換商品,貨幣成了商品交換的媒介。

教師:回答正確。“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叫作商品流通。”它的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w── g──w)。

人們日常從商品買賣中所看到的貨幣的作用,就是流通手段的職能,所以這種職能又叫作購買手段。

提問:商品流能與流通手段這兩個概念,有聯絡,容易混,誰能認出二者的區別?

學生議論後教師歸納:“流通手段”是從貨幣職能的角度上講的,強調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是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用圖表示:

流通手段:商品──貨幣──商品

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板書)

“商品流通”是從商品交換的形式上講的,為的是區別於物換物的直接交換,是以貨幣為媒介進行的商品交換。用圖表示;

商品流通:商品──貨幣──商品

以貨幣為媒介進行的商品交換(板書)

這兩者的關係我們可以以一個簡圖來表示:

提問:直接的物物交換與商品流通有什麼區別?

學生議論後教師歸納 :在物換物的直接交換中(商品──商品),買和賣是同時進行的,不需要媒介;而在商品流通中(商品──貨幣──商品)買和賣成為兩上不同的行為,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可以分離。這一方面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換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必須同時都需要對方的商品),克服了商品交換的障礙,有利於商品交換的發展。

但同時,商品交換的內在矛盾也隨之進一步發展。買、賣脫節,商品所有者在這裡賣、到那裡買,今天賣、以後買,其結果,必然有人的商品賣不出去。因此,貨幣作為流通手段的職能,已包含著發生現實性,還必須有中外一系列關係起作用,這種關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才會存在。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生活中,由於處於新、舊體制轉軌時期,也產生了一系列矛盾,如供求關係、經濟結構不協調致使一些商品滯銷、積壓等問題。

提問: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也是觀念上的貨幣,行嗎?

學生回答: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因為任何一個商品所有者都決不會允許有人憑空話拿走其商品、侵害其利益的事發生。

教師:回答正確,這是我們理解流通手段要明確的第三點:

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不是觀念上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

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其形態在商品交換過程中是不斷髮展的。那麼,其演變過程是怎樣的?請閱讀課文第17頁下段~第18頁第1段,並歸納出大致經歷了幾個階段。

同學閱讀後歸納:足值的金、銀條塊──富商打上印記的金、銀塊──國家制造的鑄幣貨幣。

以上我們學習了貨幣的基本職能。這兩種基本職能應該牢牢掌握。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貨幣的其它三種職能。(注:以下三種職能不必展開講,把教材的觀點提煉出來即可)

3、貯藏手段(板書)

什麼是貯藏手段(板書)

教師:由於貨幣是由一般等價物,有了貨幣,就可以買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以滿足個人物質和精神上的消費需求,所以,人們常把貨幣發作財富的代表貯藏起來。

“把貨幣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貯藏起來,就是貨幣的貯藏手段的職能。”

提問: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用紙幣行嗎?

學生議論略

教師歸納 :作為貯藏手段的貨幣,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貨幣,又是足值的貨幣──金、銀鑄幣或金銀條塊。

(注:第18頁第3自然段關於黃金飾品與黃金的不同,以及我國法律禁止金銀在市場上流通的內容,由學生自己閱讀即可。)

4、支付手段(板書)

什麼是支付手段(板書)(請同學們閱讀第18頁第4段)

“貨幣被用來清償債務或支付賦稅、租金、工資等,就是貨幣支付手段的職能。”

支付手段的產生條件(板書)

“支付手段是隨著賒賬買賣的產生而出現的”。

教師:貨幣出現以後,人們購買東西都是用現金支付的。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賒賬買賣,在賒購到期,以貨幣償債款時,貨幣便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貨幣作為支付手段,還可以用來支付租金、利息、工資和稅款等。

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可以在缺乏現金的情況下,使商品得以流通,從而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由於有些債務可以互相抵銷,不再需要以貨幣作為流通手段,這就可以節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同時,貨幣作為支付手段,也擴大了商品經濟的矛盾。在存在支付手段的條件下,許多商品生產者以賒賬買賣的方式發生了任務關係,例如,甲欠乙的錢,乙欠丙的錢,丙欠丁的錢,如果其中任何一個人因故未能按期償還債務,那就會影響其他一系列人支付欠款,而由此引起的連鎖瓜,會使許多商品生產者因缺少貨幣而無法繼續生產。我國當前經濟生活中企業之間的“三角債”就是這麼產生的。只有通過改革,發展生產,按期清償債務,才能從“三角債”的連環鎖中解脫出來。

5、 世界貨幣(板書)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換的範圍越出國界,貨幣的作用也擴充套件到世界市場。(注:因此較簡單,故採用連讀邊議法。)

什麼是世界貨幣(板書)

“世界貨幣是指貨幣具有在世界市場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職能。”

貨幣在世界市場上怎樣充當一般等價物呢?主要有:

(1)、作為一般的購買手段,用來購買外國的商品;

(2)、作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來平衡國際收支差額;

(3)、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由一國轉移到另一國,如國際貸款、轉移財產、戰爭賠款等。

這些都充分體現了:

世界貨幣在國際經濟關係中的作用(板書)

請同學們看書第19頁第3段,注意世界貨幣的特殊要求:

1. 一般說來,只有黃金或白銀才能作為世界貨幣,鑄幣和紙幣都是不行的;但是,隨著貨幣的發展,一些國家的紙幣也具有某種世界貨幣的職能,如美元、馬克、英鎊、法郎、日元等。

2. 在國際貿易的購買和銷售的金額,一般都通過銀行結算:只有不能抵銷的那一部分差額,才需用金、銀來支付

提問:請同學們看書第19頁“想一想”所提問題:貨幣具有五種職能,它們共同的本質是什麼?

學生討論略

教師歸納:貨幣的五種職能都說明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是從其他商品中分離出來,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換並表現其它一切商品價值的商品。”正因為作為一般等價的貨幣是從其它商品中分離出來,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換,並表現其它一切商品的價值,它才可以成為衡量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度過功能;能與任何商品相交換,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具有流通手段的職能;也因為貨幣在本質上是一般等價物有了它就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換,才能把當作財富的代表貯藏起來,將來需要進入流通時,仍可以換得其它一切商品;並能在賒賬買賣中成為支付債務的手段;在世界市場具有充當的一般等價物的職能。

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貨幣的職能,即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它們是在商品交換髮展的不同階段逐步具備的,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一產生就具有的兩種基本職能。貨幣之所以具有五種職能就因為它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複習題

1. 貨幣的職能是什麼?其中哪幾個是基本職能?

2. 什麼是價值尺度?貨幣為什麼能充當價值尺度?

3. 什麼是價格?價值與價格有怎樣的關係?

4. 什麼是商品流通?什麼是流通手段?二者的區別在哪裡?

5. 最初的貨幣形態是什麼?後來有哪些發展?

人教版八年級政治下冊教案篇6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知道,辯證法和唯物論一起構築起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巍峨大廈。唯物論是這座大廈的基礎部分,辯證法是這座大廈的主體部分。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不外乎三個方面:聯絡、發展和全面。其中,前邊第二課已經學習了“聯絡”的知識,第三課學習了“全面”的知識,這裡的第四課學習的是辯證法的最後一個觀點---------發展的觀點。它是第二課和第三課所學知識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個辯證法知識的最後總結,因此,從理論上講,該部分內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於本節課的內容中包含了豐富的方法論意義,對於學生正確地對待人生和社會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從現實角度講,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學目標

國家---頒佈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中,把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定性為相互關聯的三個層次,即知識、能力和覺悟。根據這一精神和本節課的具體內容,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兩個基本概念:內因、外因。

理解一條基本原理: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掌握一種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分析問題。

2、能力目標:

通過基本原理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通過方法論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會”和“用”。

3、覺悟目標: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要多方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自身實際,切實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覺悟。 比如,學生成長中的內外因問題,主觀努力與外部環境問題,順境逆境問題,等等。

三、教學重點

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確立為本節課的重點,是因為它既是這一節課中所學內容的落腳點,也是培養學生覺悟的出發點,放在整個的哲學中,它也是支撐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基本原理之一,所以必須作為重點來處理。

四、教學難點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之所以確立它為難點,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問題確實非常抽象,人們不易把握,另一方面是因為高二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比較低,學習起來難度很大。

五、教材處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這套政治教材,內容上更具可讀性,材料上更具新穎性,版式上更加活潑,更貼近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學習實際,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教材在學習中的作用。

對於本節課而言,要做到:

分析教材提供的經典事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精讀教材中的黑體字,培養學生縝密思維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處理教材中的“想一想”、“議一議”等小欄目,引導學生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知識向能力延伸。

我說課的第二個內容是說方法

本節課的內容多處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學等學科的事例,以及社會生活中的事例。對這些事例,學生能“知其然”,但從哲學角度講,肯定不能“知其所以然”。

為了激發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準備採用“讀—議—講—練”的方法。即讓學生先讀書,自學,充分討論,然後由老師予以點撥,最後習題鞏固。這種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於發揮學生與老師兩方面的作用。

我說課的第三個內容是說程式

1、用巧妙的導語幫助學生突破概念關。

巧妙的導語可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為此,我教學設計的第一個板塊是導語入境——分析“雞蛋變成小雞”這個經典事例。在學生分析這個事例時,匯出內因、外因兩個概念。

2、用精闢的分析幫助學生突破原理關。

內外因的關係原理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學習後邊的知識的基礎。學習這一知識,主要依靠在分析大量事例的基礎上進行的理論闡述,籍此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用適當的教學延伸幫助學生突破應用關。

我本人要與學生一起探究課本上的“想一想”、“議一議”等小欄目,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事例,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我說課的第四個內容是說教學手段

鑑於目前的教學裝備已大大改善,多媒體教學已經日益普及。所以,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出了一套cai教學軟體,運用聲光電等先進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學習的效率。

以上是對這節課的幾個設想,不當之處,敬請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