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案4篇

教案是教師為了提高上課質量事前擬訂的文字材料,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大家肯定要強調聯絡實際。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案4篇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案1

教材簡析

《北京的春節》是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一篇課文。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也表達了作者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民風民俗”。對於“民風民俗”的學習,學生雖然學習過一些:如二年級下冊的《難忘的潑水節》等,但並不是主題的深入學習。本文是本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作為單元的開篇課文,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方法: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走進課文、閱讀“閱讀連結”的資料和蒐集資料,瞭解一些關於北京的春節的傳統民風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這些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蘊涵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二是讓學生通過品讀課文、對比閱讀進一步瞭解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怎樣謀篇佈局,準確用詞,生動表達。為以後的課文學習作好學習遷移的準備。

教學物件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大師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語言和北京春節民風民俗的理解,對於南方的孩子們是不容易的。且課文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運用及其好處,學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永珍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三)情感態度目標:

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瞭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一)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策略

讀中感悟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1.蒐集關於春節的詩歌、童謠等。2.蒐集各地過春節的民風民俗。

第一課時

【主要目標要求】:

1.學會本課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生詞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寫作的順序。

4.瞭解老北京春節前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教學過程預設】

一、談話匯入,共話春節,激發心中興趣

(一)學生彙報蒐集春節的資料。

師:(播放賀年曲)春節,一個永珍復甦、草木更新的節日,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一個隆重而傳統的節日,關於春節同學蒐集了哪些資料,跟同學分享。關於春節的來歷。

1. 學生彙報蒐集關於春節來歷的資料。

2. 學生彙報蒐集關於春節的詩歌、童謠等。

(二)出示北京春節童謠,匯入課文

1. 齊讀童謠。

相關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

2. 匯入課文。

師:這就是北京的春節的寫照。很有特色是吧,也想到北京去過個春節是吧。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體感知,理清過程,瞭解寫作順序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學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

2.北京的春節給你的印象是什麼?

(二)反饋檢查:

1.學習生詞,指導書寫。

2.解決疑難。

3. 交流對北京春節的感受。

(三)瀏覽課文,理清順序。

1.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

2. 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順序。

師: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將北京的風俗寫清楚的? (按順序填寫在下表的時間欄內)

3.學生彙報。

4.瞭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三、品讀感悟,細賞風俗,體味特色文化

1.品讀“臘八”

(1)學生彙報表格填寫內容。

(2)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語句,感受風俗特色,領悟作者語言的特點。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a換詞理解“農業展覽會”。

b聯絡臘八粥的材料理解“農業展覽會”,體會老舍語言的樸素與幽默。

c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臘八粥不僅是一種食品,更是獨具北京傳統的一種文化。

②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a引導抓住“翡翠”、“色味雙美”,體會作者敘述的精妙。

b指導學生聯絡資料談談北京關於吃餃子的風俗。

2.品讀“二十三”

(1)學生彙報表格內容。

(2)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語句,感受風俗習慣,領悟作者語言的特點。

四、小結,佈置作業

(一)教師總結延伸。

(二)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構思如何開展調查“民風民俗”的活動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案2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過春節,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準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七年級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裡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選編本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瞭解民風民俗的慾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二是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農業展覽會"指臘八粥裡的米、豆、乾果的品種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開展覽會。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達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老北京春節熬臘八粥這一民俗特點。

②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從第一句話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熱鬧"。透過"萬不得已""必定"等詞語,可以體驗到人們多麼重視除夕夜"吃團圓飯",這裡飽含著濃濃親情,浸潤著傳統美德。按照老北京的習慣,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覺,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這叫"守歲"。"守歲"有兩重意義: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品讀這些句子,不僅瞭解北京的春節習俗,還要深入領悟傳統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③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

此處元宵如同南方的"湯圓"。"除夕真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七年級拜年、逛廟會,雖"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樣熱鬧,這是春節的第二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集市上賣元宵、家家戶戶吃元宵,這是春節的第三個高潮。一個"又"字,表現出作者在結構文章、統籌內容上的匠心獨運。

④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

這句話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殘燈:花燈逐漸少了、熄滅了;末廟:廟會的最後一天。從正月七年級人們就開始逛廟會,正月初五又到處張燈結綵鬧花燈,到了正月十九,花燈逐漸少了、熄了,廟會也到了最後一天,隆重、熱鬧的春節結束了。十九天"美好快樂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過去了,作者戀戀不捨的心緒躍然句中。這個句子還與課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始了"相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2)對詞語的理解。

春節:農曆正月七年級,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兼指正月七年級以後的幾天。俗稱"過年"。

臘月:農曆十二月。

臘八粥:臘八即臘月初八。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慄、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製作,中空,能發出響聲的`一種傳統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個十天,也稱"上旬"。

小年:農曆中的節日。在臘月二十三日,舊俗在這天祭灶。

除夕: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後的一天。

廟會:設在寺廟裡邊或附近的集市,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舉行。

嫻熟:熟練。

元宵:農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為這一天叫上元節,故晚上叫元宵。課文中指元宵節(又稱燈節)的一種應時食品,南方稱"湯圓"。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斷然分開的樣子。形容兩種事物毫無共同之處。本課指除夕夜的"鬧"與正月七年級的"靜"形成鮮明對比。

永珍更新:永珍:宇宙間的一切景象。更:變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變得煥然一新。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永珍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綵、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三、教學建議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詢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學生學習本單元時,春節剛過不久,也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談一談自己是怎麼過春節的。

2.整體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本文時間跨度大、內容多,從臘月初寫到正月十九,列舉了一系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所以,理清寫作思路是學好本課的關鍵。文章按時間順序安排內容,可分5個時間段來把握:①1-6自然段(春節差不多在臘月初旬開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七年級);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節);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結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時間的詞開頭,構成各段的總起句、中心句,緊接著圍繞中心句列舉事例。在教學過程中,初讀課文後,可先讓學生談談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的整體印象,再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結構安排自然流暢、脈絡清晰的特點。

初讀課文後可填寫以下表格:

時間

風俗習慣

3.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課文先寫北京春節的開始,比較簡略地介紹了人們做了哪些過春節的準備。有的民俗習慣只一句話帶過。如,"必須大掃除一次""店鋪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緊接著詳細描述除夕、七年級、元宵三個春節高潮。最後簡略交代春節結束。這樣寫的好處是點面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老師適時點撥,達成這一教學目標。

4.品讀語句,想象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老舍先生曾說,"我不論寫什麼,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流暢通達,清淺俗白,雅俗共賞,耐人尋味。這種語言風格在文中處處可見,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教學過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導學生抓住自己對課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潛心品讀,把培養語感落到實處。

本文有較多的場景描述,有較強的畫面感,要指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想象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讓學生多聯絡生活實際,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節不一樣的民風民俗,並引領學生理解本課所展示的民俗的內涵──春節代表的親情、鄉情、祝願、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比如,"這些比賽並不為爭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馬、駱駝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嫻熟技能。"這一畫面可以反映淳樸善良、崇尚勞動、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

關於表達方法的領悟,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並著重指導學生領悟作者語言表達特點。比如,"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引用俗語說明北京的春節從一年裡最冷的時候開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將敘述和描寫融為一體誇讚臘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各種乾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農業展覽會",說明粥的材料豐富,表達對豐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點指導易錯的字。例如,"醋"的左邊不要少一橫,"轎"左下是提不是橫。"慄"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課後第一題除練習快速默讀外,意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全面瞭解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並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場景或細節談感受。在交流時,可引導學生聯絡本地過春節的習俗,對比談感受。本題應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互動完成。

課後第二題旨在落實本年段的重點目標──"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文章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本題宜在把握全文內容後進行,找出詳細描寫部分,有感情地朗讀,讀議結合,相互促進,切實體會詳略得當的好處。

課後第三題的練習意圖是聯絡生活經驗,進一步瞭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感受傳統節日蘊涵著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激發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7.課後"閱讀連結"可在課內完成,也可在課外完成。目的一是擴充套件節日習俗資訊;二是訓練瀏覽,提高瀏覽速度,培養捕捉有用資訊的能力;三是與課文相關部分比較,學習不同的寫法。比如《過年》,"我小時候並不特別喜歡過年","天天打掃剩菜",守歲"困得低枝倒掛,哪有胃口去吃",寫出了與課文不同的另一種感受。再如《除夕》,介紹了南方福建的過年習俗,可以讓學生和課文中的除夕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之處。

四、教學案例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和略寫的好處。

重點難點:

1、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

2、難點:學習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師準備老北京過春節的有關圖片,資料等

2、學生蒐集、整理並熟悉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圖片,資料

3、生認真預習並完成好本課的導學稿

4、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難忘的寒假生活

二、學習“單元導讀”,匯入新課

1、組織學習“單元導讀”,瞭解本組主題、學習目標。

2、師談話匯入:“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隆重最傳統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那麼,關於春節的來歷、傳說、習俗,你又知道多少呢?

3、生交流自己蒐集到的有關春節的資料。

4、師小結學生髮言匯入、揭示並板書課題。

三、學習字詞,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文中重難點詞語(含生字表中要掌握的生字新詞),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識記生字、理解新詞的方法。)

2、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並說說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北京的春節的“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四、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生默讀課文,完善導學稿,做好小組內交流的準備。

(自學內容以導學稿為藍本,要求學生課前充分自學完成)

2、小組內討論、交流,確定中心發言人和彙報形式。

3、小組代表全班展示交流:

(1)、課文按怎樣的順序寫老北京過春節的?重點寫了哪些日子人們的活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引導歸納:點面結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2)、交流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描寫,展示朗讀。

(重在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五、拓展對比,感受寫作特點

1、認真閱讀文後“閱讀連結”,思考在寫法上與《北京的春節》與何不同。

2、小組內交流後全班彙報,相機點撥學生從文章的結構、表達的情感、語言的特色等方面來體會。

3、師小結並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

課堂小練筆:運用自己學到的表達方法,寫一寫自己過春節的情景。

(若時間充足可展示部分學生已完成的練筆作業)

佈置作業:

1、繼續完成小練筆的作業

2、讀《理想的風箏》中第51到65頁文章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獨特的民俗文化

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點面結合 重點突出 詳略得當 主次分明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案4

教學目標

1、自覺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教學重點 瞭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詢資料,收集有關春節的習俗、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題綱

1、初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詞,讀準字音。

2、自由讀課文,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第一課時

一、童謠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動漫童謠童謠,自己讀讀: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七年級、八年級滿街走。這首童謠寫的什麼內容?

2、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並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彙報。(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到正月十九結束)

三、細讀鑑賞,感受春節。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2、小組研讀。

出示研讀提示: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②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受。

④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四、品讀課文,體會過年的氣氛。

1、指導品讀“臘八”,播放課件,自由朗讀描寫“臘八”的語段,邊想一想:

⑴、臘八的時候,人們做些什麼?你們家在這一天會做同樣的事嗎?

⑵、從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讀“這不是粥,而是……會。”“色如翡翠”“色味雙全”)

2、指導品讀“除夕”,指名朗讀。

⑴、抓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貼上”感受除夕的喜慶、熱鬧。

⑵、抓“除非,萬不得已,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團圓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