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0篇 "探索科學奧祕——六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解析"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案》是一本重要的教學輔助材料,它旨在幫助教師有效地開展科學課程。本教案覆蓋六年級科學下學期的各個知識點,具有豐富的案例和實驗,適合不同型別的學生。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0篇

第1篇

1、意識到能源對日常生活中和工業生產的重要作用。

碗、鋁箔、木塞、橡皮泥、瓶蓋、塑料片、鐵絲、塑料瓶、剪刀等

4、提問:可再生能源與不可再生效能源最大的區別是什麼?舉例。

你對中國禁止小型煤礦、造紙廠的生產或關閉的.行為有何想法?說說理由。

有人說:一次性紙杯是偉大的發明;也有人說:一次性紙杯的發明是最糟糕的發明。你支援哪種觀點?

1、過渡:我們都知道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不可再生資源製造的,而這些物品又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如:汽車、家裡用的煤氣灶、電熱水壺等。你還能舉例。

2、為了改變這種浪費能源的這種狀況,科學家做出巨大的貢獻,你能告訴大家嗎?

六年級科學下冊教案10篇

第2篇

1.知道化學變化會伴隨各種現象,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是否發生化學變化。

2.知道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

3.繼續學習“假設—檢驗”得出結論的科學探究方式。

4.分辨現象與證據的關係,體會證據支援結果的重要性。

新課匯入:展示火柴燃燒、加熱白糖、澱粉遇碘、鐵釘生鏽等化學變化。

提問:為什麼說它們都發生了化學變化呢?預設:都有新物質生成。

過渡:化學變化的特徵是有新物質生成,很多現象可以幫助我們判斷物質是不是發生了化學變化?化學變化一般伴隨哪些現象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化學變化伴隨哪些現象。

新知講解:知識點一:觀察硫酸銅溶液與鐵釘的反應,展示:硫酸銅粉末(白色或灰白色)、硫酸銅溶液(藍色)。

講述:硫酸銅粉末是白色的,但是配製成溶液後變成了藍色。

提問:白色的硫酸銅粉末配製成溶液後為什麼變成了藍色呢?講述:硫酸銅溶液為天藍色溶液,呈弱酸性,俗稱膽礬、石膽、藍礬。因為水中含有銅離子而呈現藍色。在現實生產生活中,硫酸銅常用於煉製精銅,與熟石灰混合可制農藥波爾多液。硫酸銅屬於重金屬鹽,有毒,成人致死劑量0.9g/kg。若誤食,應立即食用大量牛奶、雞蛋清等富含蛋白質食品解毒。

提問:有哪位同學能說一下硫酸銅溶液和鐵釘都有什麼特點呢?預設:硫酸銅溶液為藍色,鐵釘為銀色,且有金屬光澤。

過渡:如果我們將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會有什麼現象呢?請同學們按照下列步驟進行操作。

用鑷子夾住鐵釘,將半截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觀察它們的反應。

提示:注意手指不要沾到硫酸銅溶液,如果不小心沾到,立即用清水沖洗。

提問:現在請同學們分組說一說你們都觀察到了什麼現象?總結:反應前反應後硫酸銅藍色顏色變淺(顏色變綠)鐵釘銀色,有金屬光澤有紅色物質附著提問: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發生了的反應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預設:發生了化學變化。

講述:硫酸銅溶液和鐵釘發生了化學變化,因為產生了新的.物質銅和硫酸亞鐵溶液。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化學變化。由此我們又一次得出了化學變化伴隨著顏色的改變。

知識點二: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過渡:在我們周圍,有很多變化都在進行著。物質的化學變化往往伴隨種種現象,請同學們仔細回憶都有哪些現象?展示:火柴燃燒、加熱白糖、白醋和小蘇打反應等。

提問:請同學們說一說這些化學變化伴隨了哪些現象?預設:火柴燃燒發光放熱、加熱白糖的過程中顏色發生改變、白醋和小蘇打反應伴隨的現象是產生氣體。

總結: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化學變化還伴隨一個現象就是有沉澱生成,這將在我們以後的學習中學到。

提示:需要同學們注意的是,有發光放熱或氣體產生的現象的不一定是化學變化,例如燈泡通電發光就是物理變化,而燒水過程中也會有氣體生成,但它只是水的狀態改變,並沒有新物質生成。

總結:我們通過一個視訊來了解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

課堂小結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發生的是化學變化,化學變化的過程中常常伴隨的現象有發光放熱、顏色改變、生成氣體、生成沉澱等。

板書設計6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改變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氣體產生沉??

第3篇

2、知道可以將人的一生分為幼年期、青春發育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匯入: (聽你們的老師說我們班是學校的智慧之班,我來到這裡上課感到非常高興,不過要想讓我承認你們的智慧我還要簡單的考驗你們一下)

1、你們喜歡聽故事嗎?那麼同學們聽老師給你們講故事,但是要仔細聽,因為我有問題要問

古希臘曾記載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是在庇比斯城外的峭崖上有一個名叫斯芬克斯的人面獅身的女妖。她向每個路過峭崖的庇比斯城人提出一個謎語:有一種動物,在開始的時候用四條腿走路,後來用兩條腿走路,最後用三條腿走路。在一切生物中這是唯一的用不同數目的腳走路的生物。腳最多的時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時候。

對於這個謎語,凡猜中者即可活命,猜不中者一律被吃掉,可過路的庇比斯城人全部被吃掉了,這時聰明勇敢的俄狄浦斯路過此地,會見了女妖,並猜出了謎底。

(哇!同學們不簡單啊,竟在俄狄浦斯之前猜出了這個祕密真不愧是智慧之班)

說的真好,這正人啊,在人生早晨的時候,人是軟弱無助的孩子,他用兩手兩腳爬行,在生命的中午,他成為壯年,用兩隻腳走路;到了老年,臨到生命的遲暮,他需要扶持,因此住了柺杖,作為第三隻腳。”

2、從這個謎語我們可以看出俄狄浦斯把人的一生分成了哪幾個階段?(板書幼年、成年、老年)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人生之旅》(板書課題)

1、對於人生我們還可以有不同的劃分方法,除此之外,如果要你把人的一生劃分為若干時期,你準備怎樣劃分?

2、劃分之前,同學們先看一個短片,只有幾秒,但是概括了人的一生,所以你們一定要瞪大眼睛仔細看,不要錯過人物的每一個變化。

3、下面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短片和我分給你們手中的圖片,小組內觀看、討論、交流,一會兒把你們小組的劃分結果和理由由小組長彙報給我。

4、學生彙報討論結果,每種結果只要大家同意劃分依據就可通過。

5、同學們劃分的真不錯,可是我們人生的每個階段應該做些什麼呢?

6、同學們現在處於人生的哪個時期呢?知道這個時期的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嗎?課前老師讓你們蒐集了你最喜歡的科學家年少的小故事,請幾位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說得好,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必須經歷的人生,我們總感覺今天和昨天沒有什麼變化,甚至是身邊的長輩,也是在不經意間才發現了他的皺紋,他的銀髮,如果每年與父母合一次影,幾年後,也許我們會有新的感悟。

1、談話:我們再來看這組照片,認識嗎?你有什麼發現或感想?

2、我們發現周杰倫個子越來越高了,你們想不想長高?想不想知道長大後你會有多高?

4、下面同學們選擇自己認為最可靠的方法計算一下,其中公式是老師發給你的第一張表,表1是第二張,表2是第三張。

6、同學們把表收起來吧,老師把它送給你,你可以給親戚或鄰居家的.小朋友預測一下。

7、其實預測結果並不是絕對的,有很多因素會改變身高,如後天的生活環境、鍛鍊和營養等。

8、看同學們的表情就知道我們都期待著能長得更高些,個子高了強壯了有什麼好處?

9、同學們說的都很好,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長大後我們不再讓父母去照顧我們了,而且可以去照顧別人了,對嗎?那我們都應該去照顧誰?

10、只有自己的親人需要你去照顧嗎?在人生之旅中,哪些階段的人需要照顧?

11、孟子曾經說過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12、所以我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照顧需要幫助的人。

1、你們家裡或鄰居家裡有嬰兒嗎?他們的父母是怎樣照顧他們的?

2、你家裡或者鄰居家有老年人嘛?在你眼裡,他們是什麼樣的?

第4篇

●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象。

層次1:不知道什麼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不知道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象。

層次2:知道什麼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不知道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象。

層次3:知道什麼是拓展和拓展的意義。知道感受溫室效應及空氣有質量、水的傳熱、空氣動力、熱脹冷縮等原理及其現象。

層次1: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現,開展拓展性活動。不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數。不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論或新發現。

層次2: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現,開展拓展性活動。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數。不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論或新發現。

層次3:能夠主動探究積極發現,開展拓展性活動。能夠在解釋過程中比較變數。能夠在解釋中獲得新結論或新發現。

尺子、報紙若干、一次性紙杯、一次性快餐盒、試管、金魚、酒精燈、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膠帶、熱水、水槽等。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學生/教師互動的目的 二次備課

集中話題 1、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不少的科學知識,掌握了一些科學探究本領。(教師可以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進行解釋,如:地球上的隕石坑等)

探索和調查 1、其實,像這種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解釋,對問題進行探究就是一種“拓展(開拓發展之意《現代漢語詞典》)”,古人曾說過“舉一反三”和“聞一之十”也是同樣的道理。

5、總結:像這樣用所學的知識對現象和問題進行的解釋就是一種對所學內容的拓展。

6、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器材動手探究,並將自己的發現和解釋記錄下來。

每一個實驗的過程中都要要求學生進行初步地假設—仔細地觀察—認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釋—討論與交流。

回顧和解釋 1、你還能對生活中發現的哪些現象,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去解釋呢? 讓學生在解釋中進一步理解拓展

●知道張衡發明地動儀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傳導的原理。

層次1:不知道張衡發明地動儀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傳導的原理。不知道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利用了蒸氣氣流的力量。不瞭解發電的多種方法和電轉化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層次2:知道張衡發明地動儀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傳導的原理。知道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利用了蒸氣氣流的力量。不瞭解發電的多種方法和電轉化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層次3:知道張衡發明地動儀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傳導的原理。知道瓦特發明蒸汽機是利用了蒸氣氣流的力量。瞭解發電的多種方法和電轉化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層次1:能將自己的設想畫出圖樣。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製作。不能在製作完成後進行嘗試並加以改進。不能說得出自己應用的主要原理。

層次2:能將自己的設想畫出圖樣。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製作。能在製作完成後進行嘗試並加以改進。不能說得出自己應用的主要原理。

層次3:能將自己的設想畫出圖樣。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去製作。能在製作完成後進行嘗試並加以改進。能說得出自己應用的主要原理。

蒐集有關科學原理及其應用的資料,氣球、輪胎、卡紙、剪刀、膠帶、吸管、泡沫板、木塊、橡皮泥、葉輪、皮筋等。

集中話題 1、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和本領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懂得和解釋是一種本領,能將所學的科學原理應用在物品的製作上是更大的本領。

2、你知道在科學的發展史上有哪些將科學原理應用在製作上的例子嗎?

讓學生初步理解科學原理在實際中的應用也是一種拓展。

探索和調查 1、學生交流蒐集的有關科學原理應用在製作上的例子。

3、出示做小車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氣為動力,比一比誰的小車跑的又快又遠)

4、要想在比賽中獲勝,你覺得做小車時應當注意些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你的依據是什麼?

5、回憶一下,做空氣動力的小車運用到了我們以經學過的哪些知識?

9、設計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圖和所需的簡單材料。(應當配有文字說明)

12、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圖利用自己準備的材料製作一個小船。

第5篇

本單元由《我從哪裡來》、《人的一生》、《細胞》、《我像誰》、四課組成。主要是研究人作為生命世界的一部分如何繁殖下一代、人的生長髮育過程,生物的構成和遺傳變異現象,以及認識生命個體、科學技術研究的現狀,提高學生對生命延續意義的認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國小生逐步進入青春期,由於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作用,他們在身體形態和功能等方面都將發生明顯的變化。這一階段他們難免會對自己身體發育的特點和青春期應該怎樣搞好衛生保健產生疑問;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已體驗到在豐富多彩的生物界裡,生長著多種多樣的生物體,也會產生“各種生物體是由什麼構成的.?”“兒女的相貌往往和父母相似,又有些不同,這是為什麼”等問題。如何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瞭解與生命的延續相關的科學知識,解決學生感到困惑的一些問題,是本單元編排的主要目的。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遵循國小生的心理和生理髮展需要,根據《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生命世界的具體內容來編寫的。本單元相關的生命世界中的具體內容標準是:瞭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瞭解青少年身體發育的特點;瞭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展特點;知道細胞是生命體的基本單位;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徵是遺傳的;瞭解遺傳和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徵。

5.能夠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

4、意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1、瞭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瞭解青少年身體發育的特點;瞭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展特點。

3、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徵是遺傳的;瞭解遺傳和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徵。

第6篇

本課有四部分組成,分別是“會變味的米飯,米飯、澱粉和碘酒,澱粉的蹤跡,製作神祕的信件”。

會變味的米飯,平常吃飯的時候感覺不到甜味,只有細細品嚐才會感覺到米飯產生了甜味,用這樣日常生活中經歷卻不大注意到的活動,匯入這一課的內容。

米飯、澱粉和碘酒,讓學生利用感官對澱粉進行觀察,在澱粉上滴上碘酒進行實驗,對其產生的現象,教科書進行了明確的告知。

澱粉的蹤跡,利用澱粉與碘酒的顏色變化,可以來檢驗哪些食物中含有澱粉。

製作神祕的信件,是一個有趣的活動,是尋找澱粉的蹤跡活動的延續。

學生對米飯太熟悉了,對米飯的味道瞭如指掌。或許有一部分學生還有這樣的經驗,咀嚼米飯的時間長了,口腔內的米飯會出現甜味,這是怎麼回事?本課就從這個現象開始,引導學生探索與米飯、澱粉有關的化學變化。

米飯的成分主要是澱粉,碰到碘酒會產生色合,在這裡,我們並不要求學生去掌握反應機理,而是觀察米飯、澱粉與碘酒反應時出現的現象,認識到這種顏色變化是化學變化的一種形式。利用碘酒與澱粉的特性反應,可以鑑別含有澱粉的食物。國小階段,對物質化學反應的認識,一般都停留在現象的觀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機理。同時,一般學生對化學變化產生的現象都是很感興趣的,這有助於他們進行有限度的科學探索。

2.澱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利用這一特性可以檢驗食物中是否含有澱粉。

1.用細心體驗、分析推理、實驗驗證的.方法獲得結論。

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米飯和澱粉與碘酒發生了反應。

米飯、碘酒、相關米飯、澱粉、小瓶碘酒、一支滴管、棉籤以及麵包、饅頭、餅乾、黃瓜、白菜、蔥、馬鈴薯、麵粉、白糖、食鹽等幾種常見的食物另外準備一些水,清洗滴管用。

(1)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好吃的東西,誰來嚐嚐看?不過我是有要求的,等你嘗過之後,要告訴大家你吃的是什麼?好不好?(蒙上學生眼睛,讓他仔細嘗吃的食物)適時提問,引導他概括出所吃食物的特點。(軟軟的,有點香,有點甜,是米飯。)

米飯我們天天都吃,有沒有感覺到它吃起來有點甜?平時大口吃的時候沒有感覺,而當我們細細品嚐時,卻發現米飯會變甜,米飯為什麼會變甜呢?

(3)我為大家揭開真正的原因,取出一張沒有字的紙條,把碘酒溶液迅速噴射在紙上,紙上寫著 澱粉, 原來米飯中有一種叫澱粉的東西,在我們的咀嚼過程中它與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發生了變化,從而變得有甜味了。那澱粉是什麼樣的呢?

(1)觀察方法:①看(顏色)、摸(光滑程度)、聞(氣味)

澱粉特徵:看起來是白色粉末狀、摸上去較光滑、無明顯氣味。

同學們的手上有沒有什麼變化,這是為什麼呢?在這過程中發生了什麼變化?(化學變化或物理變化)

我們知道米飯中含有澱粉,那麼如果它遇到碘酒,會不會也生成藍色的物質呢?

通過這樣的實驗,大家有沒有受到什麼啟發?(視情況提示:如果某種物質遇到碘酒變成藍色,那說明這種物質有什麼特點?)

我們可以利用澱粉遇碘酒變藍的特性來檢驗物質是否含有澱粉。

生活中,有哪些物質含有澱粉呢?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今天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東西,請同學們好好地判斷一下,哪些物質是含有澱粉的,哪些物質是不含澱粉的?怎麼判斷,會嗎?

請一位同學簡單敘述一下實驗方法。(滴一滴碘酒在要檢驗的物體上,如果物體變藍,則說明該物體含有澱粉,如果該物體沒有變藍,則說明該物體不含澱粉。)

實驗:判斷黃瓜、白菜、蔥、馬鈴薯、麵粉、白糖、食鹽、餅乾中哪些含有澱粉,哪些不含澱粉?(根據實際條件選擇物品)

大家對於這些還有不理解的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就要考考大家了。一些地下工作者在傳遞情報為了防止機密洩露,往往會寫一些“無字”密信,(就像剛才的紙條)可以用什麼辦法將內容顯現出來?(滴加碘酒在白紙上)

第7篇

1、通過觀摩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3、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過展示活動,鍛鍊學生的表達與交流及合作能力。

1、學生進一步理解聲音的產生、響度與音高的區別。

2、學生能區分樂音和噪聲,瞭解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2、學生自由上臺展示自己製作的樂器,並要求加以簡單的介紹。

(教師引導學生對展示的樂器進行評價,並試著提出改進建議)

教師適時的引出噪聲的話題,並引導學生探究控制噪聲的方法。(學生閱讀“科學自助餐”)

師:本節課我們通過演奏會的形式,獨奏、合奏一些簡單的樂曲。一方面讓大家展示自己的製作成果,提升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參觀、學習,瞭解其他小組樂器的獨到之處,以便於今後製作出更好的樂器。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樂器,介紹樂器的`發聲原理和特點。

2.觀眾要安靜地傾聽,尊重每一個同學的勞動成果,不能持譏諷的態度。

3.客觀地評價樂器製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後將評選出優秀製作獎和優秀表演獎。

(學生參與演奏會的學習、欣賞活動,同時填寫下面的評價表,根據其他小組的表現在不同數量的星星中填上顏色。)

師:本小組在以下這幾個方面表現得怎麼樣?討論一下,客觀地給自己打分。

師:經過近三週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和感想?如果要對自制的這個樂器進行改進,它將會有什麼新變化?請在“科學記錄本”上畫出結構圖。

第8篇

1、《工具和機械》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槓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定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形狀和結構》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築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3、《能量》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絡,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律,使學生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4、《生物的多樣性》單元讓學生知道生物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能自己確定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會用製作生物分佈圖的方法描述某一區域的生物種類。

本教學班有40人,其中女19人。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不足之處: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有的學生髮言不夠積極,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到科學知識提高探究能力。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徵,並能設計和製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並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1、瞭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控制變數實驗要加以指導)

3、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第9篇

1、利用健康測試等活動,認識什麼是健康,確定研究影響健康因素的主題。

2、對自己和周圍的同學健康狀況進行測試,並對測試資料進行分析。

教師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完善學生的理解。

學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的21世紀人體健康標準,測試自己和好朋友的健康狀況。並將測試情況記錄在測試記錄表上。

分析:從測試結果中發現了什麼?能分析其中的原因嗎?

學生小組合作確定研究主題。(教師加以引導,學生自主確定主題)。

健康是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學生的理解可能更會引起爭議。基於此,教材不僅設計了幾種對健康的不同見解,又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初步形成對健康的認識。然後,教材又出示了幾幅不同內容的畫面,包括正面的合理飲食、注意鍛鍊、認真讀書等健康行為,也包括情緒暴躁摔書本、善於挑剔打架等不健康的心理方面內容,旨在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健康不僅僅只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狀態、社會適應性等方面的內容。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從而完善對健康定義的'內涵與外延的界定。

在學生達成對健康概念的定義後,教材編排了人體健康測試活動。測試的標準選自21世紀人體健康標準,意在使學生對健康做進一步的瞭解。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結合標準分組測試或給自己打分,然後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教學中應注意,學生測試的結果會出現很大的不同,因此對於原因的分析也會有所區別,特別是標準中的第一條和第二條、第四條可能不被學生所接受,因為在他們的頭腦裡,可能認為這幾點並不是健康所包含的範圍。

人體健康測試活動後,教材刻意編排了確定研究影響健康因素的主題活動。教材中提示了幾種研究的方向:即心臟、大腦、心理、青春期發育等內容,以引領學生研究的走向。教學中,教師應提示學生可以研究這幾方面的內容之一,也可做某一方面的專項研究,力求完成知識訓練點的內容。例如可引導學生在研究心臟方面內容時,專項研究心臟的作用或心臟跳動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等。但應注意,教師切不可限定學生研究的主題內容,以免限制學生學習自主性。

待學生確定研究主題後,教師應立即將學生進行分組、編排,並佈置以組為單位課下進行方案設計(也可下一課時課上進行),進而做好研究的銜接工作。

第10篇

科學概念:認識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槓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簡單機械又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工具。

過程與方法:常識在實踐中解決指定的科學問題(如拔圖釘、鐵釘和木螺釘),發現做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並從中瞭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工具和機械可以幫助我們做一些事情,恰當地選用工具和機械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

記錄表(學生);常用工具,剪刀、螺絲刀、開瓶器、羊角錘、小刀、鑷子、老虎鉗(教師);釘有三個圖釘、2個鐵釘、兩個木螺絲釘的木板一塊。

同學們,這個漂亮的窗花剪紙是用什麼工具製作出來的?(出示窗花剪紙)。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還能做些什麼事?(剪繩、剪指甲)那麼錘子能幫助我們做哪些事情?(出示錘子)

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工具來幫助我們做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我們常用的工具(板書課題:使用工具)

2、你還知道哪些工具?他們能幫助我們做什麼事?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一下,然後把工具名稱和能做的`事情填在書本p2表格內。比一比,哪些同學想地更多。

3、小組討論填表工具名稱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稱可以做哪些事情

請一個小組上臺來介紹,並且可以使用老師講臺上的工具做示範(提供工具)。

5、教師小結:看來同學們對工具的使用已經比較熟悉,並且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了。那麼下面就請大家來幫我解決一個問題。(啟後)三、選用什麼工具好

(1)如果要把釘子衝木板中取出來,請問我該選擇什麼樣的工具比較合適?

(2)請小組內的同學先觀察一下釘在木板上的釘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全班交流:說說你們剛才選擇的工具是最合適的嗎?分組發言共同評論。

1、請大家觀察p3的三幅圖,請你在右邊選擇最恰當的工具來完成這3項工作。並且說說你選擇的理由。

2、油桶通過斜面推上車,比較省力;大石頭用撬棍當趕感去撬動比較省力;利用繩子和滑輪組成定滑輪可以很方面地將國旗掛到旗杆頂上。

3、教師小結:有一些很費力、很難做的事情,如果我們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讓我們做的更好。 4、請大家看p3工具的定義,深入理解。

五、全課總結:對於簡單機械,我們還有什麼問題想研究?

課堂活動:分兩大活動陣地進行探究。其一,我們用過什麼工具。在這活動中我安排學生回憶自己在生活中曾經使用過的工具,以調查表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後是統計自己組的同學共用過多少種工具。課堂氛圍很活躍!學生統計的工具還真不少,應該說我們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使用工具的經驗的。例舉的工具很多,比如:剪刀、菜刀、老虎鉗、錘子、鑷子、螺絲刀、斧子、開瓶器等等。

其二,分組活動,每組發了較多的工具和一塊木板,木板上面釘著不同的釘子,要求先觀察選用什麼工具好。

然後讓學生用工具,把釘在木版裡的鐵釘、圖釘和螺絲釘弄出來,並做比較:哪種工具用著更省力且方便,並做好記錄。目的為了讓學生在交流探討中認識到:不同工具有不同用途,完成同樣的事情,使用恰當的工具能給我們帶來方便和省力。最後對教科書上的幾項工作進行探討,選擇使用滑輪、斜面、槓桿,讓學生對工具進行再一次的觀察。

整堂課下來學生興趣高漲,熱熱鬧鬧的,可到最後總結以上活動,引出“簡單機械”時,學生還是犯迷糊。關於機械的定義,書上的定義給我模稜兩可的感覺,書上是這樣闡述的:在工作時,能使我們省力或方便的裝置叫做機械。我們都知道這個“省力”是針對力學上的,但是很多孩子對省力的外延無限地擴大化;還有對其另一箇中心詞“方便”,孩子對其也非常模糊;孩子把定義擴大化,於是他們想到“電飯鍋”、“鉛筆”、“電火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