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社會優秀教案8篇 優秀大班社會課教案:打造全面教育,提升學生素養

本文收集了各地大班教師們精心設計並實踐出色的教學案例,包含語言、數學、藝術等多個領域,內容豐富、思路清晰,可供廣大幼兒教師參考借鑑。

大班社會優秀教案8篇 優秀大班社會課教案:打造全面教育,提升學生素養

第1篇

1、學習清楚連貫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專心傾聽同伴的講話。

2、在遷移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說出喜歡爸爸媽媽的理由。

3、主動關心自己的父母,逐步養成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用實物展示儀放大幼兒的照片,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爸爸媽媽,引導幼兒講述父母的主要特徵。

你的爸爸媽媽是什麼樣子的?你喜歡爸爸、媽媽哪裡?你為什麼喜歡他們?

鼓勵幼兒清楚連貫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專心傾聽同伴的談話。

教師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談論“我喜歡的爸爸媽媽”

鼓勵幼兒按照教師提出的思路,大膽地講述自己的爸爸媽媽

師:爸爸媽媽很愛你們,那你們愛他們嗎?你們有沒有告訴爸爸媽媽很愛他們?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什麼?

除了用語言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愛,你還可以用什麼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愛?引導幼兒說一說想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什麼事?你想怎麼關心爸爸媽媽?

引導幼兒替換歌詞仿編歌曲唱一唱歌曲《畫爸爸》。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大膽地將自己的甜蜜與他人分享。

親子之間有一種樸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動中表達這種情感往往顯得表層和單薄,其實在幼兒的生活中平凡的東西同樣耐人尋味。因此在活動中,我以幼兒身邊的爸爸媽媽為切口,試圖通過欣賞照片、製作和講述記錄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實在,使潛在的親情自然流露,從而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等能力。

大班社會優秀教案8篇 優秀大班社會課教案:打造全面教育,提升學生素養 第2張

第2篇

活動設計 林畲是茶的故鄉,產量大,栽培。生產歷史悠久,具有下火。明目。降脂等的特點,很適合現代人的生活要求,在福建省享有盛名。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瞭解家鄉特產的用處,從而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家鄉人民的情感,併為自己是清流人而感到驕傲。自豪。

1、瞭解茶在生活中的用處,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粗淺的茶文化。

2、知道林畲是茶的故鄉,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家鄉人民的情感。

活動準備 以圓桌布置成小茶室。各色茶葉,杯子,碟子,水,林畲茶場的圖片。

一、教師與幼兒交談,生活中父母的愛好,許多幼兒表示父母愛喝茶。

1、觀看了解各種茶葉:“聞聞桌上各種茶葉的香味,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數一數桌上有幾種茶?”

3、觀看林畲茶場的圖片,讓幼兒知道我們林畲鄉是茶的故鄉,激發幼兒愛家鄉,愛家鄉人民的情感。

1、教師泡茶,幼兒觀察各種茶葉的變化。(顏色。形狀)

第3篇

1. 在活動中激發幼兒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

2. 瞭解剝玉米的工具,大膽嘗試,如何使用這些工具。

3. 通過觀察勞動,進一步瞭解玉米的外形特徵及功用。

2. 懂得珍惜糧食,願意與他人分享,體驗分享的快樂。

1. 經驗積累:師生在親自種植、管理,收穫玉米的過程中共同積累有關玉米的知識經驗。

2. 材料收集:師生共同收集有關的圖書、錄影,成熟的玉米棒,各種剝玉米的工具。

3. 學具用具:幼兒種植、管理,收穫玉米過程的錄影帶、電視機、各種剝玉米工具、大小竹編,小板凳,布,簸箕,等,各種玉米棒,玉米籽,調料,碗,微波爐.

1. 激發興趣——觀看錄影,激發幼兒對已有經驗的回憶。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玉米棒是什麼樣子的嗎?我們來看看錄影裡的玉米棒是不是跟我們平時見到的一樣呢?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玉米嗎?你們知道玉米是怎麼種出來的嗎?(幼兒自由回答)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原來玉米是在春天播種,種子慢慢發芽,農民伯伯開始捉蟲、施肥,玉米長高、抽節,然後長出玉米棒,吐出玉米鬚。到了秋天就收穫了金黃黃的玉米棒。

3. 觀察發現——教師出示玉米棒引導幼兒觀察,瞭解玉米棒的外形特徵。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禮物,我們來看看它是誰?(引出玉米棒)

教師小結:玉米棒長得圓圓的,長長的,上面細下面粗。

玉米的外面有一層層的苞葉,像筍皮一樣,剝葉,有的是黃的叫黃玉米,有的是白的叫白玉米,還有的是紫玉米。玉米籽長得一排排,剝下玉米籽最裡面的是玉米芯。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大人是怎麼剝玉米的嗎?你們會嗎?我們一起來嘗試著剝玉米吧!

(1)是否能積極主動地投入操作活動,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與鼓勵。

(2)觀察幼兒碰到哪些困難,鼓勵幼兒互相合作,共同解決。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剝的累不累,手上是不是有點疼(是啊,農民伯伯從種玉米開始,施肥澆水,捉蟲,到長成玉米棒,不知要花多少心血呢,你說辛苦不辛苦?)

(5)引導幼兒相互檢查,對幼兒間合作好的加以表揚。

6. 瞭解功用:引導幼兒根據看到的、聽到的、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講述。

(1)教師:剛才小朋友講得真多,有的說玉米可以煮著吃,有的說可以爆玉米吃,可以做玉米飯、玉米粥吃,甜玉米可以炒菜吃,剛才一個小朋友又想到把玉米放在火裡烤著吃,玉米的營養可豐富啦,來,我們看看玉米寶寶是怎麼長大的,它還有什麼用途?

本次活動幼兒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小朋友們很喜歡動手操作,通過本次活動我覺得教學內容一定要適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難度要適宜,只有這樣,教學目標才能落到實處,教學內容的選擇才是科學的、合理的。

第4篇

1、瞭解交通設施的演變過程,知道車、橋、路、船的變化歷史。

2、根據查詢的資料,探究交通運輸方式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在探究中使學生了解從古到今交通發展過程對現實生活的意義。

3、培養學生查詢資料,分析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1、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同學們按自己的興趣,分成六個小組,參考教材提示的相關內容的學習方法蒐集資料。分組情況: 陸上交通小組(一至四組):分別查詢有關路、橋、陸上交通工具(自行車組、機動車組)發展變化的資料。 水上交通小組:查詢有關船的發展變化的資料。 空中交通小組:查詢有關熱氣球、飛艇、飛機等飛行器發展變化的資料。

由現實生活中交通運輸工具的變化匯入 師:同學們,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各種各樣的交通運輸方式,並感受到交通的變化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課前佈置了讓大家採訪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及身邊其他人所經歷的交通工具的變化。同學們,都整理好了嗎? (學生彙報採訪結果,教師適當鼓勵、點評)小結:就如同學們說的那樣,我們今天的交通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舒適。

分組談交通的發展史 師:正如我們剛才談到的一樣,我們今天所見到的交通設施,交通工具都經歷了逐漸發展演變的過程。它們都有著自己的歷史,自己的故事。

師:課前讓同學們按自己的興趣,分成了六個小組。分別從陸上交通、水中交通、空中交通中挑選自己喜歡的方面進行資料查詢。 要求:按交通方式發展演變的順序整理查到的資料。在瞭解資料的基礎上,找到發展過程中的重大變化,並以小標題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後請把小標題和具體時間填在表格裡,並商討如何把資料展示給大家。 開始交流整理小組的資料,學生組內整理交流。

1、正如這位同學說得那樣,我們今天正在研究的以太陽能、燃料電池為動力的汽車是我們未來交通發展的方向。但不知大家發現沒有,今天,我們雖有了這麼多的車,但人們用得最多的還是自行車。這是為什麼呢?

2、再好的車,也需要寬闊平坦的道路,我們來聽一下關於道路的發展史。

3、但再好的.路,也有遇到河的時候,我們要想過去就需要——橋。

4、老師也蒐集了一些有關橋的圖片,請大家看一下。邊放圖片邊講解。這是木橋,後來人

6、最後一組介紹什麼。 小結:這節課,同學們跟老師從古到今話交通,同學們講到了天上的飛機,陸地上的車。水中的輪船。(邊說邊板書)現在老師講講地下的地鐵,大家都坐過吧!最早的地鐵出現在1860年的英國,在開通的第一年,就運送了650萬人。我國的第一條地鐵是1969年建成的北京地鐵。地鐵為緩解地面的交通壓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還有埋在地下的管道運輸。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聰明的中國人在四川用竹子做成管道運送天然氣和滷水熬製食鹽。同學們請看圖片,現在我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和全部天然氣*管道運輸,管道運輸正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讓學生看板書) 大家看,經過無數代人的努力,我們現在已經形成了,天上有飛機,水中有輪船,路上有汽車、火車、自行車,地下有地鐵、管道運輸的現代立體交通網。

研討交通運輸方式為什麼會有著這樣的變化 師:通過以上各組同學的展示,使我們瞭解了交通從古到今走過的軌跡,但此時我們不能不產生這樣的疑問:交通運輸方式為什麼會有著這樣的變化呢?請大家結合我們查到的例項,談談你的看法。

1、因為人類勇於創新,有了夢想就永不言棄。就拿我們船來說吧,雖然,第一艘蒸汽船被稱為“笨傢伙”,但人們沒有放棄。

2、是人們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給大家講一個關於橋的故事,可能對大家有所啟發。茅以升是我國著名橋樑專家,1934年春,他擔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以周密的勘測和精湛的設計,拿出了比當時鐵道部顧問、美國橋樑專家華德爾既好又省的方案。從1935年春正式開工起,他創造性地使用造橋方法,在兩年半的時間裡建成了長1453米,高71米的錢塘江大橋。這一壯舉顯示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和中國人民具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3、因為人類有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自行車剛發明時,只能用腳蹬地前進……

4、人類有一種獻身精神。從人類有了飛行的夢想,就有無數人付出了汗水、心血乃至生命,才有了飛機的發明。

課後引伸,為下節課做準備。 師:正如同學們說得那樣,我們一起了解了交通的歷史。交通發展的歷史,是古人用勤勞與智慧創造的。我們瞭解過去,是為了更好地把握現在,展望未來。請同學們利用課下時間,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交通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你的改進方法。在下節課時展現給大家。

我講授了《從古到今話交通》一課,學生們學會了很多的知識,他們瞭解了交通設施的演變過程,知道了車、船、路的變化。孩子們發言很積極,課堂氣氛特別活躍,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中,我採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很高。

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生們可以互相啟發、共同提高。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能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很善於評價學生,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嘗試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去探索、去實踐,爭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第5篇

1、願意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體驗關心幫助別人的快樂。

2、能注意到別人的困難與需要,主動幫助別人,具有同情心。

(2)請幾名幼兒事先編排幫助、關心別人的情景表演。

引導語:請小朋友認真看錶演,看看發生了什麼事,小朋友是怎樣幫助他們的。

1)請幼兒觀看第一組情景表演:一個幼兒幫助另外一個幼兒扣身後的扣子;一個幼兒摔倒了,另外一個幼兒將他扶起來。

2)討論:你看到了什麼?當別人有困難時,你該怎麼辦?你幫助過別人嗎?你是怎麼幫助的?

3)請幼兒觀看第二組情景表演:一個小朋友傷心地哭,另外幾個小朋友拿紙巾幫他擦拭淚水並勸慰。

4)討論:剛才發生了什麼事?小朋友是怎麼幫助他的?如果你哭時,希望別人怎麼對你?遇到別人傷心時,我們可以怎樣幫助他?

3、說說"我知道的需要幫助的人",引發幼兒樂於助人的願望。

1)提問:除了我們身邊的小夥伴遇到困難需要幫助外,還有什麼樣的人需要我們幫助呢?你有幫助過他們嗎?怎麼幫助的?

3)小結:你們都是很善良的孩子,都能及時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幸福,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

4、開展互相幫助模擬活動:互相塞內衣、捲袖子、扣鈕釦等。

家長平時帶幼兒外出時,在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或事時,積極幫助,為幼兒做樂於助人的好榜樣。

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以希望工程的幾組鏡頭,引發幼兒樂於助人的積極情感,將幫助的物件由周圍拓展到更大的範圍。需要我們幫助的人還有很多,你們看:(課件),你們回去後和爸爸媽媽一起商量,怎樣幫助他們,好嗎

第6篇

幫幼兒製出科學的作息時間表,引導幼兒瞭解有規律的生活有益於健康

故事:《只差一分鐘》,小紅旗貼紙,提前一週做“幼兒入園遲到情況調查”。

誰總能按時入園?誰經常遲到?請遲到的小朋友自己說一說這是為什麼?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大家都不遵守時間,幼兒園裡會怎樣?

講故事:(只差一分鐘》,故事梗概:小明做事拖拉,早上差一分鐘沒坐上公共汽車,到學校遲到一分鐘,考試時心裡慌寫錯了考號。最後沒考上大學。請小朋友續編故事,辦事拖拉的小明長大後工作了會怎樣?

“人體生物鐘”,利用掛圖引導幼兒瞭解人什麼時間吃飯、睡覺、起床都是有規律的。科學安排生活才會有益於健康o幼兒每曰睡眠時間不能低於10小時(含午休)。

早睡才能早起,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如果做到了,老師就給貼一面小紅旗(每週總結)。

建議家長培養幼兒時間觀念不能急,不要一個勁兒催孩子,而應該把時間限度告訴他,引導孩子自己學會安排。例如:家長可以給孩子這樣的提示“你的好朋友還有20分鐘到”,“離電影開演還有半小時”等。堅持用精確的時間提示孩子,堅持一段時間,孩子會有進步!

時間觀念不是一天培養起來的,老師的激勵手段在短期內就能見效,在活動開展的第二週遲到現象就基本杜絕,但這並不表明幼兒的時間觀念已經形成。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堅持,長期地關注。家園之間的聯絡也尤其重要,我們每週都和家長交流,隨時發現新問題隨時解決。有個別家長由於工作特點(如在飯店工作)不能按時監督幼兒睡覺。我們也正在討論新辦法。

大班的孩子即將踏人國小的校門,因此對於他們來說,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就在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和安排時間上。這種型別的活動,需要教師將觀察延伸到家庭中,因此家長的配合是必要的。同時,家園雙方在觀察的基礎上,不斷用一些激勵性的評價語言鼓勵幼兒,如“堅持一段時間,你一定會進步!”等,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也可以以同伴競賽的形式,這種評價機制更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但要注意的是,觀察和評價的週期很長,需要教師和家長持之以恆,建議用跟蹤觀察和評價的方式進行。

第7篇

1、通過幼兒自己動手串糖葫蘆獲得生活經驗,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2、體驗親自制作糖葫蘆的快樂,獲取製作傳統食品的相關經驗。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山楂蘋果香蕉冰糖蜂蜜鍋電磁爐竹籤油糖葫蘆兩串《冰糖葫蘆誰買》繪本《冰糖葫蘆》歌曲

故事匯入:孩子們,你們都喜歡吃冰糖葫蘆嗎?下面我來講一本關於冰糖葫蘆的故事。

孩子們,故事聽完了。你們喜歡吃冰糖葫蘆嗎?看這是什麼!你們知道他是什麼味道的嗎?讓我們一起聽一首糖葫蘆的兒歌吧!

配課教師答:因為原來的糖葫蘆只有兩個果,一個大的在下面,一個小的在上面,用一根竹籤串起來象葫蘆一樣,所以取名叫糖葫蘆。

配課教師答:糖葫蘆是我國傳統的食品,一般是由山楂製作的,再配以精製的糖,味道香脆、甜美、好吃極了!現在人們製作了各種各樣的糖葫蘆,有巧克力糖葫蘆、牛奶香酥糖葫蘆等等,簡直數不勝數。現在比較出名的是北京的"全福德"糖葫蘆、天津的"李老太太"糖葫蘆。

串糖葫蘆說了這麼多有關糖葫蘆的事情,大家一定都流口水了吧!(拿出山楂)現在,我們一起串糖葫蘆吧!

請孩子將自己的手洗淨;孩子親自串糖葫蘆時注意安全;在觀看老師製作糖葫蘆時請孩子不要靠近前面,以免燙著;在品嚐時一個人吃一串,避免影響午餐。同時注意地面衛生。

1.在備課時我認為小班的幼兒動手能力較差,因此選用了《逛超市》的遊戲,但是如果講製作冰糖葫蘆融入到活動中也許會更棒。

2.在教學前多數幼兒只知道山楂做的冰糖葫蘆,通過本堂活動讓幼兒有了解到了各種不同的冰糖葫蘆,使幼兒收穫很大。

3.活動前我準備的不是很充分,冰糖葫蘆的卡片模型有些少,到最後有幾個小朋友一串糖葫蘆都沒有得到,心情很不好。

4.活動中我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讓他們自由摸索,使很多幼兒瞭解到買東西需要花錢的道理,並同時也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因此幼兒配合得很好。

5.如果讓我重新組織這堂活動,我會把冰糖葫蘆的製作融入到活動中,這樣會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聽取了聽課老師的建議,我在幼兒分組活動時應當按幼兒的興趣需要來分配,這樣會加大幼兒的自由空間。老師的評價讓我對幼兒有了更深的認識,平時要多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更多地瞭解幼兒的內心需要。

第8篇

金秋十月,桂花飄香。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為弘揚民族文化,讓傳統美德深入孩子們的心靈。重陽節前夕,讓孩子們通過到七寶體育公園開展宣傳調查的實踐活動,來了解社會對老人的關愛,同時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老人的關心和愛護,感受中華傳統美德,培養尊老、敬老的良好品質,積累重陽節的傳統文化經驗。為了發展幼兒社會交往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因此設計了本次的社會宣傳活動。

1、簡單瞭解重陽節的來歷,以及重陽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2、通過調查活動,鍛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

(2)注意文明禮儀:不隨地亂扔垃圾、吐痰,對人和氣。

活動中安全人員安排,由保安等幾人負責拉線讓幼兒安全過馬路,教師一前一後保護幼兒。

調查表的設計、筆、胸卡? 前期討論:怎樣和公園裡的人打招呼,進行調查問卷?

2、實踐活動? 各班幼兒自行分組,並商量好各自工作。

相信這次重陽節的“敬老”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瞭解了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也讓孩子們體驗一份愛的情感,感受著爺爺、奶奶們的辛苦,學會感恩和尊敬長輩,從而萌發關心老人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