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班優秀教案及反思8篇 提升教學質量,分享大班優秀教案及反思

本文收集了數十份來自各地大班教師精心編寫的優秀教案及反思,涵蓋了語文、數學、科學等多個學科。這些教案經過實驗,已被證明對提高幼兒學習效果非常有效。希望這些教案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啟示和借鑑,促進優質教育的發展。

大班優秀教案及反思8篇 提升教學質量,分享大班優秀教案及反思

第1篇

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愛的母親。世界上只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母親也是這個世界上為孩子付出最多的人,對於母親的付出,沒有什麼比感恩之心更能表達對母親的愛,而"感恩"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學會感恩,學會感恩身邊的人、事讓孩子們的童年更美好。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是母親節,為了讓孩子瞭解母親,感受親情,學會從小關愛媽媽,學會感恩,本班特定開展"我愛我的好媽媽"系列活動。

2、讓幼兒懂得體貼、關愛媽媽,為媽媽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讓媽媽過一個開心的節日;

1、製作花、賀卡、項鍊、畫畫所需要用的的各色皺紋紙、剪刀、彩色卡紙、油畫棒、等。

一、介紹"母親節"今天是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母親節)你知道"母親"是什麼意思嗎?(母親就是媽媽的意思)"母親節"是誰的節日呢?(是天下所有媽媽的節日)這一天,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孩子都會為自己的媽媽過這個節。

(教學設想:以談話形式開門見山的引出課題,易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引題話語簡短,目的性強,為幼兒進入後面的活動做了鋪墊。)

2、引導幼兒談談應該如何關心、愛護自己的媽媽小朋友的媽媽在家一定得幹好多好多的事情,誰來說一說,你的媽媽在家裡都要幹些什麼事?(做飯、煮菜、洗衣、洗碗、做衛生等等)原來媽媽們在家裡還要幹這麼多的家務活兒啊,可真辛苦。所以小朋友平時應該聽媽媽的話,多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媽媽減輕負擔。說到減輕負擔,我想請小朋友說說看,你打算在家幫媽媽做些什麼事情呢?(幼兒回答:掃地、倒垃圾、整理房間等等)(教學設想:媽媽每天在家要做的家務,孩子們再熟悉不過了。教師從貼近幼兒生活的問題入手很自然地勾起了幼兒表達的慾望,順理成章地引出了"媽媽非常辛苦,小朋友要聽媽媽的話,為媽媽減輕負擔"的話題。)

3、在《感恩的心》的音樂伴奏下,幼兒動手製作禮物,送給媽媽,並向媽媽說一句體貼、祝福的話。(活動設想:在熟悉的《感恩的心》的旋律下,引導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自主選擇材料,結合已有的經驗技能,製作送給媽媽母親節的禮物。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幼兒體驗獨立創造的快樂,也為了讓幼兒從這小小的行動開始,懷抱一顆"感恩的心"用實際行動來回報媽媽的愛。)

4、將禮物帶回家送給媽媽,並鼓勵幼兒幫助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2、回家為媽媽洗一洗腳,幫媽媽洗去一身的疲憊。並將禮物送給媽媽。

通過這次母親節的系列活動,孩子們學會感謝媽媽、關愛媽媽,但這並不是說只有在母親節這一天才要特別去關心媽媽,而是每天都要堅持這樣做,從內心對母親感恩。最後,祝福天下所有的母親健康快樂,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滿。

大班優秀教案及反思8篇 提升教學質量,分享大班優秀教案及反思 第2張

第2篇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瞭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係,掌握整點、半點並知道其規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邊聽“在鐘錶店”裡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錶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錶有什麼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麼要設計、製造這些鐘錶?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錶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字以及數字的排列位置。

1.每隻鐘面上都有什麼?(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麼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麼?(瞭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字位置12、9、3、6)

讓幼兒理解並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係(幼兒人手一隻時鐘)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麼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鍾試一試,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隻鍾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隻鍾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隻鍾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裡?半點時,分針指在哪裡?

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裡?分針應在哪個數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並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字。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裡有鍾嗎?你還在什麼地方看見過鍾?為什麼那麼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鍾呢?(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錶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麼時間了,應該幹什麼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鍾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鍾,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遊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瞭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幼兒嘗試探索知識的興趣

師:古時候沒有鍾,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著科學的發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製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鍾、工藝鍾、手錶、懷錶),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長大後也來發明創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延伸活動:提供製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製作時鐘模型。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以遊戲作引導,以掌握概念為目標,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動手和觀察過程中認識時鐘的結構,執行規律和整點,同時又滲透了時間觀念教育,將原本枯燥的教學活動變為趣味盎然的活動。幼兒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錶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提高了孩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又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競爭意識。同時更好地激發了幼兒學習看時鐘及關注時間的興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兒在學習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這個環節時剛開始時有點不理時針和分針的關係,還有的幼兒是理解之後卻不能用語言來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這節課,我會更加註重一些小細節,讓整個課程活動更加活躍,效果更好。

第3篇

1、能熟練運用互補、互換的方法進行10的分合操作,知道10有種分合法。

教師出示木偶圖片,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小木偶要和小朋友一起遊戲,他想先和小朋友玩一個"碰球"的遊戲,要求小木偶手裡的球和小朋友手裡的球合起來是9。"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嘿嘿,我的1球碰8球"。用此形式來複習9的分合式。

教師以小木偶尋寶的遊戲口吻,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分合式的互換、互補規律,啟發幼兒熟練運用互換、互補規律得出10的分合式並做好記錄,教師在旁邊觀察並指導。

⑴、小木偶說要帶小朋友去數字王國探險,王國裡的祕mi花園藏著很多寶藏,小朋友想和小木偶一起去尋寶嗎?

⑵、教師出示雪花片做的花壇,這裡是數字王國的祕mi花園,它的裡面有5個花壇,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每個花壇裡有幾朵花,並根據花的顏色把每個花壇裡的花分成兩組,並做好記錄。小木偶想和小朋友一起觀察第一個花壇裡的花。可得出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讓幼兒觀察分合式的不同,可以發現分合式的互換規律:分合式左右兩部分分數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換,變成兩個分合式。

⑶、請幼兒自己觀察完成剩下的花壇,分別用互換規律得出10的其它分合式: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讓幼兒記在記事本上。請幼兒數出10共有幾種分合式?(9種)

教師和幼兒小結:一個數的分合式數量始終比總數少一。

⑷、小木偶要給數字10個兄弟排排隊,請小朋友好好觀察一下,看看怎麼排合適?讓幼兒觀察、發現分合式的互補規律:分合式左右兩個部分數,左邊的數逐漸增大,右邊的數就會逐漸減小,無論怎麼變化,它們的總數是不變的。

小木偶和我們在數字王國裡找到了數字10的兄弟,就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回家吧,看看他們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神奇的魔力。看幼兒用書,複習10的分解組成。

⑴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斜豎要直;0寫在田字格的右半格,不要寫出格。

⑵提醒幼兒握筆和寫字的姿勢,幼兒完成後隨音樂向老師們展示自己的作品。

晨間、區角活動中引導幼兒做舉牌或碰球遊戲,不斷理解數的分解組成。

幼兒對體育遊戲很感興趣,積極性很高,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交流自然輕鬆。聽到老師說要讓大家一起去“尋寶”,孩子們表現出了異常的興奮和創意,這時,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頻率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第4篇

1、通過欣賞作品,領會畫面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的寧靜。

2、在音樂與環境的藝術氛圍中用心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3、能對盲女的處境產生深切的同情,願意給予生活中的盲人關心與幫助。

4、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1、柔美的音樂(最好是關於大自然),眼罩人手1副。

一、出示教學掛圖《盲女》,播放音樂,師幼共同欣賞。

師:老師請小朋友欣賞一幅圖畫,看看圖上有什麼?(兩個小女孩、彩虹、原野、牛羊、飛鳥、鮮花、蝴蝶)地上有什麼?(草)遠處是什麼?(村莊)

2、師:這幅畫的顏色怎麼樣?你看到這幅畫有什麼感覺?

師:圖上的兩個女孩是誰?為什麼有個小女孩閉著眼睛呢?

5、引導幼兒觀察人物的表情,體驗盲女的用心感受。

師:盲女的眼睛看不到,她能感覺到這些美麗的風景嗎?(可以,眼睛看不見,可以用耳朵聽)

6、師:除了聽,她還可以怎麼感受呢?她會摸到什麼?她會聞到什麼?

二、教師創設有藝術氛圍的環境,引導幼兒去想象、感受作品的意境與人物的情感。

師:你們見過盲人嗎?盲人是什麼樣子的?(有的戴著眼鏡,有的眼鏡睜開一點點等)

師:現在請你們閉上眼睛,靜靜聽老師講述畫面中美麗的自然風光吧!(播放柔美的背景音樂)

師:親愛的盲姑娘,輕輕地坐到這裡來,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覺到柔軟的草地嗎?用你的鼻子去聞一聞,你聞到清新的空氣了嗎?你聞到花香了嗎?用你的耳朵去聽一聽,你聽到小鳥的歌唱了嗎?你聽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聲音了嗎?你聽到……還有,我要告訴你,天空很藍,還有一道絢麗的彩虹,草地很美……(教師可以自己創編表現畫面意境的文字朗誦)

三、讓幼兒閉著眼睛感受周圍的環境,激發幼兒的愛心。

師:盲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嗎?你會怎麼樣幫助盲人呢?

1、準備好繪畫材料,組織幼兒去戶外寫生,進一步感受自認風光之美。

師:你在畫面上畫了什麼?為什麼要畫這幅畫?你覺得哪裡美?

作品《盲女》是一幅表現鄉村現實生活的油畫。本活動引導幼兒通過欣賞《盲女》,領會畫面中所呈現的自然風光之美,體驗盲女用心去感受沉靜的自然之美,以此產生對比,從而萌發幼兒對盲女的境遇產生同情、關愛盲人的情感。

在活動的選材上,盲人,可以說是幼兒所熟悉的。無論是在街上,或是在電視中,幼兒或多或少都瞭解過盲人,知道他們生活在黑暗的世界裡,是多麼嚮往光明。因此,給幼兒欣賞《盲人》,並沒有脫離幼兒的生活經驗,反而在活動中便於引導幼兒與作品中的盲女感同身受,能更好地理解作品所帶來的啟示。

?盲女》這個活動大致可分為三個環節:有逐步深入觀察畫面的探討,有用心想象、感受的體會,有幼兒矇眼睛做盲人活動的遊戲。整個活動教師都在創造多樣化的欣賞方法和途徑,從而讓幼兒不斷地變化角色去感知、體會,這比教師單純而又有限的講述生動有趣多了。同時,通過欣賞,還能讓幼兒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之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對幼兒的繪畫能力也有所幫助。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三環節,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教師用舒緩的語氣描述著畫面中大自然的美,讓孩子們感受盲人嚮往光明的意境。我認為這一環節不但欣賞的形式比較特別,用優美的語言帶領幼兒與盲女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且也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受,有助於提高幼兒的高尚情操。

但是,遺憾的是最後的遊戲環節並沒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原本設計這一環節,是想讓幼兒進一步的感受盲人在生活中的許多不便之處,以此對盲女產生深切的同情。但在活動過程中,有些孩子似乎覺得蒙著眼睛做盲人很好玩,帶著好玩的心態去體驗,沒有真正感受到盲人的無奈心情。

通過活動我也意識到了自己在此方面的諸多不足之處,需要繼續提高自己的美術欣賞的素養。才能更好地組織幼兒的美術欣賞活動,更好地成為幼兒欣賞的引導者。

第5篇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歌曲教學一直被認為是比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學活動,只要教師會唱,幼兒自然會跟著模仿。而今,在認真貫徹新《綱要》的過程中發現,新歌教學並非像以往單一的."老師唱一句,幼兒跟一句",只將幼兒是否能夠完整地把歌詞唱出來為教學目的,而應是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這便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初衷。

2.理解歌曲中兩段歌詞所表達的不同情感,用優美連貫、歡快跳躍的歌聲表現歌曲。

3.知道秋天來臨樹葉的變化,理解大樹和樹葉之間的親密關係。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1、知識經驗準備:課前結合認識秋天,觀察秋風起樹葉飄落的景象。

(1)秋天到了,秋風吹來了,瞧,小樹葉一片片從大樹上落下來,它飄下來時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歌,請你認真聽一聽,說說你聽到歌裡唱了些什麼?

(2)秋風起來啦,小樹葉離開了誰?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心裡會怎麼樣呢?

(4)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請你跟我這樣唱,老師唱一句,小朋友跟著唱一句。

(5)你們學的可真快,現在請你跟著老師把這一段完整的唱一唱好嗎?

(6)現在請小朋友再來聽一聽,感受小樹葉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為什麼?

(7)請你跟著老師把第二段歌詞說一說,你就明白為什麼小樹葉現在是開心的了。

(8)小朋友你們可真聰明,現在請你跟著音樂把第二段唱一唱。

(1)第一段歌曲中小樹葉離開了媽媽,心裡可害怕,我們用怎樣的聲音唱呢?

(2)帶領幼兒用優美、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3)第二段歌曲中小樹葉等到春天又能見到媽媽了,我們又能用怎樣的聲音唱呢?

(4)帶領幼兒用歡快、跳躍的聲音演唱第二段歌曲。

表演歌曲情境。你們唱的非常好現在老師來扮演樹媽媽,小朋友你們來做小樹葉圍著樹媽媽唱起來,跳起來吧。

歌曲《小樹葉》是一首情感豐富的擬人化的歌曲,生動地表現了小樹葉積極樂觀的形象。歌曲把大樹比作媽媽,樹葉比作孩子,充滿了童趣,也洋溢著人間的溫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樹葉寶寶對大樹媽媽的不捨和期盼來年春天歸來的樂觀。由於歌曲的兩段歌詞表達兩種不同的情緒,因此歌曲的學習是採用分段教學的方法。第一段表現了小樹葉離開媽媽後的不捨與害怕,第二段表現了小樹葉春天歸來時的樂觀情緒,為了讓孩子們體驗這種情感,我採用到方法配合曲調進行肢體動作表演和歌曲內容展現豐富的表情,在我的帶動下,幼兒表現積極,以熱情飽滿的情緒表演“小樹葉”。本節課是學唱歌曲,我並沒有刻意以教唱為主,而是在幼兒親身體驗,直觀感知、創設情境中去感受小樹葉對媽媽的愛,讓孩子們在表演唱中獲得了最直觀的知識。歌曲中有一個難點:“春天我會回來打扮樹媽媽。”這句話孩子們不好理解,我沒有特意去解釋,而是以一種歡快的情緒帶動幼兒情緒,來促使孩子對歌曲的理解。這首歌曲唱起來很美,孩子們很喜歡,只要一吹風,孩子們聽到樹葉在響,就會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樹葉》這首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第6篇

一、教師交代參觀任務,要求幼兒帶有問題去進行觀察請幼兒仔細觀察自己所看到的蔬菜,並進行相關的諮詢(比如:它的名字是什麼,怎麼食用等)

1、請幼兒把自己的發現講給大家聽,並能把自己獲得的資訊與大家分享。

2、引導幼兒對不同的蔬菜進行比較。(外形特徵、食用部位的不同等)

3、對蔬菜進行簡單的分類。(可根據食用部位、顏色等)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匯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第7篇

本教材《田鼠太太的項鍊》適宜在大班的“動物大世界”“有用的植物”“寒冷的冬天”等主題中進行教學。

1、通過傾聽故事,能對田鼠太太的行為展開積極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簡單的分析判斷能力。

2、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事先想清楚,什麼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式”引入,密切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關係,使幼兒放鬆、自信地表達已有經驗;教師通過了解幼兒前期經驗,自然地引出故事。)

1、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什麼季節?“豐收的季節”表示什麼意思?

2、秋天到了,人們忙著收穫水果和糧食。那麼動物們在幹什麼呢?

3、瞧!誰來了?(認讀文字“田鼠太太”)“太太”是什麼意思?

二、看看聽聽議議,初步瞭解作品內容。

(設計意圖:藉助“插問”讓幼兒進行適度的推測和適當的對話練習,從而獲得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發展。)

1、你聽見花母雞說什麼了?(模仿話語)“高貴”是什麼意思?(極為珍貴、貴重的意思)

2、你認為花母雞的話有道理嗎?田鼠太太會怎麼想、怎麼做?

4、刺蝟看著田鼠太太的鞋子,它和烏龜可能會說什麼?(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

5、聽了刺蝟說的話,你認為田鼠太太會怎麼做?會不會再去用糧食換新鞋子?請說出“換還是不換”的理由。

6、秋天過去了,冬天來到了,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過渡性結語:讓我們一起來聽故事,聽聽冬天來到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三、完整欣賞故事,設問討論,理解作品內容。

(設計意圖:藉助問題討論,引導幼兒一起對田鼠太太的行為展開討論,並理解作品的深層內容。)

1、田鼠太太已經準備了許多過冬的糧食,最後怎麼會昏倒在雪地裡?

2、田鼠太太準備了哪些過冬糧食?這些過冬的糧食都到哪裡去了呢?

3、你認為田鼠太太拿過冬的糧食去換新衣服的做法對嗎?為什麼?

4、那麼田鼠太太為什麼要把這些糧食換成新衣服、新鞋子?

5、到底漂亮重要還是安全過冬重要?如果你是田鼠太太你會怎麼做?

教師: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事先考慮清楚:什麼才是自己最需要的,不能為了愛漂亮,以小失大。

四、小組辯論,深化情感,引發探究興趣。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選擇”,再次激起幼兒思維與表達的積極性,培養幼兒辯證看待人物的態度,引發幼兒對動物過冬方式的進一步探究與發現。)

1、你喜歡田鼠太太嗎?請說出理由(分組討論,集體辯論)

2、讓我們趕快幫田鼠太太想想辦法,怎麼讓田鼠太太和孩子們安全地過冬呢?

教師結語:請你們把田鼠太太一家怎麼過冬的故事創編出來。

1、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圍繞故事內容的各種材料讓幼兒閱讀、繪畫、續編和表演。

2、隨著冬季的到來,開展“動物過冬”的探究活動,並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過冬的資料。

有效的集體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教學前的預設,更需要教師教學中的靈活執行,還需要教師教學後的及時反思。本次活動帶給我的體會是:

預設意義重大由於對教材解讀比較準確,對教材的修改、補充合理,達到了預設的目的,實現了文學作品薰陶幼兒美好情感,促進幼兒語言思維發展的主要功能。故事開頭和結尾部分內容的新增,比較好地幫助了幼兒從不同角度選擇“喜歡還是不喜歡田鼠太太,或者有點喜歡和不喜歡田鼠太太”,使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有理由地進行“選擇”,從中也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美好的情感:對角色的喜愛、對角色的認識,進而嘗試如何辯證地角色。

教法探索實效明顯在大班幼兒故事教學中,我改變了以往“以聽為主”“聽一講一聽”等教法,採用“傾聽一討論法”“看聽講做結合法”,有效地激發幼兒語言學習的主動性,也有效處理好了“教”與“學”的關係。在教學中,我採用的“閱讀觀察”“插問討論”“多向交流”“角色體驗”和“爭論選擇”等方式,使幼兒在“傾聽”(輸入)故事內容中積極“表達”(輸出)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大班幼兒在故事教學中自然地“輸入”和“輸出”,並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觀察分析、推測想象、判斷推理,因此教學方式體現了一定的實效性。

重在關注幼兒表現教師在教學預設中要關注幼兒的學習方式,考慮幼兒可以用什麼方式進行學習,而在教學過程中,則應該更多地關注現場幼兒的各種表現,特別是關注和尊重幼兒的認知經驗的表現以及每個幼兒學習中的差異表現。在教學中,我能運用多種方式與幼兒互動,能關注並滿足每個幼兒的表達願望,鼓勵並尊重每個幼兒的自我認識。

第8篇

1.讓幼兒掌握平面泥工的基本技法,根據螃蟹的特徵學會製作小螃蟹。

“有一條非常美麗的小河,河水清清的,河底有綠綠的水草,還有圓圓的小石子,小朋友猜一猜這麼美麗的地方會是誰的家呀?”幼兒討論。

2.教師播放課件,出示螃蟹,“哦,原來是小螃蟹的家呀!”

一隻更可愛的小螃蟹爬過來了!這節課就讓我們就一起來用橡皮泥來做一隻可愛的小螃蟹吧!

1.課件展示多種螃蟹的圖片,看一看,發現了螃蟹身上有什麼祕密?

2.討論:螃蟹的特徵(螃蟹有一個身體、八條腿、兩個大鉗子,走起路來橫著爬。請你來學學螃蟹走路的樣子。幼兒一起模仿,請個別幼兒來表演)

師:“這是老師做好的一隻小螃蟹,你知道是怎樣做出來的嗎?”(生猜想、預測做螃蟹的技法。)

提問:“你知道是用什麼方法做出來的嗎?”教師引導學生回答,總結:這種技法叫做搓、扁。

提問:“你知道是用什麼方法做出來的嗎?”引導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這種技法叫搓泥條。

螃蟹有八隻腳,還有兩隻大鉗子,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運用接合、捏合的方法做出螃蟹。

3師:“下面小朋友動手給小螃蟹做朋友吧!”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大膽創作。讓畫面更加豐富。

4.“我們請這隻可奧的小螃蟹一起看一下我們給它做的朋友好吧!”教師展示各組的作品,請幼兒相互欣賞,自評互評作品。

師:“小螃蟹有了這麼多的好朋友,高興嗎?那我們來開一個舞會吧,讓我們一起學著小螃蟹舞動起來吧!”律動結束。

在活動前,我琢磨著教案還只是邊講邊示範,之後我思考覺得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打單結,會不會太難?於是在課前我又畫了單結圖譜,用圖譜結合現場操作雙管齊下,效果非常的顯著,幼兒在活動中學習的很開心,樂在其中!拿著自己做的小螃蟹非常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