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麋鹿教學反思5篇 如何讓麋鹿教學更有效?——反思與探討

近期爆紅網路的“麋鹿教學”備受關注,但其引發的教育反思更是廣泛存在。教育不僅是知識傳授,更需要以科學、個性化、有價值的方式進行,教師更需具備相應能力。在這個過程中,麋鹿教學值得借鑑,同時也需要謹慎對待。

麋鹿教學反思5篇 如何讓麋鹿教學更有效?——反思與探討

第1篇

?麋鹿》是一篇說明文,從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傳奇經歷三個方面介紹了麋鹿這一珍稀動物。因為文章的語言淺顯易懂,所以我對本課教學作了一些修改。對課堂教學的處理重在選擇教學方法上。對課文的教學,我採用了先激發興趣,再教學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傳奇經歷。在教學麋鹿的奇特外形時,我先讓學生讀書,然後看圖斷哪是麋鹿。在學習外形特徵和生活經歷時,我讓學生看看書上是如何介紹的,最後再讓學生模仿講解員的形式來介紹麋鹿或把自己當作是姜子牙來向眾神仙誇耀自己的坐騎,學生很感興趣。在學習麋鹿的傳奇經歷時,我採用長文短教。並讓學生說說從這裡你感受到了什麼。課文教下來,感覺環節設計很流暢,教學的方法也很適合。

在這兒,我想說,教學方法處於不斷的更新中,沒有一成不變的方法,更沒有可以運用一輩子的方法,不斷地結合學生實際,不斷地推陳出新,才是課堂教學的出路。

1、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可以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後說說課文主要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麋鹿的哪些內容。為了能更好地瞭解麋鹿外形特點,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找到描寫麋鹿外形特點的句子,邊讀邊想像麋鹿的樣子。有條件的可以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在朗讀和觀察中瞭解麋鹿的外形特點。

2、課文介紹麋鹿的“傳奇經歷”這一部分,作者按時間的先後順序寫的,條理很清楚。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經歷的“傳奇”。目的就是要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麋鹿這種珍惜動物,幾經滅絕的危險,如今又回到了故鄉中國,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它。

麋鹿教學反思5篇 如何讓麋鹿教學更有效?——反思與探討 第2張

第2篇

?麋鹿》是一篇說明文,旨在讓學生了解珍稀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讓學生從小懂得保護珍稀動物。對於類似於此的文章,要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這樣的課文,如果只是一味地由教師引導學習,學生很有可能會索然無味。只有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探究的熱情,學生才會真正走進文字,感受方法,提升思想,實現三維目標。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覺得《麋鹿》的課堂應該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課堂。

在教學麋鹿外形特點部分,我主要要求學生自主探究來學習。比如找一找文中哪些依據說明圖中的鹿不是麋鹿。學生通過自學,能夠很容易的找出依據,並且認識麋鹿的外形特點——奇特。

在教學經歷這一段,因為文章比較長,因此採用了小組合作方式。先小組分工學習,然後完成表格。旨在培養學生合作與抓住有效資訊的能力,從而來實現長文短教。 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

首先在麋鹿外形與習性上面花了大量的時間,因為我學設計時考慮的不夠周全,以及對學生學情的把握不當,使教學這一部分上面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其次,在學生合作填表格部分,時間也安排了太長,導致最後無法保證隨文練筆的

正常進行,草草收場。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吸取這次的經驗,在上課之前估算了每一部分大概的用時,以保證課堂的效率。

首次在這樣的課上嘗試小組合作。雖然在平時的課中也常常小組學習,但是沒有注重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因此出現了老師在講要求,學生已經是“躍躍欲試”“一團亂”的現象。合作的效果沒有預想的好,學生不能夠很快的找到有效地資訊,不能有效率的進行合作。因此,在以後的課中,合作的習慣與小組中人物的分配還是要大大重視的。

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在這方面我要花大功夫。首先在過渡與上沒有做到自然與優美,或者設計好了過渡語,到了上課的時候一緊張就完全亂了套。其次,語速顯得快,我會慢慢的克服,爭取在教師的語言表達上面能有明顯的進步。

雖然這次的課堂很不理想,但我會在每一次挫折中越挫越勇,不斷地成長。

第3篇

?麋鹿》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篇文章介紹了我國珍稀野生動物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體現了國家對野生動物的高度重視。教學這篇課文,不僅讓學生了解稱為“四不像”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同時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也要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課堂伊始,我出示了一段自己組織的話,三個小節,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一段話,可以說發揮了多重功能。

(1)就識字教學的角度看,這一段話實現了讓學生在濃縮的語境中集中識字的功能。因為這一段話,與課文內容相匹配又巧妙地將新詞融合其中,學生在讀這段話的過程就是復認生字的過程。事實上,學習生字,如果老師一味鼓勵甚至強求學生想一些獨特的方法認字,例如編謎語、編故事等,只會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其實,大部分字詞只要反覆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就會在頭腦中留下烙印。

(2)就文章教學的角度看,這一段話幫助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一般我們在實踐中有這樣的傾向:以為整體感知就是把課文讀一遍。殊不知,整體感知階段,並不意味放棄教師的指導,這一段“開場白”,就是一次有效的示範。其中,老師板書概括性的詞語,既幫助了學生梳理了文章結構,又為學生概括課文大意提供一些支架,可謂一舉兩得。

在教學課文的第三部分“麋鹿的傳奇經歷”時,我按照年代的不同,設計了一張表格,要求學生模仿老師的範例填好這張表格,學生填表格的過程其實就是對課文內容熟悉的過程,而且,填表格這種方式也有利於學生的概括能力的發展,而且表格中既包含了麋鹿的各個時期的生存情況,也有生存地點的不斷變化,所以說從這張表格就可以感受到麋鹿生活經歷的坎坷,漂泊不定,顛沛流離,這樣引導學生感知麋鹿經歷的傳奇也就較為容易了。

第4篇

課一開始,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在大豐自然保護區,我們認識了一種漂亮的野生動物,它是誰呀?(欣賞麋鹿的圖片)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置身於充滿想象的情景之中,盡情享受成功的愉悅。為下文認識麋鹿並深入學習和探索麋鹿的故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學習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這一部分。這一部分的學習也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課文,畫出文中描寫麋鹿外形特點的語句,感受它的特點。然後集體交流,瞭解麋鹿角、尾、蹄、毛色的特點,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孩子畫得很準,特別是各部分的特點,詞語抓得準確,不過交流時學生不能充分說明文字背後的意思。這直接影響了課堂實效性。

在設計角色扮演這一環節中近學生與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文字的內容,進一步的得到思想情感體驗。但是我卻忽視了對學生及時性的評價,沒有使學生在自己“解說”的基礎上更上一個臺階。怎樣靈活地捕捉學生的發言進行創造性的引領呢?這其實成了我教學中最大的絆腳石,自己很難在此能做很大的突破,今後教學應該試著去改變,將自己的教學往更高的層次上去推一推。

第5篇

?麋鹿》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主要介紹了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文章結構清晰,語言質樸,在樸實的說明中注入濃濃的情趣。但是課文中蘊含的科普知識與科學精神常常成為教學目光關注的焦點,而被忽略的往往是“語文”。作為一篇語文教材,《麋鹿》的語言訓練點究竟在哪裡呢?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體,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學生領進“語言的家園”,而“人文性”的教學目標是融合在“語言訓練”的實踐之中的。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積累運用、表達和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為此在教學中我主要設計了“著重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樣一個教學環節。

課後習題3明確指出:“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已經瞭解了麋鹿的哪些知識,然後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

這是對本課教學目標的一個友情提醒。反思語文教學的歷史與現狀,“啞巴語文”與“斷肢語文”的確讓人尷尬,這一友情提醒對於學生的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在語文教學中給學生“說”的機會,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說”對於“寫”是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的,能說會道的學生一般來說寫作能力也較強,這已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

首先,對課文內容必須“心如明鏡”。對麋鹿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和傳奇經歷等甚至都要達到“瞭如指掌”的地步。只有腦子裡拎得清,才能嘴巴里說得清。

其次,依據教材豐富的語言材料,學生通過朗讀內化課文的語言。在教學中,我們僅僅讀通讀順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讀出隱藏在這些知識背後的情感。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我建議你們再用心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讀著讀著,你是否高興了?悲傷了?痛苦了?憂慮了?憤恨了?同情了?生氣了?感動了?驚訝了?把你有體會的地方做上記號吧。”如果讀書時不能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不能與作者同喜同悲,講述時做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是絕對不可想象的。

再次,要善於創設“當講解員”的情境,激發學生說的興趣。創設情境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到“說”是一種內心的需要,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我讓學生結合課外收集的資料,學著講解員的樣子,說說麋鹿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並評選最佳優秀講解員。學生積極性很高,在說的基礎上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麋鹿是珍貴動物,認識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最後,還要依據提綱、展開想象、變換角色、適度創造,方法不拘一格,貴在有效,目標是全體學生的“流暢表達”。如果我們的學生都具備“出口成章”的能力,我們的語文教學該是多麼的出色啊!於是我又補充道:“如果你願意把自己當作麋鹿來介紹,用麋鹿的口吻來介紹你的長相、生活習性和生活環境以及你們家族的傳奇經歷,一定會更有意思!”話音剛落,我果然看見了孩子們的眼中閃現了亮光,笑容再次綻放,教室裡小手如雨後春筍般竄了出來!

“大家好,你們知道嗎?我曾經可是姜子牙的坐騎,你們的老祖宗們稱呼我‘四不像’,知道為什麼嗎?……”

“同學們,你們好!我們在我們美麗的家園——大豐自然保護區,這裡非常適合我們生活,因為這裡……”

精彩的發言在繼續,望著孩子們興奮的臉龐,我欣慰,我們的教學不就是為了他們的笑容嗎?

這樣的反思是否恰當?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只要不斷的反思自己,更多努力學習,我的教學水平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我很希望得到同行們的批評、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