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人教版數學教學設計3篇 "精心設計的國小人教版數學教學:啟迪孩子數學思維"

本文為國小人教版數學教學設計,旨在幫助國小數學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課程實效。設計嚴謹、內容豐富,既包含數學教學的基礎知識和方法,又涉及具體的教學案例和實踐經驗。既適用於教師日常備課,也適合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解決。

國小人教版數學教學設計3篇

第1篇

1、學生在聯絡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發現梯形的基本特徵,認識梯形的高。

2、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梯形,會在方格紙上畫梯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梯形,能測量或畫出梯形的高。

3、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絡,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1、出示例1的圖片,你能在這些生活場景中找到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3、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梯形。你還記得我們昨天是怎樣研究平行四邊形的嗎?

有了這些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經驗,你想自己來進行研究活動嗎?在小組裡討論一下,你們準備開展哪些活動來完成(1)和(2)。

老師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時注意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絡與區別,將使你事半功倍。

1、展示小組內製作的梯形,介紹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間的距離,這就是梯形的高。這樣的高有多少條?為什麼?與平行四邊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稱。說說什麼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

3、試一試:指一指高垂直於哪條邊,量出每個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釐米。

4、說明:第二個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幾個直角?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同桌間說說看。

國小人教版數學教學設計3篇

第2篇

1.知識與技能目標: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藉助豐富的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麼發現。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錶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錶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裡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資料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裡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錶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麼?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裡,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第3篇

兩端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的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係就不同。

讓學生學習應用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綠化的重要性。

1、理解線上段上植樹(兩端栽)的情況中“棵數=間隔數+1”的關係。

2、利用線段圖理解“棵數=間隔數+1”“總長=間隔數×間距”等間隔數與點數、總長、間距的關係,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能將植樹問題推廣到生活中的其他問題中,學會通過畫線段圖來分析理解題意。

[教學重點]:用不完全歸納法總結並理解“點數=間隔數+1”。

[教學難點]:掌握用線段圖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方法。

1、聽唱歌曲《春天在哪裡》,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比較兩組圖片的不同,讓學生說出植樹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的植樹問題。

(一)寶塔山下有一條長20米的小路,一邊等距離植樹,兩端都栽,可以怎樣植?用線段圖表示你的方法。(小組討論)、

6、師:總長與間距和間隔數又有怎樣的等量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