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3篇

職場人在擬訂教學設計的時候,務必要重視思路清晰,教學設計在書寫的時候,朋友們瞭解有哪些一定要留意的事項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3篇,供大家參考。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3篇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1

一、聯絡實際,激趣匯入

T:孩子們,你們已經是二年級的學生了,平時你們喜歡看課外書嗎?(喜歡)

T:誰能說說你在課餘時間都喜歡看什麼型別的課外書呀?

S:故事書、科技書等。

T:看來你們都是愛讀書的孩子,現在學校決定為你們購買一些課外書,快說說你們想要什麼型別的書?

S:童話類、體育類……

T:你們說了這麼多,我都記不住了,這可怎麼辦呀?

S:您可以記下來呀!

T:這個辦法不錯,下面我們把剛才那些同學說的一起記錄下來。

二、全班交流,感受新知

1、讓學生感受收集資料的過程

T: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給你準備的小卷子,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同學們的答案。(全班動手記錄20名左右學生的情況)

T:講明記錄方法。

T:剛才我們記錄了一些同學想要的書籍,下面我們來看看大家記錄的結果如何,誰願意給大家展示一下你記錄的結果。(或教師巡視,找出典型的方法)

S:到展臺上彙報自己的記錄過程。(5人左右)

(如果沒有畫“正”字的方法,就向學生展示老師的方法)

T:剛才我們展示了幾位同學和老師的記錄過程,下面我們看看這些方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S:都是每個人記錄一次,不同的地方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圖形記錄。

T:大家說的真好,那麼這些方法哪個更方便呢?

S:畫“正”的方法,因為那種方法比較好數結果。

2、學習製作統計圖,並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T:我們已經收集了同學們的資料,下面我們把這個結果製成統計圖來方便我們觀察。請大家把小卷子翻過來,看著大螢幕的統計結果來製作統計圖。(每一個小格代表一個人,提要求)

T:剛才我們經歷了收集資料和根據結果製作統計圖的過程,看著統計圖你有什麼發現?

S:我發現有?人喜歡?書,我發現……

T:你們觀察的真仔細,那誰能看著統計圖提出一些問題呀!

S:提問,指名回答。

三、鞏固練習,提高能力

1、剛才我們經歷了統計的整個過程,並且體會到了統計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下面我們就用剛才學過的知識來試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請同學們翻開數學書P111,讀題,明確要求。

2、看來統計還真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最後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統計組員最愛吃的一種蔬菜。提要求。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是學生認識了長方形特徵、知道了面積單位、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學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不僅是今後學習其它圖形面積的重要基礎,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空間觀念。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在屬國小中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於形象思維,有的善於邏輯推理,有的善於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總愛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所以本課以實驗探究的形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之間的密切關係,理解面積公式的由來,掌握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與人合作協調,及遷移、類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分組實驗這一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認識。並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中得到了培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實驗、實際操作中體驗學習的樂趣,並通過實際應用的練習,將課內外的知識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並掌握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教學難點:在操作中探究長方形的面積公式

五、課前準備:長6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紙板,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實驗記錄表,實物投影。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面積的知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師:學習面積單位有什麼用?

生:測量面積

出示長方形紙板

師:要測量它的面積,你認為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如何測量它的面積呢?

學生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長方形的面積。

師:用面積單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測量操場的面積,教室的面積;草地的面積;等等,也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去量,那可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要尋找一種更好、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面積。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設計意圖:複習舊知的目的`,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握好教學的起點,抓住生活中的幾個場景,引起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大膽的猜測,長方形的面積和什麼有關係?

(學情預設:根據學生對長方形的認識和理解,可能會出現這幾種情況:和長有關、和寬有關,和長、寬都有關,和周長有關)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慾望,也培養了學生大膽探究,敢於猜想的精神)

(三)、實踐探究,合作交流

師:你們的猜測是否正確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帶上老師溫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導學提示: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搭建3個長方形,完成實驗記錄表。

2、仔細觀察記錄表,你發現了什麼?

3、嘗試用比較規範的數學語言表達實驗過程及實驗結論。

(學情預設:學生在組長的組織下,合理分工,有序地開展實驗)

(設計意圖:創設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動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藉助導學提示經過啟發,獨立思考,討論,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叢冢提高認知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組派代表到臺前展示實驗記錄,併發言

(學情預設:各小組介紹搭建的3個長方形的長、寬、面積各是多少,通過三次實驗,發現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對錶達流暢,思路清晰的小組給予表揚)

如:我們組共搭建了3個長方形,第一個長方形的長是3釐米,寬為2釐米,面積是6平方釐米;第二個長方形的長是4釐米,寬是3釐米,面積是12平方釐米;第三個……通過三次實驗,我們發現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

(五)、解決問題

1、實踐活動

在我們這間教室裡,有很多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的,請大家任選一個,先估計它的面積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面積,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計的和算出的面積是不是較接近。(學生操作活動,並利用長方形面積公式正確計算出它們的面積)

2、前幾天,老師新換了一個辦公桌,它的長是14分米,寬是8分米,我想給這張辦公桌配一塊玻璃,需要買多大的玻璃板呢?

3、思考題:

這是一塊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來的面積是多少嗎?說說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新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以及數學的價值,既豐富了敘述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另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表面並不是長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積怎樣求呢?它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呢?再如三角形,我們怎樣可以知道它的面積呢?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在課後研究)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培養探究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七、教學反思

1、方法比知識更重要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教師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採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後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2、學會與人分工合作

本節課通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並達成團體目標。由於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

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教者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個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並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範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學重難點

藉助豐富的活動,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三、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四、教學步驟

(一)情境匯入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錶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錶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裡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資料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2、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係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3、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麼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麼事。

(三)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裡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錶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麼?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裡,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五)作業收集有關時間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