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演算法教學設計舉例

  國小數學演算法教學設計舉例

根據分得的結果,可以分為正好分完的和分後有剩餘的兩種情況,像這種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生獨立列式,指名回答,並說說算式表示的含義。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演算法教學設計舉例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國小數學演算法教學設計舉例

國小數學演算法教學設計舉例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餘數。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抽象為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小棒、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複習-平均分的含義。

2、出示15÷3=5,並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0根小棒

(1)如果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幾份?

(2)學生動手分,並完整的說說10除以2等於5的含義。

(10除以2等於5表示10裡面有5個2.)

2、分組操作,進行記錄。

(1)如果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樣分?

學生動手操作,師指名說自己分小棒的過程、結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餘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後把10根都分完了嗎?剩下的1根為什麼不繼續分下去呢?

比一比:同樣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結果有什麼不同?

(3)如果把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樣分?

3、彙報:

(1)指名彙報,同時將表格填寫完整。

(2)通過自己動手分一分,你覺得根據最後得到的結果不同,可以分成幾種情況?那幾種?

4、交流:

(1)根據分得的結果,可以分為正好分完的和分後有剩餘的兩種情況,像這種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生獨立列式,指名回答,並說說算式表示的含義。)

(2)像這幾種分後有剩餘的情況,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給了幾人,還剩幾根?(生答)

問:按要求怎樣列式(板書:10÷3),

為什麼可以用除法計算?10和3分別表示什麼?

最後可以分給幾人?也就說明10裡面最多有幾個3?有沒有全部分完?還剩多少?(板書:……1(根))

說明:沒有分完的,在商的後面寫上6個點,再把剩下的數寫上。這個數叫餘數。它的單位名稱和總數一樣。(板書:10除以3等於3餘1.)   (3)生齊讀算式,指名說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問: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餘數又表示什麼?(餘數表示在平均分時,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經不夠再分一份時剩下的。)

5、揭題:像這樣的算式我們叫做有餘數的除法,也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

6、小結:在平均分時,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經不夠再分一份時,就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來表示。

二、教學列1

1、出示列1(1)

用算式表示,再說說算式的含義。

2、出示列1(2)

用算式表示,說說算式的含義,並說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三、鞏固練習:課本60頁的“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餘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麼?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各表示什麼?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這是一道開放題,三種裝法,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根據自己的選擇,圈一圈,然後填空,教師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2題。

出示題目14只小鴨,每( )只一份,有( )份,還剩()只。

14÷□= □(份)…… □(只)

14只小鴨,平均分成()份,每份有()只,還剩()只

14÷□= □(只)…… □(只)

學生獨立思考,用小棒代替鴨子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餘。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全課小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正好分完的 分後有剩餘的

10÷2=5(份) 10÷3=3(份)……1(根)

6÷2=3(盤) 7÷2=3(盤)……1(個)

國小數學演算法教學設計舉例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有餘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義。

2. 能夠比較熟悉的筆算有餘數的除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 讓學生逐步養成書寫工整,計算仔細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有餘數的除法豎式的寫法,豎式各部分的含義,以及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的方法。

教學難點:

有餘數的除法豎式各部分的含義,以及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設計:

一、複習舊知

用豎式計算,並說一說計算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20÷4 30÷6 24÷6 35÷7

注意:

(1)被除數、除數和商在豎式中的位置;

(2)除法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

(3)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必須規範。

二、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教材第六頁情境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野營時都做了些什麼?在他們分工合作安排晚餐和搭帳篷的活動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學資訊?結合數學資訊,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收集數學資訊以及提出問題。

(1)如果每個人分4條魚,那麼22條魚可以分給多少人?

(2)我採了48個野果,平均分給我們小組的9個人,每人能得到幾個?

教師提議:我們就從第一個問題開始解決吧!

三、你問我說,合作探究。

1. 請同學把第一個問題完整的看一遍,思考題目意思和解題方法,並列出算式。 學生彙報情況預設。

題目意思和解題方法:就是要看22裡面包含了多少個4?用除法解決。

列出算式:22÷4

2. 請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想好後先在小組裡交流,看看你想到的辦法和別人的是不是一樣?誰的方法最簡單?教師巡視時注意發現典型演算法,為後面的彙報選好候選人。

(小組交流後,請部分同學彙報自己小組的計算方法。)

3.引導學生分析有餘數的除法豎式的寫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回憶比較、討論交流,讓有餘數的除法豎式逐步變得完善。 提醒學生:

(1)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一位數時,商要和被除數的個位對齊。

(2)在用豎式算出商和餘數後,還要記得在橫式後面把他們寫出來。

4.思考:

(1)在除法豎式中如何試商?

(2)在豎式中“商與除數的積”是什麼意思?

(3)在豎式中從被除數裡減去商與除數的積,剩下的是什麼?

(小組討論後,老師組織彙報比賽。)

5.比較22÷4與複習題中20÷4的豎式的不同之處。

6.請學生對四種演算法進行比較和評論,然後老師再總結髮言。

(“擺一擺” “圈一圈” “列豎式筆算” “口算”)

7.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學習,自主解決前面提出的“分野果”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鞏固練習

(課本第八頁習題)

五、全課小結

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舉手發言,對發言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

國小數學演算法教學設計舉例三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餘數,理解有餘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感知有餘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草莓圖、小棒

一、激趣定標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麼?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2、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彙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裡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出示算式: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餘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