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古詩蟬教案優質5篇

教案能夠提前預設教學內容和方法,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指導,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重點,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古詩蟬教案優質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古詩蟬教案優質5篇

古詩蟬教案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字:詠、妝、惜、荷、蜻、蜓;會

寫6個字:惜、柳、絲、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古詩的大致意思。

4、通過學習,初步體會漢語豐富的表現力,欣賞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

教學重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採用朗讀感悟法,情景教學法。

預習作業:

朗讀古詩;查字典或資料先了解古詩大意。

教具準備:

課文課件、圖片、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藉助拼音讀古詩,把詩句讀流利。

2、識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漢字。

3、讀古詩,想:

a兩首古詩分別寫的什麼季節?

b結合插圖,分別說說圖上畫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讚美。

c細讀古詩,畫出不懂的詞語,和同桌交流,或請教老師,或查工具書。

d想象小池的美景,進一步瞭解詩句的意思。

e想象詩句的意思,試背誦。

二、質疑定向(小組長檢查)

三、自主合作探究《詠柳》

古詩蟬教案篇2

教學重點:

1、感悟詩人的愛國情?

2、掌握詩歌的鑑賞方法

3、熟讀背誦

學習過程:

春望

一、匯入:

?詩人簡介】

杜甫:字子美,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因詩中常自稱少陵野老,又做過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其詩善於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題材,反映出當時政治的腐敗,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他的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開元盛世轉向分裂衰微的歷史過程,而被稱為“詩聖”和“詩史”。其詩風沉鬱頓挫,語言精煉傳神,對後世詩人影響極大,為現實主義詩人。

?創作背景】

本詩屬五言律詩,作於至德二年757年,當時杜甫46歲,時值安史之亂,他羈居在淪陷後的長安。

二、學習詩詞的切入點?

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握作者的感情

三、朗讀理解

杜甫:憂國傷時,催人淚下

安史作亂,長安淪陷,大唐王朝盛極而衰。詩人杜甫目睹長安人民的慘禍,想到自己一家的遭遇,不禁潸然淚下,萬般感慨,融於筆端,揮筆寫下千古傳頌的《春望》。

這首詩從“望”寫起,以“愁”作結。前四句寫春望之景,後四句抒春望之情。首聯從大處落筆,總寫眼中所見。上句蘊含山河依舊、國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極寫城池殘破、滿目瘡痍的荒蕪景象,深切表達了詩人沉痛的心情。頷聯兩句最為感人:鳥語花香,明媚春光,往往使人心曠神怡。然而詩人卻見花開而落淚,聞鳥語而驚心,春光愈是爛漫,內心愈是傷感。這裡色感相連,聲動相應,景隨情移,情隨景生,匠心獨運,感人至深。頸聯則更深一層寫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真摯。尾聯正面描繪詩人自我形象,收束全篇。通過白髮日稀、頻頻搔首的外在形象,表現了詩人內心深處“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的深廣憂思。

四、作者的感情

觸目傷懷、憂國思家

泊秦淮

一、【詩人簡介】

杜牧,唐代文學家。字牧之。太和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中書舍人等職。以濟世之才自負,曾注曹操所定《孫子兵法》十三篇。其詩多諷諭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俊生動。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有《樊川文集》。

?創作背景】

?泊秦淮》是杜牧遊金陵,夜泊秦淮時所作。流經城內的秦淮河兩岸,從六朝以來,一直是權貴富豪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地方。詩人泊舟於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借古諷今,寫下了這篇七絕。

二、朗讀理解

杜牧:諷刺辛辣,悲痛深沉

杜牧的詩傷時憂國,灑脫俊爽,境界廓大,含義深刻。《泊秦淮》首句寫景,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的清淡素雅。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融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它是那麼柔和幽靜,而又微微浮動流走的意態,筆墨是那樣輕淡,可那點迷濛冷寂的氣氛又是那麼濃。次句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三、四句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由歌曲之靡靡,引出“不知亡國之恨”。這兩句於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可謂諷刺辛辣,悲痛深沉,感慨無限,堪稱絕唱。

三、作者的感情

借古諷今,對時局的憂憤。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一、【詩人簡介】

陸游:南宋愛國詩人。號放翁。一生最大抱負就是收復失地。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創作背景】

此詩為陸游68歲所作,此時年老體衰、閒居故鄉。

二、朗讀理解

陸游:國憂難忘,熾熱情?

馳騁沙場,光復河山,是陸游一生最大的抱負。在他的詩中始終貫穿著一個永不衰退的愛國主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正是一首雄渾慷慨、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光輝詩篇。前兩句寫自己雖年老體衰,閒居僻野,但仍不自悲自傷,期待著江山一統。“臥”而“僵”,形體可謂衰憊;“村”而“孤”,處境也屬艱難。但詩人並未沉湎於一己之榮辱,念念不忘的還是“為國戍輪臺”。其拳拳憂國之心,何其感人!後兩句詩氣勢更為高昂,顯出詩人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抒發了熾熱的愛國情懷。全詩感情激盪,氣勢軒昂,成功塑造了一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愛國老英雄的高大形象。

三、作者的感情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過零丁洋

一【詩人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吉州廬陵人,原名雲孫,字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抗金民族英雄。有《文山先生全集》

1275年,元軍大舉進攻,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次年正月,元軍佔領了臨安,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文天祥寧死不屈。1278年元軍再攻,文天祥被俘。元將強迫他寫信投降,他將自己所寫《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元將,當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元將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1283年,文天祥遇害。

?創作背景】

被俘押經零丁洋時所作

二、朗讀理解

文天祥:捨生取義,千古絕唱

?過零丁洋》是愛國詩人文天祥抒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和絕不屈膝投降的民族氣節的壯麗詩篇。首聯兩句回顧自己的戰鬥歷程。“寥落”二字既暗示對苟且偷安者的憤激,又寄寓自己孤軍奮戰、孤掌難鳴的感傷。頷聯兩句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抒寫。四年的艱苦奮戰,結果仍不免山河破碎,像狂風吹散了的柳絮一樣。這一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象鮮明,感情熾烈,讀之使人愴然!五六句緊承前句進—步渲染。回想慘痛經歷,不禁觸景生情,內心備感淒涼。這一聯將“惶恐灘”、“零丁洋”兩個富含感情色彩的地名連用,語意雙關,悲涼滿懷,可謂詩海絕唱!最後兩句豪情滿懷,慷慨悲壯,氣勢磅礴,格調高亢,表現了詩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氣節和為正義而獻身的堅定決心,從而凝聚成一種超越時空的不朽的民族精神。

三、作者的感情?

寧死不屈

古詩蟬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課由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讚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彷彿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讚美。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並背誦古詩。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裡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秀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介紹作者楊萬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

(一)初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注意斷句,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課件出示古詩

3、齊讀

(二)理解詩句

1、讀了詩句你看到了什麼?

2、詩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畢竟、四時)相機理解前兩句詩的大意

3、理解後兩句詩的大意。出示圖片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綠得充滿生機,綠的無邊無際。荷花格外紅豔,紅得另有一種模樣)

小結:這“無窮的綠”和“別樣的紅”給作者的視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詩人走出淨慈寺就脫口稱讚:“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4、齊讀古詩課件出示

三、體會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討論)

2、體會作者的感情。(引導說出作者是通過對西湖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3、齊誦古詩。(創設情境:同學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

四、拓展學習

1、回顧古詩。相機板書:送別詩西湖荷花

2、小組為單位。上網查閱,自主學習

3、交流彙報師生互動

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還利用網路瞭解到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善於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多發現,多查詢,吸收更多的知識,來促進我們的學習。最後讓我們再把這首古詩美美的吟誦一番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絕句》,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絕句》

1、按自學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2、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麼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1、默讀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2、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瞭解詩句的大意。

3、感悟語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麼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髮現後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1、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2、配樂讀。

3、背誦。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

古詩蟬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身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同學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準備】

掛圖、投影。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

1、指名背背俺們以前學過的古詩。

2、揭示課題,板書:

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

1、理解課題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麼地方見過瀑布嗎?是什麼樣的,能不能說給俺們聽聽?

2、學會寫課題中的生字:瀑。

3、你知道廬山在什麼地方嗎?

4、學習這首詩:

⑴出示整首詩。

⑵指名讀一讀。

⑶再讀,可以討論,看能不能理解詩的意思,有問題可以提出來。

⑷交流:

重點理解“銀河”“九天”“香爐”“川”“三千尺”。

誰能講這首詩的意思?

評議,他講得怎樣?

再指名講詩的意思。

5、詩人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6、指導朗讀。

7、指導背誦。

三、作業

1、背誦古詩。

2、用自身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情景。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壯美山河

疑是銀河落九天。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二、學習《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理解“絕句”。

2、簡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你能理解哪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的字音。

2、交流,你瞭解了哪些詞語、句子的意思了?

四、學習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一、二兩句:

輕聲自由讀一讀,畫出還需要理解的詞語。

誰能用自身的話說說這兩句詩句的意思?

指導朗讀,讀出舒暢預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句:

指名讀一讀詩句,其他同學考慮:詩人看到了什麼?

討論,理解“西嶺”“千秋雪”相機板書,畫簡筆畫。

詩人是透過什麼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

詩人向門外一看,可以看到什麼?理解“東吳”。

為什麼說是萬里船?

用自身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⑴一行寫一個景,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⑵小結:

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6、指導書寫“鸝”“鷺”。

五、作業

1、謄寫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

〖板書〗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近景

窗含西嶺千秋雪,舒暢愉快

門泊東吳萬里船。 遠景

古詩蟬教案篇5

單元主題:觀察與發現

單元內容:本單元一共有四篇課文,其中《古詩兩首》、《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是精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略讀課文,《語文園地二》是綜合性訓練。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選擇的課文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都是關於觀察大自然景物和發現大自然奧祕的。《古詩兩首》不僅寫了詩人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爬山虎的腳》和《蟋蟀的住宅》分別寫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動物,容易激發起學生閱讀的興趣;略讀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生動地講述了科學家從生活中的無意發現到不斷尋求證據直至創立學說的故事,頗具吸引力。

教學設計:

5.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認識“臘、渾、豚”三個生字,會寫“莫、臘、渾、疑”四個生字。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兩首古詩,默寫《題西嶺壁》。

3.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4.積累詩人的其他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1.藉助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自主學習,理解詩句意思。

2.體會詩人的心境,能與他人交流讀詩的感受。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涵的哲理。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

1.學生收集詩人的相關資料及作品。

2.多媒體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題西林壁》

教學設計:

一、激趣匯入,整體感知

1.猜謎匯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請大家猜一條謎語,謎底是一位詩人的名字,看誰最先猜出來。聽好了: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不但詩寫得好,他的書法作品、他的畫、他的在中國歷史上都極負盛名,他和他的父親、弟弟合稱“三蘇”,他是誰?(蘇軾)。今天,我們就學習他的一首詩《題西林壁》。(師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可以知道這首詩有關的哪些資訊?

(這是作者題寫在廬山西林寺石壁上的一首詩)

3.檢查預習,指讀正音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注意平翹舌。

(2)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讀出詩歌的節奏美。

題西嶺壁

橫看 / 成嶺 / 側成峰,

遠近 / 高低 / 各不同。

不識 / 廬山 / 真面目,

只緣 / 身在 / 此山中。

(3)全班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二、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這首古詩,同學們都會讀了,但是你們知道它的含義嗎?今天,我們就要用學過的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想想以前學過哪些學習古詩的方法?

(a、藉助註釋理解詩意;b、查字典理解詩意;c、在理解的基礎上畫畫等)

2.請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生自主學習,師相機指導。)

3.交流學習所獲。

(或解說詩句意思;或展示繪畫成果)

橫看成嶺側成峰: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著看卻彷彿變成了一座山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向遠看、向近看、向高看、向低看,看到的廬山景色卻各不相同。

4.明明是同一座廬山,為什麼在蘇軾的眼中,會有這麼多種變化呢?

(因為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

5.那蘇軾到底從幾個角度看了廬山呢?看到了幾種結果呢?(六個角度,看到了六種不同的結果。)那概括一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角度不同,所見也不同。)

6.(展示廬山不同角度的`美景)假如你就在廬山之中,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話嗎?“我站在(),看到廬山像()。”

7.“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是因為什麼呢?(身在此山中。)

8.齊讀“不識 / 廬山 / 真面目,只緣 / 身在 / 此山中。”讀到這裡,你想到了什麼?

(怎樣才能識得廬山真面目呢?站在廬山之外,多角度、多方位的看。)

三、熟讀成誦,領悟詩請

1.這首詩是詩人蘇軾在遊覽廬山時寫下的一首哲理詩,詩人不但用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更是緊緊扣住遊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咱們在讀這首詩時,不但要讀出廬山的奇麗景象,更要讀出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恍然大悟。現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2.用多種形式朗誦此詩(小組比賽、指名朗誦、全班齊誦等。)

3.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結果也不一樣。其實不僅觀山如此,看事情也是一樣。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嗎?講的也是這個道理?(《畫楊桃》)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四、收集材料,拓展學習

1.教師小結:《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讚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咱們說過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一生寫下了許多名篇、名句,你找到了哪些?咱們交流交流吧。

2.學生自己建立“蘇軾小檔案”,鼓勵學生根據收集和交流的材料自己設計各種形式的小檔案,可以配圖畫,可以編作品目錄,可以寫名篇、名句,還可以寫成前言、後記等。

五、作業佈置

1.背誦、默寫《題西林壁》。

2.編寫“蘇軾小檔案”,並把自己喜歡的蘇軾的其他名句、名篇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遊山西村》

教學設計: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蘇軾的一首古詩《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寫出了廬山的雄奇景象,更說明了一個哲理,那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還記得這首詩嗎?能把它默寫下來嗎?

2.(師吟誦):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師:你們都知道老師吟誦的是哪首古詩吧?(遊山西村)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詩人的腳步,到鄉村農家去品味一下他們的生活吧。

3.老師板書課題《遊山西村》,生齊讀課題。

4.檢查預習,指名讀詩。

(1)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注意平翹舌,讀到生字的地方多讀幾遍,要讀準字音。

(2)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讀出詩歌的節奏美。

遊山西村

莫笑 / 農家 / 臘酒渾,

豐年 / 留客 / 足雞豚。

山重 / 水復 / 疑無路,

柳暗 / 花明 / 又一村。

(注意糾正“渾”、“豚”、“疑”的讀音。)

(3)全班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美。

(4)古詩大家都能讀了,還不行,還有四個生字要求大家會寫。請自己看看這幾個生字,想一想你打算怎樣記住它。

(5)全班交流,識記生字並區別同音、形近字。

二、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師:這首詩大家已經會讀了,但是你們知道詩句的意思嗎?回憶一下前面一首古詩我們是按照什麼樣的步驟來學的?

(理解詩題→瞭解作者→理解詩句→熟讀成誦→領悟意境)

1.理解詩題:請結合課文的註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遊覽浙江紹興的一個村莊時寫的一首詩。)

2.瞭解作者:根據你的瞭解簡單談談詩人陸游。

師總結:(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於北宋末年,一生處於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在他的詩歌中,總的主題是抗金復國和同情人民苦難,他的詩藝術風格雄渾豪放、激情洋溢,間或質樸清新。修辭煉句精緻工整,在律詩絕句中善於組織對偶,渾然一體,別開生面。)

3.理解詩句。

a.選擇你喜歡的方法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獨立學習,也可以在小組內合作學習。

(生自主學習,師相機指導。)

b.交流學習所獲。(教師主導,集體交流)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不要笑話農家的臘的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餚儘夠豐盛。

讀完這兩句詩,你能體會到什麼?(農家款待客人時盡其所有的盛情)

你是從哪裡感受到的?(“足”)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疑無路可走,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眼前又是一個山村。

反覆讀這兩句詩,想:這句詩中寫了哪些景?這些景物分別是什麼樣的?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

當作者行走在重重疊疊的山巒中,踏過彎彎繞繞的水道後,心情如何?從哪看出的?

(心情沮喪,從“疑無路”看出。)

當作者面對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時,心情又是怎樣呢?從哪兒看出的?

(驚喜,從“又一村”看出。)

指導學生打著手勢反覆吟誦此句,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感受詩句語言的韻律節奏美。

4.熟讀成誦: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這首古詩,比比誰的朗誦更優美。

5.領悟意境。其實“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生活中無處不在,你能舉個例子嗎?

三、收集材料,拓展學習

1.繼續讀詩, 用喜歡的方式感悟詩境: 配畫編故事配樂朗誦。

2.小組交流收集的有關詩人陸游的資料,並編寫“陸游小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