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漢的教案通用6篇

我們需要培養教師編寫高質量教案的能力,教案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漢的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

漢的教案通用6篇

漢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16個生字,重點理解“抱怨、傾聽、憂慮、自作自受”等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3、學習作者通過環境描寫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分析桑娜的矛盾心理,體會桑娜的善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對環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洶、湧、澎、湃”等1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漁夫、轟鳴、抱怨、心驚肉跳、自作自受”等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窮”。

教學難點

1、讀寫並積累、運用生字新詞。

2、從文中找出表現窮人“窮”的句子,體會桑娜和漁夫一家生活的艱辛與困苦。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題

1、教師利用課件播放風聲、雷聲、波濤轟鳴聲、嘶啞的鐘聲,學生靜靜地感受。

導語:同學們,你們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自由交流,沉浸在對課件創設的情境的種種猜測中。)聽到這些聲音,我們感受到了環境的惡劣,就在這樣一個狂風呼嘯的夜晚,幾個窮人間發生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2、板書課題,學生解題。(窮人就是生活窮苦的人。)

3、簡介作者及創作背景。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他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窮苦勞動人民。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窮人》是托爾斯泰晚年所著,是由法國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而成的一篇短篇小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

自讀提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2)邊讀邊思考:這是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中必然要有人物,課文寫了哪些人物?圍繞這些人物發生了什麼事情?

2、教師檢查字詞預習情況。(課件出示生字詞)

生字過關:讀、寫。

洶湧、澎湃、濺、熄、困、唉、淋、嘿、糟、黴、嘛、喃、皺、勺

詞語過關:讀、記、寫。

漁夫、轟鳴、心驚肉跳、沉思、風暴、抱怨、傾聽

探望、照顧、敲門、陰冷、寧靜、臉蛋、自作自受

清新、溼淋淋、漁網、糟糕、倒黴、憂慮

根據詞意,選詞填空。

(1)形容健康強壯的身體。(魁梧)

(2)形容心神不定的樣子。(忐忑不安)

(3)形容水勢浩大,不可阻擋,也用來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動。(洶湧澎湃)

(4)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自作自受)

(5)形容臉色黑中帶黃。(黧黑)

3、指名說一說本文的人物、事件。

幾個窮人:桑娜、五個孩子、漁夫、西蒙、兩個孩子。

主要人物:桑娜、漁夫。

情節概括:桑娜和漁夫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後,不顧家庭困難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

4、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課件出示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

①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部分,說說每部分的主要內容。

②畫出讓你感觸最深的語段。

③在小組中交流令你感動的語段,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2)學生討論時,教師巡視,並適當點撥。

(3)學生交流,教師適當點評。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深夜焦急地等待著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遺孤,內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寫漁夫回來後知道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抱回兩個孩子。

三、再讀課文,學文悟“窮”

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窮人》,可老師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全文除了題目之外,文中沒有一個“窮”字,那麼作者是怎樣把“窮人”的“窮”給寫出來的呢?你又是從哪裡感受到他們的“窮”呢?請細讀全文,用橫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句子。

2、教師指名彙報,師生共同歸納(課件出示歸納要點),完成填空練習。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麵包),菜(只有)魚。

孩子雖然不算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

屋子裡沒有(生爐子),又(潮溼)又(陰冷)。

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

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

3、教師小結。

小結:他們屋內的裝飾,他們的吃穿,他們沒日沒夜地忙碌於生活,都讓我們感受到了窮人生活的艱難和困苦。這也正是文學巨匠寫作手法的精妙所在,不見一個“窮”字,可是“窮”又無處不在。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通過自學、交流的方法,掌握了生字、詞語,也簡單地梳理了課文的脈絡、劃分了課文的層次。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大家對桑娜和漁夫的“窮”也有了一定的瞭解。這個“窮”主要是物質方面的,但物質上的匱乏絕不能說明一個人的精神生活也是貧乏的,大家要記住這一點。

同學們,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麼貧窮、艱辛啊!生活的艱辛幾乎把他們逼到了絕境,但是他們仍然頑強地生活著。貧窮雖然暫時無法改變,但他們除了窮,卻還有世間最寶貴的品質,那就是善良、勤勞、充滿愛心,擁有了這些,我們還能說他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嗎?下節課,我們就去文中細細體會桑娜和漁夫那“富有”的一面。

2、引導學生交流收穫。

(1)自由交流並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五、作業設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瞭解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感受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以及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作者通過對環境和人物的神態、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

2、深刻理解窮人勤勞、善良以及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匯入新課

1、回顧複習,加深理解。

(1)指名說一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2)口頭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的艱辛與困苦,體會“窮”。

(他們每天只能_____填飽肚子,吃的是_____,菜只有_____。即便是這樣的生活,也是漁夫_____身體,冒著_____出海打魚,而桑娜自己也_____地幹活,才能維持的。)

2、教師過渡,匯入新課。

過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這麼貧窮,而且已經有了五個孩子,為什麼她還要主動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描述,走進桑娜和漁夫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們那高尚而美好的心靈。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走進桑娜的家,感受她的勤勞。

(1)默讀第1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描寫屋內環境的詞句,用波浪線畫出描寫屋外環境的詞句。思考:屋裡屋外分別給你怎樣的感覺?

(2)學生彙報交流。

(3)教師出示描寫屋外環境和室內環境的詞語,學生交流感受。

屋外:寒風呼嘯洶湧澎湃又黑又冷波濤轟鳴狂風怒吼

屋內:溫暖舒適爐火未熄乾乾淨淨閃閃發亮

預設:生1:我感覺屋外非常可怕,洶湧的海浪彷彿要把一切撕裂似的。

生2:但桑娜的家裡卻非常溫馨,又幹淨又暖和。

生3:桑娜家的地“乾乾淨淨”,食具“閃閃發亮”,可見桑娜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是個勤勞的人。

生4:我覺得屋外的環境很惡劣,卻更加突出了桑娜家的溫馨。就比如我在下雪或颳大風的冬天裡卻覺得家裡特別溫暖一樣。

生5:漁夫在這樣惡劣的天氣環境下還出去打魚,可見他們家真的很窮。這裡的環境描寫也突出表現了他們生活的艱辛。

(4)教師小結,加深理解。

小結:漁夫家雖然很窮,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乾乾淨淨,從中可以看出桑娜勤勞能幹。屋外寒風呼嘯,屋內卻溫暖而舒適,這裡運用了環境描寫和對比描寫襯托出了桑娜家的溫暖。但是大家還要注意到小說的創作背景,老師還覺得這裡的描寫有象徵意義。在黑暗統治下的窮人們就像這暴風雨中一座破舊的小屋,就像這洶湧浪濤中的一葉小舟,孤苦無依。正因為這樣,桑娜家裡的溫暖才顯得那樣的難能可貴。

2、走進桑娜的內心世界,感受她的美好品質。

(1)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描寫桑娜的心理活動的句子。

①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幹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麵包,菜只有魚。不過,感謝上帝,孩子們都還健康,沒什麼可抱怨的。(第2自然段)

②“沒有一個人照顧她啊!”桑娜一邊想一邊敲了敲門。

“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桑娜站在門口想,“孩子雖然不算多——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進去看看吧!”(第3、4自然段,可歸為一處)

③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麼對他說呢?……”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第9、11自然段,可歸為一處)

預設:引導學生注意文中提示有心理活動的詞,如“沉思”“想”“忐忑不安地想”。

(2)學生分組交流找出的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子,說說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①從第一處心理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桑娜一家的貧窮。但面對貧窮,桑娜是什麼心態?

(面對貧窮,桑娜還在感謝上帝,因為孩子們都健康,所以她很感恩,而非抱怨。可見她是一個樂觀、知足的人。)

②從第二處心理描寫中,我們除了能感受到西蒙一家的貧窮,還能感受到什麼?

(桑娜對鄰居的關懷、同情,正是這份關懷驅使她在深夜去西蒙家看一看。)

③“忐忑不安”是什麼意思?從中可見桑娜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心神不安,可根據字形來理解詞義。忐忑,心上各有一個上下,表示心裡不平靜,七上八下的。可見桑娜此時的心情很複雜。)

(3)通過比照心理描寫的特別之處,聚焦描寫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簡單交流了這幾處心理描寫,大家覺得寫得最與眾不同的是哪一處呢?對,就是第9自然段的心理描寫。這一處心理描寫到底特別在什麼地方呢?為什麼它能夠一下子吸引我們的眼球呢?請大家再把這一處心理描寫讀一讀,再說一說。

預設:學生可能會發現這一處心理描寫的標點符號很特別,有問號、感嘆號和許多省略號;學生可能會讀出這段文字中的矛盾、擔心的複雜情感。

思考:①你能讀出桑娜的哪些心情?試著用表現心情的詞寫寫旁註。

(學生默讀、寫旁註、交流。心情可能是害怕、糾結、擔心、不知所措、矛盾、急切、六神無主……)

②你們是從哪些地方讀出這些心情的呢?請選擇一兩處句子,反覆朗讀,把自己體會到的心情讀出來。

(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情況,及時捕捉閃光點進行放大,引發思考。)

預設關鍵句1: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師:你重讀了“夠他受的了”,你體會到了桑娜怎樣的心情?

生:我讀出了桑娜的憂慮之情,因為他們家養五個孩子已經很辛苦了,再多養兩個,丈夫和自己的擔子更重了,怎麼可能不擔憂呢?

預設關鍵句2: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師:大家說說,他把哪一個字讀得特別有力?(揍)你為什麼讀得這麼有力?

生:讀第一個“揍”,我感受到了桑娜害怕的情緒。但第二個“揍”的心情又不一樣了,這時她下定了決心,做好了捱揍的準備,為了救孩子,她寧可被丈夫打。

(師生共同讀這幾句話,注意把桑娜從害怕到做好準備、下定決心捱揍的心情讀出來。)

③再讀這一處心理描寫,感悟桑娜的“忐忑不安”,提醒學生注意省略號的作用。

朗讀方法:學生自由朗讀——指名學生讀——教師範讀(注意省略號的停頓)——學生自由練讀——師生合作讀。

明確: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麼艱難,丈夫的負擔是那麼沉重,西蒙的兩個孩子又是那麼可憐,當她對丈夫的摯愛和對孤兒的同情這兩種情感不能相容時,心裡產生了矛盾。

過渡:托爾斯泰不愧是擅長描寫心理活動的大師。寥寥幾筆,加上幾處特別的標點就寫出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他想告訴我們桑娜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交流:善良、淳樸、富有同情心。)

3、走近桑娜和漁夫,感受他們的心意相通。

(1)指名分角色朗讀第12—27自然段。

(2)找到對話中的幾處沉默,並聯繫上下文思考:桑娜和漁夫為什麼沉默?在沉默中他們各自會想些什麼?集體交流。

明確:有兩處沉默。第一處在第20自然段。面對剛從死亡中掙扎回來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訴他收養孤兒的事,只能不作聲。而漁夫還沉浸在與海浪搏鬥的.恐懼中,心裡尚存餘悸,看到妻子沉默,所以也一時無語。

第二處在第23自然段。一方面桑娜對於鄰居西蒙慘死,留下兩個可憐的孩子而感到難過與沉重。另一方面桑娜把事情告訴了漁夫,她在等待丈夫的決定,所以又沉默了。

過渡:剛才,我們在體會桑娜的品質時,抓住了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句段。那麼,要體會漁夫的品質,你們認為應該抓住哪個段落來體會呢?

(3)指名發言,出示句子,進行探討。

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後腦勺說,“嗯,你看怎麼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麼行!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①議一議:漁夫的臉為什麼變得“嚴肅”?他“憂慮”些什麼?

明確:西蒙死了,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確實是個嚴重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待在一起的,總要有人撫養。可是自己現在的生活已十分艱難,如果再加上兩個孩子,往後的日子就更難過了。

②說一說:漁夫經過一番簡短的考慮後,最後做出了一個什麼決定?(把孩子抱來。)

③感受寫法:這一段文字從哪些方面對漁夫進行了描寫?(神態、語言、動作。)

④理解句子:“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a、換詞法理解“熬”字。(可換為“挺、度、頂、堅持、克服”。)

b、討論:這裡為什麼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詞呢?

(“熬”是極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漁夫明知困難大,卻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這兩個孤兒的善良而美好的心靈。同時,也表現了漁夫的堅強,雖然身處困境,卻相信一定能戰勝困難,渡過難關。)

⑤讀一讀:語速由慢到快,語氣由遲疑到堅定,讀出漁夫內心做決定的過程。

(4)品讀結尾,再次體會人物的品質。

①聽了丈夫的話,桑娜為什麼“一動不動”?試著體會她此時的心情。

②再讀文字,看課本插圖,想象當時的畫面,說說漁夫會是怎樣的心情。

明確: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動、興奮和快慰中。這“一動不動”的反應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靜又不平靜的效果,讀來給人以回味的餘地。桑娜雖然沒有和漁夫商量就把孩子抱回來,但漁夫和她的想法是一樣的,看到熟睡的七個孩子,妻子的善良也讓漁夫開心、感動。

(5)師生共同總結。

教師:在抱回孩子這件事上,桑娜和漁夫商量了嗎?(生:沒有商量)但他們的想法和做法卻完全一致,這叫什麼?(生:不謀而合)這也說明他們夫妻兩人那顆善良的心是相通的。

4、走近細節,挖掘易被忽略的文字意蘊。

(1)容易忽略的時間點。

過渡:《窮人》這篇文章值得我們反覆閱讀,琢磨。每一次閱讀可能都會有些新的發現。我們先來說說大家可能忽略的時間點,請大家找出文中表明故事展開的時間的語句。

學生尋找:“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睡覺還早。”

質疑: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為什麼說“睡覺還早”,這時不是已經很晚了嗎?

明確:我們能從文章的字裡行間讀懂窮人的“窮”,但“睡覺還早”四個字更能道出窮人之窮。桑娜之所以覺得“睡覺還早”,是生活所迫。往常這個時候,丈夫肯定還沒有回來,所以睡覺還早;自己也總是一直縫縫補補,所以睡覺還早;等丈夫回來,桑娜還得與丈夫一起清理漁具,所以睡覺還早。而這對貧窮的漁家夫婦就這樣起早貪黑地拼命勞作,也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可見他們的生活很艱辛。這四個字體現出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藝。

(2)走近容易忽略的人物形象。

過渡: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誰?對,是桑娜和丈夫。但是他們是文中僅有的“窮人”嗎?不,還有西蒙。西蒙在這篇文章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她悲慘的命運是那個時代眾多可憐人的縮影,作者寫她僅僅是為了表現她的悲慘嗎?大家再仔細讀一讀第7自然段,你們還感受到了什麼?

思考:①西蒙愛孩子嗎?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②文中寫道:“一隻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麼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西蒙臨死的時候,想抓住什麼呢?

明確:西蒙知道自己挨不過這個晚上了,用自己身上可以取暖的舊頭巾、舊衣服蓋在孩子們身上,既寫出她們家觸目驚心的窮,更寫出“窮”背後深沉樸素的母愛。在她臨死前,她既絕望又痛苦,自己死了,兩個孩子怎麼辦?所以她想抓住命運,想讓死神放過自己;她也想抓住一點什麼希望,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活下去。

三、讀寫結合,學有所獲

過渡:同學們,課文中描寫桑娜,主要是通過心理描寫來展開的。通過她複雜的心理活動,我們感受到了她從忐忑不安、害怕、自責到堅定的複雜心情,使得人物的形象更真實、飽滿,也讓我們的心跟著一上一下。心理描寫是描寫人物時常用到的寫法,我們也要掌握好這一描寫方法。

1、出示“小練筆”,教師點撥寫法,學生練習寫話。(二選一)

小練筆1:“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說,“這天氣真是活見鬼!可是有什麼辦法呢!”

兩個人沉默了一陣。

沉默中,桑娜會想些什麼呢?聯絡課文內容,寫一寫桑娜的心理活動。

小練筆2:西蒙臨死前把自己的舊頭巾、舊衣服蓋在孩子們身上給他們取暖,可見對於死亡,西蒙顯然是有預見的。那麼,在臨死前,她可曾想到把自己兩個可憐的孩子託付給鄰居桑娜?這個善良的母親一定會想到的,但她卻沒有那樣做。她會有怎樣複雜的心情呢?請你想象一下,寫一寫。

2、指名讀話,集體評議。

四、課堂回顧,拓展閱讀

1、教師適當總結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在這節課中,我們走近了桑娜,走近了漁夫,走近了西蒙,也走近了文章中易忽略的細節,感受到了窮人們善良美好的心靈,感受到了文字中蘊含的深意。這個故事讀來既讓人難過,又讓人心生溫暖。難過的是,在那黑暗的時代裡,窮人那麼努力,卻依然貧困無助;溫暖的是,窮人雖窮,卻保持著一顆金子般的善心,這善心,足以抵禦貧窮、黑暗。如果還有後續的故事,我們相信桑娜一家的生活一定會好起來。

這節課上我們感受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也體會了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大家的表現都不錯,

2、拓展閱讀。

(1)讀一讀雨果的敘事詩《窮人》,可將其與本課對比,感受作者高超的語言藝術。

(2)可讀一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其他作品,如《啟蒙課本》《俄羅斯讀物》等。

五、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分以下三步來談:

1、初讀課文,自學字詞,瞭解大意,梳理思路。

這一環節旨在掃除閱讀障礙,感知大意,總攬全域性,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2、精講細讀,體會感情。

這一環節是教學的重點。由於文章篇幅較長,為了實現長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一步步帶入故事情節之中,再用抓重點詞句的分析理解,以點帶面的導讀法,幫助學生讀懂全文。

⑴學習第一段。

我先用 導語把學生帶入一個海風呼嘯的夜晚,一個漁家的小屋。極富感情的朗讀,逼真的模擬效果,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詞“溫暖而舒適”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從中體會主人公桑娜的勤勞能幹。用對比的方法,體會窮人悲慘的生活。並在此設定疑問:這裡的“溫暖而舒適”僅僅是指“地掃得乾乾淨淨,爐子裡火還沒有熄……”這些外在的表象嗎?它還有沒有更深刻的內涵?這樣巧設懸念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⑵第二段篇幅較長,但內容容易理解。

所以我讓學生繼續自由朗讀,瞭解故事的發展。先抓住本段的重點句,讓學生從這樸實的語句中深入領會桑娜那顆善良的心;再引導學生用圈、點、勾、畫法找出相互依存對桑娜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並著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後忐忑不安的心情。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靈,因此,我細扣其中的每一句話,先教給方法,再讓學生學會運用,從而使其明白此時桑娜複雜、矛盾、憂慮不安的內心世界。

⑶第三段的故事極富戲劇性,集中表現了漁夫夫婦倆的.善良。但從中也流露出一種無奈,一種悲哀。為了幫助學生感受到這樣的感情,我抓住重點詞、對話、表情、動作的描寫,讓學生自行品味。

⑷文章結尾一行,我主要讓學生體會這精彩的瞬間,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靈在不謀而合之時迸射出的燦爛光芒!體會這樣寫言已盡,而意無窮。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後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開啟想象的翅膀,續定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後。”

這樣結束課文,能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善於想象是學生最寶貴的思維品質,教師為學生營造了想象的空間,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潛能的增強。同時,引導學生進入意境,為學生的想象奠定了基礎,使想象合理化。

漢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礴”等3個生字。會寫“丸”等3個字。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正確理解下列詞語: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閒、騰細浪、走泥丸、雲崖暖、鐵索寒、盡開顏。

3、在朗讀中,聯絡重點詞語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4、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5、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增強對七律詩這種體裁的感性認識;初步理解詩歌具有的藝術概括和誇張、對比手法的巧用。

教學重點:

1、聯絡重點詞語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2、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教學難點:

1、充分感受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感受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

教學過程:

[幻燈1《十送紅軍》](課前3分鐘播放)

一、匯入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一)、瞭解長征背景及七律的有關知識,匯入課文。

1、問好。同學們,剛才大家聽到的這首歌叫《十送紅軍》,知道要送紅軍去幹什麼嗎?那麼,你們瞭解長征嗎?(讓學生說說,師適度把握。)……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七律·長征》。

2、板書:七律·長征。誰知道七律是什麼?

3、[幻燈2什麼是七律]學生自由讀。七律是一種藝術要求很高的詩,毛主席寫的《七律長征》堪稱七律的經典。

出示[幻燈3《七律長征》不範讀]。

(二)、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感情。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結合書上的註釋,讀準每個字音。

2、指名讀,抓住生成性的話題引導學生讀準音、讀通順。

3、聽了剛才的朗讀,誰能在詩中找出一個字來形容長征?(難)。(板書:難)誰能讀出“難”來?

這首詩寫出了長征的困難。但是,詩要表現的是長征的困難嗎?(板書:不怕)

4、誰能讀出“不怕”和“喜”的感覺?

4、你讀得豪情萬丈、慷慨激昂。讓我們聽朗誦,來進一步感受紅軍的勇敢。點選[幻燈3《七律長征》範讀]。

5、學生齊讀,要求讀出氣勢。

二、以讀促進理解,以理解促進朗讀。

1、請同學們結合書上的註釋,邊讀邊思考,理解詩的意思。你讀懂了哪一句,就說哪一句;你讀懂了哪個詞,就說哪個詞;發現了問題就提出來大家討論。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配合圖片深入理解。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幻燈4~11圖片]

{在學生的回答中,教師需要把握的知識點和理解方向:

(理解:只等閒、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雲崖、千里雪、盡開顏、萬水千山、暖、寒等詞語。)

(聯絡句子、聯絡時代背景,體會長征的艱難、體會紅軍的無畏和樂觀)}

3、整體理解《七律長征》的意思。

讓學生髮言,然後出示[幻燈12詩意]邊出示,邊讓學生讀。

4、在全面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朗讀。(提高對情感和氣勢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了解詩人的寫作手法,認識概括、選取典型材料、對比襯托、誇張在寫作中的作用。

1、回顧長征的時間、空間跨度,調動學生對長征艱難困苦的感受,與“七律”的篇幅形成對比,激發學生對詩人寫作手法的驚歎。適時出示[幻燈13《七律長征》]

2、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的基礎上彙報(教師把握住:概括、選取典型材料、對比襯托、誇張。)在恰當的時機揭示《七律長征》的兩條線索。(相機板書:萬水千山、只等閒;↓↓;)

3、在學生的回答滿足了老師的期望之後,進行小結:本詩先概括,再選取典型的事件;又把這兩條線索進行對比,襯托了紅軍的無畏和樂觀(板書:無畏、樂觀)。

4、引導學生認識到“不怕”在詩中起的核心作用。

四、朗誦、欣賞、感悟。

1、指著[幻燈13《七律長征》]說:“一首七律,56個字,寫出了長征中的種種艱難困苦,寫出了紅軍的大無畏革命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這真是一首了不起的詩啊!讀!”(師生齊讀)

2、點選[幻燈13《七律長征》]聽唱。

3、在樂曲即將結束時,出示[幻燈14《七律長征》],(緊接著進入下一個環節)。

4、師:長征是宣言書,吹響了中國人民抗戰的號角;長征是播種機,把革命的火種傳播。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新中國的成立;正因為有了長征,才有了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偉大的事業、偉大的領袖、偉大的詩篇,鼓舞著我們永遠向前!“七律長征,一、二!”(師生齊誦)

5、同學們,讓我們發揚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下課。

漢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做遊戲講述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多種讀法讓幼兒學習2想什麼。

3.掌握數字2的讀法及寫法。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5.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大膽地說漢語,用漢語表達數字。記住數字的讀法及寫法。

難點:用漢語表達關於數字的內容。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尺子,貼板

活動過程

首先複習學過的內容

(一)開始環節

以提問的方式匯入新課

教師出示兩個梨子問:“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的?這是幾個梨子?”又出示小貓問:“這是什麼動物?你們家有沒有?喜歡貓嗎?這是幾隻貓?這些都是兩個兩個的,誰知道我們用那個數字來表示?”。

(二)基本環節

教師在黑板上寫標題

教師:“2想什麼? 像小鴨”出示數字卡片邊讀,邊讓學生跟著讀好幾遍。(2像小鴨水中游)

在黑板上畫方格,在上面邊寫數字2,邊講怎麼寫。然後讓學生伸出小手在空中練寫。

讓幼兒在練習本上邊寫邊讀。要求學生寫,讀的標準。

(三)結束環節

讓每位幼兒說說2,還有2像什麼。

(四)延伸環節

為了提高課堂氣氛寫一個大大的數字2和一個小小的數字2.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數學活動。學生對數字2還是有所瞭解。主要採取了做遊戲,鼓勵,引導比賽等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小朋友都懂得了2的讀法及寫法,又會說2像什麼。他們都積極回答出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對這個數字的興趣很高。老師不但問積極舉手的小朋友,還問那些不舉手,表達能力有點困難的小朋友,多多鼓勵他們,讓他們相信自己,會回答出來的。

漢的教案篇4

體驗音樂節奏和音樂旋律與舞蹈律動和舞蹈動作歌唱性的完美結合。 (十分鐘)

1、分別欣賞三段舞蹈動作片段和音樂片段,請同學們找出相匹配的舞蹈動作和音樂。並從音樂節奏、音樂旋律和舞蹈律動和動作特點來分析作品。

?胡桃夾子》舞蹈動作片段 《踏歌》音樂片段

?踏歌》舞蹈動作片段 《黃河》音樂片段

?黃河》舞蹈動作片段 《胡桃夾子》音樂片段

(學生欣賞,分析、討論)

舞蹈動作的抑揚頓挫;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等,無一不是在音樂節奏中體現的。但沒有音樂旋律的襯托,舞蹈是難以表當然舞蹈和音樂都是在時間的過程中展示的,這樣他們才能夠同步進行,結合在一起。

2、體驗:讓學生對《黃河》中的一至兩個舞蹈動作進行體驗。

預設一:個別有基礎的同學進行舞蹈動作模仿。

預設二:沒有學生主動模仿時,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進行舞蹈動作體驗。

師:舞蹈的表現需要表演者有很好的基本功,才能充分的體現作品的內涵。因此,基本功的訓練是很重要的。讓我們從最基本的站姿訓練開始。

三、體驗實踐:芭蕾手位組合 (二十分鐘)

1、正確的站資:

使頸、臀、腿在一條直線上。

2、手的形態:大拇指尖要輕輕地碰到中指的指根處,其它的手指稍彎一些挨在一起放好。這種形態只是在初學時才要求這樣做。因為那時學生還不能有意識地支配,控制自己的動作,因而手指容易緊張。以後,手的形態變得比較自然,大拇指不必碰中指,而是朝向手心既可。

(學生做動作,老師進行糾正)

3、芭蕾基本手位動作要領講解。

(一位手) (二位手) (三位手)

(四位手)

(五位手)

4、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漢的教案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無法辨別樂器的聲音大小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教學重點、難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嚐嚐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測,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裡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個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裡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的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得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讓孩子直接接觸大鼓小鼓,空瓶子,硬糖與棉花糖,親身體驗,瞭解了聲音的大小與辨別,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學習積極性高,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的。

漢的教案篇6

中班語言教案《讓座》含反思適用於中班的語言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培養關愛他人,並體驗到互敬互愛給人們帶來的溫暖和快樂,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使幼兒在遊戲中體會文明禮貌帶來的愉快的心情,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快來看看幼兒園中班語言《讓座》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意圖:

正值各地爭創首批文明城市之際,對幼兒進行做文明小市民,我做主動人公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平時幼兒在出遊時多以乘座公共汽車為主,為此選擇《讓座》這個古老而又洋溢著熱情的兒歌為主線展開教育教學活動。

教育目標:

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使幼兒在遊戲中體會文明禮貌帶來的愉快的心情;

培養幼兒關愛他人,並體驗到互敬互愛給人們帶來的溫暖和快樂。

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材料準備:

小椅子若干小娃娃一個自制方向盤一個。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引題:星期天去了哪裡?乘什麼去的?看到了什麼?(重點引導幼兒講出公交車上擁擠的情況及所見所聞)

(二)進行部分

1.象表演:公交車上的故事

幼兒分別扮演司機售票員乘客,教師自告奮勇扮演老奶奶。

2.講評:車上出現了什麼情況,乘客們是怎麼做的,你怎樣看這件事?

3.教師用兒歌的形式講述公交車上的故事,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熱情和再進行表演的願望。

4.師幼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三)結束部分

幼兒自由組合成三組進行表演遊戲。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表演,不拘泥於兒歌的內容,盡情想象,扮演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將公交車上的故事表演的生動活潑,並評選出最佳的一組。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標籤:教案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