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懶教案參考7篇

我們要確保教案的內容與學校的核心價值觀一致,教案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進行個性化調整,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懶教案參考7篇,供大家參考。

懶教案參考7篇

懶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偏旁:羊(羊字旁)。

2、初步瞭解會意字的特點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3、朗讀兒歌,理解兩首兒歌的意思,懂得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並能與實際生活相聯絡

4、在小組學習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細緻觀察、大膽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理解兩句諺語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的含義。

教學時間:可安排2課時進行。

教學準備:課文的插圖;每人一棵內藏有木字的小樹苗;詞語卡片、生字卡片、田字格。

教學過程:

一、猜字謎匯入

①教師做出走路姿勢(人字)讓學生猜字。

(旁註:教師通過做動作讓學生觀察,而且這種匯入方式也很調動學生學習這一課的積極性,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很快我就發現這種方式很讓學生接受。他們立刻從課間那玩的狀態下調整過來了,唰的一聲,所有的小眼睛都望向我身上,有的學生迫不及待的想舉手告訴我答案,有的甚至站在座位上大聲地喊出了答案。這既為第一步看)

②學生互相間表演人字的動作,並相互指出你怎麼看出來的

(旁註:學生已經成為主體開始自主學習,此為第二步做)

二、教授新課

1.學習人字及由人字組成的字詞老師要學生通過互相間表演明白了人字的由來後,點兩名同學上來表演,再讓學生觀察,又發現了什麼,如果換成是三名學生呢?

①·學生討論——第三步討論·討論得出結論:兩個人字可組成從字,三個人字可組成眾字。

(旁註: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小組之間開始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觀察交流意見來學習。)

②在學習過程中貫穿詞語教學如:老師在學生答出兩個小朋友在一起走路就構成了生字從,後提出問題:誰能給它組個詞?。

學生可能會回答從來,從前,跟從……當學生組出學生詞跟從時教師即可出示生詞卡片指導學生朗讀,還可稍加點拔一個人跟在別一個人後面是squo;跟從squo;,將字義與字形結合起來了。·學生由看——做——討論又落在了讀上,由理解而讀,又由讀再去體會。

2.學習第一首兒歌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後再找小夥伴讀,告訴他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通過剛剛的識字教學,學生能立刻明白兒歌中二人從三人眾的意思。可先點一學生回答再由其餘學生補充的方式讓他們說。既可由字形上理解是兩個squo;人squo;字組成squo;從squo;,三個squo;人squo;字組成squo;眾squo;。又可以由字義上理解是squo;一個人跟著別一個人後面是跟從的squo;從squo;,三個人在一起就成群眾。對於兒歌的後一句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學生可能還不能理解。教師可不做太大要求,將這個疑難作為一個障礙物放在後面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解決。

(旁註:後面學習木——林——森的過程以及這整堂課的學習過程都體現了學生的合作學習,這也正是兒歌中所要表達的意思)

3.學習木及由木字組成的字詞

①教師發給學生每人一棵內藏有木字的小樹苗並告訴學生剛剛學習人字大家學得很好,現在教師獎給大學每人一棵小樹苗,這些小樹苗有一些小祕密,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找找看。

(旁註:學生通過看——觀察發現每棵小樹苗的形狀就像生字木,而且與好朋友們交流,組合還可以找到,認識林字,森字。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動手操作,積極性非常高,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討論積極將看、做、說、聽融為一體,真正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②交流意見,學生評點通過剛剛的動手操作早已有不少學生及不可待的要上手,把找到的祕密說給大家聽。老師可點一組學生上臺來拼擺,邊擺邊說,如有一組小朋友我剛才發現一棵樹的形狀就是我們認識的squo;樹木squo;的squo;木squo;字;如果我把我和他的樹拼在一起成了squo;樹林squo;的squo;林squo;字;還有把我們三個人的樹苗壘在一起又發現了新的生字squo;森林squo;的squo;森squo;。下面的小朋友也可以補充。這樣他們自己採用互動學習掌握了木——林——森的識字規律。在此環節中可多點幾組上臺擺,下面同學點評,哪一位哪一組同學找得好,你還有什麼發現。

③朗讀生詞其實在剛剛學生上臺擺的過程中已經認識了這些生詞,教師檢查抽讀即可。

4.學習第二首兒歌學生自由朗讀,聯絡第一首兒歌來理解,看誰通過學習讀懂了兒歌的含義。教師在這裡要加以點拔,還可讓學生聯絡實際談談。

三、指導寫字出示本課生字,有一些生字在教學過程中已經學了,只用提提,其餘生字可讓學生觀察,看有哪些生字你有好方法記。步驟:

①觀察生字;

②學生討論,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字,老師歸納;

③習字冊上描紅;

④教師巡視。

四、聯絡本課內容佈置課後小實踐讓學生在課下找還有哪些字像今天所學的字這樣有趣,有規律,翻翻字典、詞典找找。

(旁註:將本課所學聯絡生活實際進行挖掘)

懶教案篇2

一、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絡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二、教材說明

?詠柳》這首詩,通過描寫在春風吹拂下,柳樹迷人的姿態,讚美了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春天。

“碧玉妝成一樹高”寫柳樹的全貌,突出了柳樹綠的特點。整棵樹枝葉翠綠,好像是用碧玉裝扮起來一樣。“萬條垂下綠絲絛”,寫柳枝,突出了它們柔美而細長的特點。無數柳條如同一根根柔軟的絲帶,紛紛下垂。

“不知細葉誰裁出”,寫柳葉,突出它們細巧的特點。“誰裁出”是詩人對柳葉發出的讚歎。那一片片細小精緻的新葉,是哪個心靈手巧的人剪裁出來的呢?“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對上一句的回答。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像剪刀一樣,把這細巧的葉子裁剪出來的。這一問一答,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使我們感到強烈的春天氣息,抒發了作者讚美柳樹春風、謳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學習重點是識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或課文插圖投影片。

課文朗讀錄音帶。

(二)識字、寫字教學

1 識字教學。

垂:翹舌音,讀“chuí”,聲母不要讀成“c”。

裁:平舌音,讀“cái”,聲母不能讀作“ch”。

似:多音字,在本課讀“sì”,“好像”的意思。

絲、碧、剪:要讀準字音,同時用部件法記住字形。

本課生字較多,初讀課文時,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在練習讀通語句的過程中熟悉字義。然後同桌練習讀課後生字,最後用生字卡片檢查識字。課文學完後指導寫字時,再次鞏固字音,分析記憶字形。

2 寫字教學。

垂:獨體字,共8畫。書寫注意筆順:垂,第七畫橫要長些,托住上部筆畫,蓋住末筆橫畫。

絲:上下結構,上部左右兩部分都是“”,不要寫成“么”。

裁:筆畫多,半包圍結構,裡邊是“衣”,書寫時衣字的第六筆捺寫作點。筆順:。

碧、剪:都是上下結構,筆畫多,容易寫長,書寫時注意處理好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位置。

難寫的字,教師應字字示範,指導學生在課後的田字格中認真書寫。

(三)詞句教學

詠:歌頌,讚美。詠柳,讚美柳樹。

碧玉:翠綠色的玉石。

妝:裝扮,打扮。

萬條:文中指無數根柳條。

絲絛:用絲織成的帶子。文中用來形容柳枝細長而柔嫩。

裁:裁剪。

詞句教學。不要孤立地解釋詞語,應該讓學生通過反覆讀課文,結合觀察課文插圖和聯絡實際,去領會詞語的`意思,瞭解詩句的內容。

這首詩的大意是:

用碧玉裝扮成的一棵柳樹,

垂掛著千萬根綠色的枝條。

是誰裁出這片片細小的嫩葉,

二月的春風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四)朗讀、背誦指導

這首詩押“ao”韻,要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韻腳和感情來。朗讀時,要啟發學生想象:在河邊湖畔,一棵棵高大的柳樹,垂掛著無數根細長而柔軟的枝條,時而吹來一陣溫暖的春風,千萬根柳條抖動著細嫩小巧的葉子,隨風搖曳。如果這樣的解說再配上優美的古曲,一定能使學生陶醉於春光美景之中,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指導朗讀可參考下面的節奏示例。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當學生多遍入情入境地朗讀之後,便及時引導學生看圖誦讀,達到熟讀背誦。

(五)練習提示

課後1、2題,是教學的主要內容,一定要在教學過程中完成。

課後第3題,是結合課文內容的擴充套件練習。基本要求有三點:第一,學完本課後,讓學生去觀察春天的柳樹,在觀察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指導。第二,觀察之後組織學生說一說自己觀察到的情景和感受。第三,用兩三句話寫出春天柳樹的美。此項練習的意義在於,一方面把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去親自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要學生進行實實在在的觀察、表達訓練。為取得好效果,要選擇好活動時間和觀察點。

(六)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談話匯入課題。

1 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的景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學生談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溫暖的,是充滿生機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許多歌頌讚美春天的詩文,今天,我們學習的《詠柳》,就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通過描寫柳樹來讚美春天的詩。

2 解題:“詠”,通過寫詩作文歌頌、讚美。詠柳,讚美柳樹。那麼,詩人在詩中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 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範讀),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興趣。

2 自己試讀課文。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每句話讀通順。

3 對照格里的生字畫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間互相讀一讀,讀準字音。

4 利用生字卡,多種方式檢查指導認讀生字。

5 指導讀課文,把課文讀流暢。

(三)細讀課文,瞭解詩句大意。

1 自讀詩歌前兩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詞語,同學間互相解答,教師相機點撥,理解重點詞語:碧玉、妝、萬條、絲絛等。然後,教師指導學生說說詩的大意。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2 同樣方法,使學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點詞語,瞭解詩句的意思。

3 把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看著插圖瞭解全詩描寫的內容。

(四)朗讀背誦,體會感情。

1 指名讀,評議指導;教師範讀,學生仿讀。使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出韻腳,讀出感情。

2 看圖練習背誦,好像是面對真實的情景作詩。可指名到講臺上看圖背誦。

(五)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 用生字卡讀生字。

2 分析字形,說出難寫的字的記憶方法。

3 指導寫字,教師示範書寫,學生仿寫。

(六)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

如果課前已安排觀察,可在練習背誦環節之後進行說、寫訓練。如果時機不成熟,課前沒安排,則另外組織觀察,練習說寫。

懶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掌握本組的研究成果,瞭解其他小組關於秋天的研究,對秋天的水果、農作物、觀賞植物、時令菜有一定的認識。

2、能力目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基本方法,能用合適的方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表達、展示出來。

活動重難點:培養關注身邊事物變化的意識,感受生活的美好,激發對周圍事物的探究心理。

活動準備:

1、蒐集秋天的相關資料,參觀、遊覽校園及校外美景,感受秋意,激發進一步探究的樂趣;

2、利用平板電腦拍攝、製作關於秋天的視訊、圖文小報。

活動過程:

1、前期過程,簡單回顧

師:前一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同學們對秋天展開了研究,還記得自己做了哪些事嗎?

生:蒐集、查詢資料;動手製作思維導圖、自編自創小報、學唱秋天的歌曲、拍照、拍攝視訊等。師出示ppt,快速瀏覽。

二、點明主題,明確要求3”

師:同學們圍繞“走進秋天”這一主題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還分成這幾個小組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ppt出示)這節課就讓我們對這一次活動做一個小小的總結。我們分小組進行彙報,在彙報的時候有沒有需要注意的細節?

生:彙報的時候要以小組合作的方式。

——是的,這樣體現了我們小組合作的團隊精神;什麼是小組合作?

師:今天彙報的成果是小組推薦過的,前期我們進行了分享,今天每組只展示1、2個最精彩的節目。

生:彙報的時候聲音要響亮。

——響亮的彙報才能讓所有同學聽到你的表達。

生:坐下下面的同學要認真傾聽。

——認真聽,才能有思考,有了問題還可以及時提問。

師:希望同學們在傾聽的時候也做到仔細認真,在彙報結束前,我們還將評選出今天彙報的最佳風采組、最有創意組,同學們可要全力以赴哦!

三、自定形式,分組彙報25’’——29’’

秋天的風景

報秋觀賞植物組

秋天的農作物組

師:春種秋收是自然現象,我還聽說過一些關於秋收的農諺:秋分稻見黃,大風要提防。該收不收,必定得丟。

秋天的水果組

師:水果營養豐富,味道甜美,但是吃的量是有講究的,吃太多可不好;和其他食物的搭配也很重要,比如柿子不能和螃蟹同吃,這些也要注意。

秋天的時令菜組

在彙報的過程中,注意及時點評,提問,解答。

四、互動評選,投票反饋3”

師:剛才同學們分組進行了彙報,每組的形式不完全相同,但是都非常精彩,傾聽的同學也十分認真,現在我們來點個贊,看哪個組彙報在同學們心目中是最獨一無二的呢?

當場使用ipad互相投票:

評出最佳風采組、最有創意組、

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師:在這個階段的實踐活動中,同學們都有哪些收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留心觀察、蒐集資料、適當選擇)那麼,下階段我們還可以進行哪些實踐活動呢?

老師總結:秋天,是絢麗多姿的季節,是收穫成熟的季節,秋天的大自然,讓人無比留戀,希望同學們能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感悟生活的美好!

板書設計:

走進秋天

觀察,蒐集、體驗、總結

懶教案篇4

活動目的:

1、瞭解元旦的由來,感受元旦歡樂的氣氛。

2、積極參與元旦的環境佈置,初步有空間審美能力。

3、通過元旦慶祝活動,幼兒參與包餃子游戲,滿足肢體活動的樂趣,並瞭解餃子的製作過程,以及過節吃餃子的習俗。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元旦》的故事、歌謠、兒歌。

2、收集有關《元旦》佈置裝飾品、食品、卡片、圖片等。

3、播放“早安元旦”音樂,準備包餃子用的食材。

活動過程

1、老師講解元旦的由來,及過元旦的風俗習慣,引出裝飾室內和包餃子,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對元旦的經驗,說說為什麼喜歡元旦。

3、介紹餃子的由來,讓幼兒瞭解有關元旦吃餃子的習俗。

4、師幼共同聽音樂“早安,元旦”。

5、小朋友在老師的指揮下,在各自教室用桌子組合操作檯,小朋友分坐在操作檯的四周。小朋友們表演手指操《包餃子》,為即將開始的包餃子活動營造氣氛。

6、生活老師把切碎的菜和肉放進盛餡盆並依次加入鹽、五香粉、餃子調料、醬油、雞蛋等,進行搓和、拌餡。請小朋友依次參觀。(並說明雞蛋的用途為增強黏度,醬油為調色,好看、增強食慾)

7、生活老師和班級老師進行分工,擀麵杖,切成小麵糰。老師先示範,請小朋友依次摁成面片併成擀餃子皮。(開始前,請班級老師給小朋友們洗手)

8、把準備好的食材弄好後,準備開始包餃子。生活老師把餃子皮分給小朋友(2個/人次),班級老師把餃子餡分別放在小朋友的餃子皮上,然後,班級酒老師進行示範,小朋友依示範進行包餃子。包的又快又好的小朋友給予獎勵,包不好的給予鼓勵。

9、生活老師把煮熟的餃子分發在小朋友的碗裡,請小朋友們品嚐自己包的餃子。(猜猜看:碗裡有多少餃子,都是誰包的餃子?)

懶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瞭解什麼叫做軸對稱變換。

2、如何作出一個圖形關於一條直線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重點

1、軸對稱變換的定義。

2、能夠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經過軸對稱後的圖形。

教學難點

1、作出簡單平面圖形關於直線的軸對稱圖形。

2、利用軸對稱進行一些圖案設計。

教學過程

Ⅰ、設定情境,引入新課

在前一個章節,我們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以及軸對稱圖形的一些相關的性質問題。在上節課的作業中,我們有個要求,讓同學們自己思考一種作軸對稱圖形的方法,現在來看一下同學們完成的怎麼樣。

將一張紙對摺後,用針尖在紙上扎出一個圖案,將紙開啟後鋪平,得到的兩個圖案是關於摺痕成軸對稱的圖形。

準備一張質地較軟,吸水效能好的紙或報紙,在紙的一側上滴上一滴墨水,將紙迅速對摺,壓平,並且手指壓出清晰的摺痕。再將紙開啟後鋪平,位於摺痕兩側的墨跡圖案也是對稱的

這節課我們就是來作簡單平面圖形經過軸對稱後的圖形。

Ⅱ、匯入新課

由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知道,連結任意一對對應點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

類似地,我們也可以由一個圖形得到與它成軸對稱的另一個圖形,重複這個過程,可以得到美麗的圖案。

對稱軸方向和位置發生變化時,得到的圖形的方向和位置也會發生變化。大家看大螢幕,從電腦演示的圖案變化中找出對稱軸的方向和位置,體會對稱軸方

向和位置的變化在圖案設計中的奇妙用途。

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在一張紙上畫一個圖形,將這張紙摺疊描圖,再開啟看看,得到了什麼?改變摺痕的位置並重復幾次,又得到了什麼?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

結論:由一個平面圖形呆以得到它關於一條直線l對稱的圖形,這個圖形與原圖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新圖形上的每一點,都是原圖形上的某一點關於直線l的對稱點;

連結任意一對對應點的線段被對稱軸垂直平分。

我們把上面由一個平面圖形得到它的軸對稱圖形叫做軸對稱變換。

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中的任何一個可以看作由另一個圖形經過軸對稱變換後得到。一個軸對稱圖形也可以看作以它的一部分為基礎,經軸對稱變換擴充套件而成的

取一張長30釐米,寬6釐米的紙條,將它每3釐米一段,一正一反像“手風琴”那樣摺疊起來,並在摺疊好的紙上畫上字母e,用小刀把畫出的字母e挖去,拉開“手風琴”,你就可以得到以字母e為圖案的花邊。回答下列問題。

(1)在你所得的花邊中,相鄰兩個圖案有什麼關係?相間的兩個圖案又有什麼關係?說說你的理由。

(2)如果以相鄰兩個圖案為一組,每一組圖案之間有什麼關係?三個圖案為一組呢?為什麼?

(3)在上面的活動中,如果先將紙條縱向對摺,再折成“手風琴”,然後繼續上面的步驟,此時會得到怎樣的花邊?它是軸對稱圖形嗎?先猜一猜,再做一做。

注:為了保證剪開後的紙條保持連結,畫出的圖案應與摺疊線稍遠一些。

Ⅲ、隨堂練習

(一)如圖(1),將一張正六邊形紙沿虛線對摺折3次,得到一個多層的60°角形紙,用剪刀在摺疊好的紙上隨意剪出一條線,如圖(2)。

(1)猜一猜,將紙開啟後,你會得到怎樣的圖形?

(2)這個圖形有幾條對稱軸?

(3)如果想得到一個含有5條對稱軸的圖形,你應取什麼形狀的紙?應如何摺疊?

答案:(1)軸對稱圖形。

(2)這個圖形至少有3條對稱軸。

(3)取一個正十邊形的紙,沿它通過中心的五條對角線摺疊五次,得到一個多層的36°角形紙,用剪刀在疊好的紙上任意剪出一條線,開啟即可得到一個至少含有5條對稱軸的軸對稱圖形。

(二)回顧本節課內容,然後小結。

Ⅳ、課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瞭如何通過軸對稱變換來作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並且利用軸對稱變換來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在利用軸對稱變換設計圖案時,要注意運用對稱軸位置和方向的變化,使我們設計出更新疑獨特的美麗圖案。

懶教案篇6

教學內容

?秋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書《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本詩語言生動,意境優美,詩中有畫,畫中有情。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於求知慾強,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敢於展現自我。經過一個多月的培養和訓練,他們已經喜歡上新的語文課,在我學習、我參與、我體驗、我快樂中成長。

設計理念

注意營造音樂的氛圍,採取角色朗讀。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加深對詩的理解,逐步提高學生對文學欣賞、創作、想象的能力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方法,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整合。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幻燈片、錄音機和 vcd 碟片。

2、唐詩宗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蒐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教學目標

1、熱愛自然,體驗自然,陶冶情操。

2、感悟鄉村秋景的生命和靈性。

3、學會觀察,能通過聯想和想象加深對自然的理解,實現與自然的溝通。

4、用審美的眼光打量我們的周圍,從中尋找一種快樂和幸福,並充分地享受它,從而造就靈魂,激發創新。

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錄音機播放《人生幾度秋涼》的主題曲。)

師:(微笑著)寒來暑往,四季更替。你們已經歷十幾回這種周而復始的變化,季節的體驗一定給你們留下許多揮之不去的記憶。由於性格和經歷不同,你們對四季的感受也千差萬別。一年中,你們最喜歡哪一個季節呢?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學生互動交流,氣氛活躍。)

師:春的生機,夏的盎然,冬的壯觀。那麼,秋呢?(它是何種景觀)今天,我們走進何其芳的課題(板書:秋天)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1、教師配樂範讀課文(藉助背景音樂《秋日思雨》及課文畫面,讓學生體驗詩的.情感和美感。

2、學生模仿範讀的語速和語調放聲自由朗讀課文。

3、教師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對學生進行激勵性評價,並引導學生客觀評價同學的讀詩情況。

三、研讀和賞析

師:朱自清筆下的江南春天,風和日麗,山青山綠。老舍的水墨畫──濟南的冬天,陽光朗照,水色天空。天涼好個秋!現代詩人何其芳的秋天是蕭落或成熟,請同學們閱讀課文,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默讀,小組討論,教師巡視點撥。)

生:這首詩是一幅優美的鄉村秋景圖,沉浸其中,你會彷彿看到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皆收筆下。這是棲息在農家的秋天;是遊戲在漁船上的秋天;是夢寐在牧羊女眼裡的秋天;是充滿詩意的秋天!

師:觀察與感悟能力不錯,掌聲鼓勵。

(掌場響起。)

(學生情趣激起,紛紛舉手回答。)

生:詩人用最精粹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節詩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生:三節詩又組成三幅複合畫面,構造了既流動又整合的特殊氛圍。

師:很好,敢於發表不同的看法,分析得有理有據。那麼,這三節詩如何概括三幅圖畫呢?

生:農家豐收圖,霜景歸漁圖,還有

生:少女思戀圖!

(學生哈哈大笑。)

師:哇!概括的非常準確。佩服、佩服、現在請同學展開想像的思維,試試用優美的語言描繪這三幅圖畫。

生: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希的時候,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盪山谷

生: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瀰漫著泠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此許的涼意

生: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鳴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聲陣陣傳來

師:置身畫面,令人流連忘返。太棒了!

生:這首詩與朱自清的《春》一樣,行文中運用了聽覺和嗅覺。

師:何以見得?

生: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幽谷的深、靜。稻香從嗅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生:詩歌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比喻、擬人互相融合,表現出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師:同學們能靈活運用學習過的知識,這是一種很好的思維方法!本詩在用語上也富有特色,值得品味,請同學們從中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或句,並說說理由。

(學生用筆在書中圈點勾畫。片刻,大部分同學都舉手想發言。)

生: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漿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閒與自得的心情。

生:我認為遊戲這個詞有點不太妥。因為秋天是詩意、浪漫情調,遊戲大煞風景。

生:我不是這樣認為!遊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在漁船上游戲,並不在乎打多少魚,而是在感受秋天,遊戲秋天。

師:同學們同意這位同學的觀點嗎?

(學生紛紛點頭。)

需要補充其它的沒有?

生: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少女的情懷。

師:秋天是人間收穫的季節,你們注意觀賞過秋天的景象嗎?印象中的秋景與這首詩是否一樣?年輕的你們能說說你對秋的感悟嗎?用你的口或你的手去追求你心中的秋之舞。

生:秋天,金色的季節,豐收的季節。農田裡五穀豐登!香蕉掛滿枝頭,西紅柿個個似小燈籠等,真是爽快之極。

生:春天固然美麗,但秋天更有魅力!請聽古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

生: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揮手告別/你是夏的使者/落葉/今日的離失/是明天的燦爛與成熟。

師:說得太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除本詩之外,還有以秋為內容的詩文麼!

生:秋風秋雨愁煞人。

生:宋玉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生: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師:同學們說得都很到位,真正進入角色。《秋天》這首詩通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這一氛圍具有清靜、清遠、清甜的特點。它寫的是繁忙夏天之後的農閒景象,所以具有清靜的氛圍;它寫的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見農家些許的艱難苦恨,所以具有清遠的氛圍;它寫的是少男少女朦朧而純真的愛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圍。

今天的課上得較好,不僅在於我們讀懂這首詩,更重要的是大家能帶著自己的觀點,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有獨特感受和獨到見解。這種大膽的探索精神,是提高語文能力的根本,希望大家在這方面再做努力!

課後反思

這節課結束了,可我的心卻難以平靜。課上,學生對秋的感悟與暢想,深深地震憾了我。

如果不是親臨課堂,我難以相信,處於農村的學生有如此敏捷活躍的思維,如此流暢生動的文筆。

我深深感到,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不分割槽域,不分年級。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創設寬鬆、和諧、民主的學習,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做一次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式的開放式的鑑賞。

課下,有的學生在週記中寫道:美文,美景、畫意、詩情,課堂中我的心幾乎要飛起來,我搶著發言,搶著把我對詩的理解和感悟說出來,與大家共享。

還有一位學生寫道:下課了,可我的心仍沉浸在那個美麗的世外桃源,那幽谷,那農舍、漁舟至今仍在我的腦海中,飄繞不去。

學生的收穫和有所感悟是對教師最大的激勵。面對著那一雙雙神采飛揚的眼睛,一顆顆青春盪漾的心。我想,那種禁錮學生思維、束縛學生手腳的灌輸式教育真的應退出歷史舞臺了。

在課改的大潮中,願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爭做時代的弄潮兒,以智慧作漿,理想作帆,載著學生去尋求知識,放飛心靈。

懶教案篇7

?白鷺》這篇課文是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寫的,郭老用詩一樣的語言介紹了白鷺那精巧的外形,韻味無窮的動作,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傳統教學的遺憾

一直以來,我上課很少用課件,總認為,一些現代化的裝置會剝奪學生想象權力,可能這是我為自己的懶找的一個藉口,的確,在我的語文課上,我一直都是“素面朝天”很少有課件音樂這些輔助的工具,但是在上了《白鷺》第一課時後,我後悔了。在課前,我查了大量有關於白鷺的資料,在預習時候我讓有條件的學生也去網上找找有關白鷺的資料,在第一課時,學生交流自己對白鷺的瞭解,很多同學都提到“白鷺很嬌小,身高只有54釐米,全身上下雪白,除了鐵色的長喙和青色的腳”學生不能真切感受到對於一隻鳥來說54釐米意味什麼,他們通過文字在頭腦中很難形成一個畫面,他們對精巧的白鷺還是沒有一個直觀印象,其實,白鷺的精巧對於下面的學習有重要,當然家裡有電腦的學生他們已經看到了白鷺,留下精巧的印象,可是無論他們怎麼描繪,沒有親眼看過的同學始終無法真切體會白鷺的精巧,哪怕在第二課時我們學習了“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雖然在結束這篇文章的教學後我找來了一幅白鷺和其他鳥共存的畫,滿足了同學的好奇心,但是從一篇文章的教學來說,還是失敗了,如果在上課初出示,我想效果會更好。正如一位名師執教《大江保衛戰》時,在品讀人民子弟兵捨身保大堤時,適時播放了98年抗洪救災的真實畫面,當同學們看到波濤洶湧的激流中,戰士們不顧一切用自己的生命著成人堤時,當一首《為了誰》在耳畔想起時,我想你不感動都難,這樣的視覺聽覺震撼,能夠震撼心靈,這樣的震撼時品讀達不到的,這樣用現代化教學工具不是對我們的課堂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嗎?

填補文章想象空白處

郭老的文章的確很美,詩一樣的語言,在感受美的時候又給我們無盡的想象,郭老在描繪白鷺時這樣寫到“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見白鷺孤獨地站在小樹地絕頂,看來象是不大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地鳥少有地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嗎?”尤其是作者最後一個問句,在學習這段文字時,我讓學生結合作者的文字說說“這是一隻怎樣的鳥?”“我很佩服這隻白鷺,因為它站在小樹絕頂,還很悠然。”,“我覺得這是一隻能珍惜晴天的早晨,能珍惜明媚的陽光”,“懂得生活的白鷺。”“我覺得白鷺有和其他鳥不同的嗜好。這是一隻灑脫的白鷺。”……學生將白鷺的個性特點說出來了,在知道朗讀後,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問號的答案:“它真的是在瞭望嗎?也許?”“也許也許它是在--------享受生活。”,“也許它是在--------享受晴天的早晨那大自然的風光。”,“也許它是在--------享受陽光。”在合理的想象後學生對白鷺更多了幾分瞭解。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