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師說教案參考7篇

教案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和發展階段,我們可以根據不同年齡組的學生編寫不同的教案,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師說教案參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師說教案參考7篇

師說教案篇1

設計意圖:

德化不僅因陶瓷而聞名,更因山水而美麗:這裡有“天下第一牛”的石牛山國家森林公園;有以奇石、奇樹、奇水、奇洞構成奇特景觀的九仙山;有盡顯水的嫵媚的岱仙飛瀑、桃仙溪……這些美麗的風景構成了一幅幅獨特的風景畫。

前段時間,在幼兒園樓梯的牆壁上,我們佈置以“美麗的德化”為主題的風景掛圖,這些掛圖一展出便引來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興趣。無論是自由活動,或是家長接送等環節,都能聽到孩子們這樣的聲音:“瞧!那邊圖片上的岱仙瀑布我去過了,那裡的水可大了!你去過嗎?”“媽媽,星期六我們去看桃花的地方是圖片上的嗎?”“那塊大石頭很像一隻牛” ……孩子們一番番話語頓時觸動著我的思緒,作為一個德化人應該瞭解自己的家鄉,更應該因為家鄉有這麼多的美麗風景而感到驕傲。大班語言活動《我是能幹的小導遊》便因此而產生,期望以此活動為載體,讓孩子們充分領略家鄉風景的美,盡情表達自己的感知與感受,從而體驗作為一個德化人的自豪感。

活動目標:

1、知道家鄉比較聞名的風景區,瞭解這些風景區的獨特之處。

2、學習用“……像……”句式形容家鄉景點,並初步能用完整、優美的語句進行描述。

3、領略家鄉風景美如畫,體驗作為一個德化人的自豪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活動前請家長幫助豐富有關德化風景的知識經驗,讓幼兒熟悉比較聞名的景區

2、物質準備:

錄影(內容為外地小朋友要來德化旅遊,請德化小朋友做小導遊);德化風光圖若干(每個景區至少2—3副圖);攝像機。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訊,引發興趣。

1、組織幼兒觀看視訊。

“德化小朋友,你們好!我們是ⅩⅩ幼兒園的小朋友,聽說德化有很多美麗的風景,我們很想去玩,你們能做我們的小導遊嗎?為我們介紹一些美麗的風景吧!”

2、師生交流,鼓勵幼兒都來充當能幹的小導遊。

二、欣賞——家鄉的風景真美。

1、讓幼兒自由觀看家鄉的風景圖片,引導幼兒說說:這是什麼風景區?你去過嗎?喜歡那裡嗎?為什麼?

2、鼓勵幼兒大膽與周圍的同伴進行交談,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句描述。

三、說一說——家鄉的景物真獨特。

1、引發幼兒思考:這些風景圖片藏著小祕密?你們發現了嗎?(有的圖片是同一個景區)

2、引導幼兒將圖片按同一個景區進行歸類,並進行觀察。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學習用“……像……”句式描述圖片景點,如:石牛山的大石頭像一頭牛一樣臥在山坡上;岱仙瀑布像一條長長的白帶子高高掛著等等。

4、交流:通過交流讓幼兒感受家鄉景物的獨特美。

四、演一演——我是景區小導遊。

1、請幼兒扮演小導遊,結合圖片介紹景區。

2、重點引導幼兒完整的表達,啟發幼兒學習用優美的語句描述。

(1)指導幼兒先介紹景區名字,再介紹景區風景。

(2)引導幼兒嘗試用優美的詞彙形容景點,並運用“……像……”描述景點的獨特之處。

(拍攝幼兒扮演小導遊介紹景區的過程拍攝,作為繼續開展活動資料。)

五、活動小結。

根據幼兒扮演“小導遊”情況師生共同小結。

活動延伸:

1、利用自由活動或接送等環節播放幼兒扮演小導遊錄影,讓幼兒再次觀看,引導幼兒繼續開展“學做小導遊”活動。

2、班級設定“家鄉的風景真美”圖片展,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有關的圖片或相片,讓幼兒繼續感受家鄉風景的美。

3、通過繪畫等方式製作風景畫冊,投放於語言角,指導幼兒繼續描述。

師說教案篇2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雷雨-教學實錄,歡迎您來閱讀並提出寶貴意見!

雷雨-教學實錄

教學目的:

2、指名讀1(師評:雨下得可真急呀!……)

3、指名讀2你還想怎麼讀?(雨下得可真大呀!)

你聽雨真的下起來了。(雷聲)

4、師:雨越下越大,雷聲越來越響,假如此時你就站在窗前,透過窗外你都看到什麼呢?

生:生:外面霧濛濛的,看不清楚。只聽見轟隆隆的雷聲。

5、書上說,齊:往窗外望去,樹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讀)

6、這讓我想起了《日月潭》中的一句話——(齊說)“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7、再讀這句話。齊讀

8、在這一片朦朧的世界裡,我好像聽到田裡的秧苗在說下吧下吧,我要喝得飽飽的,長得又大又壯。

師:還聽到誰在說——

生:我好象聽見青蛙再說下吧下吧,我要痛快的洗個澡了。

師:這真是一個快樂的雷雨天。

9、一起來讀讀齊讀4、5段

10、雷雨來得快,去得也快。——

指名讀1、漸漸地讀得真好。

指名讀2、

師:讓我們用朗讀再次感受這雨中的美景吧。(齊讀456)11、小結

師:天就快晴了,讓我們跟烏雲告個別吧,示詞語,齊讀(鞏固)

四、寫字

示:蟬、蜘、蛛

a.雨過天晴了,瞧,小蜘蛛給我們送什麼禮物了?示: 蟬、蜘、蛛,仔細觀察,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都有蟲字旁。都跟動物有關。

是呀!你觀察的可真細。以前我們學過蟲子旁的字嗎?生:螞蟻。師板書。

師: 我們先來寫一個蟲字旁。那出手跟老師一起寫。

b.還有要提醒的嗎?

生:寫在田字格的中央。

左右結構的字,左邊低,右邊高。左窄右寬。

你寫的字一定很漂亮。

1先範寫:師:小眼睛看過來。先寫一個蟲字旁,注意下邊提要提上去。右邊的單豎不要太長。

注意:單的豎稍長,知右腳是個小點,口不要太大。朱的第二橫要長,撇捺要寫的舒展。

會寫嗎?看著黑板來寫一寫。

2生練寫

3師生評議

(看看這位同學的字,請仔細找一找,他哪個部分寫得好,值得我們學習?他的哪一筆需要提醒提醒,這個字會更漂亮!謝謝你的提醒!用掌聲感謝剛才這位同學給了我們一個學習的機會!)

4生再寫

(對照一下,看看自己的字,哪裡寫得好?寫完了,仔細看一看,在自己認為比較漂亮的字旁邊打一個五角星。)

五、總結

同學們,一場常見的大雨,作者卻能把這場雨的前後變化寫的這樣美,他一定是經過了非常仔細的觀察,我想:要是能做個細心的觀察者,你也一定會有精彩的發現!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雷雨,雷雨-教學實錄,雷雨-課堂實錄,雷雨-教案,雷雨-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師說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四個生字。瞭解詞語的意思。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感受詩中描寫的情景,進行美的教育,培養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1、瞭解詩句意思。

2、根據詩意,體會意境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複習匯入

1、小朋友,春姑娘就要悄悄地離開我們了,誰能用我們學過的古詩來向春姑娘告別?

(指名背詩《春曉》《村居》)

2、 在古詩裡你從那些景物中看到了春姑娘的身影?

(自由說)

二、新詩教學

1、課題教學

① 今天我們再去欣賞另一首古詩,另一番風景,看看從中你又發現了誰的身影。

出示課題《小池》

(指名讀,注意讀準音)

② 從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你還想問什麼問題?

(指名說,池——三點水加也,和水有關;小池——小小的池塘; 可能詩歌會寫池塘的景物;

小小的池塘中有哪些景物呢?)

③ 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寫哪些景物呢?(指名說)

④ 不知道你的想法和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一樣呢?讓我們趕快去讀讀古詩吧!

2、 古詩教學

(1)、整體感知

① 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有不認識的字怎麼辦?指導學法)

② 指名讀古詩。

③ 通過讀這首小詩你知道大詩人楊萬里寫了小小池塘中的哪些景物呢?

(細流、樹陰、小荷、蜻蜓)

④ 讀讀這些詞語你有什麼發現?

(樹陰——樹的陰影;小荷——小小的荷花/葉;細流——細細的流水等)

⑤ 從這些美麗的景色中你看到了誰的身影?

(夏日)

(2)、體會詩意,指導朗讀

① 這樣四種景物不知道湊成了怎樣一幅夏日美景圖,想看嗎?讓我們走進這首小詩讀一讀,體會體會吧 !(齊讀詩歌)

② 出示生字:惜、晴、柔 (認讀,說說你的發現,指導識字法)

a:你能用惜說個詞嗎?(可惜,愛惜等 板書 惜)

b:平時,我們應該愛惜什麼?(指名說)

c:泉眼也很愛惜它的細細的泉水,不讓它們多流一點兒似的,泉水就慢慢地,無聲無息地流出來……(教師邊講邊畫簡筆畫)這樣的泉水應該怎樣畫?(自由說,細一點,輕一點)

d:這樣輕柔,這樣寧靜的泉水讓我們一起去讀讀吧!(讀首聯,你覺得怎樣讀?)

e:在夏日的日光下,池塘裡這一片柔柔的池水你喜歡嗎?

是啊,連樹陰都喜歡得投進了池塘的懷抱了,你們瞧,它照在這片波光上呢!(板畫 板書 照)

f 讓我們帶著這種喜愛的心情把這柔柔的池水,這靜靜的景色讀出來!(讀首聯含聯,自由讀,指名讀)

③ (齊讀頸聯尾聯)請你一邊讀一邊用你的左手作小荷,右手作蜻蜓,把這番景象表演出來。

a:小荷,你為什麼把五個小手指都捏在一起啊?(尖尖角)

b:小荷,你為什麼從水面下慢慢長出來啊?(露,板書。讓我們的小荷一起來露露它的尖尖角吧!)

c:蜻蜓,你為什麼只用你的腳尖輕輕地碰著小荷啊?(自由說 板書 立)

(根據學生說的板畫)

d:多可愛的小荷,多可愛的蜻蜓啊。讓我們看著板書一起讀一讀吧!(讀)

e:當你走進花園的時候……

出示 才露,早有。(仿說)

而,夏天的時候,我們走進小池我們看到了

讀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還看到

讀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3)、背誦詩歌,體會意境

①多美的景色啊,多美的池塘啊,多美的夏天啊,小朋友,趕緊用你甜美的聲音背一背它吧!(自由背詩)

②(指名背)其他小朋友閉上眼想象一下你似乎看到了什麼?(指名說)

3、拓展

小朋友,夏日小池的美景還有好多好多呢!孩子們跟著老師一起去體會一下吧.(展示圖片欣賞)

動動你的小筆寫寫你眼中的美景,不會寫的字用拼音。

小池裡,真啊!

小池邊,真啊!

師說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在實踐中總結不同的識字方法,靈活運用。

2、認記2個生字,學會正確書寫“波、遊、戲”3個字。

3、朗讀詩歌,感知風的特點,體會詩歌的韻味。

4、續編詩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5、通過隨文識字,自主識字,遊戲識字等方法,繼續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6、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陶冶情操,昇華感情。

7、培養觀察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匯入,揭題激趣。

1、導語:

同學們,今天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首首古詩: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盡浪,入竹萬竿斜。(出示課件引入)

設計理念:運用動畫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一開課就感到課的新穎,有趣,從面投入十分的學習熱情。

2、這首詩寫的是什麼?

3、讀題後(點選課件“圖片”) 引入本課教學。

過渡語:風常和我們在一起,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風?有過什麼感受?學生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課件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風吹葉動水波盪”,這時課件的出現既再現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與課文內容相聯絡,配以輕風拂過聲,營造出濃濃的詩 情畫意。

二、整體感知,隨文識字。

1、出示“課文”課件,看、聽詩歌。(要求學生標清小節,勾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自由識字(點選“生字”課件 )

a. 學生利用自制的字卡,與同學互幫互助。

b.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c. 集體齊讀字詞。

d、把字寶寶送回句子中讀一讀。

設計理念:“生字”課件的及時出示,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理念,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境中靈活的識記字詞。學生動手動腦,運用多種學習方式,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再讀全文,整體感知。想一想,議一議:詩中的哪些詞句能發現風的蹤跡?(板書略)

設計理念:從整體到區域性,再回到整體,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去感知文字。體味中華文字的魅力。

三、抓重點詞句,精讀感悟。

1、過渡:

風就像一位淘氣的娃娃,是那樣的活潑可愛。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細讀品味。

設計理念:讓學生有選擇性地學習,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能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分別指名賞讀。 (讀一讀、議一議、畫一畫)隨機精讀感悟三個小節。

a、指名讀,集體評議。

b、抓重點詞讀讀感悟微風輕拂的意境:顫動-抖動; 林木點頭;起波-蕩起波紋。

c、指導賞讀。(讀出對風的喜愛,語氣輕柔、愉悅的語調)個別範讀、齊讀、小組賽讀。

d、畫一畫風(分小組畫)、展示評比。

設計理念:三節課件都可以分別點擊出重點詞語,幫助學生體驗情境。同時伴著輕柔的音樂,徐徐送來的微風,在充分的誦讀中,讓課堂詩意流淌,詩意濃濃,使學生在感受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

3、想一想,這三節詩所描寫的是一樣的,如果說不一樣,請具體說說有什麼不一樣?

設計理念:體會三節詩所描寫的風力的大小不同,感悟詩人精巧的行詩設計與安排。

四、拓展練習

寫一寫風,積累背誦我能行。

1、當個小詩人,同桌互說。

2、(出示課件)完整地編一小節,集體交流。

設計理念:此處課件及時出現,可以積極地撥動學生思維的琴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積累背誦。(將續寫的小詩和課文連起來讀一讀,感受創作成功的喜悅)

4、選讀精美的小詩。

a、課件出示。

b、課外自讀。

設計理念:生活是語文的大課堂,把學校小課堂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學習中,才是我們教的最終目的,所以我們不能侷限於三尺講臺、一本教育科書,把學習的語文學習引領入生活,培養會終生學習的學習型學生。

因此,國小生的課外閱讀與積累是重要的。我設計的這個環節對於二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要讓學有餘力的孩子跳一跳,摘得蘋果。

五、小結。

風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風就在我們身邊。大自然還有許許多多的奧祕,細心的孩子一定會找到更多的“自然朋友”。

教後反思:

由於教學準備充分,教學中感覺得心應手。學生讀得有感情,大多數能背誦。識字方法交流時,雖然,發言的孩子不多,但是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好,特別是記“遊”的方法:一片水域方方正正,一名男子臥在水面上,有趣又巧妙,學生記憶深刻。

不足之處是:課件的設計有一點問題,動畫態的畫面運用過多,影響了學生注意力的指向性,沖淡了語文的學科特點。以後的課件應多以文字的形式,突出語文的特性。

師說教案篇5

一、本節三維目標要求

1.知識和技能

瞭解光的色散現象,知道光譜的概念。

瞭解光的三基色,認識色光的混合。

2、過程與方法

經歷關於色光混合的實驗探究。

體驗利用計算機軟體瞭解自然原理的探究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形成色光合成白光的觀念,具有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

增加學生對色散的興趣和體驗。

二、重點與難點

讓學生了解色光的三原色是本節的重點,教學過程中安排的探究以及討論等活動都主要圍繞這一教學目標進行。

三、教學過程

1.光的色散

以老師和小聰、小明的對話形式展開,講述了牛頓發現光色散的實驗和色光合成白光的實驗,介紹了光的色散和光譜的概念。教材可讀性強,這部分的教學,可以先安排學生自己閱讀,然後在老師指導下進行“色散”的實驗。

做好色散實驗,是這節課成功的關鍵。為此,老師可多準備一些三稜鏡,讓學生觀察太陽光的色散,認識光譜,獲得對色散現象的感性認識和對太陽光譜美的體驗。

用稜鏡做色散實驗時,如果陽光不充足,也可利用投影儀的光,或燈泡的光,效果都比較理想。觀察光色散的方法很多,如果沒有足夠多的三稜鏡,教學中可以採用其他的方法。如利用平面鏡和水來使白光色散,把由白光分解出的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反射到白色的牆壁上。生活中也有許多色散的現象,如:雨後天空出現的美麗彩虹,陽光透過養魚缸在牆上出現彩色光帶等,這些例子老師可適時補充。

關於教材中圖4-8-2所示色光合成白的實驗,不要求演示,只是作為物理學史簡單介紹即可。

介紹光譜,可簡單介紹“光譜是人類獲得遙遠天體資訊及原子內部資訊的主要途徑”的一些高科技例項,展示科學的魅力,開闊學生眼界,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2.光的三原色。

有關“顏色之謎”的活動,內容豐富、充實,實驗新穎,趣味性強。應讓學生在自由的氣氛中自主愉快地學習,在動手中認識科學概念。可以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彩色電視畫面上的各色光條。學生會發現,電視螢幕上顯現出畫面的豐富多彩的顏色,都是由紅、綠、藍三色光條合成的,教材圖4-8-7展示的就是這種情景。在此基礎上,介紹色光的三原色,有利於學生理解。

教學中,不要學生死記三原色光合成的圖示(教材圖4-8-6),而應讓學生在探究的活動中去認識色光合成的效果,在實驗活動中獲得感性認識。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學生到微機室用計算機來定量探究色光混合的規律,認識白、黑、灰和各種色光的三原色比例。具體操作如下

啟動計算機,按以下程式點選:開始→程式→附件→畫圖→顏色→編輯顏色→自定義顏色。

在畫圖程式調色盤上,有紅(r)、綠(g)、藍(u)三個表示光強弱的資料塊,能在0~255範圍內變化。調節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強度,都達到255,在顏色/純色板中,觀察三原色光混合後的顏色是白色。 調節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強度都到0,觀察三原色光混合後的顏色是黑色。調節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強度,能觀察到任意顏色。

這個實驗不要求掌握,如果課上時間較緊張,也可在課下作安排。如果沒有計算機,也可以通過彩色陀螺來認識色光的合成。

顏料的混合與色光的混合的規律不同。三原色色光混合後為白色,三原色顏料混合後為黑色。對顏料混合的探究在家庭實驗室有簡單介紹,可以請熱愛繪畫的學生講一講調色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外,本套教材的單色版(黑白版)中,因為無法顯示多種色彩變化,教材捨去了“太陽光譜”、“色光的三原色”和“各種顏色的顏料”三個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涉及以上內容,可以通過相關資料予以展示。

三、發展空間

1.“我的設計”指導

在這個設計活動中,可以讓學生髮揮自身的想象空間,並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切身感受。可以讓學生考慮各種可能,如讓手電筒射出的光透過兩個不同顏色的透明膠片,將會有怎樣的效果?如果將透明膠片剪成各種圖案,會形成什麼樣的燈光效果?如此等等。

2.“家庭實驗室”指導

在課外實驗過程中,學生可能會產生疑惑:為什麼顏料的三原色不採用紅綠藍的色光三原色。在指導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考慮如何通過色光三原色產生黑色的問題。顏料混合的實驗操作性很強,因此可以在課上讓愛好繪畫的學生向同學們進行前瞻性的指導,以提高大多數同學的研究積極性。

師說教案篇6

學習目標

1、能說出《詩經》的基本常識,感受其樸實清新的藝術風格。

2、能說出兩首詩表達的美好情感,當堂背誦兩首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學習

1、查閱《詩經》的相關資料,瞭解與之有關的文學常識。

2、熟讀兩首詩,對照註釋理解大意,在有疑問之處作記號。

課堂學習

匯入:(背景音樂《在水一方》)

愛情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學作品的一大主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廣為後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瓊瑤作為書名,後又寫成歌,而它們都出自於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這薰陶了不計其數的文人的儒家經典。

一、《詩經》知多少

學生交流查閱的相關資料,整理成百字以內的簡介。

學生髮言,補充。

教師總結相關文學常識。(如:《五經》、“六義”)

二、四讀《關雎》

一讀:讀通詩句

學生自由朗讀一遍。

請一位學生朗讀全詩,再由其他學生糾正字音、停頓上的錯誤。

齊讀全詩。

二讀:讀懂詩意

對照註釋再讀詩句,在小組中提出不理解的詞句並進行討論,小組推選代表發言,交流討論結果和不能解決的問題。

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這首詩的理解。

教師在其間做好啟發、指導工作,糾正學生錯誤,肯定學生言之有理的個性化理解。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全詩。

三讀:體會情感

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詩句,注意詩句的重音、節奏。

小組推薦的代表參加朗讀比賽,學生評委評論是否讀出感情,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應該怎樣讀才能讀出感情。教師在其間作好必要的提點。

在古樂的`配合中優勝者領讀一段,其餘的段落由全體學生齊讀。

四讀:品味詩韻

討論:這首詩的魅力在哪裡?可從內容、寫作多方面分析。

學生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

背誦全詩。

三、自讀《蒹葭》

依照四讀《關雎》的方法(讀通詩句-讀懂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詩韻)自讀《蒹葭》。

四、背誦兩首詩

個別背誦、小組背誦、齊背相結合。

課後作業

在以下兩題中任選一題。

1.在《關雎》《蒹葭》中任選一首自選一個角度寫一段文學評論。

2.用優美的語言改寫《關雎》或《蒹葭》中任意一段。

附錄資料:

?關雎》《蒹葭》比較賞析

?蒹葭》是《詩經》中表現“朦朧美”的名篇。這首詩和《關雎》都可以看作愛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手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關雎》一詩著重於“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夥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蒹葭》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伊人正姍姍而來,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尋,伊人彷彿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覆詠歎,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寫主人公的形象,則著力寫他的遠望。一開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邊,向對岸望去,看到他所愛慕的那個姑娘正向水邊走來,心裡很高興;可不久,蘆葦擋住了他的視線,看不到她了。他以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著河岸向上走;走了長長的一段艱難而又曲折的路,卻依舊是什麼也沒有看見。他不灰心,又折回來去追尋她,最後終於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個小洲上;這時他內心便充滿了喜悅。十分明顯,主人公跟那姑娘並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遠地望見她,便感到心滿意足。這種愛是“朦朧”的,它的動人之處也正在於“朦朧”和距離感。

師說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明志,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卡片等。

設計思路

教學本文要貫穿“以讀會意”的方法。在讀的方法上要靈活,可由教師範讀、學生推薦朗讀、比賽讀等。讓學生自學,找出生僻字,由老師幫助解決。疏通文意,然後背誦課文。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以通過設計巧妙的題目引導完成。

教學時數

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教師匯入: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說。)唐朝劉禹錫卻喜歡鄙陋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課題及作者。)

2.介紹作者及文體。(出示課件或小黑板1。)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散文家。

銘,原來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在這裡是一種文體,本文“陋室銘”,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裡的文章。

要求:記住作者及文體。

二、自主學習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解決以下問題。(出示課件2。)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難理解的字詞,小組討論。

2.本文統領全文的詞語是什麼?

3.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4.文章結尾再一次運用類比的方法,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並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麼含義?

5.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及你認為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三、合作學習

1.先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疑難問題。

2.在班上討論並分析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反饋交流

1.解釋下列詞語。(出示課件或小黑板2。)

明確:(陋:不華美、狹小。馨:香氣散佈很遠。白丁:封建社會裡沒有功名的人。

牘:古時寫字用的木簡。何陋之有:有什麼簡陋的呢?)

(指同學解釋,如有錯誤讓其他同學糾正。)

2.統領全文的詞語是哪個詞?

明確:(德馨。)

3.本文是從哪幾方面來寫陋室的?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從居室環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來寫,抒發了作者高雅自適的生活情趣。)

4.文章結尾再一次運用類比的方法,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並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有什麼含義?

明確:(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勉,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結尾引用孔子的話,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5.研讀賞析並閱讀全文。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課件或小黑板3。)

①解釋下列詞語。

名靈勞形

②文章點題句是什麼?

③以古代聖賢自比的句子是什麼?

④全文畫龍點睛的句子是什麼?

⑤文中的“仙”和“龍”比喻什麼樣的人?能概括全文大意的詞是什麼?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

(①著名。靈異。使身體勞累。

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④“孔子云:何陋之有?”

⑤品德高尚的人。德馨。)

五、梳理鞏固

學生討論沒解決的問題,並談談收穫。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於一個方面,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就應給予肯定。)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可在課堂上進行,如沒有時間可不進行。)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閱讀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佈置作業

做《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點題德馨

室寫景狀物

室內人高雅情調

言志君子

山、水——————陋室—————諸葛廬子云亭——————何陋之有

名、靈——————德馨—————環境交往情趣————陋室不陋

標籤:師說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