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健康與教育教案6篇

教案需要根據實際的時間限制和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教案能夠幫助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確保課堂進度的緊湊和高效,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健康與教育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健康與教育教案6篇

健康與教育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課間活動有哪些好處?

2、教育學生課間養成外出活動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1、知道課間活動的`好處。

2、養成外出活動的良好習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下了課,我們該在教室看書或者玩好呢,還是走出教室在校園裡玩好呢。學習了第11課就知道了。

二、學習課文

1、聽師範讀課文。

生邊聽邊思考:你聽到了什麼?

2、指名學生說一說。

3、教師講解。

4、讓學生同桌間互相說一說。

5、小結:課間出去讓大腦輕鬆一下,眼睛眺望一下遠方,可以增強記憶力,但不要活動太劇烈,不然會影響聽課的。

三、加深影響、

1、說一說

課間活動有那些好處?

2、做一做

3、堅持參加課件活動。

健康與教育教案篇2

教學目的:使學生了解洗手的好處多。為了就自己的身體健康,從小養成勤洗手,正確洗手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從小養成勤洗手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自己正確洗手。

教學用具:媒體、黑板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介紹手的作用

1、 介紹手的作用。

可由學生來說,總結到手對人是很重要的,我們要保護好手。

2、說一說手易感染細菌

讓學生說,在哪些地方手容易感染細菌,所以要勤洗手。

3、正確的洗手方法,分三步,並示範給學生看。

4、勤洗手

飯前便後要洗手,手髒了就洗手,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二、做一做

請同學們在前面做一做,看誰最正確,由老師和同學們來評說一下做得較好和做的不夠的地方。

健康與教育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與別人分享喜憂的心情和感受。

2、學會欣賞稱讚,為他人的進步和成功感到高興。

教學重點:

學會欣賞稱讚,為他人的進步和成功感到高興。

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與別人分享喜憂的心情和感受。

教學準備:

剪一個紅色的心型圖片。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齊讀書本p30《“西西”的故事》

2、藍藍苦惱什麼?假如你是藍藍,你會怎樣做?

二、活動坊:真心真意。

1、以同桌為單位,每個學生先細想一下自己的優點。

2、由一名學生講述自己的優點,另一個學生用心去聆聽。然後交換講述與聆聽。

3、把心留住:每位學生在心型圖片上寫上一位班內熟悉同學的姓名,在姓名下面寫上這位同學的優點,把圖片交給這位同學。

4、當你聽到別人真誠的讚美時,你覺得怎樣?

三、體驗坊。

1、故事分享。

(1)自由讀書本p32的故事。

(2)這個故事給你什麼啟示?

2、手指比較。

伸出右手,看一看五個手指,特別比較一下拇指與其他四指在形狀和功能上的不同。

四、小結。

要多稱讚別人,為別人的進步和成功感到高興。

健康與教育教案篇4

目標:

1.在遊戲中提高跑、跨和爬的能力,能根據指令做相應動作。

2.嘗試在遊戲中控制自己的身體,體驗木頭人遊戲的樂趣。

3.瞭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4.體驗遊戲的快樂。

準備:

1.木塊若干

2.歌曲《木頭人》,遊戲背景音樂。

過程:

(一)熱身運動(5分鐘)

師:今天天氣可真好呀,小朋友們,我們一起出去運動一下吧!

1.播放兒歌《木頭人》,教師帶領幼兒在空場地做熱身運動。(當音樂行進到"木頭人"時,教師有意識地暫停自己的動作,給幼兒以隱形示範作用)

2.師:今天我們要一起玩玩木頭人的遊戲,誰來說說木頭人的遊戲是怎麼做玩的?(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唸到"1,2,3"就不能動,要定住)我們一起玩玩吧。

3.師:哇,我們都知道遊戲規則--就是在念兒歌的時候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動作,當老師喊到"1,2,3"的時候,就要定住不能動。

二.木頭人贏木塊(15分鐘)

1.師:真是太棒了,接下來我們來玩一玩這個遊戲吧!請仔細聽我的兒歌是怎麼唸的"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大門牙,請你變成小兔子,1,2,3!"

2.師:咦,我的兒歌裡請小朋友們變成什麼呀?(小兔子)對,當兒歌唸到"1,2,3"的時候,我們就要變成小兔子,讓我瞧瞧,誰的小兔子做的比老師的還要漂亮。接下來我們再一起試試吧。

3.師:(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大門牙,請你變成一朵花,1,2,3!)這位小朋友和這位小朋友很厲害,當老師念兒歌的時候他們在跳自己喜歡的舞,當老師唸到"1,2,3"的時候,他們就定住並且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跟別人不一樣的花!

4.教師繼續遊戲:(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一不許動,二不許笑,三不許露出大門牙,請你變成小貓咪,1,2,3!)哈哈,這回有很多小朋友都成功咯,有沒有小朋友沒有堅持住,動了的呀?那麼沒有遵守規則,動了的小朋友你們覺得應該怎麼辦?(回到起點遊戲)是的,我們一定要遵守規則,在聽到"1,2,3"後一定要停住,不然就要回到起點咯。

5.今天我們的遊戲可是有任務的哦,我們要一起為小白兔搭一個房子,而搭房子的木塊則需要我們河對岸取,可是大灰狼來搗蛋,在我們取木塊的路上設定了很多難關,我們必須越過這些難關去取木塊,請您仔細聽兒歌,念兒歌時木頭人需要快速前進,但是當"1,2,3"出現時,我們就要停住不能動。老師這兒有四條路,你可以自己選一條你覺得能最快到達河對岸的路,到達河對岸以後每個小朋友只能拿一塊積木,然後從外面返回起點,把積木放進籃子裡,成功拿到積木回到起點的小朋友如果還想玩,可以再玩幾次。讓我們一起去挑戰一下吧。

6.師:剛才我們玩遊戲的時候有沒有木頭人在我喊停之後還動的呀?(有)哦,那他沒有遵守規則應該怎麼辦呢?(請他回到起點)請違反規則的幼兒回到起點。

7.小木頭人們可真棒!有這麼多小木頭人都贏得了木塊。播放兒歌背景樂,幼兒進行遊戲。

8.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發出指令,其他幼兒與教師共同遊戲。

9.遊戲繼續,幼兒繼續行進,直到木塊全部拿空。

三、慶祝勝利(3分鐘)

1.慶祝勝利,放鬆運動。

2.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這個好玩的木頭人的遊戲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小時候玩的遊戲呢!他們小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卻有很多像木頭人一樣好玩的遊戲。今天回家以後,你們可以問問家裡人,還有哪些好玩的遊戲,再帶來跟我們一起分享。接下來我們就用這些木快去為小兔子搭房子吧!

健康與教育教案篇5

一、前言

情緒調節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情緒心理學家對情緒調節的涵義的界定方式,主要能夠歸納為三類:第一類可稱之為適應性界定方式,即強調情緒調節是一種適應社會現實的原情緒和行為反應。第二類可稱之為功效性界定方式,即突出情緒調節旨在服務個人目的。第三類可稱之為特徵性界定方式,即從情緒調節的某一特徵或特性著手,對之加以界定。當然,這三種界定方式之間其實是相互關聯的,它們有助於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認識情緒調節的本質。

二、年齡特點

幼兒的.情緒,資料已相當豐富,一般成人體驗到的情緒大部分已為幼兒所體驗,只是在引起情緒的動因、情緒表現方式上還有許多的不同。幼兒的情緒表現完全是外顯的,缺少控制的,情緒常常極度強烈而高漲,小班幼兒更是如此,有時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有時大發脾氣、哇哇大叫,情緒調節潛力較弱。另一方面,第二學期的小班幼兒已能簡單的辨別用心情緒和不良情緒對自己帶來的不同感受,因此,在小班讓幼兒體驗不同的情緒並進行情緒自我調節的教學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三、設計思路

難點:情緒調節方法。

重點:感受“笑、生氣、哭”三種情緒,學習調節不良情緒的方法。

構成原因:幼兒年齡小,自我調節潛力弱。

解決方法:情境創設策略、圖示策略。

目標:

1、用心探索情緒調節的方法,明白要持續用心的情緒。

2、感受“笑、生氣、哭”三種情緒併產生相應的體驗。

3、體驗幫忙他人,與他人交流的快樂。

準備:

材料準備:音樂,彙總圖,材料(皮球、書、油畫棒等),三個大班幼兒。

心理準備:幼兒坐成圓形。

線索:

教學線:引題(拍手歌)――體驗情緒――情緒調節――歡慶舞。

心理線:心理適應期――心理體驗期――心理調節期――心理釋放期。

過程:

一、引題

向老師問好。拍手歌圓圈上入坐。(幫忙幼兒適應陌生的人和環境,拉近與教師的心理距離。)

二、體驗情緒

1、體驗。學學開心、生氣、難過時的表情,談談自己的情緒經驗。(讓幼兒對這三種情緒產生共鳴。)

2、介紹三個小客人。(開門見山,立刻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三、情緒調節。

幫忙氣寶寶、哭寶寶變成笑寶寶。(幼兒互相交流及與表演者的交流,教師及時記錄方法,讓幼兒產生自信心,體驗幫忙別人後的快樂。彙總圖使幼兒的經驗彙總、歸類,並能夠時刻提醒幼兒,具有長期性。)

四、歡慶舞(活動在活躍氣氛中結束。)

健康與教育教案篇6

內容:

健康教育活動《我會配餐》

活動目的:

1、初步瞭解人體需要的各種營養素,並學習簡單的、合理的配餐方法,健康教育活動《我會配餐》。

2、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

事先請家長協助幼兒瞭解有關食譜的簡單常識,並用圖畫等形式記錄一頓晚餐的食譜。

2、材料準備:

(1)製作一套相關的課件。

(2)米、水果、蔬菜、肉、魚、蛋等食物的替代物若干。

(3)食物標誌圖4張。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口吻引入活動。

二、觀看課件,幫助幼兒瞭解正確的飲食結構。

1、引導幼兒根據課件內容分析兩位小朋友偏胖、偏瘦的原因。

2、根據課件提示引導幼兒為兩位小朋友選擇合理的食物,幼兒教案《健康教育活動《我會配餐》》。

三、通過交流討論、課件分析等形式,引導幼兒瞭解人體對食物的需求。

1、教師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記錄的一份晚餐食譜,並藉助投影儀幫助幼兒分析食譜中各種食物的不同型別與需要量。

2、教師結合課件中“食物金字塔”,引導幼兒瞭解人體每天需要的各種食物,並滲透不挑食、不偏食的教育。

3、幼兒根據相應的原則修改自己的食譜。

四、幼兒學習配餐:

(一)教師介紹所提供的材料並提出配餐要求。

(二)幼兒嘗試配餐:

教師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參照“食物金字塔”的提示及修改後的食譜調查圖表,自配一份晚餐。

(三)教師引導幼兒交流、分析食譜:

1、教師組織幼兒集中交流自己搭配的食譜。

2、教師藉助投影儀引導幼兒分析幾份有代表性的食譜。

3、小結,自然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