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吸紙片教案7篇

我們的教案應該具有靈活性,以適應不同的教學環境,教案應該提供額外的學習資源,以支援學生的學習,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吸紙片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吸紙片教案7篇

吸紙片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剪、折、粘發展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思維敏捷力。

2、幼兒自主探索使紙站立的方法,激發探索的慾望。

活動準備:

1、幻燈片、手工紙30張左右、剪刀每人一把、雙面膠每組兩份、紙簍五個、展臺。

2、擺放好城堡模型一個 備份手工紙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幻燈片出示)

1、師:老師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小紙片”的故事。

故事:小紙片生來扁扁的,非常孤獨。它有一個夢想:能像小雞一樣站起來,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2、故事後提問:小朋友小紙片想幹什麼呀!(站起來)

二、幼兒第一次探索:讓紙片站起來。

1、師:小朋友你們想想有什麼好辦法能幫助它站起來呢?

2、在我們後面的`桌子上有雙面膠、剪刀、膠帶紙,你可以用他們,也可以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讓小紙片站起來。

注意:

1)紙片站滿5秒鐘才算成功。

2)要想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讓紙片站起來的方法。

師:現在請小朋友輕輕地站起來走過去。

3、幼兒自主探索活動,教師巡迴指導。肯定幼兒的想法,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方法。提醒幼兒要讓紙片站滿5秒鐘才算成功。

4、集體欣賞作品。

作品放在桌子上,老師帶領幼兒一桌桌欣賞作品,共同評價。

師:這張小紙片是怎麼站起來的?能不能站滿5秒鐘呢?我們一起來數數。

(老師有意將好的注意提出來講。)

三、幼兒第二次探索:立體變平面。

師:小紙片真高興啊!它還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處美麗的景觀,一所城堡,小朋友觀察一下它是由什麼做成的?都有哪些形狀?像什麼?

1、出示城堡,幼兒感受紙的變化。

2、幼兒討論

3、教師提出問題,幼兒操作

師:小朋友說得很好,這座城堡都是立體的。有圓錐形的屋頂就像帽子。有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的城牆,城堡中的每一個模型都是由一張紙變成的。

師:紙寶寶說它站得好累啊!好想躺下來休息一下啊!

師:下面請每一個小朋友來拿其中的一個模型,用剪刀將這些立體的圖形變成一張平平的紙,送到黑板上來讓他休息一下。

師:變的時候想一想,你們是怎麼變出來的?他們現在變成了什麼形狀?

(教師將完成的紙貼到黑板上。)

如:扇形是怎麼變出來的?帽子,誰有辦法再把他變成帽子。

4、師幼小結:長方體變成了長方型,圓錐體變成了扇形,他們是由幾張紙變成的?這樣小紙片又扁扁的了。

師:我們來找一找,有沒有不符合要求的紙片?請小朋友上來糾正一下。

5、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表現真棒,不但想了好多辦法使小紙片站起來了,而且還幫助小紙片休息了一下,紙片站立的奧祕真多啊?咱們去告訴別的小朋友這個祕密好嗎?

四、活動延伸:由平面再變立體。

1、(出示圖片)還有一張神奇的紙片,他會變成什麼呢?

紙片上有什麼?線?什麼線?骨折線,往裡面折,還是往外面折?

(往裡面折)

還有什麼?數字。這數字代表什麼?(折的順序)

2、教師小結:我們折的時候要先折骨折線,再貼雙面膠,按順序折。最後它會變成什麼呢?我們回教室慢慢做好嗎?(無錫市東北塘幼兒園 許麗娜)

吸紙片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螺旋形,發現粗細會影響紙條長短的變化。

2.養成做事細緻的好習慣,體驗成功的快樂。

3.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1.一人一把剪刀,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紙片。

2.螺旋形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操作:認識螺旋形1.出示圓形紙片,請幼兒幫圓紙片變成長條形。

2.引導幼兒自由探索操作方法:順著圓形一直往下剪。

3.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認識螺旋形。

(1)圓紙片變好了,你覺得圓形變成了什麼?(蝸牛殼、棒棒糖)

小結:對了,這個和小朋友說的蝸牛殼差不多,它從中間往外,一圈一圈,越變越大,就變成了螺旋形。

(2)誰來介紹一下你的圓紙片是怎麼變成螺旋形的?

小結:順著圓的形狀從外往裡一直剪,剪的時候一邊轉紙片一邊剪,就能剪出螺旋形。

二、第二次操作:變長長的螺旋形幼兒剪完展示作品,讓幼兒觀察、提問:螺旋形有什麼不同?(長短不同)為什麼同樣大的紙片剪成的螺旋形會不一樣長?(粗細不同)提問:讓你剪出一條長長的細細的螺旋形你會怎麼剪?

老師小結:一條長長的螺旋形要細細的剪,剪的時間長一點,不要剪斷。

三、第三次操作:

1.觀察並討論如何變出長長的螺旋形。

2.提出比賽要求,幼兒再次操作。

3.引導幼兒觀察黑板上的螺旋形,評出冠軍。

4.觀看ppt5.我們剛剛認識了螺旋形,那我們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和螺旋形差不多的形狀?(螺絲玩具、螺絲釘、電話線、電燈)

總結:原來,在同樣大的紙片上,小朋友在剪的時候,剪得越細,螺旋形就會變得越長。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區角活動時用其他形狀的紙片剪出螺旋形。

大班數學《紙片變變變》教學反思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語言一定要簡練,到位,否則孩子們會對教師過多的語言產生反感,越聽越糊塗。

在《紙片變變變》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滲透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從探索中發現規律得出結論,每次的提問都是簡經營簡練,明瞭,讓孩子得出結論,老師再小結。

2、各個環節要清晰,環環相扣,符合數學教學邏輯。

從第一次操作,讓幼兒試著剪出長條形,從而過渡螺旋形,這裡我講評的比較快,過渡比較緊湊,但第二次操作,讓幼兒通過操作剪螺旋形從而發現長短不一,為什麼同一圓方剪出的螺旋形會長短不一呢?(粗細不一)從而引導幼兒比賽,誰剪得螺旋形又長又細。幼兒的動手能力強,剪得都較長也細細的,個個環節比較清晰,層層遞近,目標效果已達到。

3、在聯絡實際生活中什麼東西是螺旋形的,我班幼兒擴散思維強,想了很多,(如圓棒、樹的紋路、髮型等)我們老師也一下想不到的,幼兒都能回答出,發言積極,以上是我本次活動的反思,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給予指導,以便使活動能更有效的開展。

吸紙片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摺紙方式改變紙張形狀,發現紙張形狀變化與承重之間的關係。

2、在動手探索中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樂趣。

3、理解團結合作力量大。

活動準備:

手工紙,形狀大小相同的積木若干,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手工紙,請幼兒說說它能幹什麼。

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用它來做實驗。

二、幼兒實驗

實驗一:

(1)教師請幼兒嘗試不用任何材料幫助,讓紙片站在桌面上。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2)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說一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小結:改變紙片形狀就可以。

實驗二:

(1)教師請幼兒試一試,站起來的紙片能不能承受一塊積木的重量?

(2)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請操作成功的幼兒講講他的經驗。對沒有成功的幼兒進行引導和鼓勵。

實驗三:

(1)請幼兒繼續挑戰,讓紙片頂起更多的積木。

(2)幼兒實驗,教師巡迴指導,請紙片頂起最多的積木的`幼兒介紹,為什麼他的紙片能承受這麼重的重量。

(3)教師小結:紙片圍成的圓柱體,它的粗細跟它的力量是有些關係的。

實驗四:

(1)師幼一起挑戰最有力量的紙片,看它是否能頂起一本大厚書?

(2)播放幻燈片,請幼兒觀看,思考並得到啟示:一根柱子的力量是有限的,許多柱子合作,團結起來,力量就會變得很強大。

(3)繼續將實驗完成。

三、活動延伸:

提問幼兒:我們還能繼續在大書上加重量嗎?

吸紙片教案篇4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和經驗”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中紙的品種多樣、用處廣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物品之一。手工紙又是幼兒平常最為熟悉,使用接觸的最多的紙張。我在與幼兒的交流與觀察中收集到有關幼兒許多關於紙的疑問與話題,這是幼兒的興趣點。因此我利用這一課題,帶領幼兒用手工紙來進行實驗,既符合幼兒當前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激發其科學實驗的興趣和創造的意識及動手能力。

重點:通過改變紙張形狀,發現紙張形狀變化與承重之間的關係。

難點:在動手實驗過程中,發現怎樣的紙張形狀才能承重。

根據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能力、發展水平與潛在能力的差異,制定本次目標:

1、嘗試用摺紙方式改變紙張形狀,發現紙張形狀變化與承重之間的關係。

2、在動手探索中體驗獲得實驗結果的樂趣。

3、理解團結合作力量大。

二、活動準備:

(1)積木,手工紙

(2)幻燈片

三、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活動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我從開始引導幼兒讓紙片站起來到最終一張紙片可以頂起一本大書,引發他們的興趣,不斷讓幼兒進行挑戰,一步一步帶領幼兒進行試驗,得出結論,從而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和動手試驗的慾望。活動中我採用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方法,具體的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啟發提問法,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傳統的說教形式,在活動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和樂於探索的科學習慣 。

吸紙片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探究、發現各種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會呈現出圓形。

2、在討論、記錄、交流中積累和提升有關轉動的經驗。

3、樂意針對問題作進一步的探究,體驗愉快的情緒和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紙片(中心有小孔)、可製作陀螺的塑料小棒、蠟筆等各若干。 2、實物投影儀。

3、猜測記錄表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1、投影展示各種圖形,幼兒觀察講述都有哪些圖形和我們玩轉陀螺的遊戲。

2、請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什麼形狀的紙片比較適合做陀螺。

二、在做做、玩玩中發現圓形的紙片在轉動時也是圓形的

1、提出製作與觀察的要求:先選一張圓形的紙片把它做成陀螺玩一玩,看看它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2、幼兒製作、玩耍陀螺,引導幼兒觀察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3、請幼兒說一說陀螺轉動起來是怎樣的。

三、在猜猜、試試、說說中發現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都呈現出圓形

1、出示記錄表,介紹記錄方法:“問號”表示想一想,“小手”表示試一試,把我們的猜想畫在問號下面,等一會兒把嘗試後的結果畫在小手下面。

2、讓幼兒猜一猜三角形、橢圓形、正方形的紙片轉動起來是什麼形狀的,並把自己的猜想記錄在表格中。

3、個別介紹自己的猜想。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不同形狀的紙片在快速轉動時是什麼形狀的,並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5、表達與講述。一方面請猜想與實驗結果一致的幼兒進行交流,另一方面特意請剛才猜想錯誤的幼兒到上面來展示自己的驗證結果,從而幫助幼兒自我建構正確的知識。

6、結合幼兒的講述,教師簡單小結。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去活動區試試其他的物體在快速轉動時,形狀會發生什麼變化。

2、在紙片上塗上美麗的顏色,在區域中觀察、感知陀螺轉動後色彩的變化。

吸紙片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並探索紙站得穩的多種方法。

2、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係。

3、能大膽探索與嘗試,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嘗試讓紙站起來,並探索紙站得穩的多種方法。

難點:探索紙不同的折法與承受積木重量的關係。

活動準備

紙片、小積木、記錄紙、黑板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張紙,平時我們都用這種紙做什麼?”

幼:“畫畫、摺紙…”

師:“今天,我們用它來做一個小實驗。”

二、基本過程。

(一)自由探索紙片“站”起來的方法。

1、將一張紙平放在桌上,引起幼兒探索興趣

師:“看,這張紙是平躺在桌子上的。請你想辦法讓這張紙片站起來,不能借助任何材料的.幫忙。”

師:“請試一試,看誰站起來的方法最多,而且和別人的不一樣。”

2、幼兒自由探索怎樣讓紙片“站”起來,教師巡迴指導。

3、請孩子介紹、演示讓紙片站起來的方法。

師小結:“我們把紙片折一折,捲一捲,紙片的形狀變了,它就能穩穩地站起來。”

(二)驗證哪種方法的紙片“站”得更穩,能“頂”住一塊積木。

1、出示積木。

師:“我要用這塊積木考驗一下,你站起來的紙片力氣是不是最大。”

師:“我把積木放到紙上,紙片還能站得穩嗎?為什麼?”

2、出示記錄紙,講解記錄方式。

3、幼兒探索紙片怎樣“頂”住積木,並記錄。教師巡迴指導。師:“請你試一試。”

4、展示孩子記錄情況,並讓孩子把能“頂”住積木的紙片找出來。教師一一介紹“頂”住積木的紙片的形狀。

師:“那到底是哪種形狀的紙片力氣比較大,能夠頂起積木呢,一起來找一找”

教師根據幼兒記錄的結果,分別請幼兒上臺將能夠頂起積木的結果放在展示桌上給大家看。

師:“看來,小朋友們覺得這些形狀的紙片力氣比較大,能夠頂起一塊積木。”

(三)再次嘗試改變紙的形狀,“頂”住更多的積木。

師:“將下來,老師再給你們一個新的挑戰。想辦法讓你的紙片頂起更多的積木,想不想接受挑戰?”

1、教師演示放積木的方法及記錄積木數的方法。

師:“老師先來挑戰一次,小朋友們幫我數一數”(老師從展示桌上挑選一種形狀,放第3快積木時,倒了)

師:“老師在放第3塊積木時,這個紙片有沒有頂起它來?”

師:“哦,那這個紙片真正能夠頂起的數量是最後倒掉的數量再減一個,最後使他倒掉的那塊不算。你們會數了嗎?”

2、幼兒自由探索、嘗試。教師巡迴指導。師:“現在,請小朋友來試一試。”

3、幼兒互相交流:紙的形狀、“頂”住的積木塊數。師:“你剛才頂起了幾塊積木?用的什麼形狀?”師:

“我發現,大部分小朋友都用了圓柱體。”

三、結束部分。

探索怎樣能“頂”住一筐積木。

師:“有什麼辦法能夠頂起這麼多積木呢?”(放好多這樣的圓柱體)請每位幼兒卷一個圓柱體放在展示桌上。

教師演示成功了,提問為什麼?

師小結:支撐的紙片多了,支撐的面積變大了,所以就能“頂”住一筐積木。

在第一個環節,我讓幼兒大膽自主操作,嘗試讓紙片“站”起來,一開始幼兒思維沒有開啟,但通過大膽嘗試後,能夠想出不一樣的方法。

活動反思

我相繼丟擲問題“哪種形狀的紙片站得穩”,通過一塊小積木讓幼兒首次感知不同形狀的紙與承載重量的關係。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非常感興趣,操作過程中善於思考與想辦法。接著,通過提供較多數量的積木,引導幼兒探索“哪種形狀的紙能夠支撐起更多的積木”,通過嘗試,幼兒得出結論——圓柱體。

在最後的延生環節,通過讓每個幼兒裹一個圓柱體,放在一起後支撐起一整框積木,引導幼兒感知合作、團結的品質。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是幼兒探索的熱情並沒有消退。此次活動材料也投放於區角中,供幼兒在遊戲中自主探索。

吸紙片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動腦筋、動動手變紙片來更好地理解平面與立體的關係。

2.初步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

3.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卡紙人手一張。

2.各種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組合成的"城堡"。

活動過程:

一、匯入,初步理解平面與立體的關係。

1.觀看課件,師:這是誰?這個手工紙娃娃心情怎麼樣?你知道它為什麼難過嗎?原來它想跟小朋友一樣站起來到處走走,去看看美麗的世界。你有什麼辦法讓它站起來嗎?

2.幼兒自由回答。

3. 教師交代要求和注意事項,幼兒操作,讓紙娃娃站起來。

4.展示、介紹、評價。

教師小結:紙寶寶開心的笑了。(出示笑臉紙寶寶)為了獎勵你們,紙寶寶要帶你們去一個很神奇的地方。閉上眼睛。

二、初步認識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

1.展示城堡。這些都是由紙寶寶變成的,這些紙寶寶跟剛才的紙寶寶有什麼不一樣呢?教師小結:能夠站起來,而且從任何角度看過去都能看到形狀,我們叫它立體的。

2.為"形"找好朋友"體"。

正方形的好朋友正方體。

長方形的好朋友長方體。(特例:上下是正方形的長方體。)重點介紹圓錐體。(特點:下面圓圓的、上面尖尖的。)生活中還有什麼是圓錐體的?這裡有幾個圓錐體?(特例:很扁的圓錐體。)

三、"體""形"變變。

1.這個城堡其實都是由扁扁的躺著的紙變成的,只要我們給它剪上一刀,它就會變成扁扁的躺在地上的形。

2.教師分別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3. 教師交代要求和注意事項。(只能沿著直線剪一刀、想好了再剪、注意安全)幼兒操作。

4.幼兒操作。先剪好的幼兒把剪出的形狀佈置在地毯上,通過合作擺成一定的圖案。

5.引導幼兒用"剛才我把一個什麼體變成一個什麼形"的句式介紹自己的成果。

6.教師小結:不是所有的長方體剪出來都會變成長方形。幾個扇形雖然嘴巴不一樣大,但都是扇形。當扇形的兩個手臂都正好伸平的時候,它就變成了半圓形。

四、結束活動。

評價獎勵幼兒。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作為一個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盡力為孩子們創造設計了一個寬鬆愉快的`氛圍,讓他們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當然,由於活動中人數較多的因素,再加上又是借班上課,所以在關注個體差異方面我做得還不夠好。

如果讓我重上這節課,我會讓幼兒更加自由大膽的發揮出他們的想象力,充分的利用幼兒無暇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這節課更加生動活潑。

標籤:教案 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