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教案數學模板通用8篇

作為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養成提前寫教案的習慣,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案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教案數學模板通用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案數學模板通用8篇

教案數學模板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情境體驗與參與,使學生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外,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3、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的樂趣和自信心。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及相關練習。

教具學具: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教學設計:

教學第18頁購票圖

創設動畫情境,引導學生觀察。

1、師: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於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將數學與生活情境緊密聯絡,讓初入學的國小生真切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a.教師演示買票課件。

b.學生觀察畫面,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一說畫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個?

如果以紅衣服排第一,再說一說誰排第二,小聰聰後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後一位叔叔排第幾?

學生說的時候教師到處各組巡視、傾聽,並加以指導。

c.各小組抽代表彙報交流。

d.師: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境,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所處的位置外,你還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明白

自己已經是國小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時候,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資源,適時對學生進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學生易於接受。]

2、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買好票走了,後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師提問:這時有幾個有在買票?誰排第一?小聰聰排第幾?聰聰後面的兩位叔叔呢?讓學生再一次在具體環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同樣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案數學模板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座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瞭解解析幾何的基本問題.

(2)進一步理解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3)初步掌握求曲線方程的方法.

(4)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轉化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求曲線的方程.

教學用具:計算機.

教學方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引入】

1.提問:什麼是曲線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線.

學生思考並回答.教師強調.

2.座標法和解析幾何的意義、基本問題.

對於一個幾何問題,在建立座標系的基礎上,用座標表示點;用方程表示曲線,通過研究方程的性質間接地來研究曲線的性質,這一研究幾何問題的方法稱為座標法,這門科學稱為解析幾何.解析幾何的兩大基本問題就是:

(1)根據已知條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線的方程.

(2)通過方程,研究平面曲線的性質.

事實上,在前邊所學的直線方程的理論中也有這樣兩個基本問題.而且要先研究如何求出曲線方程,再研究如何用方程研究曲線.本節課就初步研究曲線方程的求法.

?問題】

如何根據已知條件,求出曲線的方程.

?例項分析】

例1:設 、 兩點的座標是 、(3,7),求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 的方程.

首先由學生分析:根據直線方程的知識,運用點斜式即可解決.

解法一:易求線段 的中點座標為(1,3),

由斜率關係可求得l的斜率為

於是有

即l的方程為

分析、引導:上述問題是我們早就學過的,用點斜式就可解決.可是,你們是否想過①恰好就是所求的嗎?或者說①就是直線 的方程?根據是什麼,有證明嗎?

(通過教師引導,是學生意識到這是以前沒有解決的問題,應該證明,證明的依據就是定義中的兩條).

證明:(1)曲線上的點的座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

設 是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則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這說明點 的座標 是方程 的解.

(2)以這個方程的解為座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設點 的座標 是方程①的任意一解,則

到 、 的距離分別為

所以 ,即點 在直線 上.

綜合(1)、(2),①是所求直線的方程.

至此,證明完畢.回顧上述內容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證明(1)曲線上的點的座標都是這個方程的解中,設 是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最後得到式子,如果去掉腳標,這不就是所求方程 嗎?可見,這個證明過程就表明一種求解過程,下面試試看:

解法二:設 是線段 的垂直平分線上任意一點,也就是點 屬於集合

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點所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將上式兩邊平方,整理得

果然成功,當然也不要忘了證明,即驗證兩條是否都滿足.顯然,求解過程就說明第一條是正確的(從這一點看,解法二也比解法一優越一些);至於第二條上邊已證.

這樣我們就有兩種求解方程的方法,而且解法二不借助直線方程的理論,又非常自然,還體現了曲線方程定義中點集與對應的思想.因此是個好方法.

讓我們用這個方法試解如下問題:

例2:點 與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的距離的積是常數 求點 的軌跡方程.

分析:這是一個純粹的幾何問題,連座標系都沒有.所以首先要建立座標系,顯然用已知中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作座標軸,建立直角座標系.然後仿照例1中的解法進行求解.

求解過程略.

?概括總結】通過學生討論,師生共同總結:

分析上面兩個例題的求解過程,我們總結一下求解曲線方程的大體步驟:

首先應有座標系;其次設曲線上任意一點;然後寫出表示曲線的點集;再代入座標;最後整理出方程,並證明或修正.說得更準確一點就是:

(1)建立適當的座標系,用有序實數對例如 表示曲線上任意一點 的座標;

(2)寫出適合條件 的點 的集合

;

(3)用座標表示條件 ,列出方程 ;

(4)化方程 為最簡形式;

(5)證明以化簡後的方程的解為座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

一般情況下,求解過程已表明曲線上的點的座標都是方程的解;如果求解過程中的轉化都是等價的,那麼逆推回去就說明以方程的解為座標的點都是曲線上的點.所以,通常情況下證明可省略,不過特殊情況要說明.

上述五個步驟可簡記為:建系設點;寫出集合;列方程;化簡;修正.

下面再看一個問題:

例3:已知一條曲線在 軸的上方,它上面的每一點到 點的距離減去它到 軸的距離的差都是2,求這條曲線的方程.

?動畫演示】用幾何畫板演示曲線生成的過程和形狀,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尋找關係.

解:設點 是曲線上任意一點, 軸,垂足是 (如圖2),那麼點 屬於集合

由距離公式,點 適合的條件可表示為

將①式 移項後再兩邊平方,得

化簡得

由題意,曲線在 軸的上方,所以 ,雖然原點 的座標(0,0)是這個方程的解,但不屬於已知曲線,所以曲線的方程應為 ,它是關於軸對稱的拋物線,但不包括拋物線的頂點,如圖2中所示.

?練習鞏固】

題目:在正三角形 內有一動點 ,已知 到三個頂點的距離分別為 、 、 ,且有 ,求點 軌跡方程.

分析、略解:首先應建立座標系,以正三角形一邊所在的直線為一個座標軸,這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為另一個軸,建立直角座標系比較簡單,如圖3所示.設 、 的座標為、 ,則 的座標為 , 的座標為 .

根據條件 ,代入座標可得

化簡得

由於題目中要求點 在三角形內,所以 ,在結合①式可進一步求出 、 的範圍,最後曲線方程可表示為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

(1)解析幾何研究研究問題的方法是什麼?

(2)如何求曲線的方程?

(3)請對求解曲線方程的五個步驟進行評價.各步驟的作用,哪步重要,哪步應注意什麼?

?作業】課本第72頁練習1,2,3;

教案數學模板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提高分數除法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並能正確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願意交流合作,喜歡數學的情操,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重點:

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為新知作鋪墊

課件出示:

1、寫出下列各題的數量關係式,判斷誰是單位“1”

(1) 故事書的3/5是150本。

(2 )書的價錢是鋼筆價錢的2/5。

(3)汽車速度是火車速度的1/2。

2、複習題:寫出數量關係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操場上有27人蔘加活動,跳繩的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跳繩的有多少人?

(1)誰是單位“1”;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

(2)寫出等量關係式。

(3)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

(4)根據題意列式。

學生獨立完成,彙報反饋。

二、匯入新課

看來同學們都能正確分析和解答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分數除法的實際問題怎麼解答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

(一)學習新知

1、出示情景圖:從情景圖中你能獲得哪些資訊?

生簡要回答

2、出示例題:

跳繩的有6人,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操場上有多少人蔘加活動?

3、討論:(1)誰為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

(2)根據那句話得到的資訊?

(3)你能列出等量關係是嗎?

半數:參加活動總人數2/9= 跳繩的人數

(未知) (已知)

4、你們有什麼辦法利用以前的知識解答這道題?

同桌互相說說,在練習本上做一做。

生反饋,師板書。

學生口頭檢驗對錯。

5、對比複習題和例1,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點,不同點?

(二)鞏固新知

看情景圖,你還能提出問題嗎?

(1)生提問題,全班解答。

(2)同桌互相提問題,寫出等量關係式,列式解答。

(三)練習、鞏固

開啟書,29頁,試一試1,自己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三、拓展延伸

回過頭來看例題,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嗎?

(用除法計算)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三)

教案數學模板篇4

圓柱、圓錐、圓臺和球

總課題

空間幾何體

總課時

第2課時

分課題

圓柱、圓錐、圓臺和球

分課時

第2課時

目標

瞭解圓柱、圓錐、圓臺和球的有關概念、認識圓柱、圓錐、圓臺和球及其簡單組合體的機構特徵。

重點難點

圓柱、圓錐、圓臺和球的概念的理解。

1引入新課

1、下面幾何體有什麼共同特點或生成規律?

這些幾何體都可看做是一個平面圖形繞某一直線旋轉而成的。

2、圓柱、圓錐、圓臺和球的有關概念。

3、圓柱、圓錐、圓臺和球的表示。

4、旋轉體的有關概念。

1、例題剖析

例1

如圖,將直角梯形繞邊所在的直線旋轉一週,由此形成的幾何體是由哪些簡單幾何體構成的?

例2指出圖、圖中的幾何體是由哪些簡單的幾何體構成的、

圖圖

例3

直角三角形中,將三角形分別繞邊,三邊所在直線旋轉一週,由此形成的幾何體是哪一種簡單的幾何體?或由哪幾種簡單的幾何體構成?

2、鞏固練習

1、指出下列幾何體分別由哪些簡單幾何體構成。

2、如圖,將平行四邊形繞邊所在的直線旋轉一週,由此形成的幾何體是由哪些簡單幾何體構成的?

3、充滿氣的車輪內胎可以通過什麼圖形旋轉生成?

1、課堂小結

圓柱、圓錐、圓臺和球的有關概念及圖形特徵。

2、課後訓練

一基礎題

1、下列幾何體中不是旋轉體的是()

2、圖中的幾何體可由一平面圖形繞軸旋轉形成,該平面圖形是()

abcd

3、用平行與圓柱底面的平面截圓柱,截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作圓柱的一個底面收縮為圓心時,形成的空間幾何體、

5、用平行於圓錐底面的一平面去截此圓錐,則底面和截面間的部分的名稱是_________。

6、如圖是一個圓臺,請標出它的底面、軸、母線,並指出它是怎樣生成的。

二提高題

7、請指出圖中的幾何體是由哪些簡單幾何體構成的。

三能力題

8、如圖,將直角梯形繞、邊所在直線旋轉一週,由此形成的幾何體分別是由哪些簡單幾何體構成的?

adcb圖1a圖2dbc

教案數學模板篇5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4~2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字的.加法。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及看圖表達,使學生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的含義,正確讀寫加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意義,並能將加法的知識運用於生活。

?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紙片。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利用ppt呈現圖片和小視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師:小朋友們,上一節我們學習了《2—5的分與合》,先一起來回顧一下。(ppt呈現圖片,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對《2—5的分與合》進行復習回顧,為學習《1~5的加法》奠定基礎。)

二、觀察圖片,展開新課

創設情境,用ppt展示圖片。

師:在公園門口,我們經常看到賣彩色氣球的,非常漂亮。我們看圖片上就有一個小丑在公園裡賣氣球(學生初步感知圖中有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 下一頁ppt,提出問題(圖片中小蜜蜂提出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圖中一共有多少氣球?

生:四個,小丑右手有3個紅色的氣球,左手有1個綠色的氣球。

師:非常好。下面請同學用課前準備好的圓紙片代替氣球,表示一下圖中我們看到的氣球。(之後電腦演示用圓紙片代表氣球的過程。)

師:大家剛才表現都很好。我們看到,算氣球的總個數就是把左手的氣球和右手的氣球放到一塊兒,也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的動作,初步滲透加法的含義。)

師: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表示合起來的過程(教師板書“+”,並帶領學生讀一讀)。把3和1合起來,我們就能用加法來表示(板書:3+1=4)。 讀作:3加上1等於4(強調:“+”為加號)。

[設計意圖]:由直觀圖抽象到數字的加法計算,使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並知道加法算式的寫法及讀法。

剛才我們認識了新朋友“+”,下面我們聽一聽這個式子中“+”和“=”的介紹,希望小朋友能理解並記住它們。(ppt播放小視訊)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使學生對“+”和“=”更深入的理解。

師:對“+”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問題(ppt動態呈現小丑交換左右手氣球的過程,引導學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氣球個數)。

師:小朋友剛才說的都很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副圖,看松鼠一共有幾隻?

[設計意圖]:數氣球個數的例題,是學生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藉助於上一節學習過的4的分與合,引導列出加法算式。數松鼠個數的例題,使學生藉助於5的分與合,列出算式。

三、知識應用

1.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確的數字。

3.先用

擺一擺,再填得數。

4.思考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後作業

1.p28-29練習五:

第1,2題和第6,7,8加法部分習題;

2. 《同步練習冊》 第三單元《加法》練習。

?板書設計】

加法

3 +1=4 1 +3=4

讀作:3加1等於4 讀作:1加3等於4

教案數學模板篇6

菱形

學習目標(學習重點):

1.經歷探索菱形的識別方法的過程,在活動中培養探究意識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2.運用菱形的識別方法進行有關推理.

補充例題:

例1. 如圖,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線。de∥ac交ab於e,df∥ab交ac於f.四邊形aedf是菱形嗎?說明你的理由.

例2.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的對 角線ac的垂直平分線與邊ad、bc分別交於e、f.

四邊形afce是菱形嗎?說明理由.

例3.如圖 , abcd是矩形紙片,翻折b、d,使bc、ad恰好落在ac上,設f、h分別是b、d落在ac上的兩點,e、g分別是摺痕ce、ag與ab、cd的交點

(1)試說明四邊形aecg是平行四邊形;

(2)若ab=4cm,bc=3cm,求線段ef的長;

(3)當矩形兩邊ab、bc具備怎樣的關係時,四邊形aecg是菱形.

課後續助:

一、填空題

1.如果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加上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是矩形;加上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是菱形

2.如圖,d、e、f分別是△abc的邊bc、ca、ab上的點,

且de∥ba,df∥ ca

(1)要使四邊形afde是菱形,則要增加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四邊形afde是矩形,則要增加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題

1.如圖,在□abcd中 ,若2,判斷□abcd是矩形還是菱形?並說明理由。

2.如圖 ,平行四邊形a bcd的兩條對角線ac,bd相交於點o,oa=4,ob=3,ab=5.

(1) ac,bd互相垂直嗎?為什麼?

(2) 四邊形abcd是菱形 嗎?

3.如圖,在□abcd中,已知adab,abc的平分線交ad於e,ef∥ab交bc於f,試問: 四 邊形abfe是菱形嗎?請說明理由。

4.如圖,把一張矩形的紙abcd沿對角線bd摺疊,使點c落在點e處,be與ad交於點f.

⑴求證:abf≌

⑵若將摺疊的圖形恢復原狀,點f與bc邊上的點m正好重合,連線dm,試判斷四邊形bmdf的形狀,並說明理由.

教案數學模板篇7

教學目標:

進一步利用平移、旋轉的知識把七巧板各圖形拼成魚圖。

教學過程:

一、 獨學:請觀察下圖,同位說一說第2個三角形是由第1個三角怎樣演變來的?

再說一說第1個三角形是由第2個三角怎樣演變來的?

二、對學、群學

1. 七巧板經過平移或旋轉後得到了魚圖,請在魚圖中畫出相應的每塊板的輪廓線,標出序號同時說明每塊板是怎樣平移或旋轉的。

2.我有多種方法得到的

三、群學:(鞏固提升)左圖是被打亂的4張圖片,怎樣才能還原成右圖?

四、檢測:p88第1、3題。 文章

教案數學模板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經歷正比例意義的建構過程,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例項,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徵,並嘗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提高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同時滲透初步的函式思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並樂於與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引導回顧。 師:什麼是相關聯的量?請舉例說明。

2.匯入新課。 師: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肯定存在著某種關係,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正比例就是表示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的關係的,這種關係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舊知,進一步理解相關聯的量,為在新情境中探究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作鋪墊。)

二、探究新知

1.藉助圖表,進一步感知相關聯的量。

課件出示教材41頁例題。

小組合作探究,交流下面的問題:

(1)上面是正方形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之間的變化情況,把表格填寫完整,並說說你分別發現了什麼。

(2)同桌合作填表。

(3)仔細觀察表格,討論:正方形的周長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正方形的面積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

(4)比較: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變化規律和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變化規律有什麼異同?

2.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1)課件出示教材41頁下面例題。

一輛汽車以90千米/時的速度行駛,行駛的路程與時間如下。把下表填寫完整,你從表中發現了什麼?

(2)把表格填寫完整。

(3)彙報填表的結果及依據。 (指名回答填表的結果及依據,完成表格)

(4)觀察表格,彙報發現。

師:觀察路程與時間這兩個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5)小結。 像這樣,路程和時間兩個量,時間變化,所行駛的路程也隨著變化,而且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我們就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它們的關係叫作正比例關係。

如果用x和y表示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係可以表示為 =k(一定)。

3.判斷成正比例的量的關鍵。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師: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

(設計意圖:先從觀察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關係的表格入手,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相關聯的量。再結合路程與時間關係表格中的資料,引導學生髮現速度一定時,路程與時間的比值一定,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掌握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鍵。)

三、鞏固提高

1.解決教材41頁的問題。

引導討論: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成正比例嗎? 學生自由交流後彙報,教師引導學生說明原因。

2.判斷。

(1)圓的周長和圓的半徑成正比例。()

(2)圓的面積和圓半徑的平方成正比例。()

(3)一輛卡車每次運貨的噸數一定,運的總噸數與運的次數成正比例。() (4)總路程一定,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成正比例。()

(5)出勤率一定,出勤人數與應出勤人數成正比例。()

(6)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積和高成正比例。()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是否成正比例,加深學生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同時,使學生在比較中思考成正比例的量的顯著特徵: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化,在變化過程中這兩個量的比值相同。再輔以大量的判斷題檢驗學習效果。)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成正比例的量有什麼特徵?你還有哪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