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物理力的教案5篇

每次寫教案都是提升教學能力的機會,我們應該認真對待,詳細的教案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教學內容和活動,確保教學的有條不紊,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物理力的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物理力的教案5篇

物理力的教案篇1

1、理解振幅、週期和頻率的概念,知道全振動的含義。

2、瞭解初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理解相位的物理意義。

3、瞭解簡諧運動位移方程中各量的物理意義,能依據振動方程描繪振動圖象。

4、理解簡諧運動圖象的物理意義,會根據振動圖象判斷振幅、週期和頻率等。

重點難點:對簡諧運動的振幅、週期、頻率、全振動等概念的理解,相位的物理意義。

教學建議:本節課以彈簧振子為例,在觀察其振動過程中位移變化的週期性、振動快慢的特點時,引入描繪簡諧運動的物理量(振幅、週期和頻率),再通過單擺實驗引出相位的概念,最後對比前一節得出的圖象和數學表示式,進一步體會這些物理量的含義。本節要特別注意相位的概念。

匯入新課:你有喜歡的歌手嗎?我們常常在聽歌時會評價,歌手韓紅的音域寬廣,音色嘹亮圓潤;歌手王心凌的聲音甜美;歌手李宇春的音色沙啞,獨具個性……但同樣的歌曲由大多數普通人唱出來,卻常常顯得乾巴且單調,為什麼呢?這些是由音色決定的,而音色又與頻率等有關。

1、描述簡諧運動的物理量

(1)振幅

振幅是振動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①最大距離。振幅的②兩倍表示的是振動的物體運動範圍的大小。

(2)全振動

振子以相同的速度相繼通過同一位置所經歷的過程稱為③全振動,這一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振動過程,振動質點在這一振動過程中通過的路程等於④4倍的振幅。

(3)週期和頻率

做簡諧運動的物體,完成⑤全振動的時間,叫作振動的週期;單位時間內完成⑥全振動的次數叫作振動的頻率。在國際單位制中,週期的單位是⑦秒,頻率的單位是⑧赫茲。用t表示週期,用f表示頻率,則週期和頻率的關係是⑨f=。

(4)相位

在物理學中,我們用不同的⑩相位來描述週期性運動在各個時刻所處的 不同狀態。

2、簡諧運動的表示式

(1)根據數學知識,xoy座標系中正弦函式圖象的表示式為 y=asin(ωx+φ)。

(2)簡諧運動中的位移(x)與時間(t)關係的表示式為 x=asin(ωt +φ),其中 a代表簡諧運動的振幅, ω叫作簡諧運動的“圓頻率”, ωt+φ代表相位。

1、彈簧振子的運動範圍與振幅是什麼關係?

解答:彈簧振子的運動範圍是振幅的兩倍。

2、週期與頻率是簡諧運動特有的概念嗎?

解答:不是。描述任何週期性過程,都可以用這兩個概念。

3、如果兩個振動存在相位差,它們振動步調是否相同?

解答:不同。

主題1:振幅

問題:(1)同一面鼓,用較大的力敲鼓面和用較小的力敲鼓面,鼓面的振動有什麼不同?聽上去感覺有什麼不同?

(2)根據(1)中問題思考振幅的物理意義是什麼?

解答:(1)用較大的力敲,鼓面的振動幅度較大,聽上去聲音大;反之,用較小的力敲,鼓面的振動幅度較小,聽上去聲音小。

(2)振幅是描述振動強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對應著物體振動的強弱。

知識連結:簡諧運動的振幅是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是標量,表示振動的強弱和能量,它不同於簡諧運動的位移。

主題2:全振動、週期和頻率

問題:(1)觀察課本“彈簧振子的簡諧運動”示意圖,振子從p0開始向左運動,怎樣才算完成了全振動?列出振子依次通過圖中所標的點。

(2)閱讀課本,思考並回答下列問題:週期和頻率與計時起點(或位移起點)有關嗎?頻率越大,物體振動越快還是越慢?振子在一個週期內通過的路程和位移分別是多少?

(3)完成課本“做一做”,猜想彈簧振子的振動週期可能由哪些因素決定?假如我們能看清楚振子的整個運動過程,那麼從什麼位置開始計時才能更準確地測量振動的週期?為什麼?

解答:(1)振子從p0出發後依次通過o、m、o、p0、m、p0的過程,就是全振動。

(2)週期和頻率與計時起點(或位移起點)無關;頻率越大,週期越小,表示物體振動得越快。振子在一個週期內通過的路程是4倍的振幅,而在一個週期內的位移是零。

(3)影響彈簧振子週期的因素可能有振子的質量、彈簧的勁度係數等;從振子經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能更準確地測量振動週期,因為振子經過平衡位置時速度最大,這樣計時的誤差最小。

知識連結:完成全振動,振動物體的位移和速度都回到原值(包括大小和方向),振動物體的路程是振幅的4倍。

主題3:簡諧運動的表示式

問題:閱讀課本有關“簡諧運動的表示式”的內容,討論下列問題。

(1)一個物體運動時其相位變化多少就意味著完成了全振動?

(2)若採用國際單位,簡諧運動中的位移(x)與時間(t)關係的表示式x=asin(ωt+φ)中ωt+φ的單位是什麼?

(3)甲和乙兩個簡諧運動的頻率相同,相位差為 ,這意味著什麼?

解答:(1)相位每增加2π就意味著完成了全振動。

(2)ωt+φ的單位是弧度。

(3)甲和乙兩個簡諧運動的相位差為 ,意味著乙(甲)總是比甲(乙)滯後個週期或次全振動。

知識連結:頻率相同的兩個簡諧運動,相位差為0稱為“同相”,振動步調相同;相位差為π稱為“反相”,振動步調相反。

1、(考查對全振動的理解)如圖所示,彈簧振子以o為平衡位置在b、c間做簡諧運動,則( )。

a、從b→o→c為全振動

b、從o→b→o→c為全振動

c、從c→o→b→o→c為全振動

d、從d→c→o→b→o為全振動

?解析】選項a對應過程的路程為2倍的振幅,選項b對應過程的路程為3倍的振幅,選項c對應過程的路程為4倍的振幅,選項d對應過程的路程大於3倍的振幅,又小於4倍的振幅,因此選項a、b、d均錯誤,選項c正確。

?答案】c

?點評】要理解全振動的概念,只有振動物體的位移與速度第同時恢復到原值,才是完成全振動。

2、(考查簡諧運動的振幅和週期)週期為t=2 s的簡諧運動,在半分鐘內通過的路程是60 cm,則在此時間內振子經過平衡位置的次數和振子的振幅分別為( )。

a、15次,2 cm b、30次,1 cm

c、15次,1 cm d、60次,2 cm

?解析】振子完成全振動經過軌跡上每個位置兩次(除最大位移處外),而每次全振動振子通過的路程為4個振幅。

?答案】b

?點評】一個週期經過平衡位置兩次,路程是振幅的4倍。

3、圖示為質點的振動圖象,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質點振動週期是8 s

b、振幅是4 cm

c、4 s末質點的速度為負,加速度為零

d、10 s末質點的加速度為正,速度為零

?解析】由振動圖象可得,質點的振動週期為8 s,a對;振幅為2 cm,b錯;4 s末質點經平衡位置向負方向運動,速度為負向最大,加速度為零,c對;10 s末質點在正的最大位移處,加速度為負值,速度為零,d錯。

?答案】ac

?點評】由振動圖象可以直接讀出週期與振幅,可以判斷各個時刻的速度方向與加速度方向。

4、(考查簡諧運動的表示式)兩個簡諧運動分別為x1=4asin(4πbt+π)和x2=2asin(4πbt+π),求它們的振幅之比、各自的頻率,以及它們的相位差。

?解析】根據x=asin(ωt+φ)得:a1=4a,a2=2a,故振幅之比 = =2

由ω=4πb及ω=2πf得:二者的頻率都為f=2b

它們的相位差:(4πbt+π)—(4πbt+π)=π,兩物體的振動情況始終反相。

?答案】2∶1 2b 2b ?

?點評】要能根據簡諧運動的表示式得出振幅、頻率、相位。

拓展一:簡諧運動的表示式

1、某做簡諧運動的物體,其位移與時間的變化關係式為x=10sin 5πt cm,則:

(1)物體的振幅為多少?

(2)物體振動的頻率為多少?

(3)在時間t=0、1 s時,物體的位移是多少?

(4)畫出該物體簡諧運動的圖象。

?分析】簡諧運動位移與時間的變化關係式就是簡諧運動的表示式,將它與教材上的簡諧運動表示式進行對比即可得出相應的物理量。

?解析】簡諧運動的表示式x=asin(ωt+φ),比較題中所給表示式x=10sin 5πt cm可知:

(1)振幅a=10 cm。

(2)物體振動的頻率f= = hz=2、5 hz。

(3)t=0、1 s時位移x=10sin(5π×0、1) cm=10 cm。

(4)該物體簡諧運動的週期t==0、4 s,簡諧運動圖象如圖所示。

?答案】(1)10 cm (2)2、5 hz (3)10 cm (4)如圖所示

?點撥】在解答簡諧運動表示式的題目時要注意和標準表示式進行比較,知道a、ω、φ各物理量所代表的意義,還要能和振動圖象結合起來。

拓展二:簡諧振動的週期性和對稱性

2、如圖甲所示,彈簧振子以o點為平衡位置做簡諧運動,從o點開始計時,振子第到達m點用了0、3 s的時間,又經過0、2 s第二次通過m點,則振子第三次通過m點還要經過的時間可能是( )。

a、 s b、 s c、1、4 s d、1、6 s

?分析】題目中只說從o點開始計時,並沒說明從o點向哪個方向運動,它可能直接向m點運動,也可能向遠離m點的方向運動,所以本題可能的選項有兩個。

?解析】如圖乙所示,根據題意可知振子的運動有兩種可能性,設t1=0、3 s,t2=0、2 s

第一種可能性:=t1+=(0、3+ ) s=0、4 s,即t=1、6 s

所以振子第三次通過m點還要經過的時間t3=+2t1=(0、8+2×0、3) s=1、4 s

第二種可能性:t1—+=,即t= s

所以振子第三次通過m點還要經過的時間t3=t1+(t1—)=(2×0、3— ) s= s。

?答案】ac

?點撥】解答這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簡諧運動的對稱性和週期性。明確振子往復通過同一點時,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通過關於平衡位置對稱的兩點時,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或相反;往復通過同一段距離或通過關於平衡位置對稱的兩段距離時所用時間相等。另外要注意,因為振子振動的週期性和對稱性會造成問題的多解,所以求解時別漏掉了其他可能出現的情況。

物理力的教案篇2

本計劃制定的目的:

(1)培養學生對中學物理基礎知識(基本物理現象、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等)的瞭解、理解、掌握及應用。

(2)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判斷能力、分析綜合能力);獲取、處理資訊的能力;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科學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形成物理概念、探尋物理規律的能力。

(3)爭取在20_年大學聯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一:教學進度:

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效率的幾點措施

1、 處理好課時較少與內容較多的矛盾

(1)優化教學過程

(2)優化教學方法

(3)合理安排時間,計劃安排時間

(4)不減進度,把握難度

2、 通過這一階段的教學,應使理科必修的內容,達到過去大學聯考第一輪複習的水平。

(1)應重視對大學聯考大綱所要求的有關知識點的理解和深化

(2)認識基本概念,對聯絡緊密、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正確區分

(3)對基本規律,明確成立條件和應用範圍,力爭解決大學聯考物理所涉及到的常見問題

3、 為適應近幾年大學聯考改革的趨勢和命題特點及理科教學的發展趨勢,應採取的措施

(1)加強基礎,提高能力

基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物理思想。

能力(理科綜合考試目標)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設計完成實驗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

命題指導思想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考生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加強聯絡實際,擴大學生視野

切實落實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拓展物理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習題教學要更多地聯絡實際。

(3)加強實驗教學

物理實驗的六大功能:豐富感性認識,提高學習興趣;突破重點難點,理解物理概念;形成物理圖象,認識物理過程;啟發學生思維,增強探索精神;培養觀察能力,掌握實驗技能;養成良好習慣,學會科學方法。

(4)適當做一些資訊題(提高審題能力和建模能力)

物理力的教案篇3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通過四衝程內燃機工作原理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內燃機的主要結構;大致瞭解內燃機工作時,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情況;瞭解內燃機在現代生活特別是交通方面的應用。

【教學目標】

1.常識性瞭解汽油機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

2.常識性瞭解柴油機與汽油機在構造和工作過程中的異同點。

3.常識性瞭解四衝程內燃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教學重點】

內燃機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

內燃機的工作過程。

【教學方法】

講解與閱讀指導並行。

【實驗器材】

內燃機示教模型(帶電燈指示),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複習提問:

1、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是什麼?

2、內能有哪兩方面的主要作用?

新課引入

熱機是指把燃料燃燒時釋放的內能轉變為機械能的裝置。熱機應用歷史上從蒸汽機到內燃機,內燃機有汽油機及柴油機等,大多數交通工具,都使用它們。我們有必要學習內燃機原理。

〖新課教學

內燃機:燃料直接在發動機氣缸內燃燒產生動力的熱機。

最常見的內燃機,以汽油或柴油為燃料,分別叫做汽油機和柴油機。

1.汽油機:指出汽油在汽油機汽缸內燃燒、生成高溫高壓燃氣,燃氣推動活塞而做功,燃氣內能轉化為活塞運動的機械能。

(1)構造(圖)。(出示模型或掛圖。邊指示邊講解)。進氣門,排氣門,火花塞,氣缸,活塞,連桿,曲軸。(介紹名稱的同時,介紹各部分的功能)

衝程:活塞從氣缸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單向運動叫做一個衝程。

(2)工作原理。如圖

(邊運轉模型邊講解,並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活塞、氣門、連桿、曲軸的動作情況)

內燃機的工作過程以一個迴圈為一個單元,一個迴圈又分為四個衝程。

1.〈吸氣衝程〉開始工作前,活塞位於氣缸上端,進、排氣門軍關閉。工作時,活塞由上向下運動,進氣門開啟,排氣門仍關閉。由於缸內體積增大,壓強減小,空氣和汽油的混合氣體被吸入氣缸。這是第一個衝程。

2.〈壓縮衝程〉活塞運動到最下端,就開始轉為向上運動。這時進氣門、排氣門都關閉,混合氣體被強行壓縮,使氣體的溫度升高,壓強增大。這是第二個衝程。

3.〈做功衝程〉壓縮結束時雖然溫度較高,但未能達到燃料的燃點。在壓縮衝程結束的瞬間,火花塞產生電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燒,產生高溫高壓氣體,高溫高壓燃氣推動活塞向上向下運動,通過連桿帶動曲軸轉動。實現了內能向機械能的轉化。這是第三個衝程。

4.〈排氣衝程〉做功衝程結束,活塞繼續向下向上運動,進氣門關閉,排氣門開啟,燃燒後的廢氣被活塞推出缸外。這是最後一個衝程。

此後,活塞又由上向下運動,從此進入下一輪迴圈。在一個工作迴圈中有四個衝程,活塞往復兩次,曲軸轉兩週,對外做一次功。

(3)能的轉化:在做功衝程燃氣對活塞做功,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其餘三個衝程靠消耗飛輪的機械能來完成。

2.柴油機:用柴油作燃料的內燃機。

(1)學生根據圖,描述柴油機的工作過程。

(2)思考:一個工作迴圈有四個衝程,活塞運動2次,燃油燃燒1次,對外做功1次。問在不做功的衝程活塞為什麼也會運動?

(3)柴油機與汽油機的區別:

①柴油機與汽油機的相同點:都是內燃機;一個工作迴圈都要經歷四個衝程。

②柴油機與汽油機的不同點:構造方面:些油機沒有火花塞,而在相應位置上安裝的是噴油嘴。 吸入的氣體不同,點火方式不同。使用範圍。

〖小結

汽油機工作原理:

吸氣衝程壓縮衝程做功衝程排氣衝程

進氣門開啟關閉關閉關閉

排氣門關閉關閉關閉打??

活塞向下運動向上運動向下運動向上運動

主要作用混合汽油可燃氣被吸入壓縮燃氣溫度升高燃氣對外做功廢氣排出

慣性慣性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通過曲杆對外做功慣性

汽油機和柴油機的區分:

汽油機柴油機

相同點吸氣、壓縮、做功、排氣四個衝程內燃機

不同點構造上火花塞噴油嘴

點火方式點燃式壓燃式

優點輕便便宜,功率大,效率高。

〖作業

課本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內燃機

1、汽油機:用汽油作為燃料的內燃機

構造:進氣門、排氣門、火花塞、氣缸、活塞、連桿、曲軸

工作原理:工作過程以一個迴圈為一個單元,一個迴圈四個衝程

2、柴油機:用柴油作燃料的內燃機

【教學反思】

第四節 熱機效率和環境保護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材分析】

"注重學生髮展,改變學科本位"。本節闡述了有關燃料的熱值,熱機效率等物理概念,還涉及了科技發展史(熱機的發展),生物,化學知識(酸雨的形成和生物的影響),環境保護(大氣汙染)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具體分析,使學生認識到在利用燃料內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會有一部分內能轉化和轉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熱機效率的概念,並與機械效率作聯絡和類比。使學生了解內燃機的發展對人類進步起到的作用,同時要使學生認識到它給環境帶來的汙染問題。

【教學目標】

1、建立熱值概念。知道熱值是燃料燃燒放熱的特性,瞭解熱值的表示法和常見燃料的熱值,能利用熱值表進行有關燃燒放熱的簡單計算。

2、瞭解熱機效率。知道熱機工作時燃料釋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樣提高熱機效率,及提高熱機效率的意義所在。

3、瞭解熱機的利用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係,並能簡述熱機的使用產生的排放物對環境不良影響,培養自覺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瞭解熱機效率及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知道在利用熱機形成的環保問題。

【教學難點】

熱機效率的理解,並能用熱機效率進行簡單計算。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人要生存,離不開能量,機器要運轉,也離不開能量,而內能又是人類和各種動力機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而燃料的燃燒正是這一的主要途徑。下面我們先來討論燃料及與燃料有關的問題。

(1)燃料的特點:能夠燃燒,並放出熱量;燃料燃燒的過程是化學能變為內能的過程。

(2)介紹燃料種類(固體、液體、氣體),

(3)舉例說明不同的燃料燃燒時放出熱量不同。

〖新課教學

一、燃料的熱值。

熱值:1千克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符號:q

(1)單位:焦/千克。(/g)。或氣體燃料的熱值:/3

(2)熱值的物理意義:

幹木柴的燃燒值是1.2×l07焦物理意義是1千克的幹木柴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1.2×l07焦。

(3)公式:q=q或q=q/

(4)例題:計算4g柴油完全燃燒釋放的熱量。

析:從熱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熱值是q=3.3×107 /g,則

q=q=4g×3.3×107 /g=1.32×108

二、熱機效率。

熱機是內能轉化成機械能的機器,它跟所有機械一樣,也有效率的問題。 熱機效率是熱機效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1)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

(2)學生分析圖的熱機燃料燃燒能量走向示意圖討論如何提高熱機效率的效率? 讓燃料儘可能充分燃燒,減小內能損失,運動部件潤滑良好。

三、環境保護。

1.內能對環境的影響。

(1)廢氣汙染(co、so 、酸雨),

(2)噪聲汙染。

2.保護環境,減小汙染措施。

(1)改進燃燒裝置,採取集中供熱,加裝消煙除塵裝置。

(2)提高內能的綜合利用率。

把直接燒煤、燃油改為燒其工業副產品;把內能的一次利用變為多次利用(如用餘熱供暖等)。

(3)充分開發、利用汙染小或無汙染的能源(如太陽能等)。

〖小結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環境問題,把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們大家都能像重視生命一樣重視環境,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義務,難題也就變得不難了,就一定能使天更藍、水更清。

〖作業 課本

【板書設計】

第四節 熱機效率和環境保護

一、燃料的熱值。

熱值:1千克的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

(1)符號:q

(2)單位:焦/千克。(/g)。或氣體燃料的熱值:/3

(3)熱值的物理意義:

(4)公式:q=q或q=q/

二、熱機效率。

三、環境保護。

物理力的教案篇4

一、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物理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親身體驗,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物理教學中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發展能力,最終目的培養學生終身的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節課處於蘇科版九年級物理上冊第十二章第四節。本章整體學習能量知識,前面學習了《機械能》、《內能》。這一節是將機械能與內能進行結合,學習兩種能量的轉化及生活應用。同時本節也是對改變內能的方式的補充,所以學好前三節知識是前提,學好本節知識是對前面知識的提升和應用。

3、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通過探究實驗,知道做功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

2、通過視訊瞭解熱機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

3、知道四衝程內燃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

過程方法目標:

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瞭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提高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

1、瞭解內能的利用在社會發展的意義

2、通過探索性實驗,提高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養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4、重難點及突破方法:

本節重點為:認識到做功是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內能的轉化過程。難點是:通過觀察、分析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例項,知道熱機的工作原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實驗現象的分析不會時,教師要為學生搭建一些問題臺階,幫助學生逐步通過現象分析到本質。在對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情況分析時(外界對物體做功時內能增加;物體對外界做功時內能減小)通過實驗歸類,進行突破。對熱機的工作原理這個重難點突破方法上,我採用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刺激:有視訊、有自主學習課本、有問題引導合作討論、有模具針對點觀察(曲軸的轉動情況)。調動學生的各種學習機能來主動學習。

5、教法設計:

實驗探究法、視訊輔助法、指導讀書法、問題引導法。運用實驗探究法能更好的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得過程,同時還能讓學生親身體驗。視訊輔助法把不容易展現的汽油機工作過程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示給學生,彌補了模具小、可視性差的缺陷。指導讀書法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閱讀課本時教師通過問題引導,使自主學習更具指向性,目標性更強。對學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識點教師通過針對點專門突破講解。

6、學法設計:實驗法、觀察法、閱讀法、討論法。這些方法的應用都是為了讓學生限度的參與教學,做學習的主人,自己參與,自己解決。

二、教學準備:利用鐵絲、鉛筆、圖釘等隨手可得的.器材讓學生動手體驗做功可以改變物體內能。演示兩個實驗空氣壓縮引火儀、電子式火花發生器、酒精、小瓶,學生體會歸納內能與機械能的轉化。利用汽油機模型、觀看汽油機工作視訊,物體與視訊資源結合,學生通過多種方法學習。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新課引入

ppt圖片匯入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改變物體內能的一種方式是什麼?

圖片情境匯入:為什麼汽車高速行駛時,輪胎的溫度會升得很高?

火箭上天,能量是如何轉化的?

尋找圖片中改變內能的方式,複習回顧舊知

複習舊知,引出新課題。

二、新課教學

1、做功——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

活動與演示:

(1)把圖釘按在鉛筆的一端,手握鉛筆使圖釘在粗糙的硬紙板上來回摩擦,用手觸控一下摩擦的地方,有何感覺?圖釘的內能變化了嗎?

(2)小組活動:彎折鐵絲十餘次,用手指觸控一下彎折處,有何感覺?鐵絲的內能變化了嗎?

(3)學生演示:空氣壓縮引火儀,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提問:在剛才的活動中,物體增加的內能從何而來的?能量是如何轉化的?(在克服摩擦做功時,物體的機械能減少,內能增加,即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板書:改變物體內能的另一種方式:做功

提問:(1)採用哪些辦法可以使鐵絲溫度升高內能增大?這些方法中,哪些是採用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的內能的?哪些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的?

學生舉例,如:放在太陽下晒;在石頭上摩擦;放在熱水中燙;放在火上燒;用錘子敲;用力反覆彎折等。

(2)僅憑鐵絲溫度升高內能增大這一現象,能否斷定是通過熱傳遞方式還是做功方式來實現的?(做功與熱傳遞的等效性)

(3)你能再舉一些通過做過來改變物體內能的例項嗎?(鑽木取火;飛船自由下落時溫度升高;)

區別:熱傳遞方式是內能的轉移過程,能的形式沒有變;而做功方式是機械能向內能的轉化過程,能的形式已經發生改變。

2、熱機

(1)熱機中的能量轉化情況

演示:演示點火爆炸實驗。

?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分析能量轉化情況:化學能內能機械能

結論:酒精燃燒後的燃氣對外做功,燃氣的內能減少,轉化成機械能。

(2)汽油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熱機:是將燃料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燃氣的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

觀看視訊:汽油機的工作過程

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並設問:

(1)汽油機的主要結構是哪幾部分?名稱各是什麼?各有什麼作用?

(2)汽油機完成一個工做迴圈要經歷幾個衝程?分別是什麼?

(3)每個衝程的特點是什麼?(從氣門的開閉和活塞的移動角度分析)

(4)這四個衝程都有能量轉化嗎?如果有分別是怎麼轉化的?

(5)汽油機完成一個工做迴圈曲軸旋轉圈,活塞往返次,四衝程內燃機只有________衝程對外做功,其他三個衝程靠_______完成。

第5個問題教師利用模具進行突破。

用考一考的方式來考察對汽油機的學習效果,用超連結製造出翻翻看的效果.

3、閱讀:瞭解熱機的發展歷程。向學生補充一些蒸汽機、燃氣輪機、渦輪噴氣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的初步知識。

4、小結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

做一做

看一看

學生思考,內能的增加是通過什麼方式?

歸納這三個活動的共性:做功,並且是外界對物體做功

學生舉例

指導學生總結熱傳遞與做功改變內能時的區別。

分析能量的轉化情況

思考:與前三個試驗的區別是什麼?

學生看視訊

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後經過小組討論再回答

學生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後填寫答案

通過多個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並歸納總結。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

三個活動分別對應:克服摩擦做功、壓縮做功,讓學生總結共性,學會歸納的方法。

讓學生明白:新舊知識既有聯絡,又有區別進行歸納,尋找異同

由點火爆炸試驗引出熱機,同時與前面知識做一對比。讓學生分清機械能與內能轉化包括兩種情況:外界對物體做功與物體對外界做功

先通過視訊讓學生對汽油機有一個整體認識

再通過問題驅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尋找答案

課堂練習

1、如圖所示是熱機的四個衝程,其中屬於做功衝程的是( )

?機械能與內能的相互轉化》教學設計

2、汽油機工作過程中,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衝程是( )

a.吸氣衝程b.排氣衝程c.做功衝程d .壓縮衝程

3、汽油機在壓縮衝程中,工作物質被壓縮,氣缸中氣體的( )

a.壓強增大,溫度降低b.壓強增大,溫度升高

c.壓強減少,溫度降低d.壓強減少,溫度升高

作業佈置

練習冊21頁1-----10題

板書設計

物理力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援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3.知道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形變數成正比,即胡克定律。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動手進行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

3.知道實驗資料處理常用的方法,嘗試使用圖象法處理資料。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真實準確地記錄實驗資料,體會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在科學探究過程的重要作用。

2.在體驗用簡單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規律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培養學生善於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彈力大小的計算。

3.實驗設計與操作。

教學難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教具準備

彈簧、鉤碼、泡沫塑料塊、粉筆、燒瓶(內裝紅墨水瓶塞上面插細玻璃管)、

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鐵架臺、刻度尺、彈簧、鉤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