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精選農村致富個人先進事蹟兩篇

    精選農村致富個人先進事蹟兩篇

    農村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1

  徐發青,山東省莘縣古云鎮徐莊村村民,現年52歲,被當地群眾評為“養鴨致富能手”。<蓮~山課件>工作中,他務實創新,堅持不懈,奮鬥不息,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生活中,他樂於助人,熱愛集體,無私奉獻;是新時代裡精神文明建設的先進典型。

勤學苦幹,成就致富夢

精選農村致富個人先進事蹟兩篇

夢想,如何啟程?一個農民的夢想,又如何實現?徐發青同志給了我們一個最生動、最完美的回答。

過去,徐發青依靠傳統種地方式種植小麥和玉米,不少投資也不少流汗,增產不增收,難以發家致富。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聊城日報》上看到了一條致富資訊:養鴨投資少、成本低、裝置簡單、鴨舍要求不如雞舍高、加之生長髮育快、見效快,收益大。說幹就幹,籌建資金建設養鴨場,自此開啟了他的養鴨事業和致富夢想。

08年剛開始的時候,他四處籌措資金,購買了2000只雛鴨,準備大幹一番。然而,由於缺乏科學的飼養技術,一場鴨瘟使雛鴨一下死去一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徐發青並沒打退堂鼓,而是通過冷靜的反思,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敗是吃了不懂科技的虧。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此後,徐發青主動地參加了農民科技培訓養鴨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並掌握到稻田養鴨、飼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雛鴨防疫,成鴨防病等實用技術。他嚴格按照所學的養鴨技術餵養,定期為雛鴨進行疾病防疫。在不斷地實踐中徐發青總結出了科學養殖的五大原則:優良的品種、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營養和整潔的環境。同時徐發青抓住機會,與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縣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伙伴關係,所有的雛鴨有這兩家公司提供,養殖40天就銷售至市場,第一年養鴨淨賺2萬餘元。先如今他又擴大了養殖規模,建設80米長的養鴨棚2個,養鴨數量高達6500只,一年平均養鴨六茬,年收入高達10萬元。

同業合作,成就致富帶頭人

徐發青同志嚴格按照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秉承“帶頭致富,帶領集體共同致富”的理念,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在自己養殖業不斷髮展壯大的同時,徐發青看到其他養鴨戶因為養鴨觀念落後、設施條件不好、市場資訊不靈、盲目跟風飼養等導致養鴨效益不高。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主動聘請養殖專業解救這些人在養殖技術上的難題,還專門去外地學習先進的養殖經驗,以此來提高全村養殖戶的水平。在他的帶領下,村內的養鴨戶也逐漸多了起來,目前村內養殖專業戶有8家,向社會提供無公害肉食鴨3萬餘隻,創利100萬餘元,戶均收益5萬餘元,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當提起徐發青這個人時,村民都會數起大拇指,誇口稱讚。他在農民中樹起一面致富帶頭旗,創先鋒爭優秀

    農村致富帶頭人先進事蹟材料2

在**區**村後山的羊腸道上,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位眉清目秀、勤奮善良的青年婦女,每天揹著一個小孩再一手拿著鋤頭、一手牽著另一個小孩,早出晚歸,整整在這條小道上走過了五個春秋。她就是33歲的**村致富帶頭人、優秀共產黨員張建菊。

張建菊從小就家境貧寒,全家人只靠善良勤勞的母親,挑著涼粉小擔走村串鄉、趕廟會、跑集鎮賺來的一點錢苦苦維持著全家人的生活。張建菊望著瘦弱的母親,含淚離開了學校,在家幫母親承擔家務活。面對困窘的家境和家鄉的窮山惡水,她彷徨過、怨過自己命苦。母親看到她終日愁眉苦臉,便對她說:“孩子,人窮志不能窮啊!再說你正趕上黨的好政策,人人都有用武之地的好時代,只要有決心、有信心,什麼事都能幹成!”母親的話給了他很大的勇氣。16歲的那年春天,她跟著村裡大人到金昌市一家大酒店打工,由於她好學上進,工作積極,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成了酒店的骨幹,擔任了會計兼大堂領班。四年後,她用實踐積累的豐富經驗,在金昌市自己開辦了一家酒店,生意越做越紅火,在當地享有盛名,成了打工妹中的佼佼者。

張建菊結婚後,隨丈夫回到老家農村,她看到不少鄉親們成天游來逛去,怨天怨地,認命受窮,無所作為。她想改革開放近30年了,還有這麼一些人,思想不解放,總是隻靠舊觀念種莊稼過日子,只要觀念變,黃土地也能生出金來。我應該帶頭在農村幹出個樣子來給大家看,農村同樣大有作為。後來,她在山上承包了10多畝地,建起了桃園,挖坑種樹,打井蓋房,架線修路,挖溝護園,搞基本建設。春季她帶著兩個小孩上山,一鋤一鋤把10多畝桃園翻了一遍,套種香菜、西瓜、大白菜、蘿蔔等農作物。數九寒冬,她頂著凜冽的北風刨開凍土,給桃樹施上基肥。她還刻苦學習鑽研園藝知識,熟練地掌握了剪枝、施肥、防病滅蟲等技術。第一年,僅套種的香菜、大白菜兩項收入3500元,辛勤的汗水換來豐收的喜悅。

第三年,她的桃園碩果累累,四面八方的客戶前來購買,運往南方大城市,村裡人稱她是“桃老闆”,有的還叫她“富婆子”。在她的帶動下,不少農民跟她上山承包土地,建起了桃園,她教他們管理,搞推銷等。成了當地有名的農村致富帶頭人。

五年後,正當桃園進入收穫黃金季節時,誰也沒想到,她卻毅然把桃園無償轉送給本村一位苦於找不到致富門路的困難戶。不少親朋好友有點想不通,說什麼:“搖錢樹白白送給別人,你自己怎麼辦?”她充滿信心地回答:“致富的路很多,什麼地方都可以闖出一條致富路來。”

XX年春天,張建菊帶著幾名貧困戶婦女去廣東闖天下。

2011年,她的名字和先進事蹟載入了**區群英譜裡。被區委、區政府授予“農村黨員致富帶頭人”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