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脫貧致富先進事蹟材料三篇

脫貧致富先進事蹟材料三篇


脫貧致富先進事蹟材料三篇

 

脫貧致富事蹟是扶工作的助力軍,也為國家脫貧工程開了好頭,下面本站的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下關於脫貧致富先進事蹟材料,歡迎閱讀!

脫貧致富典型事蹟材料範文篇一

XX,42歲,中共黨員,XX市XX縣XXXX鄉XX村人,現任XX縣XX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堅守大山11年,從一名返鄉創業人員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大王”;引領帶動當地群眾種植反季節蔬菜15000多畝,實現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讓綠色蔬菜成為高山鄉鎮的支柱產業。

“我只是天天跟鄉親打交道的農民頭兒”

8月27日,記者在XX縣扶貧辦工作人員的引導下,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蜿蜒跋涉,終於驅車來到了深藏在大山裡的XX公司“菜藍子”基地。

所行之處,記者就被漫山遍野的蔬菜所震撼了。“看,那些地裡全是蔬菜,有蘿蔔、甘藍(又名包包菜)、白菜等。”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些蔬菜成熟後,都將送到XX的公司裡,集中粗加工後再運向外地銷售。

汽車在蔬菜園子裡咆哮著奔跑了近二十分鐘後,到達了XX農業開發公司。剛下車,記者便看到該公司門前的壩子裡,十多個婦女揹著揹簍,圍著一個穿著西裝的男子討論著什麼。“那就是我們此行要見的人XX。”工作人員說。

“賬單子拿過來我看看,你家裡今年不錯哦,兩個月收入4000多。”XX數著人民幣,微笑著跟對面的婦女交流著。

“這還不得感謝你,沒得林老闆的大力支援,我們這些菜早就進豬圈了。”旁邊的婦女跟著附和起來,隨即就是一陣爽朗的大笑。

我們並沒打擾這和諧的一幕,十多分種後,挨個數完錢,這些婦女們滿帶著微笑和收穫離開,XX才注意到我們的到來。

“不好意思,讓你們久等了,聽扶貧辦的人說你們要來採訪,沒想到這麼快就到了。其實沒什麼好採訪的,我只是一個天天跟鄉親打交道的‘農民頭兒’。”XX說,剛剛那些婦女,都是周邊零散的村民,自家種植的甜玉米吃不完,都是一揹簍一揹簍背過來賣的,只要能變現的農副產品,XX一律收下。

“今年賣了多少錢了?”記者攔住一位快要離開的大媽問道。

“上半年菜賣了幾千塊,今天來接的賬是前幾次送來的甜玉米,一共才4000多塊,這才好點兒收入,不值得一說嘛。”這位大媽笑著說她叫靳白太,家裡種了幾畝地的甜玉米,收穫後按XX公司安排的時間送過來,現場結算,不用操心賣不掉壞在地裡,這些年,跟著XX公司“有樣學樣”地種菜,一年下來收入還是十分可觀的,早就走出了貧困的境況。

送走這一波農戶,我們跟隨XX到辦他的辦公室商量接下來的採訪事情。還沒來得及開口,一個穿著夾克,筒靴上沾滿泥土的農家漢子走進XX的辦公室。

“你怎麼今天才來,你不怕錢跑了啊。”XX打趣的招呼著來人。

“在你這兒怕什麼,這兩天娃兒要去上大學了,在家裡給準備些東西,來晚了點兒。”最後瞭解到,這個男人叫楊宗波,40多歲,XX鄉XX村的貧困戶,因為家裡有兩個學生,這些年為了供孩子上學,家裡可以說入不敷出。但自從傍上XX這顆“大樹”後,家境變化說成“一日千里”不為過,以前孩子上學都是四處籌錢,現在不僅還完了久債,還小有餘款。

“以前確實很難,沒什麼能變成錢,日子過得很苦。但誰也不想被人天天說是貧困人口,照這兩年的收入看,今年脫貧完全不是問題,這完全得感謝林總,他就是我們的

‘靠山’。”楊宗波接過XX遞過來的一萬多塊錢,那憨厚又幸福的笑容,感染著一屋子的人。

“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並能堅持到底的人”

1993年,XX高中畢業後,便遠赴河南磚廠打工。但他對笨重的體力活兒沒有興趣,輾轉來到山東壽光蔬菜基地做經紀人,他敏銳發現其中商機無限,便將經紀人活動流程記錄了下來,準備將來回鄉創業。2002年,XX聯絡到廣州江南蔬菜批發市場的一位老闆,一邊負責生鮮配送,一邊學習觀察批發市場的運作方式,累積了經驗。

2003年,XX回到家鄉,依靠打工賺回來的經驗和資本,結合本地特色,個人投資150萬承包土地300多畝,利用XX鄉1200至1800米的海拔優勢,發展高山無公害反季蔬菜。

“根據在壽光和廣州學回來的經驗,一開始就施行‘訂單農業’的模式,跟周邊農戶協作發展。”XX回憶說,那時候規模還不算大,所以一切十分順利,農戶賺了,他自己的腰包也鼓起來了,這時候他便想著擴大規模發展,於2005成立了XX農業開發公司。

“成立公司的這一年,由於不懂種植、加工和管理方面的技術,僅收穫期的一個月就虧損了80萬元,這一棒差點將我打趴下。”XX談起往事仍心有餘悸。“還好當年打工時結識的廣東老闆聽說後,派出3名技術人員駐地指導了近兩個月,救我於危難之時,在下一個收穫期的兩個月時間裡,終於實現了扭虧為盈。”

這更堅定了XX的信心,他決定進一步擴大規模,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加入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真正實現“百姓發財,公司發展”的目的。

“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並能堅持到底的人!”XX這樣說到。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

在XX的倡導下,公司積極履行企業幫村產業帶動責任,採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按照“產前投入、產中技術指導、產後合同價回收”的方式,以“訂單農業”示範帶動XXXX鄉五個村2000多戶村民,對所有貧困戶交售給公司的蔬菜給予40元/噸的額外補助。

“好多貧困戶逐漸富裕起來了,都走出了貧困。現在公司幫帶的村民中還剩下200多戶貧困家庭。”XX說,這200戶當中,有21戶是深度貧困戶,他把這21戶當成重點照顧物件,採取“無形股”的方式進行重點幫扶,同時聘用到公司做幫工,加上土地分紅等利好,XX有信心在一年時間裡讓這些農戶實現脫貧。

“按件計算,多勞多得。平均一天能有150多元的收入。他們這部分季節性務工的村民每天有將近100人,小計一下,我一年支出的務工費就有80多萬。”XX說,選擇工人時,他儘量優先聘用貧困戶,這樣在土地之外又多出一筆不小的收入。

“種菜需要前期投入,貧困戶這部分資金從哪裡來?”面對記者的疑惑,XX拿出手機,那裡面是在不久前,XX為貧困戶送去每戶1500元的“先分紅後種菜”的分紅款項時留下的圖片資料,他的這一措施讓貧困戶在播種期不為“無米開鍋”而發愁。

為此,我們走訪了深度貧困戶XX一家,因為他也是領到提前分紅的貧困戶之一。從種植基地出發繼續深入大山區近半個小時的路程,到達XX家中,XX說他們是地地道道的XX人。

“旁邊這兩間小平房是去年才修的新房。新添置了電視、洗衣機、農耕機等。”XX帶著我們參觀他新落成的房子,那年舊的木板老屋依然儲存在那裡,與新房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兩個女兒一個上大二了,一個上高中,如果不是跟著林總種菜,這一年不知道怎麼過日子。”

據XX講述,在種菜之前,靠種植土豆、玉米等農作物,一年收入只夠家用,更別談孩子的學費了,那一年兩萬多的支出,讓農家漢子覺得十分無力。

在XX的蔬菜地裡,XX帶著技術人員將近段時間應該注意的事項進行特別傳授。“一定要注意管護,對病變的菜要及時清理,需要肥料我先墊資你直接拉過來,把你女兒上學的錢先準備好。”XX知道XX的難處,主動提出欠款提肥,後期出產再支付,這無疑解決了XX當前的燃眉之急。

“今年在林總的幫助下種了20多畝蔬菜,大部分是蘿蔔,保守估計收入在6萬元左右。”XX信心十足地說,今年完全不為孩子們上學的事發愁了,這得感謝XX的真心實意的幫助。

我們探究XX真心真情幫助貧困群眾的動力從何而來,XX這樣回答我們,“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我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的道理。”

XX將公司發展植根於家鄉廣袤的田野,將個人追求融入到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夢想,走出了一條產業扶貧新路,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肯定。公司先後獲得“XX縣家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XX縣優秀私營企業”“XX市民族團結先進集體”、“XX市種菜能手”等稱號;XX個人曾當選XX市第三屆勞動模範、XX市第三屆第四屆人大代表,被評為2011年XX市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XX市科普惠農帶頭人、XX市首屆“十佳”。

脫貧致富典型事蹟材料篇二

驕陽似火的七月,熱浪滾滾。在這酷熱難耐的高溫下,貧困戶XX騎著三輪摩托車裝著一車寧夏西瓜從XX村趕往縣城,人們總能城西巷子口看到這個忙碌而樸實的身影,風雨無阻。當有人走近買東西時,能看到這個男人發自內心的笑臉,與三年前的他完全不一樣……

2013年的時候,XX可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富有人家,靠養豬賺了不少錢,是全村人羨慕的物件。2014年XX將家裡幾十萬存款全部用來養豬,但事與願違,由於流行病沒有預防到位,幾百頭豬病的病、死的死,剩餘的也買不上好價錢,一下子虧了20多萬,看著幾年辛苦掙來的錢全部打水漂,巨大的落差讓XX心裡苦不堪言,從此一蹶不振,靠妻子打理農活掙點錢勉強度日。2015年因線路老化,XX家中突發大火,燒燬了家中所有的生活用品及僅剩的一點財務,房子也成了危房,幸得無人員傷亡,突如其來的大火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XX全家心灰意冷,一度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得知家中突發的狀況,街道辦領導幹部、村幹部、村第一書記立即前往瞭解具體情況,通過群眾評議、鎮村稽核將其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在各級領導幹部的關心下,貧困戶XX積極調整心態、重拾信心、通過自己的雙手努力改變生活現狀。2017年XX通過申報易地搬遷專案,全家人從危房中住進了蒲城縣祥安小區75平米的經適房,同時,為了確保在城裡“搬得出、穩得住、有收入”,他通過申請3萬元的扶貧小額貼息貸款,購買了一輛農用三輪車,以販賣瓜果蔬菜為主。為了確保瓜果蔬菜的新鮮和價格優勢,每天天不亮就出門,去附近的批發市場批發新鮮的水果和蔬菜,趕早上六點到縣城人流量較多的地方去銷售。

他賣的水果從不缺斤少兩,價格還公道,生意越來越好,收入也一天比一天高。“在我萬念俱灰的情況下,黨和政府雪中送炭,讓我重拾對生活的信心,不但有新房住、有生意做、還發了5000元的產業扶持金讓我發展種植業,現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越過越紅火。”XX笑著說。久違的笑容出現在這個50多歲男人臉上,是他對新生活的憧憬,是炎炎夏日最美的一道風景線。XX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走上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也成為村裡貧困戶爭相學習的脫貧致富榜樣。

脫貧致富典型事蹟材料範文篇三

冬日的天色總是黑得很早,牆上的掛鐘還沒指向六點,外面已是暮色四合,就著朦朧的暮色隱隱約約能看到一個人影不斷穿梭於雞飼料桶間加食物,動作十分嫻熟,他就是XX鎮XX橋村村民XX。

XX現年32歲,兒子患有骨纖維異樣增殖症,此病花費極大,近年來僅兒子看病就花去醫藥費60多萬元,妻子因為承受不了壓力離家出走了,從此,家庭重擔更是全部落在了這個年輕人的肩上。

2015年全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XX鎮政府在入戶調查中決定將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由縣畜牧局局長南金旺對其進行幫扶,南局長接到幫扶通知後,與鎮村幹部一起上戶瞭解XX家庭情況,令他們感到棘手的是XX不但沒有脫貧信心,更沒有致富意識,這讓入戶的幹部們意識到要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必須激發XX的內生動力,激發其脫貧致富的信心。

南局長與鎮村幹部,明確分工,發揮自身優勢。鎮村幹部上戶與XX談心,告訴XX,“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別人可以,為什麼我們不可以”,為其講解身邊的致富典型,以身邊人、身邊事激勵其重拾生活信心,樹立致富意識;列舉產業發展清單,結合XX自身意願,最終確定發展養殖業。南局長承諾為其爭取資金10萬元,用於發展產業,並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援。通過一系列舉措,XX決定要努力向上,積極致富。

XX將那句“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牢牢地記在心裡,時刻以此鼓勵自己。在村裡承包了30畝土地用於建設養殖基地,目前建成雞舍佔地面積360平方米,羊舍佔地面積100平方米,養雞2000多隻,養羊110只。養殖業最重要的是防疫,XX一方面購買相關書籍刻苦自學,向書本請教,向縣畜牧局專家請教,每天按時觀察養殖雞和羊的健康狀況;另一方面,在南局長的幫助下,多次走出去考察學習,吸收先進的養殖理念,與先進養殖戶交流養殖技術,不斷豐富自身的養殖經驗,提高養殖技術。

為了解決銷售的後顧之憂,南局長與鎮村幹部動用自身全部力量為XX聯絡銷售渠道,截止2017年底出售土雞2000只,羊30只,純收入達到7萬元。

“是黨和政府讓我重新樹立起生活與致富的信心,一步步敲開了致富之門,走上了致富之路,接下來我會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拓寬致富道路,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遠”,XX堅定地說。現在談起生活,他充滿信心,鬥志昂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