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工作經歷

農村村支書先進事蹟材料1000字範文精選三篇

作為一名村支書,要在生活中,與人為善,坦誠相待,經常和村民交流思想、暢談感受,努力營造團結向上的工作氛圍,和村民們建立深厚的感情和友誼。以下是本站收錄的一些範文,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農村村支書先進事蹟材料1000字範文精選三篇

 

村支書先進事蹟材料篇一

張聰富同志出生於1965年8月,中共黨員,高中文化程度。擔任黃坦鎮培頭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努力學習宣傳並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積極帶領全村群眾發展經濟、奔小康,在發展本村農業,鞏固基礎設施建設,改變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素質,改善村級經濟狀況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一、抓學習,強素質

要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基層工作,必須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他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作為立身做人的一部分,嚴格以“三個代表”的要求規範自己,以鄧小平理論武裝自己,認真領會並堅決執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努力提高自身參政、議政、理政能力。村黨支部始終把建設高素質的黨員隊伍作為一項根本的任務來抓,任務再重,工作再忙,從未動搖,對全體黨員定期進行學習培養教育,不斷提高黨員的思想素質。村黨支部每月召開一次黨員會議,,堅持學習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教育,堅持開展黨員爭先創優活動,教育黨員幹部要牢記宗旨,樂於奉獻。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全體黨員為民服務意識,黨員幹部的思想進一步提高。

二、抓班子、強隊伍

村黨支部有沒有戰鬥力,村幹部在群眾心裡有沒有威信,關鍵在於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團結,在處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為了搞好支部團結,他始終堅持以大局為重,做到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幹,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尤其是走上村黨支部書記後,他更是把團結作為凝聚力量的前提,堅信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出政績,日常生活工作中盡力維護班子團結,遇到事情都會徵求每個支委成員以及群眾代表的意見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對於村內重大事項的決策和群眾關心的重大事情,堅持做到辦事公正,處事公平,要事公開。村裡實行了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閡和疑慮,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同時,高度重視黨員發展工作,不斷為黨組織增添新鮮血液。為了確保發展新黨員的質量,積極調查發展物件的基本情況和以往表現情況,注重把符合條件的年輕致富能手發展成為黨員。

三、抓經濟,促發展

發展才是硬道理,為了促進全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把新農村建設推向新的臺階,身為黨支部書記的他他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做文章,千方百計帶動村民脫貧致富。他是村裡的養殖大戶,是致富能手,大力發展養殖業,積極扶持發展養殖戶。同時,他利用自己路熟門廣的優勢,當起全村群眾的經濟人,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業務服務,帶動群眾共同富裕。

2012年,他帶領全村幹部及廣大村民積極打造畲鄉風情園建設,新建停車場,拓寬培頭公路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畲家農家樂建設,使培頭村村容村貌大大改善,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

四、關民生,體民情

時刻關注關心並深入本村所有三無、五保、低保戶的生活狀況,在各種自然災害來臨時,親臨現場,排查險情。春節期間,代表組織關心慰問老黨員,老幹部和困難家庭,對本村矛盾糾紛及時排查、調解,任何矛盾上報不上交,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確保社會治安穩定,。在他的影響下,村黨員中形成了積極工作、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良好氛圍,黨員的黨性得到了提高,黨員的作用得到了進一步發揮。現在村裡社會治安安定,鄰里和睦,村裡一心一意發展經濟的新風尚正在形成。

張聰富同志長期以來牢記黨的宗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實際行動認真實踐“三個代表”,贏得了群眾的支援和擁護,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樹起了一個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大形象。

村支書先進事蹟材料篇二

竇寶華,男,1956年9月出生,漢族,197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竇寶華同志自1983年以來一直任村主任,2005年任村總支書記至今。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位村級父母官,竇寶華同志時時處處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上任以來,該同志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主動從群眾最盼、最願、最急、最難的事情做起,以民為本,無私奉獻,恪盡職守,自我加壓,以實際行動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踐行基層黨員先進性,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援,幹群一心,共謀發展,實現了村莊經濟和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他時時刻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工作中開拓創新、務實求是,受到領導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連續多年被鎮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鎮領導談起竇寶華,都誇他領導的村工作開展得好,老百姓提起竇寶華,都說他是帶領大家建設新農村的的主心骨,是群眾的貼心人。

“打鐵先要自身硬”

“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在班長。”要更好的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就必須要當好村支書,當好“班長”。用竇寶華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打鐵先要自身硬,黨員幹部自身不強,怎麼帶領群眾奔小康?”。自從竇寶華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就率先帶頭帶領大家學習理論政策、學習實用科技、學習市場經濟知識,從班子建設入手,進行支部兩委的工作、作風、思想整頓。要求兩委成員通過學習提高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支部一班人多次召開會議,分析了原來支部班子存在的問題,就人心渙散,班子軟弱,工作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查詢原因,對症下藥,通過交心談心、書面彙報等形式的溝通,解決了思想疙瘩,統一了認識,明確了責任,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中大事徵求意見,小事集體研究,求大同,存小異,各項工作都能做到民主決策,消除了大家的心理隔閡,心裡順了,工作起來積極性也高了,鞏固了村班子在村級工作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來,他始終把村級組織建設放在重要位臵來抓,堅持每月定期組織黨員開展學習,交流思想,積極提高黨員的政治素質。同時高度注重陣地建設,同時高度注重陣地建設,他在任期間多方籌資對村兩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室和遠端教育接收裝置進行了整修,進一步改善了辦公條件,鞏固和擴大了黨員教育活動場所。他以黨員活動室為陣地,以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利用“三會一課”、遠端教育平臺等多種方式,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激發幹部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

“既然鄉親們、黨員們信任咱,領導上級支援咱,咱就決不能辜負領導和鄉親們的期望,一定要當一天家,就要幹好一天,為全村造富。”這是竇寶華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靠鄉黨委做依託,黨員群眾做後盾,他從廉潔自律做起,處處事事嚴格要求,盡最大的努力讓鄉親們放心和信任。在工作上,他始終堅持民主公開,廣泛聽取大夥的意見,支委會、黨員會、群眾會從來沒有間斷過,對村財務始終堅持按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在他的帶領下,白樓村改變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各項工作開展起來群眾積極擁護,各項指標名列全鎮前列。

“共產黨員要時刻想著群眾利益,群眾的所想所盼就是交給我的任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幹部,竇寶華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讓群眾感到黨的溫暖。竇寶華常說:“作為一個村黨支部書記,時刻關注和及時解決好大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責無旁貸。”

關注民生,大力發展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成為竇寶華同志工作的一個核心理念,幾年中,他對村級基礎設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建改工程。整修道路、下水道修建、電網改造等,關係到了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村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是群眾盼望已久的事,修一條幹淨整潔的水泥路成為村兩委的共識,但是資金方面實在是困難太大,直至20xx年5月竇寶華同志才能克服各種困難,多方籌集資金,硬化了村內大部分街道,平整的水泥路改寫了祖祖輩輩走泥巴路的歷史,為了達到真正改善村容村貌的目的。在修路的過程中,為了節約資金,讓群眾放心,在爭取黨員和群眾代表意見的基礎上,竇寶華實行了村民自治,由各條街上的住戶自己選出代表,自行組織修街,按照平方數再由村集體進料,群眾自發出義務工。這一做法大大節省了資金,保證了質量,贏得了群眾的高度讚揚。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在農村屢見不鮮,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能大大緩解沉重的醫療費。為此,竇寶華逐戶宣傳,動員全村村民及時參與,有效的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的問題。

為進一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竇寶華多方籌措資金,規劃建設農家書屋,進一步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針對農村養老難問題,大力倡樹尊老敬老之風,在做好村風整治工作的同時,實施了為老人送溫暖活動,利用每年的重陽節挨家挨戶給全村80歲以上的老人送去100元生活補助和油、面等生活用品,全村尊老敬老之風大行。

農閒時在書屋裡看看書、下幾盤棋,在竇寶華的帶動下,如今的白樓村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經濟發展、誠信文明、群眾富裕、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竇寶華真正成為了群眾信賴的“自家人”和“主心骨”。

“群眾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

作為一名基層的黨員幹部,竇寶華時刻牢記黨的宗旨,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讓群眾感到黨的溫暖。自擔任書記以來,在群眾眼裡他從不擺架子,群眾有困難,他總是想在前面。村裡大事小事,他始終積極主動,不計得失,用自己的愛心讓貧困群眾感受黨的溫暖,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圍的同志,讓“黨員”這一光榮稱號在自己身上閃耀發光。村裡的孤寡老人,衣食無著,竇寶華隔三差五給老人送吃送穿,把老人當作自己的親人看待;不管村裡誰家的孩子上不起學,竇寶華總是千方百計給予幫助,讓孩子修完學業。這樣的事舉不勝舉。提起他,村裡人沒有一個不挑起大拇指,嘖嘖稱讚。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一貫宗旨,作為一名基層工作戰線上的共產黨人,長期以來竇寶華都恪守著“奉獻於群眾,服務於群眾”的人生格言,為實現個人價值而不懈奮鬥。

“幹部幹部,先幹一步,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的幹部才是好乾部”

如今白樓村村民在竇寶華書記的帶領下和睦共處,村支部也十分團結,沒有宗族派別,大家親如一家,無論那家那戶有婚喪嫁娶,紅白喜事,村委會都會一道前去送上一份心意,幫一點力所能及的小忙。每逢大年七年級,竇書記和村主任都會走訪全村,給九十歲以上的老人、白樓村的黨員去拜年。

“當幹部就要一身正氣,廉潔自律,無私奉獻”

村級財務賬目,一直是群眾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為了給群眾一個明白,給自己一個清白,竇寶華在財務管理上增加透明度,在支出上實行民主集中制,為群眾當好家,理好財。“自覺管住自己的嘴、手、腿,堅決做到不該吃的不吃,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保證資金的嚴格管理,在村內設臵專職財務管理人員,嚴格資金使用、報銷、報帳制度,確定了收支必須有正式單據,必須經過一把手認可、經手人簽字、理財小組稽核三道關才能走帳的規定,堵塞資金跑冒滴漏的一切途徑。三道關過後,到記賬中心報賬,並進行財務公開。財務公開在三個範圍內進行三次:一是每月在村委內公示欄中進行;二是在村民代表及黨員大會上公開,即每季度召開一次由村民代表和黨員組成的議事會,稽核每一筆資金收支情況;三是在村內顯著位臵向村內群眾公開。通過這些途徑,廣大黨員群眾對村裡的資金收支情況做到了心知肚明。

如今,白樓村在竇寶華的帶領下,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全面的、明顯的提高,各項工作也贏得了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成功之處,與白樓村有一個堅強有力、甘於奉獻、能為群眾辦實事的村班子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更為關鍵的是有了竇寶華這樣一個好的“領頭羊”。我們相信再用不了幾年,白樓村將會成為一個更加文明、繁榮、富裕的新農村。

村支書先進事蹟材料篇三

李龍瓊同志現任九甲村支部書記。多年來,她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模範履行黨員義務,表現出了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品格和素質。

一、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做好黨務工作

20xx年該同志擔任支部書記以來,從各項活動方案的制定到每年黨費的收繳,從組織召開民主生活會到組織黨員開展各項活動,她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個細節的工作。為了能勝任這項工作,該同志不斷學習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理念,學習中能認真做筆記,撰寫心得體會,並努力將所學到的理念運用到具體的工作實際中。深入的學習,使她政治理論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組織村支部開展的各項活動都能更新觀念、著眼大局,使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增強了黨支部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二、履行黨員義務,處處起到表率作用

該同志能夠按照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黨的紀律,加強道德修養,她實實處處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無論開展什麼活動,她都能行在前,走在先,努力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她以村為家,為了九甲村新農村建設,為了改變九甲村的村容村貌。她默默無聞的奉獻著,就在這些平凡的小事裡,她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在第三批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她所領導的支部多次受到媒體採訪。

三、嚴格執行目標管理工作,抓好業務考核工作

該同志在鄉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積極抓好九甲村目標管理工作。李龍瓊同志自XX年任鄉人大代表以來,關心九甲村的發展工作,為了九甲村的反正 她不知道向上級黨委政府反映影響九甲村發展,制約九甲村發展的交通問題。自

XX年12月任黨支部書記以來,她主管了九甲村黨務工作、政務工作、全村目標管理工作和新農村建設工作。工作任務量非常大,但她毫無怨言,踏踏實實,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務,贏得了領導的信任和村民們的好評。

四、紮紮實實地推動全村工作,穩步向前開展

08、09兩年是九甲村碩果累累的兩年,也是她較有收成的兩年。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在全村黨員群眾們的共同努力下,20xx年,九甲村被評為安順市“五好基層黨組織”;20xx年,九甲村被上級推薦申報“省五好基層黨組織”。這這些成績的取得其中包含了她所付出的辛勞。

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她帶領九甲村黨員群眾進行九甲村新農村建設,到先進村認真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結合本村的實際,制定了考勤、財務、檔案管理等一系列日常管理制度。

在這兩年的各項試點任務驗收中,鄉領導都安排她起草彙報材料,為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任務,她經常將材料帶回家中,反覆修改到半夜。煩躁的腦力勞動,她也曾抱怨、也曾煩躁,但她卻默默地做了,而且做得那麼得的好,幾次彙報都得到了市、縣檢查組的一致好評。“既是黨員,就應該踏踏實實地幹。”這是她一貫堅持的原則,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大事不懼,小事不廢,在全村村民中贏得了很好的口碑。

李龍瓊同志在工作中能注意方法技巧,顧全大局,充分發揮了她超越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善於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在生活中,與人為善,坦誠相待。經常和村民交流思想、暢談感受,努力營造團結向上的工作氛圍,和村民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