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述職報告

精選優秀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

讀一本好書就猶如在與智者對話,把讀書,應視為自己的樂趣,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優秀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優秀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
精選優秀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

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他寫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讀著此書,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誘,給我排遣煩惱,給我指點迷津,又猶如一位和善可親而又博學的老人,在我碰到堅苦的時候及時給我以幫助,讓我充滿信心……

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活躍的現實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良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書中浩繁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裡來?一日夜只有24小時”。一看著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 是啊,我們經常聽到教員們如許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日常普通我也經常如許地埋怨。一日夜只有24小時,每天在單位工作的時間只有8小時,而且這8小時是排得滿滿的:備課、上課、批改學生的功課、教誨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還要時常歡迎家長、處理學生之間發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級的環境佈置,完成學校的其他工作等等,已經是有點應接不暇,更何況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科研;晚上回到家還要忙著家中瑣碎的工作。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裡來呢?

帶著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閱讀了這一章節。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惟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心裡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若是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對啊!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素質融會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老是埋怨沒有時間,埋怨工作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九牛一毫。明白了這些事理,一切埋怨都拋到了一邊。

書中所舉的那個汗青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親近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很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如何使這些小溪永遠連結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起首考慮清晰的!

前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馴良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酷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解救路子,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業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髓,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給教師的建議》,我想對自己及教員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簡略單純得像識字講義一樣了”。

精選優秀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

鄭老師說傾聽不僅是一種交往技術,更是一種美德。善於傾聽的人身上有一種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質,這種力量超出你對別人的道德說教而非常自然地能贏得人們對你的尊敬和愛戴。

傾聽還是一種個人能力的綜合表現,對個人的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考力等等這類智力因素的挑戰和訓練,而且傾聽還是豐富情感的一種表現。

我發現班級的中等生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各不同,有的是性格內向,能跟著老師的指令行動,但不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是因為經常做小動作,雖然回答問題很積極,但是注意力難以集中;有的是缺乏想象力,思維狹隘……

我覺得在我們的課堂中特別需要關注中等生,因為他們是很有潛力的,關鍵是讓他們學會傾聽。

全班集體交流時,一位學生在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時另外幾位學生覺得與自己的意見不合,就馬上打斷別人的發言,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還有的學生開著小差,根本就沒有聽其他同學的發言,教室裡一片混亂。這時發表意見的同學聲音越來越小了,甚至不敢說了。如果學生們能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舉手示意:“老師,我要補充……”“老師,我有不同的建議……”也許對別人和自己是不是都是尊重呢。

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和理解也不相同,可以說,孩子是一個世界。國小語文提倡小組合作,需要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解決問題。從小培養孩子們小組合作還有利於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而在我們的課堂中,經常能看到小組合作環節熱鬧非凡,看上去孩子們激烈的討論問題,可近看卻是嘰嘰喳喳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完,根本沒有傾聽別人的意見。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其實並沒有起到合作的效果。

所以,學會傾聽也是互動評價的前提,是提高效率的關鍵。

學會傾聽可以使學生博採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學會傾聽可以使學生萌發靈感,觸類旁通,閃爍智慧的火花。

一旦良好的傾聽習慣養成,這個習慣將會影響一個人一生。

作為老師我們也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和觀點,因為學會了傾聽,我們才可能通過傾聽而學會別的更多更重要的東西。

精選優秀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範文

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仰慕已久。有幸得此書一本,潛心拜讀,感觸頗深。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和引經據典,而是以比較親和的建議的形式,通過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學實踐中的大量的教學例項,針對我們實際教學中面臨的困惑循循善誘指點迷津。

閱讀的過程,猶如在與智者對話。書中每個具有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的例項都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書中每一條建議的真知灼見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一、尊重差異,傾心投入。

在第一節中,蘇霍姆林斯基就強調“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的成就的先決條件。學習的成就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東西:對一個學生來說,‘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的來說,‘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師要善於確定:每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發展——這就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想,這段通俗樸實的語言一定會引起每位讀者的共鳴!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每個孩子性格各異,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但若把一種所謂的“好的方法”套在存有很大差異的孩子身上,本身就違背了“順應萬物”的自然規律!

尊重個性差異,是教師必須遵循的教育教學原則!

但實際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在課堂教學採取的是“一刀切”的方法,對學生的評價在很大程度上也側重於分數的高低,而對於後進生的補差工作也多采取“補課”的方法。換一種角度講,我們不二地承認孩子間的個性差異,但我們卻沒有遵循這一規律實施有效的教學措施。

在這方面,蘇霍姆林斯基的方法值得借鑑。針對像費加一樣的後進生,蘇霍姆林斯基專門為這些孩子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借用民間引人入勝的一個個小故事,編寫了大約有200道應用題。他還為費加收集了一套專門供他閱讀的書籍,大約有100本書和小冊子,可以從三年級讀到七年級。

在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的措施的同時,我想,每位讀者篤定會被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敬業精神所折服。

二、重視閱讀,提升素質。

關於閱讀,是蘇霍姆林斯基在本書中要表達的一個重要觀點,多次被提及。他不僅強調學生要加強閱讀,教師更要養成堅持閱讀的習慣。—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不經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學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書的框框,那就無從說起他對知識有穩定的興趣。”“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一個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書中像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

閱讀,對我而言,在平時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是個被忽略的環節;我也沒有養成每天堅持閱讀的習慣。即使平時閱讀時,也欠細細品味和深入反思。從現在開始,要在閱讀上對自己提出嚴格要求。

三、勤於反思,寫作提升。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46條建議中提出“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師日記。教師日記並不是什麼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獻,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

像蘇霍姆林斯基和李鎮西、魏書生等這樣的教育大家,都有堅持寫教育隨筆的習慣。我曾有一段時間,堅持寫了十多篇教育隨筆,隨時記錄了自己或課堂教學中的精彩片段,或教學環節處理中的不足之處,或班級管理中的困惑和收穫。每次翻看一下電腦中的這些文章,都會情境再現且深有感觸,甚至感到意外和驚奇。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那樣,“記日記有助於集中思想,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 只可惜,我只堅持了很短一段時間,若能持之以恆,記錄下工作中的點滴瞬間,我想,我積累下來的一定會是許多寶貴的實踐經驗,自身也會迅速成長起來。

由於諸多原因,《給教師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滲透於其中的許多思想精髓我還不能完全領悟,這本書還需要進一步閱讀,仔細品味和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