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求職風向

大學生就業:學歷不再是求職的黃金標尺

2011年的考研剛落幕。在被問及考研的原因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碩士學歷會增加自己的求職砝碼。那麼,真的如部分同學認為的那樣,高學歷的人一定會有好工作?高學歷的人一定會有高工資嗎?

大學生就業:學歷不再是求職的黃金標尺

在現代職場中,有的人學歷很高但是工資並不高,有的人學歷不高但是工資卻相當可觀,有的人即便和別人同等學歷做同樣的工作也不一定拿同樣的工資。

高學歷不再是求職神話

古代中國人認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信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現代中國人依然把知識當成造就財富的前提,尤其是上個世紀後期,國家有關部門把人才標準確定為“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和初級職稱以上人員”,全國很快就有了“學歷崇拜症”,似乎學歷和人才成正比。

在各類人才招聘會上,學歷成為了衡量人才的標尺。在求職中,關於學歷流傳過這樣一段順口溜“博碩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專不用理睬,中專一邊呆站。”

如今在中國,當“大學生月薪一千五”、“大學生工資等同農民工”、“大學生做掏糞工”等等等的訊息成為新聞頭條的時候,就預示著用人單位以“學歷論英雄”的這種觀念正逐漸在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被淘汰。

工資與學歷不可同日而語

目前中國大學生的平均薪資大概在兩千左右,大學畢業生的工資與同齡青年農民工的工資都是“千元檔”,甚至有些青年農民工的工資水平高於大學生。

對此,網上有一篇熱帖《八百、臨時工、碩士》,是一個碩士生針對自己和農民工有同等的待遇而發表憤慨。帖子中作者自以為自己是碩士身份受過高等教育,理所應當的要成為國家公務員,應該有更高的工資。這偏激的態度立即引起熱議,多數人認為作者應該端正心態,高學歷並不代表高能力,對於帖子作者的能力表示懷疑。一網友感慨到:你如果覺得自己讀到碩士很有本事了,那還在乎這個工作幹什麼?從側面反映出了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持懷疑的態度。那又如何叫別人來相信你們。在現實中受到一點的挫折,就來網路發洩,這就是碩士研究生的本事?

有嘲諷的話說許多高學歷的人“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國”,大事幹不了,小事不願幹,成為中看不中用的“面子人才”。用人單位在嚐到“高學歷低能力”的用人苦果後,學歷不再是篩選人才的第一標準,而能力首當其中的排到了前列。

“唯學歷論”的含金量在求職中逐漸降低。賣煎餅果子、做掏糞工、做月嫂……這類藍領做的工作中開始出現高學歷大學畢業生的身影。

大學畢業“回爐重造”

大學校園裡流行這麼一段話:大學生工作不好找,就考碩士;碩士工作不好找就考博士;博士工作不好找……繼續考下去就成為了“烈士”。校園中調侃就業的話也側面反映了大學生求職的窘境。為了應對“就業難”的嚴峻形勢,部分剛畢業的大學生選擇“回爐重造”。

大學生畢業已獲得高學歷,畢業後卻把自己“降格”到技校去學習,這種現象已經由個體變成群體,成為一種熱潮。日前我國對“藍領”、“灰領”需求增加,面對生存壓力,學的一技之長,能在市場中憑藉自己的本事站住腳跟,也是自我價值實現的一種方法。但是,是不是所有的畢業人都要跟潮?都需要“回爐重造”?

大學畢業後,就業是一道坎。為了跨越就業難關“回爐重造”是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途徑,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回爐。剛畢業的大學生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應當根據市場需求來調節自己的職業規劃或者重新選擇求職崗位。在求職中化被動為主動,主動地去學習和適應所應聘崗位的能力。知道自己該學什麼,在哪方面應該提高,達到什麼程度……擺正自己的求職心態,這樣子才能得心應手的去求職,去適應自己將來所從事的職業。

在國外,“藍領”的工資名副其實的比“白領”高。例如,加拿大超市收銀員工資約為8加元/小時;銀行、酒店前臺接待員的工資約12加元/小時。後臺職員則在20加元/小時。空調熟練技工的薪水達到60加元/小時;野外作業的石油工人則是100加元/小時。這些都在傳遞一個訊息:工資與學歷不一定是等號,但是能力和工資一定是正比。

不要指望“高學歷就一定要有高收入”,學歷只能證明你的學問,而要想得高工資,還得“有能力”爭得緊俏的崗位。所以作為求職者,你要很用心、很給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