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求職風向

大學生就業面面觀:就業難還是難就業?

核心提示:大學生就業問題,歷來廣受關注,並且引發了讀書有沒有用的爭論。如果說讀書有用,那用處體現在什麼地方?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讀了幾年大學,假如畢業連份工作都沒有,何談有用?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畢業生太多了,所以造成就業困難;有人說現在的大學根本就學不到與現實掛鉤的東西,導致就業時很多人不知所措;也有人說,大學教育已經平民化了,大學生不吃香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就業面面觀:就業難還是難就業?

訪談人物:關太晶哈爾濱籍牡丹江院校新聞專業往屆畢業生

張世晗黑龍江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應屆畢業生

許秀琴學生家長

張恆君市人才市場主任

劉協鳳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

專業與就業:不相等

以前上大學,選個好專業,似乎畢業後好工作就在那等著你了。而今,報考的熱門專業,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成為就業的熱門行業。日前,記者走訪了我市的東四勞動力市場和江南的人才市場,發現昔日的熱門專業人才,如今有點被冷落了,如計算機、法律、新聞專業等。

幾年前非常紅火的計算機類相關專業,由於報考人數太多,如今出現了相對過剩的情況,各大招聘市場上,昔日人人爭搶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忽然變得無人問津了,許多原本學習計算機專業的人員,乾脆轉行另謀出路。“其實,法官、律師看著光鮮,但並不好當。”學法律的小張說,從目前的需求來看,真正能夠從事法律行業的專業人才,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少之又少。究其原因,絕大部分的法學學士甚至法學碩士,並不能立刻從事與法律相關的工作,如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顧問等工作,而必須得通過司法考試,但極低的考試通過率,則成了橫在他們面前的高門檻。

關太晶:當時上大學報考新聞專業,就是奔著當記者、當主持人去的,後來臨近畢業時才發現,連進省級的新聞單位實習都要先打通“人脈”,才能獲得寶貴的實習機會,而那些“過五關、斬六將”殺入最後面試環節的應聘者,事後回想起來更是心有餘悸。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新聞類專業,只有老牌院校的中文系才能開辦,而現在,許多綜合性院校、行業性院校也都搶著辦。如此一來,新聞人才的供求失衡就不奇怪了。除了新聞專業,還有許多昔日的熱門專業也遇到了類似的壁壘。所以說,如果你在本專業上不是足夠的優秀,有時候可能得另謀出路了。

所求與所需:差距大

在應聘的大學生中,小張是從農村來的。小張說:“好不容易離開農村老家,在城市讀了幾年大學,就這麼回去了,自己不甘心不說,親戚以及街坊鄰居會怎麼看待自己?而且,比起我老家來,省城的機會更多。”和小張想法一樣的人不在少數。來自河南省的小馬,學的是歷史專業,畢業時為找一個對口的工作,他甚至想去組建一個業餘的考古隊,去給專業考古人員打下手,先填飽肚子再說。但是,這個願望也成了泡影。最後,他不得不通過熟人介紹,以實習的名義進入一家城投公司實習,低工資就業已將近一年。他想在,積累了工作經驗之後再去找別的工作,用他的話說就是甘心“拿汗水換明天”。

在記者的走訪中,多數受訪的大學生,都希望得到一份“壓力小、待遇好、很穩定”的工作,但往往忽略了自身素質和“理想”工作之間的距離。有些大學生過早地提出對應聘職務的定位,對此,用人單位並不認同。

劉協鳳:一些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不太努力,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基本功不紮實,接受和適應能力差,通過培訓仍然達不到預期效果,這些都成為大學生不被看好的重要原因。這幾年,我們下去招生時,很多有意願送孩子來就讀的家長先問,畢業後能保證孩子有工作嗎?當他們聽說,學院與企業聯合辦學,按照企業需要的人才標準,採取訂單式培養後,他們才稍微放鬆一些。這樣的保證有可能讓他們就業,但最終唯有真才實學才能讓他們保住飯碗。

不是“就業難”,而是“難就業”

在記者走訪中,學生家長許秀琴認為,當今社會,找工作或者說找一份好工作,不單單是由學生的能力決定的,其中摻雜了諸多額外因素。很多時候,就業不僅是在考學生,更是在考家長,考學校,考社會。她說,畢業生在找工作過程中,有著微妙的群體分化現象,農村學生、貧困學生家庭背景較差,只能積極尋找工作機會,甚至上大學時就有危急意識,學什麼,怎麼學,可謂先動了很多腦筋,所以等找工作時心不慌;而家庭背景好的學生,可能會靠關係和人脈獲得更多的就業渠道,他們之中,也不排除有真才實學者。另外,畢業學校的牌子和名氣,對畢業生就業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起碼來說,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會給用人單位一個好的第一印象。社會對大學生如今有一些負面的聲音,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和以前的大學生相比,“含金量”明顯下降,甚至認為大學是一個養尊處優的地方,還不如在工廠或在技校類院校真刀真槍“戰鬥”過來的人,這在無形中給畢業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張恆君:其實現實中的就業難問題,只是一種大概的說法,人才市場每週都舉辦招聘會,每次都有許多企業進場招聘,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這麼多崗位,對於我市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應該說是處於一個持平的狀態。企業是一直招不夠人,大學生則是對於崗位需求冷暖不均,導致很多大學生難以抉擇。所以,對大學生來說,不是“就業難”而是“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