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求職風向

2012屆畢業生該如何逃離“就業難”困局?

又到一年春夏,新一波大學畢業生求職的緊要潮峰即將來臨,各種悲喜故事將會再一次輪番上演。資料顯示,2012年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將接近800萬,加上歷年富餘、囤積的未就業的畢業生,保守估計將至千萬。

2012屆畢業生該如何逃離“就業難”困局?

在影片《2012》中,早有準備的人們因為登上了諾亞方舟而得以生存,但即將步入“求職洪流”的2012屆畢業生,是否找到了職業生涯的“諾亞方舟”?準備好“船票”了呢?雖然形勢逼人,但也萬萬不可自亂陣腳。兵法雲:謀定而後動。把握時機,才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第一階段:求職前準備

  做好職業規劃:不打無準備的“仗”

在大學的校園裡有不少同學在即將畢業、走上社會的這個特定時刻,才猛然發現自己在大學裡收穫甚微。相關專家提醒,臨近畢業,廣大大學生不能再稀裡糊塗地過了,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所學專業,提前做好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

那麼,大學生在職業規劃方面存在哪些疑慮呢?相關專家表示,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問題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對於專業、興趣和職業的困惑;第二是普遍存在社會參與和適應問題。大學生甚至成人在就業與擇業的時候,都會存在不瞭解自己,不瞭解行業和社會的現象。

大學生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認識自我,瞭解社會。在制定職業生涯規劃之前,每個大學生應明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將來想做什麼、我能幹什麼、環境能支援我幹什麼”等問題。

二、確立目標,規劃未來。在認識自我、瞭解社會的前提下,大學生應從自身實際和社會需要出發,確定職業發展的方向,明確達到職業目標需要具備的素質和實現目標的優劣勢。

三、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大學生不僅要具有相當數量的知識,還必須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四、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知識面是用人單位選擇的依據。用人單位不僅考核其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考核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文化的整合能力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等。

五、積極參加有益的社會實踐和職業訓練,增強適應工作的能力。職業訓練包括職業技能的培訓,對自我職業適應性考核,職業意向的科學測定等。

六、加強自我修養與鍛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未來職業生涯的成功,首先應該確定一個切合實際的職業定位和職業目標,並且把目標進行分解,然後設計出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圖,並且付諸行動,經過不斷努力和調整,直到最後實現我們的職業發展目標。同時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有賴於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學生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需要多方面的緊密配合與全面推進。

走出心理困境:輕鬆面對競爭

又快到大學畢業的季節,面對即將到來的新生活,有的畢業生歡欣鼓舞,對未來充滿憧憬;可也有不少畢業生憂心忡忡,徘徊在失落與迷茫的邊緣、或為失戀傷心、或為新環境不安……

最近,一位今年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與一家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心情卻鬱悶無比,因為那份2500元的薪水。該畢業生來自農村,這些年來,父母為供讀書吃了不少苦,還欠了一些外債。可是這點微薄的薪水連養活我自己都困難,更別說補貼家裡了。但如果錯過這個工作機會,又不知道未來能不能碰到更好的。

對此,相關專家提供了一份心理處方,他表示,傷心或者抱怨,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要知道,大學畢業,也意味著對社會知識和實踐知識的學習才剛剛起步,所以不必為眼下的一點小利益患得患失。眼光放長遠點,制定一個長遠目標,然後腳踏實地朝著目標前進。天道酬勤,只有不斷地超越自己,才能在個人收入與待遇上實現質的飛躍。

那麼,面對求職的激烈競爭,畢業生應該做好哪些心理準備呢?

1、認真對待角色轉變。從走出校園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再是一個“孩子”了,所以你不能再像孩子那樣任性、為所欲為,戒掉對他人的依賴性吧。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你要從心理上儘快成熟起來,學會獨立思考,並且儘可能在經濟上獨立起來。

2、準確為自己定位。認清自己是一件困難的事,但你必須努力去做。因為只有瞭解自己後,你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以一種理性的態度為自己規劃未來——這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3、做好吃苦的準備。不管你之前的路走得多麼一帆風順,這一刻起,請你做好吃苦的準備,因為生活的路,總是以曲折的姿勢向前延伸的。每個人在前行的路上,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這一點你不用懷疑,你能做的,就是從信念上戰勝自己,然後迎難而上。

4、不要指望一步登天。欲速則不達,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個成功都是一個一個腳步走過來的,所以,初入社會的你,請放棄那些一步登天的幻想。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5、告訴自己,涉世之初,你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包括工作能力的提升、人際關係的改善等等;你要面對的東西也很多,包括生活的壓力、職場的競爭等等。不管怎樣,請你學會告訴自己,永不放棄。因為,再堅持一下,希望就會在下一個拐角出現。

第二階段:求職過程中

向專業要就業:提升專業素養

上海的一所大學,每年畢業生人數接近萬人,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常為加班所苦。一到下半年,她就開始給滬上許多企業打電話,推薦學生前去實習。這項工作沒有一般人想象的那麼難,公司對她推薦的實習生頗為歡迎。但實習只是成功的就業指導的第一步,實習的目標是能夠為學生求職加分。

企業的人事經理們向他們抱怨,他們總是招不到理想的員工。雖然每次招聘都可以收到許多大學生的簡歷,但要在這些簡歷裡初篩出可以進一步面試的人,是一件棘手的工作。

“公司招不到人,學生找不到工作”,一位工作人員說,“我們就面臨著這樣的局面。”

一個好的實習經歷在求職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現,每年都有一些學生最終在實習單位找到職位。2005年,小平所在的部門將5名學生送往德國實習,兩個進了博朗,兩個進了寶馬,另外一個進了寶馬的子公司,這些學生回國後工作都非常理想。但這樣的機會畢竟是少數。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壓力因此非常大。

一般說來,大學生就業難除了就業需求不足、畢業生就業意願與就業能力不足,也和供求匹配的效率不足有關。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出現的中國高校就業指導制度和機構,存在時間還不到10年。一開始大多和團委或其他機構一起辦公,人員編制也大多重疊。但近年來,教育部要求高校就業要“一把手負責”,畢業生就業率作為高校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並要求高校普遍成立就業指導中心。

和國外的同行相比,中國大學就業指導機構經驗還很欠缺,其中的職員也不夠專業。牛津大學職業服務處是世界上很多大學就業指導機構的典範。這個有16位專業工作人員的機構負責如下工作:接受學生——不只是當年畢業生,而包括所有在校生和畢業4年之內的牛津學生——的諮詢,提供所有空缺職位資訊並能有效搜尋,每週傳送電子簡報,編印空缺職位快訊《橋》並寄送給每一位最終使用者;設計一系列的活動與交流會,為學生擇業提供平臺。

他們不僅培訓學生,還培訓僱主。作為世界一流大學,他們有專人為僱主招聘提供專業建議,邀請僱主參加各種招聘會,舉辦職業演示活動,當然,也請僱主免費為牛津大學學生做職位空缺廣告。

相關人員詳細解釋了她所在部門的職責:就業培訓、心理諮詢、聯絡實習和辦理就業手續。就業培訓是包括職業規劃和求職技巧在內的新課程,這所大學從大學一年級就開設這門課程。

研究高等教育的學者熊丙奇認為,這還遠遠不夠。他抱怨中國的高校普遍不重視教育學生規劃職業生涯,並援引某些國家的經驗說,應該從中學甚至國小,就開始向學生講授職業規劃的知識。

向地區要就業:回家鄉,生活更有幸福感

近日的一項網路調查顯示,校園中86%的大學畢業生希望到二線城市就業。在這項調查中,畢業生選擇離開一線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成本過高”,這一比例達到67%,其他原因還有“就業競爭激烈”、“生活節奏太快”、“難以落戶”,等等。

“要知道一個城市的生活壓力有多大,去乘坐一次地鐵就能感受到。”中央財經大學大四學生小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她已選擇了回河北老家就業。在她看來,北京等一線城市不僅住房壓力大,而且工作節奏快、交通狀況不佳,由於缺少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生活幸福感也會大打折扣。

“小城市與農村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而回鄉工作的生活成本較低。我爸媽只有我一個兒子,他們都很想我回家發展,我自己也希望回到父母身邊照顧他們。”北京理工大學的小羅表示,自己身邊很多同學都因為家庭、大城市生活壓力等方面的原因希望回家鄉發展。

對此,北京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線城市的公眾確實對無處不在的壓力產生了不堪承受之感,而大量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則由原先的首選一線城市就業,轉向了選擇二線城市發展,這應該是一種主動的戰略抉擇。

第三階段:求職成功後

切忌好高騖遠:肯吃苦才能有出路

“有些時候,學生離職並不是適應不了崗位或者覺得工資太低,他們離職的原因讓我們非常吃驚!”某學校老師介紹,一家知名的全球500強企業來學校招人,最關心的竟然是“你們的畢業生能待多久”。

原來,雖然這家公司開出的福利條件頗為誘人,剛上崗每月的工資加上獎金能有4、5千元,可流水線上的工作單調又辛苦,還需要三班倒,嫌工作太苦主動辭職的比比皆是,崗位流動性非常高,這也讓企業在招聘時不得不多問一句,希望找到忠誠度比較高的員工。

說起身邊事例,一位大學校長也很感慨:“學生畢業後進五星級賓館,要求第一個月去廚房洗碗做入職鍛鍊,立馬就不幹了。”甚至,有些進入賓館管理專業的同學索性在畢業分配時明確表示,前臺接待可考慮,客房清掃免談。“結果,最後一統計,全班只有1位同學願意去客房部,從鋪床單幹起。”在李文亮看來,工資現在不是學生的“首選”,他們更關心“面子”和工作的“價效比”。

孩子動不動離職,有時也因為家長的態度。某學校一位負責招聘的老師說:“曾經有一位畢業生辭職的原因是,一天下班晚了十分鐘,趕到候車點時,班車已經開走了。他頓時感到很委屈,大哭並撥通了家長的電話。父母打車來接他回家,一路責怪企業對職工沒有愛心,第二天就讓孩子辦理了離職手續。”

“學生剛進入企業,帶教師傅批評兩句,挺正常的,可有些孩子卻接受不了。”上海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校林貴森校長坦言,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呵護過多,學生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弱。在工作中遇到一點困難,家長就會說“不要工作了,回家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