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六年級語文《蜀相》優質教材教案3篇 《蜀相》:探究名臣識英才的情懷——國小六年級語文優質教材教案

本文介紹一份國小六年級語文《蜀相》的優質教材教案,該教案涵蓋了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重點以及課後練習等內容,能夠幫助教師有效指導學生理解此篇古文。

國小六年級語文《蜀相》優質教材教案3篇 《蜀相》:探究名臣識英才的情懷——國小六年級語文優質教材教案

第1篇

1、瞭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詩的誦讀。

2、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1、反覆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採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點撥法。對於詩歌,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2、把握文中對比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他是一位距今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詩人, 一位用他的詩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心靈的詩中聖哲。他是仁愛傳統精神的集大成者,他是輝煌唐詩隊伍的領軍人物,他是目光敏銳燭照黑暗的孤獨的歌手,他是上下求索壯志難酬的執著的鬥士。他是誰?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近他。

二、知人論世:(學生展示課前預習, 教師適時補充強調。)

杜甫,字 ,詩中常自稱 ,晚年曾做過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部,所以後人又稱他為 。其作品完整地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而被稱為 。他本人也被稱為 。他的詩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 高峰,他寫過兩組著名的詩歌:《三吏》、《三別》 (具體篇名)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 詩人,字 ,號 居士,其詩風豪放飄逸,清新自然,素有 之稱,杜甫稱讚李白:“ ,詩成泣鬼神。” 李白杜甫合稱“李杜”。

2、三十五到四十四歲,十載長安的困守時期。當權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楊國忠。杜甫不僅不能實現他做宰相的政治抱負,而且開始過著屈辱的生活。十年困守的結果,使杜甫變成了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

3、四十五歲到四十八歲,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賊與為官時期。這是安史之亂最劇烈的時期。曾被亂賊所劫,脫賊後,他被任為左拾遺,這是一個從八品、卻又很接近皇帝的諫官。就在作諫官的頭一個月,上疏時不料觸怒肅宗,幾受刑戮。從此他屢遭貶斥,但也因而更加接觸人民生活。

4、此後杜甫棄官,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兩三年,最後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

杜詩在語言藝術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語言經過千錘百煉,用他自己的話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在文學史上的成就是把現實主義推向高峰。

?蜀相》是一首七律,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寓居成都遊諸葛武侯祠時所作。全詩對諸葛亮獻身於國家統一大業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無限敬佩和悼惜。

1、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古代詩文,尤其要重視誦讀。下面我們把這首詩齊讀一遍,希望大家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蜀相》是一首七言律詩,律詩的句式一般是每兩個音節構成一個節奏單位,每一節奏單位相當於一個雙音詞或片語,音樂節奏和意義單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七言句的節拍有兩種方式:x x一x x一x x一x 和 x x一x x一x一x x。 請同學們據此給《蜀相》的詩句劃分節拍。

4、把握詩歌情感基調。——悲涼、傷感。(讀得稍慢,讀得深沉,讀出點感傷。)

5、請班裡朗讀水平最高的同學來讀一讀。(同學們推薦)

6、詩言志。我們讀詩,要學會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將全詩表達的情感濃縮到一個字上,你會想到詩中哪個字?

“尋”字。因為作者表達的是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

“淚”字。因為全詩表達的是作者的惋惜之情,為諸葛亮出師未捷而惋惜,為不得志的英雄而惋惜。

7、小結: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的正是這兩種情感: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以及對他和像他一樣的英雄壯志未酬、功業未就的惋惜之情。

(一)、談談對題目的理解?談談標題改為“諸葛祠”好不好?

第一部分(前兩聯,即首聯和頷聯):寫謁武侯廟之所見。

1、開頭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題為“蜀相”,卻從“丞相祠堂”寫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詩中有何深意?(“錦官城”是成才的別稱。因織錦業發達,漢朝曾設有錦官來管理,所以後來又把成都稱為錦官城。)

第二部分(後兩聯,即頸聯和尾聯):寫謁武侯廟之所感,是主旨所在。

4、尾聯“英雄”具體指哪些人?為什麼諸葛亮的結局“長使英雄淚滿襟”?

懷古詩:由憑弔古蹟而產生聯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 。

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②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③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詩史,詩聖,現實主義

?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對題目的理解:“蜀相”就是諸葛亮。公元221年,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時,劉備在四川成都立國稱帝,歷史上稱為蜀漢,任命諸葛亮為丞相,所以杜甫稱諸葛為“蜀相”。

不好。本詩表達的感情是對諸葛亮的敬仰而不是諸葛祠。全詩著眼點在諸葛亮這個人不在諸葛祠這個地。如果用諸葛祠就偏了。

從“丞相祠堂”寫起,而題為“蜀相”,寫祠堂是為了寫人,表達了對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欽敬。一個“尋”字突出了這種感情。因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尋訪其廟。

“柏森森”一詞,“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靜謐、肅穆的氣氛,適合追奉先人;二是襯托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現了歷代人民對諸葛亮的愛戴,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

3、第二聯寫祠中之景。其中包含著詩人的感嘆。“自”與“空”使句意相反相成寫出祠中淒涼,冷落的景象和氣氛,滲透著作者瞻仰祠堂時無比感傷的內心感受。寓情於景,耐人深思。

4、這上句實為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下句則是對諸葛亮一生功業的最精闢的概括,讚揚他鞠躬盡瘁、忠心耿耿的的精神。是正面描寫。兩句是工整的對偶句。

因為許多人與諸葛亮的經歷相似,也壯志未酬,他們甚至還不如諸葛亮,如杜甫,儘管想當賢相,卻不得重用,只有仰慕別人的份,因此必然會“淚滿襟”。

5、英雄指像諸葛亮一樣壯志未酬而含恨終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從小立志幹一番事業,卻鬱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詩人借歌頌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抒發了自己的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

國小六年級語文《蜀相》優質教材教案3篇 《蜀相》:探究名臣識英才的情懷——國小六年級語文優質教材教案 第2張

第2篇

下面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近體詩六首》《登高》《蜀相》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近體詩六首》一課中杜甫的兩首詩《登高》《蜀相》。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方法、課堂設計等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近體詩定型於唐代,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包括律詩、絕句和排律幾種。這種新詩體的出現,給詩人們馳騁才力、抒發性靈開闢了新的途徑,也大大地拓寬了詩的題材。本課所選的六首詩是唐宋著名詩人的名篇。

杜甫的《登高》被人贊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古今七言律詩之冠。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流、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蜀相》是杜甫的又一名作。詩中借歌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抒發了詩人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

從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出發,體現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2.瞭解常見的藝術手法並運用其解讀古代詩歌、體味意境。

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古代詩歌特別是近體詩的誦讀與鑑賞常常是合二為一的。教學時應特別注意讓學生作好課前預習,在反覆誦讀中自行揣摩詩句含義及藝術特色,為課堂教學作好準備。另外,在鑑賞詩歌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的基礎上,給學生講一些詩的句法和章法,格律常識等,但不講的過多、過深。

1.反覆吟誦,細細品味詩歌蘊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聲韻美。

2.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採用講析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

3.運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突破教科書、黑板、粉筆的侷限,加大課堂的資訊容量,渲染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聲像創設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中國是個詩的國度。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迎來了她的第一個高峰。詩人燦若星河,作品浩如煙海,風格異彩紛呈。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感受他們卓爾不群的藝術才情。

一共設計五個問題,學生逐個討論,教師分別歸納明確。(課件演示歸納結論)

品讀頷聯和尾聯,理解詩歌的語言特色,體會詩人感傷嘆婉的情調,進一步理解詩人借古抒懷的寫法。

(四)學生再讀這兩首詩,爭取當堂背誦,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第3篇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鑑賞》中詩歌部分,第一單元的第三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內容、主旨和寫作技巧上,以此來逐步提高學生鑑賞古典詩歌的能力。《蜀相》是唐代詩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內容上由寫景和評論兩部分組成,以寫景時的心裡活動(追尋、憑弔)為線索開啟出後兩聯蜀相諸葛亮的精當評論,因此針對這首詩來講,我本節課將賞析的重點放在了前兩句上,尤其是寫景的頷聯。

?蜀相》是本單元的第三課,意在通過本課的學習鞏固運用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種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同時提高學生古典詩歌的鑑賞能力。

關於古代詩歌教學,《全日制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初步鑑賞文學作品,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

鑑於本課的教學重點以及高二學生已經在必修教材的學習過程中積澱了一定概括詩歌內容的能力,我將教學目標設定為:

知識和能力:①指導學生掌握詩歌寓情於景、樂景襯哀情等表達情感的手法。

過程與方法:①通過誦讀詩歌,品味語言,把握詩歌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杜甫對蜀相的仰慕之情,瞭解杜甫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掌握寓情於景、樂景襯哀情,一切景語皆情語寫作技巧。(這對學生詩歌鑑賞能力的生成幫助比較大。)

教學難點:突破煉字題型。(學生把握考題型別,以及答題思路的形成有針對作用。)

閱讀相關文字,體會諸葛亮鞠躬盡瘁星殞五丈原的形象,感受諸葛亮這樣一位賢相的高尚情操。

ppt展示臥龍崗景區對聯。匯入杜甫的《蜀相》。(吸引學生的興趣)

②可以採取指名讀,齊讀,教師範讀等方式,讓學生都能夠開口大聲讀。

尋訪祠堂——祠堂春色——丞相功業——壯志未酬

明確:敘事——描寫——議論——抒情

明確:自和空。反襯寫法,再美的碧草春色,再動聽的黃鸝好音,只因一個自一個空,就顯得美景虛設,無人問津之感。

碧草春色,黃鸝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悽清之極。

為了給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1、誦讀教學法:誦讀是古代詩歌教學中關鍵性的一環,聲情並茂的吟誦,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為詩歌鑑賞打下良好的基礎。

2、情境教學法:出示關於諸葛亮的對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杜甫所要表達的感情。

3、探究法: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探究的舞臺,激發學習興趣把學生分成小組,分別探究詩歌語言、表現手法、思想情感。

4、比較閱讀法: 將《蜀相》的第二句變自為盡,變空為皆進行比較鑑賞。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自主學習即課前誦讀詩歌,參照註釋理解詩歌大意和寫作思路,這樣有利於順利過渡到重難點;課上合作探究分若干個小組,分別探究詩歌語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較鑑賞,這樣能提升學生閱讀詩歌的能力。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起) 以樂景襯哀情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承)—寓情於景—寂寞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