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案例共中學語文教學設計案例3篇 精選: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案例——助力中學語文教學創新

本文精選了多個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案例,包括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旨在幫助中學語文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同時也是對語文教學設計的一次展示和分享。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案例共中學語文教學設計案例3篇 精選: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案例——助力中學語文教學創新

第1篇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實施,作為一名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學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目標、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等方面。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和網路教學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視覺和資訊接收量,有利於資訊加工,培養了學生獲取資訊、運用和處理資訊的現代化素質。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恰當地創設情境,科學地組織學生的活動,確立科學、全面、具體的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利用多媒體展示的整合性,超文字連結的選取性,大容量儲存的豐富性,高速傳輸的便捷性,超時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特點,讓學生帶著任務和目標進行資料查詢、協作交流,模擬操作多媒體情景創設以及動態模擬展示等,使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在課堂彙報過程中,完成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的多向交流,教師在交流過程中完成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的評價、反饋和指導,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其主要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有了強烈的求知慾就產生了學習的動力,而課堂教學是培養中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場所。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學生是在被動的參與課堂學習這一總過程,大都缺乏學習興趣,師生間也缺乏更多的互動與交流。而現在,由於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這一狀況得到了很大改觀。不僅如此,利用多媒體在講授同樣的內容時,所花的時間比原來少很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講解一些抽象的寫景散文時,講得口乾舌燥,而學生對書中描繪的景象,感覺也總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現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教授這類課文,就方便、實效多了。繼續以講授《小石潭記》為例,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讓學生先欣賞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製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圖片,再讓學生用語言來描述自己喜歡的景象,說一說他們對所見景物的感受,然後再結合音樂、動畫與文章進行學習。學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圍的景緻美,又真正的體悟到了文字的韻味美,也對理解作者情感變化奠定了基礎,朗讀起來還聲情並茂,興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說教課亦因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學生的愉悅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從而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語文教學偏重知識系統和能力訓練體系,注重傳授語法詞彙知識,語言教 篇2:蘇幕遮 資訊化教學設計方案

?赤壁賦》是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②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上承《蘭亭集序》後接《遊褒禪山記》。這三篇都是古代山水

1、瞭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合的形式特點,鑑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

2、瞭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手法,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3、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瞭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

4、培養學生通過誦讀體悟和鑑賞優美、形象語言的能力。

5、培養對精品詩文的整體把握能力,能知人論世、領悟文旨、理通思路,賞析表現手法,辨別高下優劣。

6、培養學生勇於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高中起點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礎,對於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已經有了一些直觀經驗的積累,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因此,現階段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由繼續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逐漸將重點轉移到“鑑賞”的層面並嘗試文言文閱讀研究性學習。

另外,處於這個階段的學生都渴望長大,但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難以釋懷,心中充滿了迷茫。文章中蘇軾面對挫折的那種坦然、達觀的態度,恰恰使他們久旱逢春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啟發意義。我以《赤壁賦》為載體,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幫助他們快速成長為品性之人。

1、第一課時,先誦讀全文,把握全文大意;體會景、事、情交融的藝術境界,把握課文情感發展的脈絡。

2、第二課時,重點誦讀主客問答部分,深思其中蘊涵的情感與哲理;比較閱讀。

一課時應運用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多聽、多看、多記,同時讓學生有感情的反覆誦讀,重在整體感知,在梳理字、詞、句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第二課時重在研究性的討論學習,把握作者情感的變化,即合作探究,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東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他因烏臺詩案,因政治迫害被貶黃州。從政治生涯看,黃州是他的謫居之所,是他生命的低谷;而從文學創作看,黃州又是他的“洞天福地”,是生命的巔峰。最負盛名的 “赤壁三詠”就創作於此。同學們,讓我們品讀其三詠之一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走近失意飄泊中的蘇東坡。(伴隨多媒體錄音,展示《念奴嬌 赤壁懷古》)這首詞在詞的大江裡真是激起了滔天巨浪,從此一個聲音悠遠地響了起來——豪放派。那穿空卷雪的壯景彷彿還在我們面前,那人生如夢的浩嘆彷彿還在我們耳邊,讓我們帶著這些溫馨的記憶走進他的散文傑作《赤壁賦》。

( 新舊聯絡,激情匯入。老師帶有感情的解說,既使學生了解了文學常識,又引發了其閱讀的慾望。 )

學生將完成學案時遇到的困難,包括字音、句讀、難解的詞義及句意等,提出來集體討論,仍不能解決的,由教師引導點播。

2、初讀課文,學生互相讀給對方聽,糾正錯誤。完成檢測練習。

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練習,包括實詞的含義,虛詞的用法及意義,文言句式等,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幫助學生作好積累。

(①朗讀時,韻腳要交代明白,要響亮到位,使之同聲相應,一貫而下。②整句是靠內容上的互補,形式上的反覆來強化表達效果的,朗讀時不能將文氣讀斷,要讀得前者呼後者應,似斷實連。③層次內部讀緊湊,層次之間停頓要適度。④體會作者感情,避免造作,畸輕畸重,暴高暴底。)

第二段蘇子愀然,緣何而然?——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段客訴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

文章由景生情,緣情入理,由景而生樂情,樂極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達胸襟的展示,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努力堅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艱苦思想鬥爭的縮影。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深刻把握,水到渠成。

以上三個環節,循序漸進,完成第一層次的教學目標,耗時控制在30分鐘左右。

(五)重點閱讀“客曰”“蘇子曰”兩段,體會“客”之情與“蘇子”之理,並對此作出評價

以上環節耗時控制在10分鐘左右,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思維優勢,言之成理即可。

(六)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並介紹下一節學案的側重點。

問題:有人認為,文中“主”、“客”實為一體,你怎麼看待?

2、從蘇軾人生際遇入手,查閱有關資料,“知人論世”。

2、完成第二節學案。(讀《漁父》,藉助註解和釋文讀通材料。)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不同的人對待挫折的方法卻大不相同。好賭者借賭消愁,好酒者一醉方休;音樂家借音符抒發胸中的憤懣,文學家則借悲憤成就千古鴻文。蘇軾的《赤壁賦》就是在其人生的大悲憤大苦痛時寫就的“以文為賦”的不朽經典,它文質兼美,情理並茂。 “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今天我們就試圖走進作者的內心,感受哪一個在矛盾痛苦中完成昇華的靈魂。

1、主客是否為兩個人?面對眼前的景物,他們有怎樣的看法?從中看出他們對人生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思想。

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

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

(比較閱讀,深入理解文字的內涵,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師生互動,互相交流,通過理解探究走進作者的心靈。)

結合《創新設計》上相關背景資料、《念奴嬌 赤壁懷古》(1082年4月)《後赤壁賦》(寫於1082年10月15而課文寫於1082年7月16)進一步瞭解蘇軾這一時期的思想狀況。

2、如何正確評價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

明確:這緣於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能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3、三組學生分角色朗誦全文。一讀旁白,一讀蘇子,一讀客。讀出課文情感的變化。 說明:利用小組討論,減少任務量,加大課堂的容量。這一部分重在提高學生研究分析能力,通過對比閱讀、研究性學習,在蒐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鍛鍊,並且通過提供解讀的平臺,培養學生“知人論文”、“知人論世”的能力。

(三)再讀課文,鑑賞藝術特色感受思想內涵,然後請學生給本課做個結語(5——10分鐘) (小組交流總結,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點播提示並對學生提到的別具特色部分反覆誦讀品味。)

全文不論抒情還是議論,始終不離江上風光和赤壁故事。這就創造出一種情、景、理的融合,充滿詩情畫意而又蘊涵著人生哲理的藝術境界。第一段重在寫景,與作者超然曠達的心境相映成趣,也為下文的抒情、議論奠定了基礎。第四段雖然重在說理,卻借追述歷史陳跡、抒懷歷史人物而顯示人生與天地“變”與“不變’的哲理。 2.形象優美、善於取譬的語言特色。

如描寫蕭聲的幽咽哀婉:“其聲鳴鳴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聲、情,寫得具體可感,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 3.“以文為賦”的體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傳統賦體那種詩的特質和情韻,同時又吸收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使全篇文情勃鬱頓挫,如“萬科泉源”,噴薄而出。與賦的講究整齊對仗不同,它的書寫更為自由。如 開頭一段“壬成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參差疏落平白如話;以下直至文末,雖都押韻,但換的較快,而且換的處往往就是文義的一個段落,這就使本文特別易於誦讀,極富聲韻之美,體現出韻文文學的長處。

4.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緣於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說明:回頭再次審視這篇文章,同時也是對課堂的總結。

將《赤壁賦》與《念奴嬌 赤壁懷古》詞作比較,尋找思想內容上的異同,然後交流。 (參考:大致有“四同”:都是吟詠赤壁夜景,都聯想三國英雄的豪邁,都與他們自身比照,都有人生短暫之嘆。大致有“三異”:詞寫壯美之景,文寫靜美之景;詞寫成功的英雄,文寫失敗的英雄;詞僅限於“江月永恆,人生如夢”的浩嘆,而文有“物與我皆無盡”的超越,文更達觀、更樂觀。當然,同與異,只是相對而言或大致說來,其實往往同中有異,或者似異實同。如:寫周郎,志滿意得,寫曹操,落荒而逃,看起來不同,但兩者傳遞的資訊是一樣的——是非成敗轉頭空,只有大江永恆,江月永恆,自然永恆。)

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

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

本節課教學評價設計儘量體現素質教育要求,把評價的側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上,圍繞學生主動學習來評價;評價按“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展示交流”、“點撥昇華”、“達標反饋”五個遞進式的教學評價細目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訊息的評價,評價具有客觀性和可操作性。在評價結果中還體現出本節課施教之後的優點和特點,有助於教師的進步。

在本次課的設計中,本著“教師啟蒙,學生學習”的原則,由師生共同完成《赤壁賦》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參與知識的構建,做學習的主人。

教是為了不教,教的是學習方法,是學習思路。教材是一個例子,教師通過教一篇、幾篇課文,讓學生學會一類文章的欣賞,起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案例共中學語文教學設計案例3篇 精選: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案例——助力中學語文教學創新 第2張

第2篇

學校為了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每學期都組織“周研究課”活動。2014年10月,我作為高二年級的語文備課組組長, 在這次活動中講《滕王閣序》這篇課文。這是一次引發我很多思考的一次開課。

對這篇課文,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通讀全文,疏通文意,掌握重點詞語。 2.瞭解駢文的文體特點,領悟其音樂美。 3.體會作者複雜的感情,理解作者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賞析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在設計難點突破時,我考慮到學生獨立賞析難度較大,給學生提示了景物描寫賞析的角度:形、色、聲、動 。 我的目的是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詩文的美,自己能夠從不同角度揣摩、品味詩文的藝術性。

因為教兩個班級,又是面對全校語文教師的一節課,所以我先在不開課的班級上了一課,在那個班,學生反映很好,我對教材進一步熟悉,自我感覺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開課了,開始的時候很順利,誦讀,理解重點詞語,把握詩人情感。一切按我原來的設計進行。 然而到賞析名句這一還節,雖然我已經提示了角度,但一大部分學生仍然露出茫然的神情,感覺無從入手,有些冷場。這時,我只好另闢蹊徑,用杜甫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作為範例,來引導學生分析景物描寫語句,至此,學生才有所領悟。順利回答。最後歸納:

作者首先為大家描繪出一個曠遠的背景,水天相連,浩淼無邊。在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點綴以紅霞、野鴨,一派寧靜祥和。 色彩絢麗:

水天相連,一片青碧而紅霞在天上飄動,野鴨在紅霞中翱翔,造成藍天上一紅一白的色彩對照,構成的畫面更為明麗鮮活 動靜結合:

落霞、孤鶩寫動態,秋水、長天寫靜景,動靜結合,妙語天然。秋日佳景,躍然筆上,宛然在目

比擬修辭:無生命的晚霞與有生命的飛鳥並舉,賦予畫面以動感。 聲韻和諧:運用對偶句,韻律優美。

學生們終於領悟了千古名句,所言不虛。我又在學生嘖嘖稱歎時佈置學生將這兩句擴寫為一段散文,學生們熱情很高,甚至下課時還大聲背誦,有點意猶未盡之感。

課後,和幾位同學同事一起吃飯、聊天。大家對我上課時注重文字,側重語言品味的教學持肯定意見,但我總覺若有所失。我總覺得,我在上這節課時,還是準備不充分。

作為教師,上課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備課。備什麼?備教材,備學生。其實備學生太難了。一個班級五十多位學生的學習狀況、語文素養是不同的;同一個學生的昨天和今天也是不同的,思想、心態、情緒等一切的心理和身體的狀況都可能對學生造成影響;第二,所學內容的不同也可能導致教師對學生的瞭解不充分。不同文體、不同語言風格或不同思想傾向的文字都會因學生心理期待等原因有著不同的閱讀效果。而任何一點的不同都可能影響一節課的教學環節,影響一節課的精緻甚至常態。這樣,我們可以說,備學生是需要的,但只能在一個大略的層次上做一個大概的估計。所以,剩下的只能是備教材,因為只有教師對教材備充分了,才能任憑它“八方風來,我自巍然不動”。怎樣算是備好了教材?我覺得一是對教材爛熟於胸,從字詞句到文章結構主題手法等等都瞭然,二是要對所講知識理解充分,能夠聯絡舊有知識,讓學生從淺出入手,習得新知。

所以,我想,所謂的教學藝術,絕對不是用已經備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的進行教材的解剖,而是在充分掌握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課堂上的表現,根據教學目的隨時調整教學方法和重組教學環節。這是我想到的第一點。

一篇課文向學生講什麼、怎樣講,可能每一位老師的處理都不同,所以每一節語文課都可能招來異議。而優秀的老師決不是把一篇課文只當成一篇課文。他把這課文當成是整個系統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語文教學是一個大系統,它有些時候表現為樸素甚至是單調無聊的操作,有些時候表現為精彩紛呈的思想的碰撞,有些時候為精心的品讀體悟,有些時候為深思奮筆疾書??

語文教學可以看成是一項工程,甚至可能比工程還要複雜。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知識點都需要精心安排,課文和知識點的網路更要精心構建。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是因為他們有積累更有思想,而最重要的是把從教學實踐中來的教學思想再運用到實際中去,形成自己的教學王國。

所以我想,所謂教學藝術,它首先是對教材通盤熟悉的前提下,明確每一冊課文每一個單元每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其次是在課堂教學中能隨時根據學生的情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合理的教學結構,完成教學目標。

第3篇

教學機智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千變萬化的教學情景,迅速、敏捷、靈活、準確地作出判斷、處理,保持課堂平衡的一種心理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學機智既體現在解疑釋難中,又體現在生存技能的學習中。在此筆者列舉自己的兩則教學例項加以說明。

在美文《荷塘月色》的教學過程中,有學生說:“老師,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是如此美麗,可是,我表姐說,她去年到清華大學看荷塘,結果不是很美。”我突然想起,以前有同事也跟我談到過類似的感受。那時,我只是以“文學作品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敷衍過去,並沒有給出讓對方滿意也讓自己滿意的解釋。

當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時,我突然想到了“景語,皆情語也”,於是機智地解答道:

同學們都知道,“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知道近代學者王國維關於“情”“景”關係的論述:“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我以前的同事去看了清華大學的荷塘後,和你表姐有相同的感受。你表姐的情況,我不清楚;但卻知道那位同事的情況:他是白天去清華大學看荷塘的,荷塘的景色盡收眼底;加上他是和同學一塊兒去的,便少了些寧靜,多了些喧囂。朱自清卻是一個人夜遊荷塘,光線自然沒有白天亮,且天上有一層淡淡的雲,月光也是淡淡的,故朱自清看到的荷塘應該是朦朧的、寧靜的。

我的同事剛被提拔為中層幹部,又被派到名牌大學進修,正在春風得意之時,自然沒有朱自清的苦悶與彷徨,所以他眼中的荷塘只是一個客觀的存在物,並沒有傾注他的內心情感;朱自清筆下的荷塘卻處處都打上了他情感的烙印。作者借“荷塘月色”之景,抒“頗不寧靜”之情,“荷”“月”之高潔正象徵了作者高尚純潔、樸素無華的品格。所以在《荷塘月色》中,無論是荷塘,還是月色,都成了作者寄託思想感情和理想人格的載體。你的表姐也好,老師的同事也罷,都沒有像朱自清那樣傾注情感,因而感受不到荷塘之美也是自然的事情了。正所謂“醉眼看花花欲醉,淚眼問花花不語”啊。

這樣機智地為學生解疑釋難,便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進而加深印象。

在《觸龍說趙太后》的教學過程中,講到觸龍見到太后時並不直接談長安君做人質之事,而是問飲食住行、求舒祺之事、論王位承襲,最後才談到人質,這時,有學生小聲地在下面說:“好假喲!”

我靈機一動:讓學生學習生存技能的機會來了!於是這樣闡釋道:對真假問題,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看待事物,我們也應看到事物的本質。如《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為了說退秦師,燭之武雖然時時刻刻想著鄭國的利益,卻口口聲聲說為秦國著想,終於保全了鄭國。你能說燭之武對鄭國的赤誠之心是假的嗎?如果說坦言相告而讓鄭國滅亡成真,那麼我想鄭國的百姓寧可要保全鄭國的假,也不要將帶來滅國之災的真吧?

在《觸龍說趙太后》中,觸龍沒有開門見山地提出人質問題,而是採用高超的進諫藝術說服趙太后,換來了齊國的救兵,保全了趙國。你能說觸龍對趙國的耿耿忠心是假的嗎?

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我們知道鄒忌也沒有直接談及興利除弊之事,而是從閨房小事說起,讓齊王採納了建議,換來了齊國的強盛。你能說鄒忌對齊國的熱愛之情也是假的嗎?

從同一單元的三篇古文中,我們可以領悟到進諫藝術的魅力,亦即說話藝術的重要性。正如我國古代著名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所說的那樣:“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在現實生活中,希望同學們多多學習燭之武、鄒忌和觸龍的說話藝術。與人相處時,希望同學們認真講究說話的藝術;和人溝通時,希望同學們儘量做到“忠言亦動聽,良藥不苦口”。即使做不到,也應該有講究說話藝術的意識,因為在現代社會中生存,需要這種說話藝術和交際技能!

這樣機智地利用教學契機,便可不露痕跡地教育學生學習生存所必需的技能。語文教學---機智案例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