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通用2021

根據課程進度,逐步進行範圍、型別、合作者、資訊化工具來制定教學設計。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設計通用2021,供大家參考。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通用2021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通用2021
  
  一、教學設計說明
  
  教材是學生們最熟悉的,卻又是最易遭忽視甚至是冷遇的書。
  
  1、為了讓學生們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大學聯考優秀作文的片斷,讓學生們知道我們手中的課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寫進作文的。
  
  2、讓學生回憶學過的課文,並說說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學人物。
  
  3、教學活動——學生挑戰老師:學生給老師出若干話題,老師以一則選自課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項鍊》)構思學生的話題。
  
  4、教師出一個話題——“空間”,讓學生選用已學的課文素材構思作文,然後說說其構思。
  
  5、教師出15個左右的話題,讓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話題,運用課本素材,快速構思,寫一個片斷。
  
  二、教學過程
  
  1、先問同學們一個問題:“你們怕寫作嗎?”
  
  學生有的說“怕”,有的說“不怕”,也有的不以為意。
  
  教師:怕寫作文,究竟怕什麼呢?
  
  (生答,教師隨機總結出發言要點)
  
  教師:構思平淡、語言貧乏、素材平凡……如同學們所說的,確實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 們在寫作時文思枯竭,言語乏味。因此,常聽到有同學感嘆 “作文難,難於上青天” 。問題有很多,今天我們來解決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就是“素材的挖掘、運用(板書)”。
  
  有人說從小到大寫了那麼多作文,寫到最後都無話可說,無材可用。可是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想想看,我們從國小開始,到現在,讀了多少書,看了多少影視劇,聽過多少故事,有過多少親身經歷,又滋生過多少關於人生的感慨,寫作的材料會少嗎?我覺得恰恰是太多了,所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啊。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繚亂,竟不知如何取捨,如何運用了。所以我們很多同學可謂是:“捧著金碗去討飯,躺在金山上哭窮”。
  
  為了證明我並非言過其實,我們先來讀一個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片段
  
  (幻燈片):
  
  唯有風,可以穿越荊棘。 縱然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我們依然要相信:“淺草‘也’能沒馬蹄”(用幻燈打出課題)
  
  2、素材很多,如溺水三千,我們只取一瓢飲之,取的是人人熟悉卻熟視無睹的高中語文課本這一個素材庫。大家一起來說說高中學過的課文中,哪些作家、作品令你印象特別深刻?
  
  ……(生答,教師隨聲附和,點頭表示讚許或贊同)
  
  我聽同學們說起課本內容,都是如數家珍啊。原來課文素材,就是我們唾手可得的一瓢清泉。
  
  我把課文素材分為三個方面的內容:文學形象、名人名家、經典作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同學們建立自己的素材庫提供一個範例。如果平時同學們能有意識地把材料分門別類,對材料進行多角度的開發和思考,寫作的時候就可以信手拈來。
  
  3、挑戰擂主
  
  課本,就是被我們踩在腳下的一座金礦。那麼它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挑戰擂主”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我是“擂主”,你們是挑戰者。怎麼挑戰呢?很簡單,我選用一則材料(如:莫伯桑的《項鍊》),大家給我出作文題目,看看我能否最大限度地將材料運用到話題中去。
  
  當堂練習。
  
  4、牛刀小試
  
  (幻燈片:空間)
  
  (學生髮言,教師點評)
  
  5、大顯身手
  
  看來,我們的課本,確實是一座寶藏,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金礦。而話題則如滿天的繁星,僅同學們平時寫過的作文話題,就相當多。還記得你們寫過哪些話題嗎?(學生髮言)
  
  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精彩,由此看來,我們的課本,不僅是一瓢清泉,一座金山,更是一把利刃,是倚天劍屠龍刀,握著它,就增添了無窮威力。在武藝高強的人手裡,更是可以衝開話題作文的團團迷霧,種種束縛,遊刃有餘。我希望大家都能成為一個寫作高手。我們的口號是——大家一起來——“把有限的素材運用到無限的話題中去!”
  
  三、教後反思
  
  作文教學一直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而學生又感覺到寫作文的困難比較多。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材可用,這是學生在寫作文時遇到的一個顯著問題。教師該如何面對這種情況呢?學生們需要一眼“清泉”,那麼,教師就必須帶領學生去挖掘“源頭活水”,教學生最大限度的去開發和利用已學的知識。作文的素材是無比豐富的,也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大到地球、宇宙的運動變化,小到一花一木,甚至一隻蟲子、一粒塵土,都可以寫入作文。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樣的,我們的學生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發現作文素材的眼睛。實際上,除了課本的素材之外,還有影視、文學作品,親身經歷,所見所聞,歷史名人等,教師可以有系統的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寫作文時不再陷入“巧婦難於無米之炊”的困境。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通用2021
  
  一、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體會印度人民對甘地的深厚感情,瞭解訊息的深層內涵。
  
  2、知識與能力目標:體會訊息的結構特點, 比較訊息與通訊的不同,學會訊息的寫法。
  
  3、過程與方法目標:用心感受課文中有特色的語言,評價感人肺腑的人物——甘地。綜合 運用比較閱讀,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找出訊息的各要素,能分析訊息的不同結構形式,能具體地區分通訊與訊息的不同。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訊息的各個組成部分(導語-主體-結尾)和結構形式(倒金字塔形式)
  
  2、比較訊息與通訊的不同。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學習方法:感知課文,比較閱讀、合作探究
  
  課前預習
  
  1、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課文《甘地被刺》P51頁
  
  2、利用自習課時間要求同學們閱讀《真實快速地報道生活》P57-60頁
  
  教學過程實錄
  
  (一) 匯入新課
  
  師: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份報紙,請大家找出你最先看到的新聞標題和新聞內容,思考一下, 何為新聞以及新聞的特點。
  
  生:各自讀出自己手中報紙中的新聞,回答問題:“新聞就是寫出新鮮的事;新聞要真實;新聞要吸引人,特別是標題……”
  
  師:同學們說出了自己的感覺,很好,下面我們來準確地概括一下:
  
  新聞是一種事實的資訊,也就是說它的本質就是真實,我們說新聞新聞,為什麼新聞姓“新”而不信 “舊”呢,記者最忌諱“昨天”這個詞,快是新聞的競爭條件,也是新聞的質量體現,也就是說快速是新聞的生命,那好,根據新聞的兩個特點,我們可以給新聞下一個定義: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板書:新聞是對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 特點: 真實(本質) 快速(生命)
  
  當然,新聞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包括訊息、通訊、調查報告、報告文學、特寫等文體;狹義的新聞指的就是訊息。今天我們主要是學習的是訊息這種文體。
  
  好,現在我們詳細瞭解一下關於新聞的知識,請同學們開啟書P58頁從第二自然段看一直到59頁中間那一部分,邊讀邊畫重點,2分鐘時間,然後我叫同學來回答問題。好,現在開始。
  
  師:提問: 新聞訊息的結構有哪幾部分?
  
  生: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師: 完整的訊息標題包括什麼?
  
  生:引題、正題、副題
  
  師:什麼叫做導語?它通常包含什麼?
  
  生:訊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的一句話叫做導語,它包含五個“W”和一個“H”: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板書:訊息的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尾
  
  標題:引題、正題、副題 導語: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高中語文教學設計通用2021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重點分析小說所描寫的“邊城”的風土人情,體會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2、把握對人物的描寫,分析主要人物重點是翠翠的形象。
  
  3、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教學重點:
  
  主旨和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方法:
  
  品讀法。
  
  第一課時
  
  一、 教學匯入:
  
  投影:
  
  1、“美字筆畫並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認識,愛字雖人人認識,可是真懂得它的意義的人卻很少。”
  
  2、“我崇拜朝氣,歡喜自由,讚美膽量大的,精力強的……這種人也許野一點,粗一點,但一切偉大事業,偉大作品就只這類人有份。”
  
  情學生談談這兩句話的體會(略)
  
  這位追求美愛與自由,熱愛青春與美的作家就是現代小說家——沈從文。
  
  二、介紹作家作品。
  
  沈從文(1902-1988),我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嶽煥,筆名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鳳凰人。苗族。1918年國小畢業後曾入本鄉土著軍隊當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開始在《晨報副鐫》、《現代評論》《小說月報》《新月》上發表作品,並與胡也頻編輯《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週刊。1927年到上海,與胡也頻、丁玲等編輯《紅黑》雜誌,並參加新月社。1930年在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在北京主編《大公報》副刊《文藝》及天津《益州報》副刊。抗戰爆發後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回北京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並繼續辦原刊物,以此為陣地,集合許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後曾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館工作,在中國古代服飾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績卓著,有許多專著。197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員。其文學創作巨集富,數量驚人,有小說、散文、文論、自傳、通訊等集子七十餘種,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的作家之一。主要作品集有《鴨子》《蜜柑》《神巫之愛》《虎雛》《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駿圖》《湘西散記》《邊城》《長河》等。其中短篇小說《丈夫》《貴生》《三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學貢獻在於創造了一種描寫特殊民情的鄉土文學,並受廢名影響,取其抒情筆調,發展了新文學中抒情小說的文學形式。大部分小說是以湘西生活為背景,對故鄉人民懷有不可言狀的同情和溫愛。以其特異的“生命形式”,熔生動豐富的社會風景畫和優美清新的風情風景畫於一爐,展示其民情的粗獷強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反樸歸真的牧歌情調。這種鄉土抒情體的美學風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會理想,也對後來作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三、識字與解詞: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喁喁( )黑黝黝( )燜菜( )竹篁( )碧溪 且( )儺送( )涎皮( )甬道( )莞爾( )濱水( )蒿艾( )角隅( )胡謅( )嗤笑( )茨灘( )碾坊( )茶峒( )
  
  四、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以下步驟把握小說情節:
  
  1、請學生複述小說的情節
  
  2、提問:這篇小說的情節,前後有許多照應,請找幾個例子
  
  點撥:
  
  (1) 翠翠夢中摘虎耳草。
  
  ——父母對歌相戀的故事翠翠問外公“萬一我跑了呢?”
  
  ——翠翠想“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翠翠夢中聽歌“像跟了聲音各處飛
  
  ——外公講翠翠父母唱歌相戀,“就是這歌唱出了你”翠翠說:“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翠翠夢見摘虎耳草,“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祖父所唱的歌,原來便是那晚上聽來的歌。
  
  ——儺送唱了一夜的歌。
  
  3、理清小說思路
  
  (1)黃昏看景,幻想出走
  
  (2)無人理解,內心悲傷
  
  (3)月下故事,埋下陰影
  
  (4)夢中聽歌,感情清晰
  
  (5)兄弟比歌,天保闖灘
  
  (6)夜晚等歌,祖父暗示
  
  (7)吹笛談心,感情明確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通過小說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2、結合人物分析,領會作者的創作目的,小說的主旨。
  
  3、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樹立愛世界、愛人類、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通過小說的語言、心理、環境描寫,分析主要人物翠翠的形象。
  
  教學難點:沈從文的小說風格。
  
  教學方法:品讀法。在小說中,翠翠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天真少女形象。情竇初開的少女的心思和行動往往給人以一種難以琢磨的感覺。翠翠作為也不例外,你能否找出幾處?
  
  明確:
  
  (1)翠翠看著天上的紅雲,聽著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兒薄薄的淒涼。
  
  (2)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 ,產生出走的念頭?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麼就“忽然哭起來了”後來心中又“很覺得悲傷”?
  
  (4)在聽父母的故事是,翠翠為什麼要“間或籲一口氣”?
  
  (5)翠翠為什麼要做那樣的夢?為什麼平時攀折不到的虎耳草輕而易舉摘到了?
  
  (6)翠翠在月光下吹著蘆管,為什麼“覺吹得不好”?祖父長長的曲子,為什麼“翠翠的心被吹柔軟了”?
  
  (7)最後,祖父唱了十個歌,翠翠為什麼自言自語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
  
  (一)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閒坐下來。看著天上的紅雲,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湧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麼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麼”。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淒涼”。
  
  (二) 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並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後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嚐嚐失去她的痛苦。
  
  更感人的是後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彷彿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
  
  其實,翠翠此時心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麼“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鬱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祕的內心情感託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 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閒地過渡,又有誰能瞭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閒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樸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翠翠的夢寫了翠翠渴望得到幸福生活的躁動心理。翠翠情竇初開,聽到外公講父親和母親浪漫的愛情故事,不由得聯想到自己的感情。因此夢見自己上山崖摘虎尾草。“平時攀折不到手”的虎尾草,她很容易地摘到了。她內心裡以前對儺送朦朧的感情,現在明確起來了。“不知道把這個東西交給誰去了”又表現出她內心的忐忑不安。 月光如水,等待的人卻沒有來。“一片草蟲的清音復奏”,更使翠翠的心亂,連蘆管也吹得不好了。祖父吹了長長的曲子,婉轉的曲調使“翠翠的心被吹柔了”,心像月光般清澈溫柔起來。翠翠最後聽祖父唱歌,就是儺送昨晚唱的歌,心裡踏實了,她知道儺送也像自己愛他一樣,愛著自己。她說:“我又摘了一把虎尾草了。”這時她已經 知道虎尾草要交給誰了。 朦朧 清晰 明確。
  
  作為翠翠世上唯一的至親,祖父對翠翠的感情是如何看待的?他的心情怎樣?又是如何去做的?
  
  明確:
  
  心情:既憂愁又快樂
  
  明確:天保和儺送突然發現兩人愛上的竟是同一個姑娘,眼看兄弟要變成情敵,他們沒有反目成仇,也沒有像流行小說寫的那樣,其中一個慷慨“出讓”,他們懂得,姑娘不是財產,感情沒有價格,你必須接受姑娘的選擇,而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選擇。於是他們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競爭,哥哥走了車路佔了先,就一定讓弟弟走馬路先開口,結果一唱定乾坤,這裡沒有裁判,沒有評委,沒有公證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濃於水的手足深情。為了成全弟弟,哥哥帶著失戀的憂傷遠走他鄉……
  
  翠翠是一個怎樣的形象,爺爺又具有怎樣的性格,天保和儺送又是怎樣的人?
  
  中篇小說《邊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是他表現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過湘西兒女翠翠戀人儺送的愛情悲劇,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一代又一代重複著悲塗的人生,寄託了作者民族的和個人的隱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