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7篇 點亮小手探索世界——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本文是一份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旨在通過親身參與、觀察、探究的方式,培養幼兒對自然的興趣和好奇心,並促進其認知、語言、動手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本教案涉及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科學知識,適合中班幼兒使用。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7篇 點亮小手探索世界——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第1篇

風車是幼兒極為喜愛的、製作簡單的一種玩具。無論何時,都能玩。在玩風車過程中孩子們發現紙做的風車很容易就破損壞掉,“用什麼紙製作風車更好”成了孩子們爭論的話題,他們都要自己製作風車,並且還提議要進行風車比賽。為此開展了此次活動《有趣的風車》,讓幼兒在製作風車、玩風車的過程中探索什麼紙適合做風車。

紙張(報紙、宣紙、瓦楞紙、手工紙、掛曆紙、皺紋紙、錫紙)、吸管、安全釘若干、幼兒個人猜想記錄、集體記錄表。

有玩風車的經驗,知道製作風車的方法,在玩的過程中提出提問,對什麼紙適合做風車有了疑問並做了猜想。

讓幼兒到戶外動手玩一玩自己親手製作的小風車,讓幼兒感覺、發現誰的風車轉得更好。

4、想一想(由分享個人驗證結果引出集體驗證表進行經驗梳理)。

教師:你的驗證結果是什麼?是哪裡出了問題?(引導幼兒分析“為什麼用瓦楞紙、皺紋紙製作的風車轉不起來”。)

教師:你的風車轉得很快啊,請你說一說你是用什麼樣的紙製作的?(引導幼兒總結什麼紙適合做風車)

教師:能轉動的風車是哪些紙做的?哪些紙最適合做風車?

活動生成源於幼兒在玩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材料也是根據幼兒猜想,提供了生活中常見而又熟悉的紙張,如報紙、掛曆紙、錫紙……並使幼兒在戶外遊戲和玩中充分感知和探索,讓他們發現和感受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科學就在身邊。活動中讓幼兒自我猜想、自我驗證,在遊戲中引導幼兒積極主動探究“什麼紙張最適宜做風車”。活動遊戲性、操作性強,體現了讓幼兒在做中感受,做中學習的教育方法。教育活動流暢,環節層層遞進,教師的提問啟發性強。活動中記錄方法新穎,採用實物(具體紙張)記錄的方法,既具體形象,又縮短了幼兒記錄的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用於探究紙張的適宜性。

活動可以更開放一些,如不一定非得讓幼兒猜想哪一種紙張適合做風車,可以讓幼兒猜想哪些紙張適合做風車,然後讓幼兒製作多個風車,這樣幼兒可以將幾種紙張製作的風車進行比較(也可以與同伴比較)從而得出更科學的答案。

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都是老師為孩子先準備好材料,幼兒只要製作就行了,這樣就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而這次我為孩子提供了多種製作材料,讓幼兒自己動腦筋選擇材料過程中包含了豐富的學習內容,而且孩子們對於自己選擇的材料很喜歡,製作風車的過程也十分順利。

問題是孩子學習的開端,也是教師瞭解孩子的視窗。本活動正是抓住了孩子們在玩風車的過程中提出“用什麼紙製作風車更好”這一問題生成的。孩子們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他們學習發展的過程,也是他們積極思維、發展個性、培養良好學習態度和方法的過程。

由於前期經驗鋪墊不夠充分,有的幼兒因為對製作風車的方法不是很熟練,所以即使選擇了適合做風車的紙張也沒有得到成功的體驗。針對此種現象,教師並沒有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恰當把握時機,當老師知道有的幼兒想用皺紋紙做風車後,老師沒有急於否定,而是等幼兒發現皺紋紙做的風車轉不起來時,才引導幼兒分析“為什麼用皺紋紙製作的風車轉不起來”。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活動的閃光點,教師能抓住這些教育契機及時引導幼兒主動探究。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7篇 點亮小手探索世界——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第2張

第2篇

1、激發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歡樂。

3、幼兒能進取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本事。

小鏡子、不鏽鋼勺子、反面帶有雙面膠的小動物圖片數份,最少人手一份。

師:桌子上有一些東西,我們一齊來玩一玩吧,看看你們能發現什麼?

小結:鏡子能夠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頭就能夠看見身體後面的小朋友。

②牆上為什麼會有光點?(鏡子將陽光反射到牆上就產生了光點。)

④你是怎樣讓它動的?(光點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小結:在陽光下,鏡子能夠在牆上產生光點,還能讓光點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1)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子來?

(2)玩“勺子裡的`哈哈鏡”的遊戲。提問,幫忙幼兒有條理地探究。

①你在勺子的什麼地方看到了自我?是什麼樣貌?(原先勺子是個哈哈鏡)。

②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③從勺子裡的哈哈鏡看到的自我與鏡子裡的一樣嗎?為什麼?

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應對光反射的不一樣,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小結:“動物追逐戰”太好玩了,你的小動物跑的快嗎?

2、請幼兒說說在勺子裡的哈哈鏡裡看見了什麼?它跟原先的物體相比,有什麼變化?

3、引導幼兒思考:用不一樣的勺子“拍攝”的同種物體,結果是否一樣?為什麼?

4、引導幼兒初步感受勺子大小、新舊與影像之間的關係,給幼兒留下繼續探究的空間。幼兒在玩“哈哈鏡”中結束活動。

把不鏽鋼碗、勺子、鏡子、杯子、三菱鏡等“鏡子”投放在科學區中,供幼兒繼續探究其中的祕密。

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期望嘗試的慾望,強調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第3篇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小結:馬路上有各種各樣的車,有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公共汽車、小轎車,還有大卡車、麵包車,它們的樣子都是不一樣的。

小朋友,再看看這些車裡裝的是什麼?(有裝貨物的,也有坐人的)什麼樣的車乘的人多?什麼樣的車裝的貨最多?

你們都帶來了小汽車的玩具,現在,我們都來當小司機,開車的時候要說一說你開的是什麼車?說對了可以通過馬路,說錯了也沒有關係,其他小朋友會幫助你的。

分組在桌上玩模型車,在桌上放長條形的積木或白紙條為馬路,幼兒輪流在“馬路”上開,開車的時候發出與汽車相應的聲音,並說出什麼車開過。小司機說對了才能通過馬路。

教師:我們想把汽車放回停車場,然後再去開一輛小汽車,看看這輛車你認識嗎?

汽車對我們現今的社會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每天都可以見到各種各樣的汽車。而小朋友的玩具中汽車也佔了很大的篇幅,孩子們也對汽車很感興趣。

孩子是我們教學活動中的主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引導孩子回憶早晨自己是坐什麼車子來的,激發孩子對車子的興趣。然後提供各種各樣的玩具汽車供孩子自由地觀察,在同伴的相互交流中初步瞭解各種汽車的名稱和作用。在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中,不論男孩女孩都表現出對車子濃厚的興趣,孩子們相互討論得很激烈。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知識、經驗相互碰撞,探索興趣大大增加,孩子們想看、喜歡看,並樂意表達。

第4篇

2、培養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聲說話的能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1、看書,跳水,喝水,吃飯,球,衣服的圖片各一張。

教師和幼兒一起唱歌,跳舞走進活動室,引出動詞“唱、跳”,鞏固幼兒對動詞的理解。

(2)請幾個幼兒把與圖片相應的動詞貼在圖片下面。

教師出示動詞“看”,提問:“看,除了看書,還可以看什麼呢?以此類推,讓幼兒用“看、吃、跳、喝”進行組詞。

3、在此基礎上,擴充套件幼兒思維,發展幼兒想像力,引導幼兒學會正確運用動詞,並進行組詞。

教師引導幼兒:你們的衣服是怎樣來的?買來的?引導幼兒組詞:穿衣服、晾衣服、收衣服、疊衣服......

教師引導幼兒正確運用動詞:有一個球,你們打算怎麼玩這個球呢?啟發幼兒組詞:拍球、打球、踢球……教師隨之貼出動詞字卡。

教師出示一組動詞,教幼兒認讀幾遍,再出示幾組欠缺動詞的句子,請每位幼兒找一個合適的動詞填到句子的空括號裡。如:愛,我愛媽媽;開,我想開車等等。

今天我們學了很多動詞,現在我們的身體好像也想動一動了。好,現在我們的到果園裡去摘果子吧。教師帶著幼兒跟著“摘果”舞曲邊摘邊走出活動室。

社會:使幼兒掌握人類的簡單動作和愛好,加深對動詞的理解。

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親身體驗各種動作。如一起玩球、跳舞、吃飯。

在語言區裡投放各種小圖片及其字詞卡,讓幼兒看圖學動詞、組詞、說句子。

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正確地運用動片語詞、造句。

第5篇

1.幼兒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初步瞭解螃蟹的特徵和運動方式。

2.幼兒敢於探索、樂於表現,體驗科學探究的快樂。

1.小螃蟹若干,大螃蟹兩隻(一公一雌)、熟螃蟹一隻。

t:今天,我們班來了一群朋友。(教師出示放有小螃蟹的大盆)瞧,是誰呀?

t:哇!你真勇敢!你是怎樣捉螃蟹的?捉螃蟹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啟發幼兒根據自己捉的經驗來講述)把你的好辦法告訴給你的好朋友吧!

二、捉捉玩玩,觀察螃蟹的特徵及運動方式。

1)t:螃蟹身上有些什麼祕密呢?請小朋友把螃蟹捉在手上研究研究,並且把發現的祕密說給好朋友聽。

2)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說一說自己的發現。(要求幼兒將螃蟹放回大盆中。教師手捉一隻大螃蟹,便於幼兒表達自己的'發現。)

t:(將另一隻大螃蟹也捉到手上,讓幼兒觀察螃蟹的肚子。)這兩隻螃蟹有什麼不同?(認識公螃蟹雌螃蟹)

t:瞧!今天我還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現在,請你們用這些材料和螃蟹玩一玩,看看還能發現什麼祕密?

幼兒自選材料和螃蟹玩一玩,教師巡迴指導,並鼓勵幼兒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s:我發現小螃蟹的鉗子很厲害,我用一根吸管碰它的身體,它就張開鉗子夾住不放。

s:我發現小螃蟹的眼睛碰到東西就會縮排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會兒就又伸出來。

t:到底是為什麼呢?今天大家回家後,去找找這個答案好嗎?

三、出示兩隻螃蟹,一隻是煮熟的,一隻是活動螃蟹。

t: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天你們回去後,再找找資料,明天來告訴大家,好嗎?

2)在圖書角投放有關螃蟹的圖書、vcd、圖片等,便於幼兒查詢資料。

第6篇

為了更好的實現幼兒科學教育目標與價值,幼兒園的研究團隊群策群力,歸納總結了幼兒科學活動的優秀的教學方法--"四環教學法"。

本次活動,通過遊戲《壓不扁的瓶子》引發幼兒探究的興趣,而《杯子出來了》《吹氣球》兩個小實驗,引導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感知空氣壓力這一科學現象,運用從實驗中獲得的新經驗解釋生活中的有趣現象,體驗空氣壓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活動中通過猜想-嘗試-分享-再嘗試的方式,引導幼兒自主探究、發現空氣壓力的存在,瞭解空氣壓力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引發幼兒探究合理利用空氣壓力的興趣。

1、感知塑料杯吹出及氣球吹不起來的原因,瞭解由空氣壓力產生的有趣現象。

2、能在實驗中主動探究、自主發現空氣是有力量的。

3、對科學遊戲產生興趣,簡單瞭解空氣壓力對生活的幫助。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主動探究空氣壓力的.有趣現象,瞭解其和生活的關係

紙杯、塑料杯各19個,大飲料瓶、吸管、氣球各19個,記錄表1張、即時貼若干,磁鐵10塊,課件及視訊

(一)由遊戲《壓不扁的瓶子》匯入,引發幼兒對空氣壓力的興趣,知道空氣有力量。

1、課件:邀請幼兒進入米奇科學之旅,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遊戲《壓不扁的瓶子》。提問:為什麼瓶子壓不扁?瓶子裡面充滿了什麼?

小結:蓋上瓶蓋後,裡面的空氣出不來,頂住了瓶子,所以使很大的勁也壓不扁。得出結論:空氣是有力量的。

(二)通過遊戲《吹氣球》,讓幼兒在探究中發現空氣是個大力士

1、遊戲《吹氣球》,提問:米奇妙妙屋裡的科學遊戲可真有趣,咱們繼續出發,看看米奇又為我們準備了什麼?

2、通過吹氣球-猜想放到瓶子裡的情況---嘗試操作---得出結論:放到瓶子裡的氣球是吹不起來了,因為裡面充滿了空氣,空氣真是個大力士。

(三)通過遊戲《杯子出來了》,讓幼兒瞭解空氣無處不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幫助。

1、教師出示兩個杯子(紙杯和塑料杯)。請幼兒猜想:把塑料杯子放到紙杯裡,不用手的情況下,用什麼方法可以讓塑料杯子出來?

小結:空氣無處不在,它不僅可以讓我們呼吸,空氣的壓力還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幫助。

(四)通過分享交流、觀看視訊,瞭解空氣壓力和生活的關係,萌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

1、交流:你知道生活中空氣壓力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幫助?

2、觀看視訊,教師總結:空氣的壓力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便利,小朋友們從國小習科學知識,長大可以利用空氣的壓力的原理,創造出更多幫助人們生活的物品。

第7篇

1、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剝一剝、嘗一嘗等感知活動,感知、探索荔枝的特徵。

2、探索怎樣用又快又方便的方法剝開荔枝,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興趣。

師:今天老師就帶來了許多荔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荔枝是怎樣的呢?

師:用小眼睛觀察一下荔枝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

師:荔枝裡面有什麼呢?自己想個最好的辦法來開啟荔枝,待會請你來告訴小朋友你是用什麼方法將荔枝開啟的?

師:我剛發現有小朋友是用嘴巴咬的方法去開啟的,這樣一點都不衛生,所以我們不好用嘴巴去咬荔枝。那我們有什麼好辦法嗎?要又快又方便。(嘗試第二次剝荔枝)

師:我們都剝好了,發現裡面的`荔枝肉是有點透明的,那我們現在聞一聞,荔枝是什麼味道?

師:我們一起來嘗一嘗荔枝到底是什麼味道的呢?看一下荔枝肉裡面還藏著什麼?

師:荔枝肉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蛋白質,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但是荔枝也不能多吃,多吃會出現頭暈、口渴、噁心、出汗、肚子疼、心慌等現象,會得“荔枝病”呢。

師:現在我們用剝下來的荔枝殼或核拼成一幅畫或一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