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彙總5篇 中班科學探索:活動教案大集合

本文是針對中班兒童的科學活動教案進行的彙總。通過本文,教師們可以輕鬆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孩子們打造有趣、生動的學習體驗,提升科學教學成效。

關於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彙總5篇 中班科學探索:活動教案大集合

第1篇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甜滋滋的柿子,堆滿了水果店,空氣裡到處瀰漫著香香的水果味,這隨手可得的水果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於是《秋天的水果》主題應運而生。幼兒在看看、摸摸、嚐嚐的過程中,感知了各種水果的色、香、味、形,其中在做水果色拉和榨汁前,發現幼兒在清洗水果時對出現的沉、浮現象產生了好奇,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果寶寶探索的興趣,於是就生成了本次活動,旨在讓幼兒再猜一猜、做一做、記一記的過程中發現不同的.水果在水裡所產生的各種有趣的沉浮現象,體驗“做中學”的樂趣。

1、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觀察發現不同的水果在水中所產生的各種有趣的沉、浮現象。

2、學習把實驗的結果用記錄的方式描述出來,體驗實驗成功的樂趣。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1、實驗材料:蘋果、梨、葡萄、小番茄等水果,小水桶人手一隻,人手一塊記錄板,筆記錄紙。水果盤、抹布。

2、活動前孩子們玩過水,有沉浮經驗;認識過相關的水果。

我們在清洗水果時,小朋友們發現有些水果是浮在水面上的,而有些卻是沉到了水底,真有趣。

今天小朋友帶來了一些水果,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我們不單要試試這些水果,還要象科學家一樣把結果記錄下來。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水果寶寶。(出示教師記錄表)

我們來看一看,記錄表上有哪些水果寶寶旁邊的波浪線表示什麼?如果浮在水面上,我們該怎麼來表示呢?誰有好辦法?請一個小朋友來教一教大家,好我們就用這個方法好不好?

依次出示不同的水果,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測作具體記錄。如有爭議寫上不同答案的人數。

師:到底是不是這樣呢?等一會兒請小朋友把每種水果都試一試,而且每試一種水果就把結果記錄下來。水遇紙會溼,記錄前要先擦乾手。

幼兒進行實驗,把結果記錄在紙上,然後放在黑板上。

1.展示幼兒記錄紙,交流實驗情況,並和集體預測比較。

師:剛才我們小朋友都做了實驗,通過試驗我們發現了什麼?現在我們來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請兩位幼兒上來,尋找不同的結果,再一次用實驗驗證,並與預測的結果相對比,增加趣味性。

今天我們通過親手實驗發現了有趣的沉浮現象,有的水果是浮在水面上的,如蘋果,橘子,棗子,香蕉,有的放在水裡會沉下去,如石榴,柿子,葡萄,我們還發現有的水果從樹上摘下來時間長水分幹了放在水裡也會浮起來。實驗的結果和我們事先猜的有很多不一樣,所以一定要動手試一試才能知道真正的結果。

除了水果,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是浮起來的呢?哪些又會沉下去呢?我們以後再去找一找,試一試,把你實驗的結果跟大家一起分享好嗎?

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並觀察不同物體在水中的狀態,幼兒興趣濃厚,喜歡動手操作,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課時思路清晰,活動中每個環節都有小結,小結語言還是很精準有效,幫助孩子理解沉與浮的祕密。

關於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彙總5篇 中班科學探索:活動教案大集合 第2張

第2篇

一、活動名稱:中班科學活動:水資源的利用――巧澆菜園

二、活動內容:把收集來的水資源,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

下雨了,孩子們高興極了,潤潤說:“我們菜園的菜寶寶可以喝飽水了,雨下得非常小,我想帶著孩子出去看看,這麼小的`雨會讓菜寶寶喝足水嗎?

孩子們拿著小鏟子在挖地下的土,倩芸驚訝的發現地下的土還幹著呢,這時有人提議說:”我們還是接一點兒水來澆菜吧,這樣快一些“,我說:”用雨水澆不是更好嗎?“開心說:”可是雨太小了,澆不到菜根呀“,我請孩子們一起來想辦法怎樣利用雨水才能澆到菜根?

沿著排水管挖幾條小溝,排水管裡的雨水就會集中起來順著小溝通向菜地,這樣彙集起來的雨水會就會很快流入菜地,慢慢滲入到菜的根部。

孩子們發現自然角中種植的菜根越長越高,我們就一起在戶外開闢了一個小型種植園,把瓶子裡種植的蔬菜移到種植園中,孩子們非常喜歡種植活動,他們更關心植物的生長情況,每天都用很多水去澆花、澆菜,我在想:水是寶貴的資源,我們不可以這樣浪費,我們可不可以收集一些其他的水資源來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呢?

生活中,我們收集能源的意識很差,水不是再生資源,很多資料顯示,我們的水位在不斷下降,這就意味著我們不能再繼續浪費,在活動中我們要鼓勵幼兒想辦法收集可以再利用的水資源,使孩子從小有節約能源的意識。

第3篇

1、通過觀察記錄和動手操作活動,容幼兒嘗試產生風的各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2、初步瞭解風力有大小之分,風力大小與人們的關係。

幼兒感受過風,並有過觀察記錄,提供產生風的有關操作材料,風與人們關係的圖片。

教師:“前幾天,我們到戶外去尋找風娃娃,並畫了觀察記錄。請你輕輕地告訴旁邊的朋友,你在哪裡找到風娃娃?”張貼個別幼兒的觀察記錄,請幼兒說出記錄的內容。

小結:當我們看到樹葉搖、紅旗飄的時候就知道風吹來了,還可以聽到“呼呼”的聲音,風吹到我們的身上感覺是涼涼的。

1)出示靜止的紙條和風車,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使紙條、風車動起來呢?”“你有什麼辦法變出風娃娃來呢?”

2)介紹各種操作材料,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用老師給的各種材料和用具去試試,能不能變出風娃娃?看誰想的辦法最多。”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你用什麼辦法讓這些紙條、布條、風車動起來呢?”“除了老師給的這些用具,你還有什麼辦法能使這些東西動起來?”啟發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和探索的結果。

4)比較風的大小:教師用扇子動風車,引導幼兒觀察:“為什麼風車有時候轉得快有時轉得慢呢?”(因為扇子輕輕地扇,產生的風力小,風車轉得慢;要是用力地扇扇子,產生的風力大,風車也轉得快。)

5)小結:用扇子、紙板扇的時候,空氣流動了,變出了風娃娃:用口吹的時候,也吹出了空氣,變成了風;跑動的時候,也產生了風。風是有大有小的,適當的風力可以利用來為人們做事,是有益的,風力太大,產生危害,是有害的風。

讓幼兒觀察圖片,說出哪些風是有害的?哪些風是有益的?根據風的好處和壞處,貼上高興和不高興的娃娃。

1、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參與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師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們一直答不出來,這時老師的'主導性就加強了,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答案會不可思議的。

2、事先對幼兒的已有經驗瞭解不夠,導致課堂上有些被動。

3、師幼配合的相當默契,但是一再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這樣孩子的思維有些侷限。

4、科學課要求老師的語言組織要相當嚴謹,流程之間的銜接要過渡自然,今後上課我會多注意。

6、科學課重在讓孩子操作,教師的及時總結,幫助孩子清楚地理解這一現象,如果重新上,我會多準備些材料,讓大家自主分組討論操作,然後師幼共同驗證,只有孩子親自操作才會把實驗結論清楚地記住。

第4篇

物質準備:磁鐵若干(條形磁鐵,南極貼上紅色的紙,北極貼上藍色的紙);前後粘上磁鐵的紙質小汽車若干輛,條狀紙板跑道(跑道兩邊有柵欄)若干。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魔法磁鐵,請小朋友看看它們有什麼神奇的力量

師:請小朋友用手中的2塊磁鐵碰一碰看它們會發生什麼神奇的現象。

師:剛剛有的小朋友說磁鐵不同顏色的一端能吸到一起,不同的顏色是磁鐵不同的兩極,這是磁鐵不相同的`磁極吸到了一起,我們把它叫做異極相吸;有時把2塊磁鐵相同顏色的一端放在一起也會分開,這是磁鐵相同的磁極碰到一起了,它們就會分離,相互排斥,我們把它叫做同極相斥。

師:剛剛小朋友們都看到了魔法磁鐵的神奇力量,現在老師這裡有許多小汽車,小汽車前後都有魔法磁鐵,(出示紙質小汽車,並告訴孩子磁鐵的位置)老師想請小朋友藉助小汽車上磁鐵的神奇力量,不讓小汽車碰撞

師:現在跑道上有兩輛小汽車,請小朋友想想辦法,小汽車不能離開跑道,每輛小汽車都要開動,使小汽車無論朝哪個方向開都不會碰到一起?請每個小朋友想想辦法,怎樣使你們組內的2輛小汽車不會碰撞,看看能找到幾種方法

師:請小朋友說說你們找到的使小汽車不會碰撞找到的方法,用小汽車操作給大家看看

小汽車上的磁鐵相同顏色的一端在一起就會相互分離,排斥,不同顏色的一端在一起就會相撞,這就因為磁鐵相同顏色的一端是磁鐵的同一極,磁鐵同極相斥,不同顏色的是磁鐵不相同的兩極,磁鐵異極相吸。

師:今天我們看到了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現象,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磁鐵還有什麼神奇的力量

第5篇

1、在遊戲中感知氣球的特點,和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2、探索各種不讓氣球飛起來的方法,體驗勝利的快樂。

4、輔助資料箱:長棍、雙面膠、透明膠、尖刀、扭扭棒、廢舊盒子、罐子、吸管、廢舊光碟、廢舊用紙、捲筒紙芯、海洋球、乒乓球等。

——(出示ppt聊聊氣球)你們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氣球?

——瞧,我這裡有這麼多的氣球,想不想玩啊?等會你們在玩的時候動動腦筋,找一找,這氣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來,讓我們的氣球休息一下吧,我們也來休息一下。

——誒?你找到什麼特別的'地方了呀?你是怎麼發現的?

——我看你們都這麼喜歡玩氣球,來我再多給你們一些玩玩吧!

——你發現我們現在玩的氣球和剛才玩的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了?

——這氣球很調皮,你手一鬆,它就飛起來了,越飛越高。那有什麼好方法可以讓這氣球留在你的身邊,飛不起來?

除了我們提到的資料箱裡的資料以外,只要你需要的話,我們教室裡所有東西,你都可以請它來幫幫助!

——你們的方法都勝利了,可是我遇到問題了,瞧!我的氣球上也綁了東西,可是怎麼一放手,它還是會飛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