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班科學種子教案8篇 "培育未來科學家:中班種子成長計劃"

這篇文章將介紹一份中班(4-5歲幼兒)科學種子教案,在這個教案中,孩子們將通過實驗、觀察和互動等多種方式,探索物體和自然現象的奧祕,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中班科學種子教案8篇

第1篇

1、通過操作讓幼兒知道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名稱。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1、各種泡漲的種子(豆),每個幼兒一個裝種子的容器。

2、四色卡紙若干,種子各結構的字卡(不同顏色底版),種子結構分類操作卡片,種子的三步卡。

師:“小朋友請你們摸摸、看看我們的肚子上有什麼?(肚臍)那現在,請小朋友看看,你們容器裡裝的都是些什麼種子?它們身上有沒有“種子的肚臍”?或者還有些什麼?”(根據已有的經驗,讓幼兒自由說說這些都是什麼種子,幼兒爭相回答,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你們知道你們容器裡的種子裡面有什麼?它們每一個結構名稱叫什麼,你們知道嗎?

1、師:“你們每人選自己最喜歡的種子,看看它身上有什麼?老師可提醒孩子把種子剝開看看裡面有沒有東西?(見圖1、圖2)(幼兒自由觀察、探索)

2、師:“請孩子把種子剝開的後,每一部分分別放在不同顏色的四張紙上。”(見圖3)

3、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都把種子剝成了幾部分?”(四部分)

(二)認識種子各部分的結構(見圖4、圖5)

1、師:剛才我們把種子都剝成了四部分。現在我們每人再拿起一顆種子,在看看我們手上的種子是否還能剝開四個不同的部分。

2、師拿起一顆種子說:我們先看看到種子外表有什麼?(一個小白點)告訴幼兒這小白點叫種臍。(出示種臍字卡)師:現在我們都把種臍剝放在字卡下方。

3、師:現在我們看到外面的這一層是什麼呀?(種皮)老師出示種皮字卡讓幼兒認識,讓幼兒把自己手上種子的`外面的皮剝下來,放在字卡下面。

4、師:現在我們再把這光滑的種子輕輕的剝開,我剝開後發現裡面還有個小小的胚芽,看看小朋友手上的種子有沒有?(胚芽)老師出示胚芽字卡讓幼兒認識,讓幼兒把胚芽剝下來,放在字卡下面。

5、師:現在看看剩下兩個象什麼呢?引導幼兒:“葉子”。師:那就是種子的子葉,老師出示字卡,認識後,讓大家都把子葉放在字卡下方。

6、大家看著字卡和種子各部分的結構,認一認。(有興趣的幼兒可以再次剝種子與種子結構分類操作卡配對)

1、師:“現在,你們認識種子各結構的名稱了嗎?。”讓幼兒再次對種子結構的認識,老師說種子的結構名稱,幼兒指出,或老師指種子的結構,幼兒說出其名稱。(見圖6)

2、師:“請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各種種子,看看它們是不是每個種子都有種臍、子葉、胚芽呢?”

3、種植實驗:師:“我們一起來試試看,如果我們把種子的一部分去掉它還能發芽嗎?”

3、紙張作業單(見圖表9),供幼兒區域活動時選擇操作。

本次活動用的材料——種子,是來自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常見的物體,但對幼兒活動來說卻有很大的吸引力。結合中班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通過幼兒自己動手操作,觀察和探索種子的結構上。

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通過自己先觀察、動手剝種子,來提取和啟用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引發幼兒活動的願望。接著,我們反覆自己剝種子,讓幼兒在反覆的親身體驗中,積極的探索。從整個活動來看,大部分的時間是孩子們在活動(動手、動眼),在通過觀察、探索的活動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經驗。通過自己觀察和操作,幼兒知道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名稱。幼兒在實踐中激發觀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順序性。同時,該活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

中班科學種子教案8篇

第2篇

⑴ 幼兒通過音樂發揮想象,用動作表現種子成長過程。

故事:我是一粒小種子,被勤勞的人們種在了芬芳的泥土中,聽說外面世界非常美麗,於是我扭動身體,一個勁從泥土裡鑽了出來。哇,這個世界可真美,我看見了藍藍的天空,白白雲彩。(第一張圖片)

有一天,春雨姐姐來到了我的身邊,它輕輕撫摸著我,慢慢的我進入了甜蜜夢鄉。(第二張圖片)

當我醒來時,我才發現,在春雨姐姐哺育下,我成為了一顆快樂的小嫩芽。(第三張圖片)

太陽公公也緊緊擁抱著我,在它溫暖呵護下,我變得更漂亮,瞧,這就是我現在樣子。(第四張圖片)

在雨水姐姐和太陽公公照顧下,過了一天又一天。終於我變成了一朵豔麗的.花朵。小鳥也在為我唱歌,蝴蝶也在為我跳舞,在這一刻我感覺到自己無比幸福。(第五張圖片)

總結:小朋友們,這段美麗的小故事我們就欣賞完了,那周老師想問小朋友們一個小問題:

② 有一天,春雨姐姐來到種子的身邊,小種子醒來時,發現自己怎麼樣?(發芽了)

③ 太陽公公也緊緊擁抱小嫩芽,小嫩芽越長越怎麼樣? (越長越高)

?? 今天,周老師不僅帶來了美麗的小故事,還帶來了許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看一看這是什麼?(那一盤瓜子)

① 那周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們這盤瓜子是怎麼樣長出來的呢?

② 那你們知道向日葵是怎麼長大的嘛?(幼兒起來回答)

③ 看看,周老師把向日葵帶來了,你們想想這盤漂亮的向日葵是怎麼長大的呢?(幼兒回答)

小結:向日葵之前也是由一顆小種子慢慢發芽長大而變成的。然後慢慢發芽長大而變成的。然後慢慢的,它結出果實就是瓜子了,非常神奇。

① 今天周老師把神奇小種子帶來了,看一看這是什麼?(綠豆)

小朋友們想一想,你們有沒有種過綠豆小種子?(種過)

② 那我們今天來看看小朋友們自己種豆子的圖片好不好?

① 出示小朋友們種綠豆種子圖片,每張圖片進行解說。

② 出示小朋友們觀察豆芽圖片,每張圖片進行解說。

第3篇

1、使幼兒瞭解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能與同伴共同探究,用適當的方式和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3、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喜愛大自然,產生繼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發展幼兒的科學認知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1、知識準備:認識各種種子,實地觀察體驗,事先收集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蒐集關於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帶領幼兒到野外實地觀察體驗,收集種子,豐富幼兒的前期經驗。

1 、兒歌匯入,激發興趣活動開始,以《蒲公英》這首兒歌匯入,歌詞和優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點,同時聲像結合也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開始活動。教師引導,小朋友們,請你輕輕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仔細觀察,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蒲公英吧。

①外形:觀察蒲公英的外形,蒲公英是什麼樣子的?目的是讓幼兒對蒲公英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後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②風力與遠近:做實驗,請一部分小朋友靜靜地拿好蒲公英,另一部分小朋友充當風的.角色,分兩次吹動蒲公英,第一次吹的時候,用力小一點,第二次吹的時候,用力使勁大一點,讓幼兒觀察蒲公英兩次飄落的位置,在遠近上的差別。

教師在充分引導觀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風越小,種子飛的越近。風越大,種子飛的越遠。幼兒在實驗中,形象的感知了蒲公英的種子是靠風傳播的,並且傳播的遠近與風力有關。

③種子特點:取一粒種子觀察,根據幼兒對種子已有的認識合作討論:蒲公英的種子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讓他可以隨風飄揚?比較交流,最後教師啟迪,幫助幼兒聯想種子靠風傳播需要的條件。

①蒼耳的形態: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為幼兒分發一些蒼耳種子實物,讓幼兒用眼睛看,用手摸去感知蒼耳,教師提問,當你摸蒼耳時有什麼感覺?讓幼兒大膽發言,對觸覺有一定感知。

②蒼耳的刺: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蒼耳。放大鏡裡蒼耳的刺是什麼樣子的?

引導幼兒主動交流,對蒼耳的形態能做總結性的描述。請小朋友利用剛才幼兒觀察蒼耳的相關經驗。

討論為什麼蒼耳能緊緊抓住動物的毛:蒼耳的刺像彎彎的小鉤子一樣緊緊抓在動物的毛上。以此為基礎,思維拓展,種子依靠動物傳播需要的條件。

①漂浮的蓮蓬:教師設疑:你見過蓮蓬嗎,它生活在什麼地方?啟發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由小朋友動手,將蓮蓬放到水盆裡,進行觀察和操作,教師設定障礙:你能讓蓮蓬沉到水底嗎?在試驗中得出結論:蓮蓬是漂浮在水中的。

②蓮子的傳播:教師與幼兒一同想象蓮子在水中漂啊漂,漂到到哪裡就在那裡安家。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發言,積極與其他小朋友合作交流。最後啟發幼兒思索:還有哪些生長在水中或水邊,植物的種子靠水傳播。可以出示課件,也可以根據幼兒經驗幫助幼兒提取知識。

5、經驗昇華《蒲公英的種子》這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易懂,語言凝練,節奏明快,讀來朗朗上口,不僅可以豐富幼兒關於種子傳播途徑的知識,而且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薰陶,更重要的是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大班幼兒思維已經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了,能認識到事物之間簡單的邏輯關係,而且大部分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也有少數幼兒交流和分享的意識淡薄,活動還是挺成功的。

第4篇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植物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貼近生活,對植物奧祕的探索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在奇妙的`植物王國中,蘊含著許多的奧祕,其中種子的傳播就是其中的一種。在幼兒知識經驗中,對種子的傳播只是感性的、模糊的記憶,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漫天飛舞的柳絮,隨風飄揚的蒲公英,這些都是孩子們親身經歷、接觸到的,但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概念:其實這些現象就是植物在傳播種子。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認識並瞭解植物的種子及其傳播方式,建構孩子的知識結構,拓展他們的視野。

第5篇

1、知道種子的作用,瞭解種子傳播的幾種方式和特點。

2、願意積極地參加探索種子的活動,對活動有濃厚的興趣,並能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瞭解種子傳播的幾種方式

泥土裡的種子,怎樣才能發芽、長大,種出新的植物?

小結:種子在一定的條件下(空氣、水、溫度)能發芽長成新苗。

提問:植物媽媽的孩子是怎樣傳播到各個地方?(豐富詞:傳播——傳送、播送)

小結:有的種子是靠風傳播的',有的種子是靠動物傳播的。

小結:水能傳播,蓮花的種子——蓮子,生在蓮蓬上順水安家

提問:你在什麼地方找了植物的種子,它是靠什麼來傳播的?

小結:植物的種子有多種傳播方式,有的靠風,有的靠水,有的是自身彈射,大多數種子是靠人或動物來進行傳播的。

第6篇

孩子好奇心強,喜歡探究周圍的事物,《水果的種子》讓孩子觀察並記錄幾種常見水果種子的生長部位,感知水果的種子是各種各樣的,在觀察的基礎上比較水果種子的不同,大膽表述自己的

孩子好奇心強,喜歡探究周圍的事物,《水果的種子》讓孩子觀察並記錄幾種常見水果種子的生長部位,感知水果的種子是各種各樣的.,在觀察的基礎上比較水果種子的不同,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指導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記錄種子生長的方位,促使幼兒內化觀察結果。

教師提供給孩子的教育環境、活動用具、活動記錄單等不能隨意設定,需要經過多次反覆地考慮、查證,才能在教育活動中使用,支援性高的教學具可以增強教育效果,提升幼兒的自主學習效果。通過記錄和表述活動,孩子們內化了觀察結果,在有層次的觀察活動中,觀察智慧和語言智慧都

第7篇

1.知道不同的種子在易拉罐中跳舞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2.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和表現自己對聲音大小的理解。

通過自己的探索瞭解不同的種子在易拉罐中跳舞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和表現自己對聲音大小變化的理解。

芝麻、綠豆、蠶豆種子若干,幼兒人手一個易拉罐,記錄紙、筆。

一、幼兒第一次聽辯,感受罐子裡裝不同種子發出的聲音的不同。

1.請小朋友聽聽自己的罐子裡的種子跳舞都發出了什麼聲音。

2.請幼兒唱出自己聽到得到聲音,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3.小結:種子在易拉罐裡“跳舞”會發出聲音,不同的種子跳舞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二、按聲音分類,瞭解種子顆粒大小與聲音的`關係。

2.按幼兒手中罐子發出的聲音大小進行分類。(開啟罐子讓幼兒驗證)

3.小結:大種子跳舞的聲音響,小種子跳舞的聲音小。

三、幼兒第二次聽辯,嘗試記錄和表現三種不同種子跳舞發出的聲音。

1.請小朋友分別把芝麻、綠豆、蠶豆裝進易拉罐,聽聽它們跳舞的聲音,並用不同的線條把自己聽到的聲音畫出來。

四、學學種子跳舞,嘗試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對聲音大小的理解。

五、用裝種子的易拉罐當打擊樂器為歌曲《小星星》伴奏,結束。

第8篇

1、通過尋找水果種子藏在哪裡的活動,知道種子都藏在果實裡,瞭解種子的用途。

2、幫助種子找到相應的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2、幼兒收集各類秋天的水果;西瓜、蘋果、葡萄、石榴等水果的種子;水果剖面圖若干張、種子食品若干種。

1、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引發幼兒尋找種子的興趣。

⑴、教師引導幼兒按水果的名稱、生長的地方、形狀、口味等方面逐一介紹果實。

⑵、教師出示部分果實的植物圖片,引導幼兒發現自己帶來的都是植物的果實。

2、尋找水果裡的種子,瞭解種子的用途。

⑴、教師:你們在吃這些水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果實裡面的小祕密?(有籽、有核、有硬硬的東西)

⑵、幼兒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果實裡的祕密,邊找邊交流自己的發現。(提供各類果實,部分水果已切開,中間用牙籤連線。)

⑷、教師:小朋友發現的這些都是果實的種子寶寶。種子寶寶為什麼要藏在果實媽媽的肚子裡呢?

⑸、教師:種子寶寶的本領可大了,如果把它放在泥土裡,它會慢慢地發芽、長葉、開花,最好會結出許多許多的果實。

3、遊戲:種子找果實,發現種子的豐富多彩。

⑴、教師:我這有許多的種子寶寶,它們找不到自己的果實媽媽了,你能幫他們找到嗎?看,果實媽媽都在前面的圖上,它們的肚子裡都有幾個種子寶寶,你要仔細的看清楚手裡的種子寶寶和果實媽媽肚子裡的種子寶寶一樣哦。

⑵、教師引導幼兒對各種種子的顏色、形狀、硬度、光滑度等做進一步地觀察與講述。

4、瞭解、品嚐常見的種子食品,體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教師:看,老師還帶來一些東西,(瓜子、花生、黃豆、紅豆、開心果、核桃等)它們叫什麼呢?

教師:其實,這些都是植物種子。種子種子不僅能長成植物,而且還是我們人體的營養寶庫,所以,許多種子也被人們做成了食品。

教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水果的種子,還品嚐了一些種子食品,如果以後你還發現了其他植物種子的祕密,再來告訴大家。

自然角:每人選擇一種種子進行種植,並進行種子發芽的紀錄。

區角活動:學習剝各類種子的種皮,進一步探索種子的內部結構。

家長共育:請家長幫助幼兒收集農作物的種子,豐富幼兒有關植物種子的知識經驗。

領域滲透:在美術活動中進行種子貼畫的活動,鞏固幼兒對種子外部形狀的認識。

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新教師過關課課後反思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我班科學活動《磁鐵吸什麼》,在本節過關課中又得也有失,有進步的地方,更多的存在了不足,為此,對於本節課我做出如下反思。作為一名新教師,應該通過每一節課收穫更多的教學經驗,每一次課堂教學後的反思往往就是下一節課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從設計理念的角度出發:我從幼兒的好奇心出發,磁鐵對於中班幼兒來說還是很新奇的物體,在區域活動中,也經常會見他們拿磁鐵玩出很多的玩法;依據《綱要》精神,讓幼兒通過自主探究,初步瞭解磁鐵的性質,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幼兒藉助自主探究,親歷記錄磁鐵的特性的過程。藉助著幼兒對於磁鐵這樣新鮮事物的新鮮感與好奇心,我選定這節科學課。再說教學過程:在確定了本節課後,我根據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方案。最起初的想法是讓幼兒通過操作感受磁鐵的性質而後利用記錄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在考慮到我班幼兒沒有嘗試過利用記錄表記載所以這個想法被耽擱了;匯入活動中我利用“小老鼠上燈臺”的兒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自認為還是比較好的能夠激起幼兒探索的興趣,但是由於自己在準備的時候磁鐵的位置擺放的過於靠前所以有些幼兒能直接說出了我的這個祕密,這是我今後在準備工作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別是一些小細節;在第一次操作的時候,我讓幼兒初步感受磁鐵吸物的性質,為幼兒提供了道具——回形針,讓磁鐵寶寶與回形針寶寶做做遊戲,初步感受磁鐵能夠吸物。可能從科學領域的角度看,我比較直觀的像幼兒透露出了磁鐵吸物的概念,而在這過程中少了科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目標——讓幼兒自主探索,在這個環節中可能缺少了這種讓幼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的樂趣;再話第二次操作,在第一次初步感受的基礎上,我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嘗試找找那些東西可以和磁鐵寶寶成為朋友的,

將其放入有“笑臉”的籃子了,那麼既然是找朋友,用“笑臉”的圖示呈現可能不能夠直觀的體現“好朋友”這個概念,可以將其換做“手拉手”的圖示,這樣就能夠一目瞭然的讓幼兒知道磁鐵要去找朋友了。在教師總結的這個環節中,我逐一驗證了幼兒的操作結果,但是由於每一個小組的材料不同,可能有些幼兒的材料是夾子,有些可能是硬幣等等,在驗證的這個環節中,我是否可以嘗試性的多叫幾名幼兒來驗證其他組的東西是否能和磁鐵成為朋友,不應該只是教師在講,應多讓幼兒嘗試探索並驗證。在此過程中,我還忘記了一個細小的環節,我沒有請每一組幼兒的小組長將各個組的小籃子拿上來,這是我忽略的一個小問題。最後說說我的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分別驗證最後出示了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不可以和磁鐵做朋友的,將其呈現在黑板上;中間有一組幼兒的東西里有“鑰匙”,可是鑰匙既不是木頭做的、也不是塑料做的為什麼不能和磁鐵寶寶做朋友呢?可能這樣的延伸活動對於幼兒來說更有探索意義。

經過了本次新教師過關課,我想較於第一次亮相課相比,自己認為是有進步的,課後在與指導老師的認真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在本節課中的不足與亮點。我想:作為一名老師,總是在不斷的充實自我、學習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聽取別人給予你這節課的評價,才能為下一次的教學做好鋪墊,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