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音樂教案《兩隻小象》8篇 "萌趣動物主題教學:探索《兩隻小象》音樂教案"

這份音樂教案以童話故事《兩隻小象》為主題,通過工具與伴奏的運用,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理解這個故事。適合幼兒園和國小一年級學生。

音樂教案《兩隻小象》8篇

第1篇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經驗,自由講述對大象的瞭解。

2、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兩隻小象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1)展示大象頭飾,邀請個別幼兒模仿大象並跟隨音樂表演。

(2)教師將幼兒的語言、動作加以重複並做出下列動作:原地站立彎腰,伸出手臂,兩手指交叉相握做象鼻。

5、跟隨音樂,所有幼兒模仿大象的`動作,尋找好朋友。

(1)教師示範模仿大象動作,利用手鉤手的方式邀請幼兒舞蹈。

(2)幼兒分組利用“大象的鼻子” 手鉤手的方式尋找好朋友,並進行舞蹈。

音樂教案《兩隻小象》8篇

第2篇

1、通過欣賞樂曲《大象》,感受音樂的表現與事物的形象動態有直接的關係。

2、聽唱法學唱歌曲《兩隻小象》,通過教師範唱感染學生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創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1.欣賞樂曲《大象》(提示學生大象的.音樂應該是:緩慢沉重的、還是輕快活潑的?並能回答為什麼是緩慢沉重的?、

2、談談所聽內容;並討論大象有些什麼習性、怎樣走路、與小象有什麼區別等、

3、復聽:自由活動:《大象》樂曲,引導學生自由地進行編創活動,以走路、甩鼻等動作為主;

2.歌曲學習:聽錄音(由樂曲《小象》入歌曲《兩隻小象》、

2、學生模唱學習歌曲。(要有明顯的強弱與優美感、

1、通過自編遊戲表演歌曲《小象》要求自創動作,從學生的自創動作中選編成遊戲進行表演。

學生們學會了《兩隻小象》,並且為歌曲編創了遊戲,課堂任務完成的非常順利,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非常濃厚。

教與學的關係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傳統教學中被定位為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學生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無條件的服從,而新課程則把教學定為師生交流,積極主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豐富教學內容,例如在授本課第二環節時,歌表演“兩隻小象”啟發學生自己用肢體語言表現“小象”可愛,走路,握手等動態,我自己也讓學生們創編動作,一起與學生分享創編的快樂,達到了師生交流,積極互動的目的,在最後的環節中複習“布穀”時運用有效地輔助教材,使學生從視覺,聽覺都得到了美的昇華,使學生明白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它,保護它,使小動物也能安全幸福的生活著。啟發學生擴充套件他們的想象,為小鳥設計一個家,最後把學生的創作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身邊音樂的美,從而喜歡音樂,更喜歡上音樂課。

本課多謀體課件應用不到位,應加學習,製作優秀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我們的教學。

第3篇

1、自然地隨老師學唱歌曲,並積極扮演小象參加演唱活動。

2、藉助老師體態動作、教學圖片理解並記憶歌詞,嘗試創編各種動作與同伴演唱。

(1)教師用手指做小象,引導幼兒也用手指做小象,並和幼兒用手指進行遊戲。

師:小象們的.遊戲真有趣,寶寶和媽媽也一起來唱唱玩玩吧!

5、幼兒創編各種結伴遊戲的方法,並替換歌詞演唱。

師:兩個象寶寶在一起勾鼻子,握握手,玩得很開心,象寶寶和朋友在一起還會怎樣呢?(引導幼兒創編新歌詞)。

師:喲,媽媽好象聞到了汗味了,象寶寶們,快快和媽媽到河裡洗個澡吧!(帶領幼兒隨歌曲做小象洗澡的動作)

第4篇

1、區域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牆面上的教學掛圖:——“圖上畫的是誰呀?兩隻小象在幹什麼?”

2、播放歌曲錄音,請幼兒聽聽“兩隻小象在小河邊幹什麼”。

3、教師有表情地表演歌曲,引起幼兒模仿興趣。——“兩隻小象在玩什麼遊戲呀?”(鼻子拉拉鉤)

4、邊聽歌曲邊進行遊戲——鼻子拉拉鉤:——“我們也來做小象,找個朋友拉拉鉤吧!”

1、在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多次聽賞歌曲,感受歌曲中歡快的情緒,跟著老師學唱。

2、兩隻手交叉握拳,在身體前晃動表示大象的鼻子。

3、這一遊戲活動也可以在產外鍛鍊時,作為韻律活動的.內容,如:模仿小象噴水、甩鼻子等。

4、在區域活動中幼兒貼上《兩隻小象》,提高幼兒對歌曲內容的理解和學習興趣。

第5篇

延續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結合主題,體現同伴間的友好情感,我選擇了歌曲《兩隻小象》,老歌新唱,動聽的旋律猶如講述著一則動聽的故事,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歌曲中不僅表現了兩隻小象團結友愛、一起遊戲的情景,而且這首歌曲三拍子的`旋律對幼兒來說也比較新鮮,所以試圖通過這首歌曲讓幼兒熟悉歌詞旋律後嘗試接唱表現,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從而感受到動物之間友好的情感,進而演繹到人和人、人和動物之間友好的情感。

本次活動共分三個環節,從感受歌曲的意境中引起學唱的興趣;從梳理歌詞、欣賞歌曲節奏的氛圍中感受三拍子音樂強弱弱的規律,結合肢體動作保持唱歌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嘗試分組接唱;在歌曲表演中明白朋友間的友愛團結。

1.感受三拍子音樂強弱弱的規律,嘗試以接唱的方式表現歌曲。

1.有兩隻小象,他們一起結伴來到了小河邊,他們到底給我們帶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二、學唱歌曲——感受三拍子音樂強弱弱的規律,結合肢體動作保持唱歌的興趣並嘗試接唱

三、表演歌曲——在唱唱演演中明白朋友間的友愛團結之情

1.鼓勵幼兒自由兩兩分組,跟著這首歌曲的旋律來表演兩隻小象。

2.兩隻小象玩得可高興了,吸引了很多的小象來到了小河邊,我們一起來表現小象玩耍的情景吧。

第6篇

1、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認識並掌握四分休止符。

2、引導學生用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兩隻小象》。

3、啟發學生運用身體的部位如手、口等為歌曲伴奏。

師問:兩隻小鴨有什麼不同?生答:一隻在叫,一隻在休息。

師:“在馬路上看見紅燈,行人要停一停。在歌曲裡看見它(休止符)也要停一停。”

展示課件上的標題----長鼻子,學生說說是什麼動物。

看大象和小象的圖,分別聽聽展示不同動物形象的音樂,比較有什麼不一樣的'。

(6)用打足氣兒和沒有氣兒的皮球啟發學生用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四、編創活動啟發學生動腦筋,運用身體的部位打出強弱節奏,為歌曲伴奏。

五、歌表演兩個學生為一組,自由組合表演《兩隻小象》。

六、看圖片,向學生介紹象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大家都要愛護它們,保護它

第7篇

學生喜歡小動物,愛看它的憨態,樂意模仿它們的動作和叫聲,課堂教學充分注意學生的特點,使教學的活動方式適合他們的心理與他們的愛好,在表演和遊戲中學會知識:在模仿動物的叫聲時瞭解聲音的長短;通過對動物的動作模仿,使肢體動作進一步協調;通過對歌詞的創編,使思維敏捷開闊,得到發展;在對動物生活的體驗與模仿中,使他們感悟到要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珍愛生命。

歌曲《兩隻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創作歌曲,五聲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xxxx|xxx0|的典型節奏型貫穿全曲,僅結尾句稍加變化。親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大象玩耍時的樣子,生動而形象。歌詞用兒童的語言描述了一對好朋友用長鼻子相互問好,一同在河邊嬉戲的友好情景,好像在告訴同學們要團結友愛,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一年級的學生想象力串富,敢說敢做,他們有很強的表現慾望,但是由於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是很長,教師需要設計各種不同的教學環節來吸引他們,使他們可以在整節課中都很投入地學習。

一、引導學生用活潑、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兩隻小象》。並通過有感情地表演《兩隻小象》,使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做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二、學生能從動物的叫聲中感受到不同時值的.節奏。

三、創設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歌詞編創活動;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中小象的神態。

本課通過帶學生瀏覽“動物樂園”的各個動物區,讓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練習與學習。

第8篇

1.指導學生用自然柔美的聲音演唱《兩隻小象》,並通過身體動作體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及歌曲所表現的內容。

2.感受並掌握半拍音符的時值,尤其注意讀準兩個半拍音符的時值,使學生在二拍、一拍、半拍的比較練習中,不斷地鞏固和掌握它們的時值。

1.以知識為載體,以音樂美為主線,用生動有趣的動物音樂連結各環節。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掌握聲音的長短和歌表演《兩隻小象》。

2.面向全體、師生互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教學設計:準備電子琴、課件、錄音機、頭飾、卡片、圖片及各種打擊樂器等與本課有關的物件。

師:大森林中的小動物們正在舉行一場有趣的音樂會,咱們一起去參加,好嗎?

師:(課件裡)你們看這麼多小動物參加音樂會,一起唱,熱不熱鬧呀?

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座位下面放了一個頭飾,座位下是什麼頭飾,你就扮演什麼小動物的演唱,聽明白了嗎?

師:老師給你們放音樂伴奏,加入叫聲處,看老師的指揮,可離開座位,老師看哪個小朋友叫得最美。

(老師放音樂,師生隨音樂一起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師:你們表演得真不錯。小朋友,你們扮演的這些小動物,誰叫的聲長些,用我們學過的兩拍的音符來表示。

師:很好,(課件2)小貓,小牛,小羊的叫聲用單符表示。我們一起學學,老師給你們速度。

師:誰叫的聲短些?用我們學過的一拍的音符來表示。

師:(課件3)小鴨、小狗、青蛙的叫聲用一拍的音符來表示,我們一起學學。

師:你們注意到了沒有,小動物中還有叫聲更短的是誰呀?

師:它們的叫聲用半拍的音符表示,半拍音符是這樣的。(出示卡片)齊讀:半拍音符。

師:很好。半拍音符比一拍音符多了條尾巴。我們通常見到的是兩個半拍合到一起,這樣標記。(出示卡片到黑板上)兩個半拍音符等於一個一拍音符,一拍怎樣讀?

師:拍一次手讀兩聲,用這個節奏我們模仿小雞的叫聲[jiji]。

師:(出示卡片),老師這兒有條節奏,都是由半拍音符組成的,咱們用拍手、點手的方法讀出這條節奏。

師:(出示小雞圖片貼在黑板上)我們現在用這條節奏來模仿小雞的叫聲。

生:(用邊拍手、點手邊口讀節奏的方法模仿小雞的叫聲。)

(依次出示老鼠、小鳥的圖片,學生以個人和集體形式用此節奏模仿叫聲。)

師:我們邊做動作,邊模仿小雞、老鼠、小鳥的叫聲。

生:(隨老師邊做動作,邊來模仿這些動物的叫聲。)

師:現在我們用打擊樂器串鈴把這條節奏打出來。自己先練練。

師:你們演奏得真好,咱們今天認識的半拍音符和以前學過的一拍、兩拍的音符都是表示聲音的長短。(出示卡片貼在黑板上)齊讀。

森林音樂會還在熱鬧地進行,小動物們高興地唱著,跳著。老牛說話了:“這樣演唱,看不出我們的水平高低,我建議咱們分組演唱,每種長短的音選一種小動物做代表,用同樣的速度,穩定的節奏,就會好聽多了,咱們試試吧。”於是小動物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進行了分組演唱。

首先,小雞被分到了小貓、小鴨一組(課件4),它們的表演方式是小雞先唱,不停地唱,小鴨再唱,最後小貓唱。我們分成三組來模仿它們的演唱。

生:(在老師的指揮下,依次進入模仿,形成三個聲部。)

師:看了它們的演出,小老鼠著急了,(出示課件5)小羊和小狗非常友好地邀請它加入它們的演出行列,它們小組唱了一首歌曲,老師教給你們,好嗎?

(老師教給學生後,用電子琴伴奏,師生以對唱的形式演唱,每組選一個小組長帶領學生表演。)

師:它們的演出博得全場熱烈掌聲。(出示課件6)只剩下老牛、青蛙、小鳥了,它們商量決定,再為音樂會增添些熱鬧氣氛。用打擊樂器演奏,方法是一種打擊樂器演奏一句,最後一句全體一起演奏,我們來模仿好嗎?

生:(在老師的指揮下用碰鐘、響極、串鈴等歌曲演奏,形成三部合奏。)

師:這時候,又從遠方來了兩位小客人,是誰呢?小朋友請看大螢幕(課件7)。

師:對,是小象兄弟倆。它們為音樂會帶來了一首歌曲,你們聽。

師:是《兩隻小象》。(說的同時,將兩個小象的頭飾分別戴在自己和一個學生頭上。)看我們倆像不像兩隻小象呀?

師:小象從雲南西雙版納,也許是從更遠的泰國趕來,為音樂會獻上這首好聽的歌曲。你們想不想學呀?

(師與一個學生邊說歌詞邊模仿小象動作,引導學生記憶歌詞之後,兩人配合,學著老師說說,再配樂按節奏說詞,在此滲透文明禮貌教育。)

師:我們再來唱一遍歌曲,用拍手拍腿的方法為歌曲伴奏。

師:老師彈琴,你們來唱詞,邊唱邊想小象走路的樣子。

師:很好,象是龐然大物,粗壯的腿能把地踩出大坑,所以走起路來緩慢,沉重。咱們來學小象走路的樣子,甩甩鼻子。(邊唱邊感受小象的形象。)

師:我們隨音樂來演唱歌曲。誰來當領頭象?(老師把頭飾摘下給領頭的小朋友戴上。)

師;森林動物音樂會結束了,老師看出小朋友從音樂會中學到了很多本領,認識了更短的音符─??

師:半拍的音符、還有以前學過的一拍、兩拍的音符都是表示(老師指黑板)─??

師:我們一起演唱一首《在動物園裡》,來表達我們高興的心情。

(最後,學生隨《兩隻小象》音樂走出教室來結束本課。)

附:課評一堂符合《課程標準》精神的音樂課

馬紅老師上的這節音樂課,是一堂體現新課程標準精神,實施新課程標準的課。這位老師正確地理解新課程標準。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要求。

本課中,馬紅老師努力達成其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著實開發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引導學生體驗音樂的美感,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感知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然後用自己發出的聲音或用打擊樂器的聲音模仿演奏。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使學生領悟音樂是人們對生活中和自然界中各種聲音藝術加工而產生的。,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本不是音樂,是人們經過藝術加工,形成有節奏的聲音才是音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音樂中感知到了美,感受到了美,才產生了對音樂的美好情感體驗,從而從內心生髮出想用音樂表現美的願望。教師在教學中,能適時抓住表現美的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學習表現美的需要,適當引導學生學習表現美所必備的基礎知識,練就必要的基本技能。

馬紅老師擺正了新音樂課程標準中的三維課程目標之間的關係,即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目標的載體。

在實施新課程中,體現出了教育者的觀念轉變。教師的執教表現告訴人們,她已經轉變了那種教師是聖人,教材是聖經的舊觀念,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是以統領者的身份出現,而是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以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等多種角色出現。馬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隨著學生學習的需要,適時恰當地轉換角色。有時組織學生學習,有時指導學生活動,還根據學生學習需要參與到學生中共同活動。教師這樣恰當地適時轉換角色,有效地把學生引導到了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

馬紅老師上的這堂課,學與教過程可化為大小五個環節,教學過程體現了“三起兩伏”的變化規律。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活動有起有伏,適應國小生的身心發展水平。這種符合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變式學習過程,有效地減輕了學習負擔。

在教學過程中,馬紅老師還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資訊的條件。

由於馬紅老師精心設計,認真施教,學生學得生動活潑,紮實有效,這是一堂符合《課程標準》精神的音樂課。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絡,享受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馬紅老師的這堂音樂課充分發揮了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時段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課程標準》要求,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設計教學環節。如運用多媒體課件《森林動物音樂會》貫穿全課;學生模仿小動物的叫聲進行不同拍值的和聲練習;採用拍手、點手等肢體語言掌握節奏;等等。一系列分梯度、有變化的教學設計不僅緩解了學習半拍音符的難度,而且激發和培養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兩隻小象》的歌表演就是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走進音樂,融入音樂,並從中獲得審美體驗。學生在創編的歌表演中不僅按節奏進行演唱(大象的嗓音高亢呼亮,小象則是清脆歡快),而且邊演唱邊將大象緩慢沉重步態,小象憨態可掬的形象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尤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為今後的合作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