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信陽市市委書記王鐵在全市幹部作風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

信陽市市委書記王鐵在全市幹部作風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根據市委三屆一次全會和市委常委會的決定,在2016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我們就召開全市幹部作風建設動員大會,部署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充分體現了市委對這兩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剛才,李功勳同志傳達了《中共信陽市委關於進一步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的決定》,李廣勝同志傳達了《中共信陽市委、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郭瑞民同志就如何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作了很好的講話。下面,我就幹部作風建設講幾點意見。

一、“嚴”字當頭,要把作風建設作為永恆課題

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黨的一貫方針。黨的作風建設是黨建的一個極端重要的方面。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作風建設,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人都傾注了大量精力,不僅形成了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而且還保證了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作風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資源,是一種環境,是一種氛圍,是一種動力,關乎事業成敗。加強幹部作風建設,對於我們尤其有重要意義,是當前最為緊迫的課題,是當前必須首要抓好的重點工作。市委三屆一次全會專門作出《關於進一步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的決定》,2007年市委、市政府用1號檔案釋出了《關於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試行)》,就是表明我們要“嚴”字當頭,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紮實推進作風建設。在這方面,儘管前些年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從嚴要求,認真反思,我們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

一是不負責任,說了不辦,定了不幹。有的幹部在其位不謀其政,佔著茅坑不拉屎,安安穩穩佔位子,忙忙碌碌做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遇到矛盾不是積極主動去解決,而是能推則推,能拖則拖,能躲則躲。在任務面前要麼討價還價,要麼信誓旦旦。討什麼價呢?無非是想不幹少幹,或者是要錢要人要物。發什麼誓呢?先說“可以”,滿口應承;最後檢查落實時“不可以”,這時候一大堆理由就出來了,什麼天氣原因、別人原因等等,就是不找自己原因。說了不兌現,言而無信,這是我們欠發達地區工作上得慢、發展落後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說輕了,是不信守承諾,說重了,是不講誠信。說了不算,定了不辦。這是個最突出、也是最嚴重的問題,不是取信於民,不是取信於黨,也不是取信於自己。誠信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論語》中“子貢問政”的故事。子貢問老師,一個國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穩,需要哪幾條呢。孔子回答說三條:“足兵、足食、民信之矣”。意思是要有足夠的兵力保障,要有足夠的糧食,要取信於民。子貢矯情,說如果去掉一條,您說去掉什麼呢?孔子答:“去兵。”意思是不要兵力。子貢又問:如果必須再去掉一條呢?孔子回答說:“去食。”意思是不吃飯了。不吃飯無非一死,自古而今誰不死呢,死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國民失去對國家的信仰而出現的崩潰和渙散,即“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古代如此,今天不也是這樣嗎?我們都是共產黨員、領導幹部,更應該帶頭講誠信。讓人民群眾信任黨和政府,讓上級黨組織也信任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

二是吃喝玩樂,不思進取。一些來信陽的外地人告訴我:信陽山好水好吃的好,打牌的花樣也不少,這樣的地方很難找。這話裡有褒的,但是有沒有貶的呢?其中滋味,不論是在座的還是外來的同志心裡都清楚。有的幹部一上班就約酒攤約牌攤,約來約去;有的幹部習慣於“經濟半小時”,飯前來兩圈,飯後覺得不過癮,還要接著來。有的幹部在牌桌上一坐一天,輸了簽單,什麼牌都敢打,什麼人都敢來,多少錢都敢賭。有的幹部投其所好,拉著領導打牌,不知道里面玩什麼花樣,搞什麼名堂。我多次在電視電話會上見到一些幹部中午喝得面紅耳赤,會場上打瞌睡。這樣整天喝酒來牌,哪有時間學習,哪有心思幹工作。在發達地區,大家聚到一塊,談投資、談專案、談發展、談資訊;而我們這裡,有些人張嘴就是贏了多少、輸了多少,誰喝倒了、喝了多少。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理念和工作狀態。黨代會期間,大會明確一條紀律,中午不準請吃吃請,大家堅持的很好。這說明這樣規定是有群眾基礎的。今天我們宣佈“五條禁令”,從現在開始,公務人員不準賭博、工作日中午不準飲酒的規定就生效了,誰違犯了就是違犯了紀律。

三是要求不嚴,標準不高。有的幹部惰性嚴重,對全域性不關心,對大局不熱心,對發展不盡心,上班混日子,出工不出力,拿著國家的俸祿,花著納稅人的錢,就是不幹分內的事,與心何忍?與心何安?有的幹部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馬馬虎虎,心安理得。有的幹部甚至不知道什麼叫標準,更不知道什麼是高標準,幹工作稀裡糊塗,勉強湊合,矇混過關。事實上,幹什麼事都有一個標準問題,城市建設有標準,工農業生產有標準,連掃馬路、鋪地磚、種樹等都有標準。我反覆講過高標準是最大的節約,低標準是最大的浪費。有的工程建完就拆,拆了再建,建了還拆,就因為標準低,是次品、粗品。沒有標準,何談高標準,何談節約?

四是經營權位,吃拿卡要。有的幹部不是把職位作為為民的平臺,不是把權力作為為民的槓桿,而是當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來經營。有的幹部整天盤算著怎樣把手中的權力用到極致,以權謀私,吃拿卡要。“一畝三分地”本來是清代皇帝為了顯示對農業的重視,在北京中南海內劃有一塊一畝三分的地親自耕作。後來外延擴大為勢力範圍,成為利己主義的代名詞。要切記,我們共產黨員的崗位是人民給的,是國家給的,是不能拿來用做交易的,更不能當作個人勢力範圍的。市委、市政府決定,從今年起,全市要推進崗位輪換制,重要崗位處級五年、科級三年一輪換。同志們要珍惜現在的崗位,為人民多做工作。

五是心浮氣躁,跑官要官。有的幹部不是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圍著領導轉,幹給領導看,阿諛奉承,邀功請賞;不是靜下心來幹工作,而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剛坐在這個位上,就盤算自己何時可以動一動;有的同志自我感覺良好,心氣很高,心存奢望,但腳不著地,不幹實活;更有人厚著臉皮要,撕破臉皮送,拉關係,走門子,不達目的跑個不停,甚至跑省進京。有人形象地把這類幹部稱作“四話”幹部:欺上瞞下講假話,迎來送往講套話,目無百姓講狠話,不顧影響講葷話。講成績誇大其辭,談問題輕描淡寫。對上說話溜鬚拍馬,與人交往虛情假意。弄虛作假如同臭豆腐,大家都說臭,但還是有人吃。現在,有的幹部一聽到風吹草動,就聞風而動,四處活動,拉票的、賄選的、找人的,忙個不停,大有捨我其誰之勢。今天我在這裡講,誰找誰跑,都要公佈出來,說到做到。誰要是送,除了拒收之外,我們還要打個問號,這樣的幹部能不能用?你拿了一大包錢,錢從哪兒來的?工資有限,要麼是拿別人的,要麼是拿公家的,都是違法犯罪行為。如果讓這樣的人得逞,豈不是在共產黨內安了一顆定時炸彈嗎?我曾說過,不敢開展批評的幹部不是好乾部,細究起來,為什麼不開展批評,不外乎這三個原因,第一,水平有限,看不出問題;第二,不敢開展批評,想當老好人;第三,有把柄被別人捏著,不敢說話。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三種原因。有的人整天光想著做官,但不是認認真真地工作,認認真真地學習。有的人老說年齡不饒人,自己進步不了。可是,實際上這種人只長肚子,不長腦子;只長年歲,不長水平,幹了幾十年,說不出所以然,幹不出個道道來,自己進步不了,老是埋三怨四,為什麼不從主觀上找原因呢?

以上這些問題,有共性的,有個性的,但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決不是危言聳聽。出現這些問題,有我們安排不到的原因,有檢查落實不到位的問題,當然一些同志自身要求不嚴也是不能推脫的。過去的既往不咎。現在講“嚴”字當頭,就是要從這裡抓起。寬是害,嚴是愛。我們愛護幹部、教育幹部、保護幹部,就要從嚴要求。我們信陽落後,根本原因就在於幹部作風不過硬。我們要當中原崛起生力軍,建設魅力信陽,關鍵要從這裡抓起,鐵起心腸,鐵起手腕,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應該看到作風建設既是個根本性的問題,又是個永恆性的課題,必須“嚴”字當頭,堅持不懈,始終不渝,一以貫之地深入抓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紮紮實實地抓出成效,為當好中原崛起生力軍,建設魅力信陽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共產黨員要為黨而官,為民而官,為人而官,為事而官,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情操,是一種目標,是一種追求。

二、“學”字為先,要把勤奮學習作為成事之基

學習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提高自身素質的基本途徑,也是黨章規定黨員八項義務的第一項。學習的重要性,古今中外都有精闢論述。孔子講:“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意思是:做官了有餘力便去學習,學習了有餘力便去做官。他在《論語》中還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意思是:學習新東西,並經常溫習,不也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嗎?他還講:“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意思是:學之後才知道自己的知識不足,教書之後才知道自己學識不夠。漢代劉向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意思是:人少小時好學,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光明鮮亮;壯年時好學,就像中午的太陽,光線強烈;老年時好學,就像燃燭照明一樣,在黑暗中閃光。毛澤東少年即立志:“才不勝今人,不足以為才;學不勝古人,不足以為學。”培根在他的《論學習》中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建立學習型社會,建立學習型政黨。可見,學習對我們每一個幹部的重要性。現在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終身教育體系制度也在進一步健全。把學習作為精神需求和政治責任,把學習作為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切實增強學習的緊迫感、責任感和自覺性,在當前顯得更加重要。

第一,學習是對自身最好的投資。當今社會,知識就是資本,知識就是財富。誰佔有知識,誰就佔有發展的主動權,誰的知識更新快,誰就掌握了經濟的制高點。清代顧炎武說:“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這裡所說的“退”,現在理解就是不學習你就會失去機會,喪失機遇。有的幹部老說自己進步慢。這些幹部講話講不出道道,寫文章寫不出條條,幹工作理不出框框。在知識爆炸時代,吃老本是不行的,需要向他人學、向實踐學,活到老,學到老。國學大師季羨林在301醫院住院兩三年,還博覽群書,每天堅持寫一兩千字的文章。文學巨匠巴金晚年也是學習不止。最近的文壇名人易中天出了很多書,講了很多關於學習的問題。有的人說沒有學的機遇,但沒有學的機遇,人就會失去很多機遇;有人說沒有學的時間,但每天擠出兩個小時,完全是可能的。如果每天把時間泡在酒攤上、泡在牌桌上、泡在無所事事上,再多的時間也是不夠的。我們要捨得在學習上花時間。你花在學習上的時間越多,你對自身的投資就越多,相應的你自身的價值就越高,如同股市一樣,你的前途就會成為一個人人爭購的績優股。

第二,學習是最好的美容師。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個氣就是氣質,就是內在美。它是一個人人格魅力的核心,最容易打動人、折服人。讀書學習是培養一個人氣質的最好途徑。對一個人來講,外表的美是表面的、暫時的,而內在的美才是本質的、永恆的,這個內在的美就體現在氣質、氣度、氣勢、氣魄上。如果掌握了知識,能夠引經據典,能夠入木三分,能夠講出道道,能夠理出頭緒,那麼說話就有感染力、號召力、凝聚力。這樣,人就會充滿自信,滿臉笑容,這比什麼化妝品都強,難道這不是最好的美容嗎?如果沒有知識,講不清,道不明,幹不成,人就會自卑,蒼老的快。學習可以陶冶情操,學習搞好了,心靈會得到淨化,情趣會得以提升,心情會更加舒暢。有些同志在其他方面花了很多精力,不如用這份精力來讀書、來學習,時間長了,你會發現,學習的美容效果遠比化妝品強多了。

第三,學習是成功的階梯。前蘇聯文學家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增益長智,讀書助你成才。“知識明,則力量進”,“知識就是力量”。每個幹部都要不斷地培養自身的學習力,多讀書、讀好書、讀有用之書。作家韓少功說,現在書很多,大體分四類,一是可讀之書,二是可翻之書,三是可備之書,四是可扔之書。現在的問題是可扔之書不少,這是一種文化悲哀。只有好讀書、讀好書,才能為更好的工作提供基礎。去年,溫總理到歐州訪問接受採訪,英國《泰晤士報》記者問“你晚上經常讀什麼書?掩卷以後,什麼事情讓你難以入睡?”總理引用六段詩章回答了這個問題,回答的很巧妙,很有水平,體現了一個大國總理的風範。一是左宗棠23歲時在新房門口貼的一幅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這表明溫總理是平民總理、親民總理,愛學習。二是屈原《離騷》中的詩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這表明了總理在想什麼。三是鄭板橋的《竹》中的兩句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這體現了愛民之心。四是宋朝張載的座右銘:“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五是艾青1938年寫的詩:“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六是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裡的話,後來作為他的座右銘,死後刻在墓碑上:“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越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總理回答之後,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使眾多外國記者對總理刮目相看,對中國刮目相看,為總理的成功訪問增光添彩。這是一個有知識的領導、愛民的領導,在世界上樹立了很好的影響。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他能精彩地回答這個問題嗎?能為我們這個大國更多的增光嗎?所以說學習的越多,成功的機會也越多。不斷地學習,永不懈怠地學習,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成功的階梯。

學習的時間要靠擠,每天擠出一兩個小時是完全可能的,我們幹部隊伍中有不少同志把時間用來寫字、寫書、寫詩,很值得宣傳。我們信陽有很好的文化底蘊,學習有很好的環境。大家要向書本學,向社會學,向他人學,向實踐學。處處留心皆學問,別人講話好,好在什麼地方;不好,從哪個方面吸取教訓;別人處理問題,為什麼處理的好、運用的是哪一種方法,這裡面學無止境。工作是最好的學習。有限的工作,無限的學問,做好分管工作是最大的學問,也是最好最實的學問。要堅持“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把學習作為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建立經常化、制度化的學習機制,構建學習的載體,營造人人、時時、處處學習的濃厚氛圍。著名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引用晏殊、柳詠、辛棄疾的名句論述治學的三種境界。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文人學士津津樂道的佳話。我們黨員、幹部何不把這也作為我們學習的境界呢?學習對每個人都是極其重要的,是每個人成長、成才、成功、成就的基礎的基礎。

三、“幹”字為重,要把幹事創業作為人生追求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要實現市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奮鬥目標,建設魅力信陽,關鍵在幹,出路在幹,最後的落腳點還是在幹。我們一定要把幹事創業作為一種使命、一種追求,努力帶領全市人民求真務實、真抓實幹。

第一,要把建功立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追求。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歷來為官的主流追求。“大丈夫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未已”等膾炙人口的經典古訓,講的是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豐功偉績”、“名垂青史”、“千秋功業”等不少成語典故,彰顯了建功立業的價值觀念。“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等民間俗語,也是鼓勵為官者要造福百姓,謀取政績。內鄉縣衙的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講的是為官為世之道。過去的官員有這樣的境界,我們共產黨人今天又該有什麼樣的境界呢?當然,有些同志也許會說,我們所處的崗位平凡、工作平淡,很難有所建樹。這實際上是愛崗敬業的態度問題。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是最光榮最偉大的。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意思就是說,知道某一件事情的人,不如愛好一件事情的人;愛好一件事情的人,不如以這件事為樂的人。還有句俗話,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小舞臺演出大戲,反映出一個人的水平和能力。村支部書記史來賀幾十年如一日,把劉莊建成了全國有名的小康村、示範村;李連成在貧困的黃河灘上改變了村裡的面貌;光山縣的劉正雙帶領群眾把上官崗村建的那麼漂亮;勞動模範時傳祥在掏大糞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北京百貨大樓的售貨員張秉貴在賣東西不用稱,一抓一個準。海爾張瑞敏說:“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汪中求在《細節決定成敗》中講了很多道理:“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好,把好事做精。但不少人總不屑於小事和精細,太自信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張思德同志是為燒炭而犧牲的,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朽的人生價值,毛澤東同志稱他的死比泰山還重。由此聯想到我們,大家作為黨的幹部、單位的領導,怎能因為崗位平凡而自甘平庸、為工作平淡而不思進取呢?我們一定要把崗位看作是實現個人價值、為民建功立業的舞臺,重實績、辦實事、講實話、求實效,多做少說,甚至只做不說,以實實在在的工作、實實在在的政績,贏得群眾的支援和擁護。有人說:“人生沒有彩排,每時都在現場直播。”我們只有做好每一天、每一刻、每一件,才能無怨無悔,實實在在譜寫我們的人生。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住。

第二,要把真抓實幹作為踐行宗旨的最好體現。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撲下身子,埋頭苦幹,才能贏得民心、形成合力、成就事業。要真抓實幹,幹實事,抓具體,而不能弄虛作假,不能搞花架子,不能做表面文章,更不能幹勞民傷財的事情。實幹是一種工作作風,是一種政治品格,反映了我們黨艱苦奮鬥、埋頭苦幹、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的工作態度和精神風貌。必須緊緊圍繞建設魅力信陽,不斷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苦練抓落實的基本功,盡職盡責,盡心竭力,克難求進,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幹事業、求發展上。要把真抓實幹最終體現在求實效上,從基層基礎工作抓起,多幹打基礎的事情,多幹對長遠起作用的事情,多到基層去,多到困難的地方去,多到老百姓需要的地方去,最大限度地實現、維護、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曾經總結16個字:“善謀大事,樂辦小事,多辦實事,常辦好事。”善謀大事,領導幹部要善於謀劃關乎全域性的大事。樂辦小事,大事是有限的,小事是經常的,要高興地、熱心地去辦小事。群眾利益無小事。我堅持批閱群眾來信,一封不落。一封信看上去是小事,反映了群眾對領導、對政府、對市委的信任,處理好每一封群眾來信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處理好每一封群眾來信,都可能為老百姓解決他自身解決不了的問題。把群眾的利益看大了,這就不是小事;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換位思考,我們就能主動地辦、積極地辦、自願地辦、高興地辦。多辦實事,不要講理由,能辦的就辦,實事辦多少都不算多。常辦好事,好事多種多樣,普通群眾能辦,領導幹部一樣能辦,助人為樂、扶貧幫困等都要帶頭去辦,發揮領導的示範作用。這是我這些年做事原則,也是我的做事體會。我是這樣講的,請大家相信我也會堅決按照這個理念去做。只要我們捨得下真工夫、苦工夫、細工夫,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多興利民之舉,就一定能夠踐行宗旨,造福於民。能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是人才,把簡單問題複雜化的則是蠢才,但往往有些人還當蠢才,這不是好現象。人生的歷史是靠做事來記錄的,沒有做事記錄的歷史,是空洞蒼白的歷史。我們每個人都應當用一件件、一樁樁有意義的往事來記錄我們的人生歷史。

第三,要把爭創一流作為工作的最高標杆。一位哲人講過:偉大的動力產生於偉大的目標。只有確立了工作的高標準,才會有工作的高起點,才會有工作的新突破。對於一個集體是這樣,對於每個人也是如此。要把我們的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就必須牢固樹立“爭創一流”的工作理念,時刻做到“三個不滿足”。一是不滿足於工作幹過了,二是不滿足於縱看進步了,三是不滿足於任務完成了。真正做到追求高標準,實現高標準,達到高效益,這才是我們每個人人生應該追求的目標。這些年,我始終堅持三句話,即以傳統的美德做人,以一流的理念做事,以平民的心態做官。以傳統美德做人,仁、義、禮、智、信,這些傳統美德我們要恪守。要人前人後一個樣,批評在當面,關心在背後。我始終堅持當面批評人,不背後評議人,不說人的壞話。領導幹部不要讓人覺得很可怕,不要背後墊人“黑磚”。我們決不幹這樣的事。要不聽是非、不論是非、批評是非。我們心裡坦蕩,決策時不受影響,我們用事實說話,是非越論越“非”,傳播是非者必定是是非之人。以一流的理念做事,無論幹什麼事都追求高標準,要幹就幹一流的,要不就不幹。一流是動態的,是變化的,今天還是一流的,明天可能就不是了,但是,這種理念一定要保持。以平民的心態做官。我們這些幹部都是一道令、一張紙,戴上了“官帽”是“官”,去掉“官帽”就是老百姓。大家本來都是老百姓。因此,要換位思考,用老百姓的心態做官,替老百姓著想,為老百姓多辦事。以一流的理念做事,要植一顆樹成一片蔭,種一排樹成一片林。要牢固樹立“高標準是最大的節約,低標準是最大的浪費”的理念。高標準做事,可以出精品;低標準幹事,只能出粗品,或出次品。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尤其是在一些大事、難事、要事上,要捨得下大力氣,花苦工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些同志講,錢少困難多,太難了。共產黨人,尤其是領導幹部,人民群眾把我們放在這個位置上就是讓我們幫助大家克服困難。克服不了困難的幹部不是好乾部,克服不了困難的領導更不是好領導。為什麼讓我們當領導幹部,憑什麼讓你當帶頭人?鄭板橋的一首詩我很喜歡,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首詩最好的表現了幹事的意志。有了這種意志,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呢?我們的高標準何愁不能實現呢?思路決定出路,意志戰勝困難,寧可做一件精品,決不做十件粗品,更不做任何次品。

“幹”是人生實實在在的追求。只有幹,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實實在在;只有幹,才能使人生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只有幹,才能使自己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為碌碌無為而後悔。

四、“廉”字為榮,要把清正為官作為最高操守

公生明,廉生威。能不能保持清正廉潔,不僅關係到官德人品,更關係到事業成敗。縱觀中國歷史可以發現,艱苦創業、清正廉明,國家就能長治久安;驕奢淫逸、貪汙fubai,政權就會走向滅亡。著名愛國將領林則徐在《觀操守》中講:“觀操守在利害時,觀精力在飢疲時,觀度量在喜怒時,觀存養在紛華時,觀鎮定在震驚時。”這篇短文主要講的是“觀”字,第一位的就是觀操守。每個黨員、每位領導幹部都要以廉為榮、以貪為恥,始終保持思想純正、品行端正、處事公正、為官清正,做清正廉潔的表率。以正樹威,以清樹威,以廉樹威,以明樹威,以能樹威。首先要廉潔,不廉潔的幹部,無威可言,吃了人家的,拿了人家的,要了人家的,談何威?尤其是吃拿卡要,收受賄賂,更無威可言。

第一,要追求名節,不要追名逐利。古往今來,“名”有三種,一是名聲;二是名節;三是名利。名聲旨在聲譽,名節貴在節操,名利重在利益,仁人志士追求的是名節。有些人不能清正為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確對待名利,或者說做官的目的就是追求名利。老子說過,“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這些人做官,常常為名利所縛,為了撈取名利而弄虛作假、胡作非為,不僅有害於黨的事業,也不利於個人的成長進步。名聲要不來,名聲爭不來,名聲騙不來,名聲只能為出來,名聲只能幹出來。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拋頭顱灑熱血。建設時期,焦裕祿、孔繁森、史來賀、吳仁寶等等,牢記職責,不辱使命,一心一意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他們都沒有去刻意追求名利,更多的是注重個人名節,都在群眾中贏得了很好的名聲。南街村的王洪斌說:只要還有一戶村民還住舊房,我就不搬到新房。他堅持每月只拿250元工資,追求的就是名節。吳仁寶說過:無論有多少房,安睡只須一張床;無論有多少錢,每天只吃三頓飯。對名利的追求,他們看得很透、很高、很遠,做出了很好的示範。金盃銀盃,不如群眾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百姓的誇獎。能不能在名利面前擺正位置,是對每個領導幹部的考驗。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黨代會期間,不準請吃吃請,市委常委會一班人都做到了,大家也都做到了。孟子說,憂民者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民者樂者,民亦樂其樂。義動君子,利動貪人。漢代韓嬰說:“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猶之貧也”。講的都是這個道理。我們作為領導幹部,一定要擺脫名利韁索的困撓,始終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職務和權力,真正做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受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頂得住歪風,管得住自己。

第二,要以權謀事,不要以權謀私。權力本身不是利益,正確對待權力,首先要正確對待利益。人生在世,想活得好一些,屬人之常情。但決不能信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把貪圖私利當成做官的唯一目的,為了達到目的而置黨紀國法於不顧,走上犯罪的道路。以權謀私,收受賄賂,不給好處不辦事的人,先是害他人,再是害社會,最終害自己害家人。有人形象地把貪官汙吏概括為三種人,第一種人是良心沒被狗吃的人;第二種人是良心被狗吃的人;第三種人是良心連狗都不吃的人。講的很生動、很深刻。當然我們的領導幹部絕大多數是好的,壞了良心的畢竟是少數。每個領導幹部都必須懂得,“官”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權”是為人民服務的工具,領導就是服務,權力就是責任。我們手中的權力來自於人民,只有為人民服務的義務,絕不能把人民賦予的權力變成以權謀私的工具。要時刻牢記“德莫厚於愛民,行莫交於利民”的古訓,努力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能不能用好權,關鍵在於能不能知足,知足才能常樂。人生在世,長者百來年,短者幾十年光景,除了事業、家庭、健康是自己的,其他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大廈千間,夜眠七尺;珍饈百味,無非一餐。仔細琢磨,就是這個道理。今天在座的各位,既有科級幹部,也有處級、廳級幹部。大家應該經常想一想,作為我們這個層次的幹部,不要說政治待遇,即便論物質待遇,在780多萬人中也是少數,應該有一種真正的知足感。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三國志》中有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名言令人警醒。因此,我們對待權力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更多地把權力視為一種壓力、一種考驗、一種責任,而不是當成謀取私利的工具。

第三,要有所畏懼,不要無所畏懼。權力是一把雙刃劍,能為民造福,也能遺害百姓;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墮落。我們能不能用好這把“劍”,關鍵在於有所“怕”。據記載,唐太宗喜愛鷂鷹,一日正在宮外把玩,卻遇到諫議大夫魏徵,驚慌之中,忙將鷂鷹藏於袖中,結果鳥因窒息而死。面對諫官,雖眼見愛鳥死去,太宗卻也是敢怒不敢言。宋太祖喜歡打雀,一日玩興正濃,一史官路過,加以勸阻,言詞犀利。太祖不聽,並用彈弓打掉史官的兩顆牙齒,史官也不甘示弱,說要把這件事情寫到正史中去。這時太祖怕了,忙向史官賠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問大臣們:“天下誰人最快活?”有的說“金榜題名者快活”,有的說“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說“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聽了都不以為然,當聽到一位叫萬鋼的大臣說:“畏法度者快活”時,極為讚賞,隨後委以重任。無論唐太宗怕諫官、宋太祖畏史官,還是明太祖的畏法度,他們想到的是同一句話:“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禍。”三個人最終能成就一番偉業,也都基於這樣一種理念。然而到了今天,隨著一批批fubai分子紛紛落馬,大家在額手稱慶的同時,也不免扼腕嘆息:在黨中央關於廉潔自律三令五申的情況之下,為什麼還有那麼些領導幹部敢於以身試法?說白了,這些落馬貪官,大都是放棄自律、放棄約束、無所畏懼的結果。他們中很有一些是從一般幹部走上領導崗位的,按理說來之不易。可他們不懂得珍惜,忘卻了任弼時同志當年那著名的“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錢多;三怕麻煩人。於是貪婪起來,腐化起來,終於在紙醉金迷、溫柔香夢中落馬。為官“有所畏懼”,說到底是對待權力的態度問題。每個領導幹部必須保持“有所畏懼”的為官心態,自覺做到遵紀守法,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在權力面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是領導幹部最重要、最基本的操守,有了這種操守,就會有領導幹部的基本風格,就會有領導幹部的基本品格,就會有領導幹部的基本人格。

五、“賢”字為尺,要把公道用人作為重要職責

國以人興,政以才治,千秋大業在用人。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選人用人問題。毛澤東同志指出,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幹部。鄧小平同志強調指出,選賢任能也是革命。萬事人為本,建設魅力信陽,選好用好乾部至關重要。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必須堅持用“賢”字作為衡量幹部的主要尺度,把公道用人作為領導幹部的重要職責,努力創造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

第一,要樹立公道用人的導向。能否公道用人關係人心向背,體現用人導向。唐太宗說過一句話:“用得正人,為善者皆勸;誤用惡人,不善者競進”。就是說,任用品行端正的好人,那些做好事的人都會受到激勵;錯誤地任用為非作歹的人,那些做壞事的人就爭著往上爬。實踐證明,用好一個幹部,就在廣大幹部群眾面前樹立了一面旗幟,就會激勵一批幹部奮發向上;用錯一名幹部,就會傷害幹部群眾的感情,挫傷一批幹部的積極性。因此,要用人唯賢,不用人唯親;要用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人,不用浮誇漂浮、弄虛作假的人;要用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人,不用因循守舊、碌碌無為的人;要用清正廉潔、勤政為民的人,不用貪圖名利、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埋頭奉獻、不事張揚的人,不用上竄下跳、搞歪門邪道的人。要高看一眼那些長期在條件艱苦、工作艱難地方工作的幹部,要多加留意那些不圖虛名、踏實幹事的幹部,不能虧待那些埋頭苦幹、注重為長遠發展打基礎的幹部,真正形成憑實績論英雄、憑德才用幹部的正確用人導向。

第二,要嚴格公道用人的標準。就是選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人的問題。要堅持德才兼備、政績突出、群眾公認標準,選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幹部。要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對沒有經過規定程式的幹部不考察、不研究、不呈報,使《條例》成為堅持公道用人的有力武器、杜絕不正之風的堅固屏障。對於作風漂浮、弄虛作假的,堅決不提拔使用。對於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的,一經發現要嚴厲查處。我在市三次黨代會報告徵求意見座談會上強調過,任何人不要找人給我打招呼,施壓力,我不會給面子、給機會。馬上就要開展市、縣、鄉換屆了,這裡我再強調一下,請大家不要找人給我打招呼、施壓力,否則,就會丟面子、丟份子、丟位子。堅持標準就要做到在標準面前人人平等,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人,決不厚此薄彼,遠嚴近寬。堅持標準就要破除求全責備觀念,用人如器,各取所長。揚長避短,真正做到智者用其謀,愚者用其力,勇者用其威,怯者用其慎,使人的專長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三國時曹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賢士聚帳稱雄天下;袁紹認識不到這個道理,致使兵敗官渡,忌憤而死;諸葛亮智慧通達,但對人才求全責備,不注重育人用人,結果“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第三,要創新公道用人的機制。深化幹部制度改革,健全和創新民主推薦、公推民選、全委會票決、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交流輪崗等選人用人機制。要建立一個人人有機會脫穎而出的機制,既可以組織推薦,還可以毛遂自薦,也可以公開選拔;既可先任命再使用,也可先使用再任命,在賽場選馬;既可以伯樂相馬,也可以走群眾路線,由群眾選馬。使想幹事的人有機會,敢幹事的人有舞臺,會幹事的人有作為,幹成事的人有前途。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要儘可能減少幹部使用中的隱形臺階,不使年輕幹部錯過幹事創業的黃金期,使年輕幹部有機會在更重要的崗位上施展才能。要建立一個能者上庸者下、能上能下的機制,用才不用庸,用勤不用冗,用廉不用貪,用儉不用奢。要注重培養鍛鍊幹部,發現使用幹部,激發幹部的活力和創造力。要建立一個鼓勵紮根基層、紮根艱苦地區工作的機制,對於長期在艱苦地區工作,並取得突出成績的鄉鎮黨委書記要落實副縣處級幹部待遇。

縣鄉政府換屆馬上就要開始了,要相信大多數,依靠大多數,團結大多數。選好配好班子,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大事。在這裡,我想與同志們一道學習小平同志的一段講話,“小圈子那個東西害死人吶,很多失誤就從那裡出來,錯誤就從這裡犯起。”小圈子以權力為紐帶,以休閒為媒介,以謀私為目的,以破壞團結、渙散人心、動搖信念、滋生fubai為結果。希望大家尤其是縣鄉主要領導在選人用人上不要親親疏疏,更不要搞小團體、小圈子。力求能選配好一個風正、氣順、公道、正派、和諧團結的領導班子,使換屆換出活力,換出朝氣,換出發展。

只有公道,才能公正、公平。這把尺子就在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心中。我們只有實實在在公道,才能符合幹部群眾的要求,才能為建設魅力信陽培養和造就一支好的幹部隊伍。

六、“實”字為要,要把取得實效作為衡量標準

作風建設,重在落實,貴在實效。落實是一種觀念,是一種意志,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文化。落實出競爭力,出生產力,出創造力。很多工作之所以沒有紮紮實實抓下去,沒有抓出成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抓落實沒有抓到位。今天召開這麼大規模、這麼高規格的會,就是要表示市委、市政府抓落實的決心。落實是一種觀念,有了這種觀念,工作就有了抓手。在著名的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有很好的作戰方案,但是沒有抓落實,所以失敗了。2003年12月23日是一個黑色的日子,中石油重慶開縣井噴事故,死243人,原因是安全責任制沒有落實。洛陽2002年聖誕大火燒死300多人,也是安全責任制沒有抓落實。落實是一種責任、一種意志。莎士比亞說:“生活如契約,每個人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有則著名的意志訓練:他在上課時給學生提出一個要求,從今天開始,要求每個學生每天做這樣一件簡單的最易做的事,即每個人胳膊儘量往前甩,然後儘量往後甩,總共甩300下,說著他做了個示範,問是否可做到,大家異口同聲說可以,過了一個月,他問學生有多少做到了,有90%的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又問,只有60%舉起了手。一年後再問,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了落實是一種意志。落實也是一種文化。胡適先生的《差不多先生傳》描寫了國人做事差不多,工作不落實的壞毛病,直到臨死的時候,仍然是“差不多”了。希望大家讀讀這篇小雜文。日本人抓落實很到位,洗碗擦桌子一天六次,一次不少,碗洗得乾乾淨淨,桌子擦得乾乾淨淨,這體現的就是一種文化,日本的產品精細、耐用,就體現了落實出生產力、出創造力。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能不能做好,是能否當好中原崛起生力軍,建設魅力信陽的關鍵所在。

第一,要加強領導,形成抓落實的合力。作風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各級各部門要把作風建設擺上重要位置,主要領導要切實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領導幹部要率先垂範,發揮好表率和示範作用,首先,市委要帶頭,我本人要帶頭,請同志們監督。凡是要求廣大幹部做到的,領導幹部要首先做到;要求領導班子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要求基層做到的,領導機關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級做到的,上級要首先做到,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會議精神和檔案要求,儘快制訂具體實施方案,抓緊組織實施,爭取早見成效。

第二,要強化宣傳,營造抓落實的氛圍。各級宣傳、糾風等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加大作風建設的宣傳力度,使廣大幹部群眾深刻認識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增強改進作風的自覺性和緊迫性。新聞媒體要多宣傳報道作風建設中的先進典型,用正面典型激勵人、鼓舞人;公開曝光作風建設中的反面典型,用反面典型警示人、教育人。要重點宣傳“五個禁止”,讓“五個禁止”的要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形成上下重視、全員參與、相互監督、共同改進的良好氛圍。機關作風要在“簡”字上下工夫:一、工作程式要簡化,二、召開會議要簡短,三、文字材料要簡練,四、彙報工作要簡捷,五、方法措施要簡便,六、語言表達要簡明,七、接待應酬要簡省,八、生活待遇要簡樸,九、為人處事要簡單,十、檢查指導要簡從。

第三,要強化督察,硬起抓落實的手腕。把作風建設情況納入各級各部門目標考核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考核,兌現獎懲。紀檢監察和效能監督部門要採取明查暗訪等措施,加強對作風建設的檢查,切實解決反映突出、嚴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作風問題,提高督察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單位的監督作用,發揮廣大群眾的監督作用,建立舉報制度,切實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多管齊下、多方參與的督察工作體系。要敢於從嚴較真、動真碰硬,對違反作風建設有關規定的,對違反“五個禁止”的,該告誡的告誡,該通報的通報,該曝光的曝光,該查處的查處,該追究的追究,給人以觸動、震動和撼動,給人以提醒、警醒和覺醒,切實以督察來推動作風建設落實。

第四,要加強制度建設,形成抓落實的長效機制。制度建設是作風建設的根本問題。鄧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問題不解決,思想作風問題也解決不了。”市委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幹部作風建設的決定》是個原則性、指導性檔案,還需要各級各部門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配套、細化,使其更具操作性。要重點建立完善關於理論學習、聯絡群眾、黨內監督、幹部生活作風等方面的制度,著力建立健全督察通報、考評考核、責任追究等工作機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保障作風建設深入持久紮實地開展,形成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